1 / 61

清华大学的 历史、传统和现状 报告人 方惠坚

清华大学的 历史、传统和现状 报告人 方惠坚. 一、清华的历史. 分三个阶段: 1. 学校的建立至清华园解放 ( 1911 - 1948 ) 2.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49 - 1976 ) 3. 改革开放以来( 1976 - ). 清华的历史. 1 ,学校的建立至清华园解放( 1911 - 1948 )

lil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清华大学的 历史、传统和现状 报告人 方惠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报告人 方惠坚

  2. 一、清华的历史 分三个阶段: 1.学校的建立至清华园解放 (1911-1948) 2.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1949-1976) 3.改革开放以来(1976- )

  3. 清华的历史 1,学校的建立至清华园解放(1911-1948) • 庚子赔款-“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实属过多”,“退还”部分赔款,要求用于派遣留学生赴美。“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 1909年设立游美学务处于清华园。1911年建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清华学校。

  4. 学校设高等科、中等科主要培养留美预备生 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从1911-1931年20年间先后有9任校长1928年正式改名国立清华大学,逐步建立文、法、理、工四学院,16个系。

  5. 1931年梅贻琦任校长,延聘名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经长沙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昭著,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6.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三校分别迁回原校址。清华园在日寇占领期间,沦为日军伤兵医院,学校受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三校分别迁回原校址。清华园在日寇占领期间,沦为日军伤兵医院,学校受到严重破坏。 • 1946~1948年期间,学校设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学生总数2300人 (其中工学院1200人) • 1948年12月,毛泽东致电四野领导“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

  7. 清华的历史 2,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76) • 清华园解放时,地下党做了大量工作,动员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留下来。 • 梁思成教授为首的建筑系教师设计了国徽;张奚若教授提出的国名建议,得到采纳。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发展有严重损失。

  8. 清华大学52年院系调整情况(1) 1949.8调出,合组 农学院 北京农业学院 1952.7文理法学院与人员调出 北京大学 1952.7部分人员调出 文学院 ----- 理学院 ----- 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1952.7地质系调出,合组 北京地质学院 1952.7部分人员调到 中国科学院 1952.7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一部分调出,合组 北京政法学院 经济系一部分调到 中央财经学院 社会系部分人员调到 中央民族学院 1952.7调出,合组 航空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 厦门大学航空系、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北洋大学航空系 1951.5

  9. 1952年7月采矿系调出,合组 清华大学52年院系调整情况(2) 北京矿业学院 工学院 1952年7月 部分人员调至 北京钢铁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机械系及化工组一部分 留下土建、机械、动力、电机等系 建筑系 土木工程系 水利工程系 清华大学 院系设置 机械制造系 动力机械系 1953.9调出,合组 电机工程系 无线电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 北京石油学院

  10. 1952年底,中央任命蒋南翔为校长,任职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为清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52年底,中央任命蒋南翔为校长,任职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为清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学校规模有较大发展,学生由2000余人~12000人;铁路东移,校园扩大,为以后发展留出空间;建筑面积10万M²~43万M² (1966年)。 • 学校从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核能及核技术、计算机、微电子及电子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专业。为发展“两弹一星”培养了人才。

  11.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国家工业、科技、教育、企业及政府管理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国家工业、科技、教育、企业及政府管理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工作受到严重损失。在“四人帮”的直接控制下,广大知识分子受到严重迫害。但教师们仍坚持教学,培养了一批学生。

  12. 3,1976年以后 在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学校工作有较快发展。 • 学校向多学科、综合性发展。建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医学院等,并入美术学院。 • 按照“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着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科水平、提高办学层次。本科生人数增加不多,研究生人数成倍增长,超过本科生人数。

  13. 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阶段: • 1985年学校党代会提出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 1993年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学校提出在清华建校100周年时(2011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 1998年江泽民主席提出在21世纪初,中国要有若干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实行“985”计划,清华建设一流大学成为国家意志、政府行为。

  14. 清华的历史 • 综观清华90多年的历史,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最主要贡献在于培养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 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1/3、中国工程 院院士近1/4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3人中的14人。 • 工程师——清华曾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是清华毕业生。 • 企业家——一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领导者,如 宝钢董事长谢企华等。

  15. 清华的历史 • 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曹禺、钱钟书等 • 艺术家——张肖虎、茅沅、胡芝凤等 • 外交家——乔冠华、冀朝铸、章文晋、乔宗淮 • 教育家、教授——大批毕业生在全国各地高等 学校担任教师,还有许多担任了校长等领导 职务。 • 党政管理干部

