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41 Views
第 11 章 要素国际流动. 11.1 资本流动纯理论 11.2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1.3 劳动力国际流动 11.4 技术国际转移. 11.1 资本流动纯理论. 11.1.1 费雪模型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 费雪在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成因。费雪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国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本流出国与流入国都是利率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决定利率水平的能力,资本从拥有现时商品生产优势的国家流向拥有未来商品生产优势的国家。
E N D
第11章 要素国际流动 11.1 资本流动纯理论 11.2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1.3 劳动力国际流动 11.4 技术国际转移
11.1 资本流动纯理论 11.1.1 费雪模型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成因。费雪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国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本流出国与流入国都是利率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决定利率水平的能力,资本从拥有现时商品生产优势的国家流向拥有未来商品生产优势的国家。 费雪用当前货币代替现时商品,用将来货币代替未来商品,储蓄是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和货币资本的供给,投资是对金融资产的供给和货币资本的需求。若A国实际利率高于B国,则资本会从B国向A国流动,见图11-1。
IA SA rA SB r rB IB NS MS MA NA 图11-1 费雪模型 11.1.1费雪模型
11.1.2 资产组合模型 资产组合理论有3个假设条件:一是假定证券市场是有效地,即投资者知道证券市场上每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的变动及其产生原因;二是假定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也即投资者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如果他们承受较大风险,则须得到较高的预期收益;三是投资者在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风险水平相同时,期望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为有效组合;收益率水平相同时,风险水平低的投资组合为有效组合。
11.1.2 资产组合模型 投资收益是难以在事先准确把握的,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产业特定收益的概率也有所不同。把每一种可能出现的资产收益率按照其发生的概率进行加权平均,便可以得到投资某资产的期望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E(r)为预期收益率,ri为第i种收益预期,Pi为ri发生的概率。
11.1.2 资产组合模型 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投资者在追求较高预期收益的同时,希望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结论有:投资者处于降低风险的考虑,会将其财富分配于多种资产;投资者对特定资产的需求与该资产的预期收益正相关,与该资产的风险负相关;投资者对特定资产的需求与投资者的财富总量正相关,当投资者财富总量增加时,各种资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当某种资产同其他资产的收益方向变动时,持有各种资产的收益就越大,对该资产的需求也就越大。
11.1.2 资产组合模型 将投资组合理论扩展到国际资本市场,其结论对于理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含有存量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Fd为资本输入国对资本输出国的进入需求,i为资本输入国的利率,i*为资本输出国的利率,R为资本输出国对资本输入国偿还债务的信心,它可以充当风险的替代变量,W为投资者所拥有的资产总量。这样,资本输入国的资本需求与本国利率、偿债信心、资产总量正相关,与输出国利率负相关。
11.1.3 “两缺口”模型 “两缺口”模型是钱纳里(H.B.Chenery)和斯特劳特(A.M.Strout)提出来的。该理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资金弥补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必要性。钱纳里和斯特劳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受3种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二是外汇约束,即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进口;三是吸收能力的约束,即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企业家和管理人才,无法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影响了生产率的提高。钱纳里和斯特劳特重点考察的是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因此他们的理论一般被称为“两缺口”理论。 X
11.1.3 “两缺口”模型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均衡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有 则:为投资于消费的差额,即储蓄缺口;为进口与出口的差额,即外汇缺口。上式表明,经济均衡时,储蓄缺口等于外汇缺口。当出现储蓄缺口时,必须用外汇缺口来平衡。该理论假定投资、储蓄、进口、出口都是独立变动的,不存在任何替代关系,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一般不可能正好相等。当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扩大出口。
11.2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1.2.1 国际资本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费雪在分析资本流动发生机制时指出,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交易双方都可以达到比没有交换时更高的效用水平。换言之,资本国际流动可以给交易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图11-3中,纵轴表示一国的总效用(total utility)水平,横轴表示单位时期内的消费水平。曲线TU为总效用函数。
11.2.1 国际资本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U E2 E3 U2 U4 E4 TU E1 U1 Q O Q1 Q2 Q3 图11-3 国际资本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11.2.2 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 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效应,多数分析仅仅限于对资本要素国别供给量与价格亦即资本报酬的影响。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认为,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后,将使资本的边际产出在国际上平均化,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进全世界的生产,以及东道国和母国的福利。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与就业效应。 第二、国际收支效应。 第三、其他效应。
MPKA MPKB M m E1 a C e E D A F n N OA OB O K 图11-4 资本国际流动效应模型 11.2.2 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
11.3 劳动力国际流动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指国际移民和国与国之间劳动力的输出和输入活动。其中移民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则多半与国际双边经济合作协议联系在一起。但无论哪种途径,国际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是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劳动力国际间完全不流动,仅仅是个假定。
11.3.1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形式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原因: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带动,等等。各国鼓励劳动力一定程度的流动,但往往也限制高素质劳动力的过度跨国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形式: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国际流动、中短期国际劳务出口(工程、服务等工作人员)、留学人员、技术性劳务合作(人才流动)、在外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未跨国界的流动)等为外国使用的本国劳动力。
11.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假设两国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可移动的,劳动力会从丰富的、低工资的地区流动到稀缺的、高工资的地区。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会导致移出地的工资上涨,而移入地的工资下降。如果不存在流动成本,那么,劳动力的流动将一直持续到两个地区的工资相等为止(见图11-5)。
MPLKLA MKLB M m E1 a E0 C e E D A F n N L0 LB LA OA 图11-5 劳动力国际流动效应模型 11.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1.3.3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在图11-6中,左图是A国的劳动力市场,右图是B国的劳动力市场。在A国的图中,纵轴是A国劳动的价格WA,横轴是A国劳动的数量LA。直线S是A国劳动的供给曲线,直线D是A国劳动的需求曲线。在封闭条件下,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EA是A国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均衡点EA对应的价格W是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L是均衡劳动量。在B国的图中,纵轴是B国劳动的价格WB,横轴是B国劳动的数量LB。直线s和直线s′是B国劳动的供给曲线,直线d是B国劳动的需求曲线。在封闭条件下,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EB是B国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均衡点EB对应的价格w是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l是均衡劳动量。
11.3.3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WA WB S EA W D a W1 s′ b EB′ w1 s e d w c d EB L1 L2 l1 l2 L OA l OB LB LA 图11-6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11.4 技术国际转移 11.4.1 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 技术是指用于产品生产的程序、方法,是科学理论的物质表现。 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和企业引进技术的根本动因,在具体过程中有产量目标、效益目标、积累目标或提升结构的目标。 技术转移的形式:专利使用、技术秘密的使用、制造技术的传播等,具体的转移形式可以分为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两种。
利润率 产品出口 直接投资 技术输出 T1 T2 O T 图11-7 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 11.4.2 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 占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对外经济战略上大都经历过三个阶段:新产品出口、直接投资生产该产品和技术转让。三个阶段之间互有联系,按一定规律实行周期循环,见图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