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k likes | 2.04k Views
Ch4 安裝前的準備 本章重點. 4-1 認識硬碟分割區 4-2 規劃您的硬碟. 安裝前的準備. 看過了第 1 篇的介紹之後 , 相信您對於 Linux 作業系統 , 及所需的軟硬體配備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 , 在開始安裝 Linux 之前 , 筆者先介紹如何規劃硬碟 , 並讓您對 Linux 硬碟分割區有基本的概念 , 然後再開始安裝 Linux 作業系統。. 4-1 認識硬碟分割區.
E N D
Ch4安裝前的準備本章重點 • 4-1 認識硬碟分割區 • 4-2 規劃您的硬碟
安裝前的準備 • 看過了第 1 篇的介紹之後, 相信您對於 Linux 作業系統, 及所需的軟硬體配備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 在開始安裝 Linux 之前, 筆者先介紹如何規劃硬碟, 並讓您對 Linux 硬碟分割區有基本的概念, 然後再開始安裝 Linux 作業系統。
4-1 認識硬碟分割區 • 通常在安裝 Windows 作業系統時, 我們會將硬碟分割成 C、D...磁碟, 分別安裝作業系統或存放資料, 然而在 Linux 中, 硬碟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 Linux 中, 每個硬碟都被賦予一個設備名稱, 而切割出的分割區則會有其分割區名稱。 • 在安裝之前, 先瞭解何謂設備名稱及分割區名稱, 在接下來的章節, 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 Windows 及 Linux 作業系統是安裝到哪個分割區。本節的內容將會有些生硬, 但想學好 Linux, 這是必要的過程, 因此請讀者耐心閱讀。
何謂設備名稱 • 在 Linux 裏, 每個硬體設備都有一個專屬的設備名稱, 例如接在 IDE0 的第1 顆硬碟 (master), 其設備名稱為 /dev/hda, 意即我們可以用 "/dev/hda" 代表此硬碟。下表列出在 Linux 中, 常用磁碟機所 對應的設備名稱:
何謂設備名稱 • 不過從 Fedora 7 開始, 則可能會因主機板使用的晶片不同, 而出現無論是IDE、SCSI 或 SATA 硬碟, 其設備名稱都會是 /dev/sdx 的情形, 亦即 IDE0 的第一顆硬碟的設備名稱將會是 /dev/sda。此外, 近來部份發行版, 如 Ubuntu 7.04 以後的版本, 亦是相同的情形。
何謂分割區 • 規劃硬碟時, 為了要讓資料能夠分門別類存放, 我們可將一顆硬碟分成好幾個區域。每個分割出來的區域, 就稱為一個『 分割區』 (partition)。 • 而將不同的資料擺在不同的分割區, 也具有安全上的好處:例如其中一個分割區有了問題, 我們只需修復該分割區即可, 而不會有一個分割區損毀, 導致所有資料報銷的惡夢。
分割區的種類 • 硬碟分割區依照功能性的不同, 可分為主要(primary) 分割區, 延伸(extended) 分割區及邏輯(logical) 分割區等 3 種:
分割區的種類 • 主要分割區:主要分割區通常用來擺放作業系統,有些作業系統(如Windows 98 或 Windows Me) 規定只能被安裝在主要分割區中, 但一些比較先進的作業系統 (如 Linux、Windows XP、Windows Vista) 則沒有此限制, 可放置在主要分割區, 或稍後介紹的邏輯分割區。 主要分割區有數量上的限制。若以 Windows 98 或 Windows Me 的 FDISK.EXE 程式切割硬碟, 一顆硬碟只允許建立 1 個主要分割區。但 Linux 或 Windows XP、Windows Vista 則可讓使用者建立 4 個主要分割區。
分割區的種類 • 延伸分割區:由於一顆硬碟最多只允許 4 個主要分割區, 為了想要建立更多的分割區, 因此便產生了延伸分割區的機制:使用者可先建立一個延伸分割區, 然後在延伸分割區上建立更多的邏輯分割區。理論上, 邏輯分割區沒有數量上的限制。 當建立延伸分割區時, 它會佔用掉一個主要分割區的位置。因此若要建立延伸分割區, 則一顆硬碟最多只能建立 3 個主要分割區, 及 1 個延伸分割區。不過請切記:延伸分割區可不是用來直接存放資料的唷!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讓您建立邏輯分割區, 以便有更多的分割區可以使用。
分割區的種類 • 邏輯分割區:從前面的介紹可瞭解, 我們不能直接建立邏輯分割區, 它必須依附在延伸分割區之下。邏輯分割區基本上沒有數量的限制, 但所有邏輯分割區容量的總和不能超過延伸分割區的大小。