  16. 清华的历史 • 对清华的历史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要充分肯定历届领导和师生对学校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不可避免的时代烙印,在各个历史时期也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17. 二、清华的传统 1,“爱国、奉献”的传统 2,中西荟萃、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3,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4,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 5,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18. 清华的传统 1,“爱国、奉献”的传统 • 从“五四”运动开始,清华学生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清华学生是主要力量,“华北之大,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大批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 闻一多先生讲:“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19. 抗美援朝时,清华2000名学生,1500名报名参军(批准50名)。抗美援朝时,清华2000名学生,1500名报名参军(批准50名)。 •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文革”后,清华化72班学生团支部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民族经济做贡献。”

  20. 2,中西荟萃、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 清华成立在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师生,又接受西方的文化熏陶。老校歌“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 清华的校训引用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典型地反映清华继承传统文化,又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国学研究院是在古今贯通方面的代表。

  21. 文理渗透:最典型的是反映在老一代理工科教授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现在学校也要求理工科学生必修20%的人文课,文科要学习10~15%的自然科学课。文理渗透:最典型的是反映在老一代理工科教授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现在学校也要求理工科学生必修20%的人文课,文科要学习10~15%的自然科学课。 3,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清华从建校开始就提倡德智体育。学校生源好,起点高、基础厚、教学严,学生素质好。 毛泽东同志提出“又红又专”,清华在教师、学生中都严格要求。学校中学术水平越高的群体,共产党员的比例越高。

  22. 学校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已50年,先后有3000人担任这一工作,既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又培养了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为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十四大至十六大,每届中央委员会中都有9名曾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学校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已50年,先后有3000人担任这一工作,既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又培养了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为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十四大至十六大,每届中央委员会中都有9名曾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 学校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又锻炼组织能力。 • 学校重视体育,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成为清华人的座右铭。

  23. 4,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 学校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中强调从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历史用“三阶段、两点论”的观点对待,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重视实践环节,理工科有实验、实习、设计,文科也有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行胜于言”成为清华人的座右铭。

  24. 5,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 清华在1926年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党的活动没有中断过,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核心作用。解放时,地下党员占学生人数10%。 • 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党政配合好。 • 师生党员都发挥了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刻苦学习,遵守纪律;教师党员挑重担,“双肩挑”。师生中党的观念比较强,尊重党的领导。 • 学校党组织建立了适合学校特点的组织活动制度 • 学生通过党、团、学生会活动培养了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有利于在工作中处理好上下级、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5. 清华的传统、清华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 朱自清先生说:“清华精神是实干。” • 朱镕基同志说:“清华精神就是追求完美。” • 还有的校友说:“清华精神就是永远争第一” •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学风: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 校园建筑和风物体现了清华的文化底蕴。

  26. 三、清华的现状 • 奋斗目标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队伍建设 • 科技研究 • 公共设施

  27. 奋斗目标 努力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 争取到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之际,使清华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28. 总体发展规划:三个九年,分三步走 • 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过渡; • 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 第三个九年,2012-2020年,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9. 学科建设 • 建设综合性大学 思路:发展工科优势,加速理科、经管、文科以及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力争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方面有所突破。

  30. 学科建设:沿革 • 1985年成立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 1979年成立经济管理系,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 1993年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994年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995年成立法律系,1999年复建法学院 • 1996年组建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精仪、汽车、热能、力学) • 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美术学院 • 1998年成立公共管理系,2000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31. 学科建设:沿革 • 1994年组建生命科学研究院, 1999年组建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2001年10月成立医学院 • 1998年成立传播系,2002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00年组建土木水利学院 • 2004年组建航天航空学院

  32. 学科建设:现状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初步形成 现有13 个学院、54 个系,成为一所涵盖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33. 建筑系 城市规划系 建筑技术科学系 景观学系 2004年5月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经济系 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会计系 技术经济与管理系 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 企业战略与政策系 市场营销系 清华大学院系设置 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系 水利水电工程系 建设管理系 经济管理学院 土木水利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自动化系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信息科学 技术学院 外语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系 哲学系 政治学系 社会学系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机械工程系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热能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 工业工程系 法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艺术史论系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装潢艺术设计系 陶瓷艺术设计系 环境艺术设计系 工业设计系 雕塑系 绘画系 工艺美术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航天航空系 工程力学系 航天航空学院 美术学院 数学科学系 物理系 化学系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理学院 医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工程物理系 化学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医学系 药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体育教研部

