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87 Views
过渡金属电对 M 2 + /M 的电极电势 E (M 2 + /M) 可由下列反应的 △ r G m θ 求算。 M(s) + 2H + (aq) = H 2 (g) + M 2 + (aq).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并忽略过程的熵变,则 △ r G m θ ≈△ r H m θ ( 电池 )≈ - 2FE ( 电池 ) = 2F φ (M 2 + /M) 对该反应,可以设计一个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 - 2△ I H m θ (H) 2H + (g) ────→ 2H(g)
E N D
过渡金属电对M2+/M的电极电势E(M2+/M)可由下列反应的△rGmθ求算。过渡金属电对M2+/M的电极电势E(M2+/M)可由下列反应的△rGmθ求算。 M(s) + 2H+(aq) = H2(g) + M2+(aq)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并忽略过程的熵变,则 △rGmθ≈△rHmθ(电池)≈-2FE(电池)=2Fφ(M2+/M) 对该反应,可以设计一个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 -2△IHmθ(H) 2H+(g) ────→ 2H(g) -2△hydHmθ(H+, g) -△bHmθ(H2, g) M(s) + 2H+(aq) ────→ H2(g) + M2+(aq) △atmHmθ(M, s) △hydHmθ(M2+, g) M(g) ───────────────→M2+(g) △Hθ(电池) △I(1+2)Hmθ(M,g) 对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氧化还原性的讨论 1 第一过渡系电对M2+/M的电极电势 △rHmθ(电池)=(△atmHmθ+ △I(1+2) Hmθ+ △hydHmθ)M -2(△hydHmθ+△IHmθ+1/2△bHmθ)H
下面列出这些值及电池反应的△rHmθ和相应的φθ(M2+/M)值,并图示于下页, 除φθ的单位为V外, 其余均为kJ·mol-1。 元 素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atmHmθ(①)178 378 470 515 397 281 417 425 430 339 131 △I(1+2)Hmθ(②) 1735 1866 1968 2063 2245 2226 2320 2404 2490 2703 2639 △hydHmθ(③)-1587 - -1866 -1917 -1950 -1841 -1954 -2038 -2077 -2119 -2061 (①+②+③) 326 - 572 667 692 647 783 791 843 923 709 △Hθ(电池)-552 - -306 -210 -186 -212 -95 -87 -35 45 -168 φθ(M2+/M)-2.87 - -1.63 -1.18 -0.91 -1.18 -0.44 -0.28 -0.23 0.34 -0.76 对于不同金属的上述反应, 2(△hydHmθ+△IHmθ+1/2△bHmθ)H为一定值,于是, △rHmθ (电池)=(△atmHmθ+△I(1+2)Hmθ+△hydHmθ)M+常数 即过渡金属电对M2+/M的电极电势φθ取决于金属单质的原子化焓,第一、第二电离能之和及+2价离子的水合焓。
(1) △atmHmθ(曲线④), 呈双峰状。金属原子化需要破坏金属键,而金属键的强度与成单d电子的数目有关,由Ca的0到Mn的5再到Zn的0,破坏金属键需要消耗的能量应有近似抛物线形式的变化规律;但另一方面,金属原子化使具有正常键合的相邻原子的自旋-自旋偶合解体,使自旋平行的电子对数目增多,释放出交换能。根据交换能的概念,未成对的电子数越多释放出的交换能越多,因而这部分能量应有近似反抛物线形。将二者加合将得到曲线④。
(2) △I(1+2)Hmθ(曲线⑤) 总的说来是增加的,但在Cr和Cu处出现了凸起。其总趋势归因于有效核电荷的增加,凸起则是因其余元素都是3dn4s2, 而Cr却为3d54s1、Cu为3d104s1之故。 (3) △hydHmθ(曲线⑥) 呈反双峰状。反双峰形变化归因于配位场稳定化能(曲线③)的贡献。
将这三条曲线加起来,再加上关于氢的各项得到图中表示△rHmθ的曲线②。该曲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很明显,这是由△I(1+2)Hmθ所控制的。 曲线的不规则性归于△atmHmθ和△hydHmθ的变化,前者呈双峰状,后者呈反双峰状,只是后者变化的幅度比前者小(这是因为配位场稳定化能的贡献不是太大的缘故),二者叠加到一块再加到△I(1+2)Hmθ之上就得到△Hθ(曲线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除个别地方外,整个△Hθ的变化都与原子化焓的变化一致,只是幅度稍小一些而已。 曲线①为φθ(M2+/M)的变化曲线,它与△rHmθ曲线基本平行。从这条曲线可以看到,Fe、Co、Ni及Cu的还原性均不如Zn,这是由于这些元素的成单d电子对强化金属键作出了贡献,Zn没有成单的d电子,没有这种贡献,所以Zn的还原性强。Mn的还原性大于Cr,这是由于Mn2+的五个未成对d电子的特殊的稳定性和Cr由3d54s1转变为3d4要失去一个d电子需消耗较多的能量之故。
△IHmθ(H) H(g) ────→ H +(g) 1/2△bHmθ(H2, g) △hydHmθ(H+, g) M3+(aq) +1/2H2(g) ────→H+(aq) + M2+(aq) -△hydHmθ(M3+,g) △hydHmθ(M2+, g) M3+(g) ──────────────→M2+(g) △Hθ(电池) -△I3Hmθ(M2+,g) △Hθ(电池) = (1/2△bHmθ+ △IHmθ+ △hydHmθ)H - [△hydHmθ(M3+)+ △I3Hmθ-△hydHmθ(M2+)]M 2第一过渡系电对M3+/M2+的电极电势 过渡金属电对M3+/M2+的电极电势E(M3+/M2+)可由反应的△G求算。 M3+(aq) + 1/2H2(g) = H+(aq) + M2+(aq) 由于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因而与单质无关,不受原子化焓的影响。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并忽略过程的熵变,则 △G ≈ △H(电池) ≈ -FE(电池) =-Fφ(M3+/M2+) 对该反应,可以设计一个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
由于△I3Hmθ值比△hydHmθ大得多,所以影响电对电极电势φθ的决定因素为△I3Hmθ,由下表可看出△I3Hmθ和φθ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I3Hmθ值比△hydHmθ大得多,所以影响电对电极电势φθ的决定因素为△I3Hmθ,由下表可看出△I3Hmθ和φθ二者之间的关系, 反常的情况是φθ(Cr3+/Cr2+)突出地低,这是由于Cr2+的t2g3eg1转变为Cr3+的t2g3eg0,伴随着配位场稳定化能的增加,有额外的能量放出之故,而其他离子,如Ti2+(t2g2)、V2+(t2g3)转变为M3+时都有配位场稳定化能的损失之故。 元 素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I3 Hmθ 4912 2386 2652 2828 2978 3248 2957 3232 3393 3554 3833 φθ(M3+/M2+) - - -0.37 -0.256 -0.41 +1.51 +0.771 +1.81 - - - 对于不同金属的上述反应, (1/2△bHmθ+△IHmθ+△hydHmθ)H为一定值,于是, △rHmθ(电池)=-[△hydHmθ(M3+)+△I3 Hmθ-△hydHmθ(M2+)]M+常数 即过渡金属电对M3+/M2+的电极电势Eθ与原子的第三电离能和两种离子的水合焓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