分割區的名稱 • 瞭解了分割區的概念之後, 我們接下來看看如何稱呼這些分割區?在 Windows 作業系統裏, 每個分割區都會被賦予一個磁碟機代號, 如 C:、D: ...等。
分割區的名稱 • 但在 Linux 裏就不同了, 它並沒有磁碟機代號的觀念, 每個分割區是用分割區名稱來代表, 如 /dev/sda1、/dev/sda2...等, 其對應關係如下表所示:
分割區的名稱 • 假設我們規劃第 1 顆 SATA 硬碟 (/dev/sda) 時, 先建立了 1 個主要分割區, 而後為了要能建立更多的分割區, 因此又分割一個延伸分割區, 並在之上建立了 3 個邏輯分割區。此時這顆硬碟每個分割區的名稱便如右所示:
分割區的名稱 • 在上圖中, 延伸分割區佔用了第 2 個主要分割區的位置, 因此其分割區名稱也沿用第 2 個主要分割區的名稱 "/dev/sda2"。 • 然而, 上圖卻沒有出現 /dev/sda3 及 /dev/sda4, 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邏輯分割區的名稱是從 5 開始算起的。換言之, /dev/sda 的第一個邏輯分割區, 其名稱必定為 /dev/sda5。因此在上圖中, 第一個邏輯分割區的名稱是 /dev/sda5, 而非 /dev/sda3 。
4-2 規劃您的硬碟 • 在了解 Linux 分割區相關概念之後,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要如何規劃硬碟的分割區。
Linux 需要多大的硬碟空間 • 要完整安裝此 Linux 發行版 (包含:資料庫、WWW、FTP、Mail...等伺服器、辦公室軟體及數百套應用程式), 該準備多大的硬碟空間呢?若依本書第 5 章的說明, 使用系統安裝 DVD 安裝, 則需約 6 GB 的空間, 所以為了您日後可能還會安裝其他軟體或儲存其他資料, 筆者建議您最少保留10 GB 的空間給Linux使用。
準備安裝 Linux 的磁碟空間 • 至於要把 Linux 安裝在那裡呢?由於 Linux 不能與 Windows 並存於同一個分割區, 所以我們需要劃分一個專門給 Linux 使用, 且至少 10 GB 的分割區。您可依照下列步驟檢查硬碟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安裝 Linux。
準備安裝 Linux 的磁碟空間 • 筆者不建議初學者只安裝部分軟體, 因為日後自行安裝書附光碟的軟體時, 可能會遇到套件相依性的困擾。
從現有硬碟中調整出足夠安裝的空間 • 如果您目前硬碟的剩餘空間不足 10 GB, 又不想花錢購買新的硬碟, 可以參考以下 2 種方法, 準備好安裝 Linux 的磁碟空間。 • 我們以實際範例來說明如何調整出足夠安裝 Linux 的空間-例如筆者目前只有一顆 20 GB 的硬碟, 其中已劃分出 2 個分割區, 一個安裝了 Windows 作業系統, 另一個則用來儲存資料。
從現有硬碟中調整出足夠安裝的空間 • 我有一個分割區大於 10 GB, 且其中的所有資料皆可備份到其他分割區上 • 若您的硬碟是屬於此種情況, 我們便可將該分割區中的資料全部備份到另一個分割區上, 然後開始安裝 Linux。安裝時, 請先刪除此分割區, 否則會沒有足夠的空間安裝:
從現有硬碟中調整出足夠安裝的空間 • 我有一個磁碟, 其中剩餘的可用空間大於 10 GB, 但沒有其他空間可以備份其中的資料, 或是不想花時間備份 • 如果是屬於此種情況, 在安裝 Linux 前, 我們可以使用其他軟體, 如 Windows Vista 的磁碟管理工具、SPFDisk 或 PartitionMagic 縮小此分割區的空間後, 將 Linux 安裝於空出來的可用空間。如下圖所示。
從現有硬碟中調整出足夠安裝的空間 • 利用 SPFDisk 調整分割區大小僅適用於 Windows 的 FAT32 檔案系統, 如果您是使用 Windows 的 NTFS 檔案系統, 在 Windows Vista 下, 可直接使用 Windows Vista 的磁碟管理工具;若是在 Windows XP 中, 則可以使用 Partition Magic 軟體 (目前此軟體尚無法在 Windows Vista 上安裝)。詳細說明可參考旗標出版的 『PCDIY 硬碟管理、活用、更換、系統轉移』。
從現有硬碟中調整出足夠安裝的空間 • 如果您確定要調整分割區的大小, 在調整前, 請務必先在 Windows 系統中執行磁碟重組, 將不連續及散佈在各處的資料, 集中到分割區的前段, 避免因縮小分割區, 而導致原本儲存在分割區後段的資料遺失。 • 若上述方法都不符合您的狀況, 那就只好請您花點小錢, 買一顆新硬碟囉!