  34. 学科建设:现状 • 建成一批现代化实验研究基地 • 1个国家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 • 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智能技术与系统、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等 • 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洁煤燃烧、光盘技术、生物芯片、CIMS、CAD • 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蛋白质科学、原子分子纳米等 • 形成一批跨学科的研究中心:高等研究中心、信息网络技术、 CIMS、微纳米、医药工程技术、生物芯片、宇航技术、人居环境、海洋、生物信息等

  35. 学科建设:现状 • 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以低温供热堆、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为标志的核能与核技术学科; • 以广义建筑学为标志的建筑学科; • 以柔性交流输电为标志的电力系统学科; • 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标志的先进制造系统学科; • 以高速宽带光网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 以清洁煤技术为基础的能源学科方向; • 以纳米材料、信息功能材料为重点的材料学科方向; • 以破坏力学和微细宏观力学分析为重点的固体力学学科方向。

  36. 人才培养:基本状况 • 在校学生总数 33228人 本科生 13772人 (其中第二学士学位生551人) 研究生 18443人 (其中博士生4997人,硕士生13446人*) 留学生 1761人 2005年底 *包括工程硕士、法律硕士、MBA、EMBA、MPA

  37. 人才培养:基本状况 • 生源质量优异 • 毕业生供不应求 2003 年供需比达 1 : 4.3

  38. 人才培养:基本状况 •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在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2003年学科评估中,我校有15个学科参加评估,其中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9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 • 1980年以来培养的博士生已有5人成为两院院士。 • 1999-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我校共入选48篇,名列高校首位。优秀率为2.4篇/百篇。

  39. 人才培养:内容 • 结构调整 “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 本硕统筹培养 在工科范围实施,适应社会需求 • 创造性人才培养 观念,机制,老师(一年级研讨课)

  40. 人才培养:思考 • 如何在保证学风优良、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培养创造性 • 如何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41. 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育 • 学校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把加强实践教育做为主题。继续加强实验、实习、案例等环节外,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新闻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寒假到太行山区农村,写了《乡村八记》,温家宝总理批示:“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

  42. 人才培养:就业 • 学校思想教育中要求学生“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 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重点单位去工作 • 学校与核工业总公司等单位建立培养定向生制度 • 学校与部队建立培养国防生制度,招生质量很好

  43. 队伍建设 • 基本情况(截至2005年12月) • 教职工9166人,教师和科研人员2939人,教授1176人,博导735人,博士后860人。 • 中科院院士34人,工程院院士26人。两院院士总数达58人(2人为双院士)。 • 2005年,3位教授入选新一批工程院院士。

  44. 队伍建设 • 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62人,获跨世纪人才基金27人,获“长江学者计划” 47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66人,“百名高级访问学者”152人,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72人。

  45. 科技研究:基本情况 • 科研综合实力 • 科研经费 • 科技成果获奖(“九五”获国家三大奖75项,部委奖469项)

  46. 科技研究:基本情况 • 科研综合实力 • 申请专利(“九五”共申请专利891项,获专利授权共425项) • 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总数、EI、ISTP多年保持高校首位)

  47. 科技研究:基本情况 • “九五”期间重要科技成果 • 世界上第一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堆建成满功率运行 •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已在全国海关成功安装运行38套,海外已投入运行12套 • 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已经发回近百张图片 • 世界上首次实现集电场力、磁场力集成的生物芯片 •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碳纳米管阵列 • 世界上首座在高寒、软基、多震地区的碾压混凝土拱坝建成蓄水

  48. 科技研究:最近成果 • 由我校主持承担的《973计划》项目数16项,首席科学家16人。 • 清华生物系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在《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Ⅱ晶体结构》。 • THFaceID人脸认证软件旅客自助通道系统在深圳罗湖口岸正式投入使用。

  49. 科技研究:最近成果 • 3000平米超低能耗示范楼 集中展示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 • 清华大学的数字电视多媒体/广播电视传输系统(DMB-T)已有十几个省市采用。 • IPv6核心路由器标志着我国掌握了下一代IPv6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 高温气冷堆首次对外进行核安全实验演示,30多个国家60余位专家到场观看实验

  50. 科技研究:科技合作 • 开放式办学,加强与企业、地区及国际合作 • 1995年成立“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现与国内外18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 同北京、河北、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云南、新疆、宁夏、江西、陕西、辽宁、吉林、甘肃、内蒙、海南、重庆、河南、黑龙江、四川、福建、西藏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河北清华大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