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1.16k Views
調查研究方法. 羅惠瓊 淡江大學企管系. Outline. 12/6 (一 ) 調查研究的基本概念 12/13 (二) 調查方法的介紹 12/27 (三 ) 調查工具的發展. (一)調查研究的基本概說. 初級資料. 初級資料的意義 指依特定目的,從原始來源蒐集得來的第一手資料。 初級資料的蒐集方法 調查法 是藉由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和受測者溝通詢問並記錄受測者關於特定標的或現象的感受或意見。 觀察法 則是以查核研究者有興趣的研究項目,並記錄觀察者的行為或事件。. 結構. 結構化程度. 非結構. 蒐集初級資料的基本方法. 不偽裝.
E N D
調查研究方法 羅惠瓊 淡江大學企管系
Outline • 12/6 (一) 調查研究的基本概念 • 12/13 (二) 調查方法的介紹 • 12/27 (三) 調查工具的發展
初級資料 • 初級資料的意義 指依特定目的,從原始來源蒐集得來的第一手資料。 • 初級資料的蒐集方法 • 調查法 是藉由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和受測者溝通詢問並記錄受測者關於特定標的或現象的感受或意見。 • 觀察法 則是以查核研究者有興趣的研究項目,並記錄觀察者的行為或事件。
結構 結構化程度 非結構 蒐集初級資料的基本方法 不偽裝 溝通(調查法) 偽裝程度 偽裝 個人訪談 實施方法 電話訪談 自行填答的問卷 結構 結構化程度 非結構 不偽裝 偽裝程度 偽裝 觀察 自然 背景 人為的 以人來觀察 實施方法 以機器來進行觀察 初級資料(續)
調查研究法 • 調查研究法的意義 • 調查法又稱實地調查研究法,它是透過嚴格的抽樣設計來詢問並記錄受訪者的反應,以探討社會現象諸變數之間的關係。 • 調查法的優點(相對於觀察法) • 多功能性 • 有效且經濟 • 調查之區域較廣且樣本數較多 • 調查法的缺點 • 資料的品質視受測者的合作程度、能力及意願。 • 樣本調查可能產生誤差 • 調查者引導問答
調查研究之特徵 • 含有「決定論」的意義: 調查研究者探討社會現象所發生的緣由、資料來源/特性,研究者都要提出一個可以驗証的研究假設,利用回收資料來証明其「真偽」 • 追求「普遍性」的事實 • 定量分析的一種: 所謂「定量分析」主要是用抽樣或實驗的統計方式來驗証其研究假設。 • 「化繁為簡」: 調查研究是從母群體中,抽取具代表性樣本,期望由研究假設中眾多的操作型變數,挑出具有統計顯著性之較少變數來解釋社會現象。 • 調查研究是「可驗証」: 不能驗証的研究就不能算是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法適合時機 • 研究問題已有理論基礎 • 已清楚了解研究假設之相關變數 • 變數可正確的衡量 • 嚴謹邏輯的推理 • 目的在「規則化」社會現象
調查研究法的種類 • 依蒐集資料的時間 靜態調查 vs 動態調查 • 依調查資料的範圍 普查 vs 抽查 • 依調查的方法 • 自填問卷 • 郵寄調查 • 電腦網路調查 • 個別訪談 • 電話訪談
調查研究設計 • 意義 調查研究設計乃是研究者為了解答其調查研究上的問題,說明如何操弄有關變項的一種扼要的計劃和策略,以便設計題目和進行調查時,能夠細心的選擇和測量各種變項,始能在正確、有效、客觀和經濟的原則下,解答研究者所要探討的問題。
選擇研究設計的考量因素 研究目的 研究對象 研究時間 研究地點
研究目的 • 探索性(exploration)目的 • 當研究者要開發新的研究領域時,調查研究可充當找尋研究主題的方法或策略 • 描述性(description)目的 • 調查的目的在於描述情況和事件 • 解釋性(explanation)目的 • 解釋性的目的在檢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項求得其間的關聯性或具有某種徑路關係模式存在以解釋個變項間的關係
研究對象(或分析單位) • 個人 • 團體 • 如家庭、班級、社團、政黨 • 獲得資料的方法:團體負責人或主要份子 • 組織 • 如學校、公司 • 最常見的研究主題是組織的科層化程度 • 人工社會 • 是以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實體物件為對象 • 如書本、詩集、畫作、汽車等
研究對象(續) • 分析單位使用錯誤時,可能會犯了生態性誤謬(ecological fallacy)。 • (A城市的黑人比率>B城市的黑人比率)且 (A城市的犯罪率>B城市的犯罪率) 黑人的犯罪率高於白人? • 在同一個研究中包括兩種以上的分析單位研究者更應特別小心 • 如研究家庭人口結構、住屋狀況和年齡性別等因素對住屋滿意的差異比較各變項的分析單位為何?