Ch5 安裝 Linux本章重點 • 5-1 以光碟開機安裝Linux • 5-2 選擇語系、鍵盤及安裝類型 • 5-3 設定主機名稱、時區及管理者密碼 • 5-4 分割硬碟 • 5-5 安裝開機管理程式 • 5-6 安裝套件及重新開機 • 5-7 啟動 Linux
安裝 Linux • 當電腦硬體都符合安裝 Linux 的要求, 且磁碟也有足夠的空間後, 我們就可以開始安裝 Linux 了。
5-1 以光碟開機安裝Linux • 使用系統安裝 DVD 安裝 • 請直接使用書附 DVD 開機, 開機後會出現以下的畫面。
使用系統安裝 DVD 安裝 • 在上述畫面中, 請直接按Enter鍵進入圖形安裝模式, 經過一段啟動過程之後, 會出現檢查光碟片的交談窗:
稍待一會兒, 就可見到圖形模式的安裝歡迎畫面。 使用系統安裝 DVD 安裝
使用系統安裝 DVD 安裝 • 官方文件提到序列埠滑鼠在安裝時無法使用, 筆者使用自己的主機與序列埠滑鼠進行測試, 發現安裝時確實無法使用序列埠滑鼠, 而且安裝後在 X Window 下也有相同的問題, 所以建議您不要使用序列埠滑鼠。 • 如果 Fedora 無法支援您的顯示卡, 便會直接進入文字模式的安裝畫面, 不會顯示上面的圖形模式。文字模式安裝畫面不支援中文, 而且安裝完畢後必須使用文字指令操作, 對於初學者較為不便。建議您參考 6-1 節的說明, 試試看改用低解析度的圖形模式安裝 Fedora。若以低解析度的圖形模式還是無法安裝, 就只好請您參考第 2 章的硬體需求, 換張顯示卡了。
使用 Live CD 安裝 • 您也可以使用第 3 章所介紹的 Live CD 來安裝 Linux, 在 Live CD 開完機登入後按桌面的安裝至硬碟即可:
使用 Live CD 安裝 • 安裝過程與本章所介紹的步驟一樣, 比較大的差別是使用 Live CD 安裝時不能夠自己選擇要安裝的套件。且預設安裝的套件因 CD 容量的關係, 會比使用 DVD 裝少很多。不過, 日後若要使用尚未安裝的套件, 仍可依第 17 章的說明安裝。
5-2 選擇語系、鍵盤及安裝類型 • 開始安裝時, Linux 會先請您選擇語系及鍵盤, 然後設定要安裝的類型。
選擇安裝過程的語言 • 接著上一節的圖形模式安裝畫面之後, 便會出現以下畫面, 指定要使用的語言。由於此 Linux 發行版的安裝畫面支援繁體中文, 所以請選擇 Chinese (Traditional)(繁體中文)語言。
設定鍵盤 • 選擇鍵盤的按鍵配置, 一般使用預設值 U.S. English即可:
設定鍵盤 • 如果您已經安裝了舊版的 Red Hat Linux 或 Fedora , 則會先出現以下畫面, 讓您選擇要升級舊有的系統或是重新安裝:
5-3 設定主機名稱、時區及管理者密碼 • 接下來設定主機名稱、時區及管理者密碼。除了管理者密碼之外, 其他部分一般保留預設值即可。
設定時區 • 設定完語系後, 緊接著是設定主機所在的時區。請選擇 Asia/Taipei 時區:
設定系統管理者的密碼 • 在 Linux 裏, 負責維護系統的管理者, 其帳號名稱為 root。在此畫面中, 安裝程式會要求您設定 root 帳號的密碼, 其長度至少要 6 個字以上。root 帳號的密碼很重要, 請取個不易被猜到的組合, 並務必牢記!
5-4 分割硬碟 • 設定好安裝類型之後, 接下來就要切割硬碟分割區了。此節將會引用到第4-1 節所介紹的設備名稱及分割區名稱, 如果您還不是很清楚它們所代表的意義, 請先翻回第 4-1 節瞧瞧。 • 本節中, 筆者以一般使用者最常見的狀況:已在第 1 顆硬碟的第 1 個主要分割區 (/dev/sda1) 安裝了 Windows 系統, 現在還要另外安裝 Linux 系統。您若是使用全新的硬碟, 則在下面的操作中, 忽略 Windows 的部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