研究地點 • 調查場地的不同可能影響研究對象的反應 • 自然情境 vs 控制情境 • 獨立填答 vs 集體填答
研究時間 • 考慮時間因素的原因 • 時間決定行為的次序,並決定其因果關係 • 時間因素也包含在對於研究結果的概化(generalizability)過程中 • 依時間定點數目可分為 • 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 • 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基本的調查設計 • 橫斷法 • 在一特定時間內進行某一特定的調查 • 縱貫法 • 不同的時間內進行多次的調查 • 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 • 針對同一性質的母群在不同時間每次皆重新抽出樣本進行調查 • 世代分析(cohort analysis) • 研究某特定的次母群體或世代如何隨時間而有所演變 • 固定樣本連續調查(panel survey) • 在不同時間,針對同一組樣本做多次測量研究。
選擇合適的調查研究設計 原則性(非絕對性的選擇) • 欲瞭解當前的狀況橫斷法最為簡便 • 欲瞭解改變的動態過程採用縱貫法 • 欲瞭解某些特定對象的改變過程或一個很短的時間內所可能發生的改變固定樣本連續調查 • 欲瞭解一段長時間的變化情形趨勢分析或世代分析 • 重點在這群人的變化過程世代分析 • 重點在社會的變遷趨勢分析
調查法的實施步驟 • 1.確定調查目的 選擇可供調查研究的主題、文獻探討、陳述調查研究的問題、提出調查研究的假設 • 2.設計調查方法 • 建立調查研究的原則和程序 決定調查設計的種類、決定資料蒐集的方法、確定所要調查的母群、決定抽樣方法、決定調查工具和資料分析方法、規劃工作之進度 • 組織研究人員及經費籌措
調查法的實施步驟(續) • 3.從事實際調查工作 抽樣決定調查對象、設計題目、架構問卷型式、預試、進行訪員甄選及訓練工作、資料蒐集工作 • 4.從事資料分析工作 查證或查驗資料是否可用、資料登錄及建檔、設計或選擇統計程式、操作電腦、分析資料與驗證假說、解釋結果、提出研究啟示 • 5.報告調查結果 撰寫研究報告、編印調查報告
「做好」調查法的建議 • 先找一個好題目 • 大家有興趣、重要的、有原創性、對學術理論或實務應用有顯著的貢獻 • 找尋理論基礎 • 調查法旨在發現或精緻化某理論模式,因此研究者所「懷疑」的研究假設背後要有理論「依據」 • 發展紮實、清楚、簡約的研究模式及研究假設 • 建立研究假設時應將其相關的理論依據清楚交待,以「支持」假設的建立。 • 研究假設要清楚、簡約,即模式內各個自變數、中介變數、干擾變數要弄得非常清楚。
「做好」調查法的建議(續) • 小心衡量工具的設計、嚴謹的測量(衡量什麼?如何衡量?) • 量表選擇最可靠的方式 • 直接採用現成的測量工具 • 研究者自己設計測量工具 • 除了要有充份的文獻支持外,且應歷經三階段的量表編修: • 先歷經多位專家的前測 • 再小樣本的預測 • 最後才大樣本的後測,來確保該量表的信度(內部一致性)、效度(內容效度、建構效度、效標效度)。
「做好」調查法的建議(續) • 選擇具代表性的樣本及抽樣方法 • 研究抽樣部份要交待您的樣本框架、及如何抽樣?樣本數太少亦是多數研究者常犯的毛病,一般樣本數至少在200以上,統計分析較不會違反其統計假說 • 選擇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 • 不同的變數衡量尺度、不同數量的變數、不同的資料分配、不同的研究設計,所適用的統計方法就不同
「做好」調查法的建議(續) • 要提出值得後人參考的研究結果及內容 • 研究結果及推論,不光是數據統計分析、或只說研究假設被拒絕/接受就了事。尚須包含: 1)詮釋一下本研究發現與前人文獻的對照 2)研究結果與理論做驗証比較,若兩者有所不同,要判斷並交待到底是研究情境、研究對象、領域…那一個因素不同所造成 3)差異的原因分析 4)本研究有何新發現,是否要修正/精緻化原來理論模式 5)對學界、實務界的建議、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參考文獻 • Cooper & Emory, 古永嘉譯, 企業研究方法,ch9 • 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ch10 • 張紹勳,研究方法,ch13 • 陳義彥等,民意調查,ch1 • 林振春,社會調查,ch1-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