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五章 固井

第五章 固井. §5-1 井身结构设计 §5-2 套管柱设计 §5-3 注水泥技术 本章需要 8 学时. §5-1 井身结构设计. 一、套管的分类作用 二、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 三、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数据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的力学平衡条件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六、设计举例 七、套管尺寸与钻头尺寸的选择. 第五章 固井 §5-1 井身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套管层次和每层套管的下深,各层套管外水泥返高,以及套管和井眼尺寸的配合。 一、套管的分类作用 1 、表层套管 主要用途: 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地层;

lis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固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固井 §5-1 井身结构设计 §5-2 套管柱设计 §5-3 注水泥技术 本章需要8学时

  2. §5-1 井身结构设计 一、套管的分类作用 二、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 三、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数据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的力学平衡条件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六、设计举例 七、套管尺寸与钻头尺寸的选择

  3.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套管层次和每层套管的下深,各层套管外水泥返高,以及套管和井眼尺寸的配合。 一、套管的分类作用 1、表层套管 主要用途: 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地层; 安装井口、悬挂和支撑后续各层套管。 下深位置: 根据钻井的目的层深度和地表状况而定, 一般为上百米甚至上千米

  4.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2、生产套管(油层套管) 主要用途:用以保护生产层,提供油气生产通道。 下深位置:由目的层位置及完井方式而定。 3、中间套管(技术套管) 在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之间由于技术要求下入的套管,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主要用来封隔不同地层压力层系或易漏、易塌、易卡等井下复杂地层。 4、尾管(衬管) 是在已下入一层技术套管后采用,即在裸眼井段下套管、注水泥,而套管柱不延伸到井口。 减轻下套管时钻机的负荷和固井后套管头负荷;节省套管和水泥。 一般深井和超深井。

  5.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二、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 1、有效地保护油气层; 2、有效避免漏、喷、塌、卡等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快速钻进; 3、钻下部地层采用重钻井液时产生的井内压力,不致压裂上层套管鞋处最薄弱的裸露地层; 4、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间的压差不致于压差卡套管; 5、当实际地层压力超过预测值而发生井涌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具有压井处理溢流的 能力。

  6.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 三、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数据 • 地层岩性剖面、地层孔隙压力剖面、地层破裂压力剖面、地层坍塌压力剖面。 • 6个设计系数: • 抽吸压力系数Sb;0.024 ~0.048 g/cm3 • 激动压力系数Sg;0.024 ~0.048 g/cm3 • 压裂安全系数Sf; 0.03 ~0.06 g/cm3 • 井涌允量Sk;: 0.05 ~0.08 g/cm3 • 压差允值p; PN: 15~18MPa , • PA:21~23 MPa

  7.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的力学平衡条件 (1) ρdmax≥ρpmax+ Sb防井涌 (2) (ρdmax-ρpmin)×Dpmin×0.00981≤△P防压差卡钻 (3) ρdmax+ Sg + Sf ≤ρfmin 防井漏 (4)ρdmax+ Sf + Sk ×Dpmax/ Dc1≤ρfc1 防关井井漏 其中: ρdmax----裸眼井段内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g/cm3; ρpmax----裸眼井段钻遇的最大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 Dpmax----最大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ρpmin----裸眼井段钻遇的最小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 Dpmin----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最大井深,m; ρfmin----裸眼井段最小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 Dc1----套管下入深度,m; ρfc1----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8.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求中间套管下入深度的假定点 (1)不考虑发生井涌 由 ρf =ρpmax+ Sb + Sg + Sf ρdmax 计算出ρf,在破裂压力曲线上查出ρf所在的井深D21,即为中间套管下深假定点。 (2)考虑可能发生井涌 由 ρf =ρpmax+Sb+ Sf + Sk ×Dpmax/ D21 用试算法求 D21;先试取一个D21,计算ρf;将计算出的ρf 与D21处查得的ρf进行比较,若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且略小于实际值,可以确定D21为中间套管假定点。否则,重新进行试算。 一般情况下,在新探区,取以上(1)、(2)两种条件下D21较大的值。

  9.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2、验证中间套管下到深度D21是否有被卡的危险 首先求出裸眼中可能存在的最大静压差: △P=(ρpmax1+Sb-ρpmin)×Dmin×0.00981 ρpmax1----钻进至D21遇到的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g/cm3。 Dmin----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对应的井深,m;(当有多个最小 地层压力点时,取最大井深。) • 若△P < △PN,则确定D21为中间套管的下入深度D2。 • 若△P > △PN,则中间套管深度应小于假定点深度。需根据压差卡钻条件确定中间套管下深。 求在压差△PN下所允许的最大地层压力: 在地层压力曲线上找出ρpper所在的深度即为中间套管下深D2。

  10.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3、求钻井尾管下入深度的假定点D31 根据中间套管鞋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ρf2,求出继续向下钻进时裸眼井段所允许的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用试算法求D31。试取一个D31,计算出ρpper,与D31处的实际地层压力当量密度比较,若计算值与实际值接近,且略大于实际值,则确定为尾管下深假定点;否则,另取D31进行试算 。 4、校核尾管下入到D31是否有被卡的危险 校核方法与中间套管的校核方法相同。只是将压差允值△PN变为△PA。

  11.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5、计算表层套管下入深度D1 根据中间套管鞋处的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2,计算出若钻进到深度D2发生井涌关井时,表层套管鞋D1处所承受的井内压力的当量密度: 根据上式,用试算法确定D1。 试取一个D1,计算ρfE,计算值与D1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值比较;若计算值接近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值,则确定D1为表层套管下深。否则,重新试取D1进行试算。

  12.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五、设计举例 某井设计井深为 4400 m,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剖面如图7-2。给定设计系数: Sb=0.036 ;Sg=0.04 ; Sk=0.06 ;Sf=0.03;△PN =12 MPa;△PA=18 MPa,试进行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 解:由图上查得, ρpmax=2.04 g/cm3, Dpmax=4250 m. (1)确定中间套管下深初选点D21 由: ρf =ρpmax+Sb+ Sf + Sk ×Dpmax/ D21 试取D21=3400m并代入上式得: ρf =2.04+0.036+0.03+0.06 × 4250/3400=2.181 g/cm3 由破裂压力曲线上查得ρf3400=2.19 g/cm3, ρf< ρf3400且相近。故确定D21=3400m。

  13.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14.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2)校核中间套管是否会被卡 由地层压力曲线上看出,钻进到深度D21=3400m时,遇到的最大地层压力就在3400m处。查得: ρp3400=1.57g/cm3,ρpmin=1.07g/cm3,Dmin=3050m。 由△P=(ρpmax1+Sb-ρpmin)×Dmin×0.00981 △P=(1.57+0.036 - 1.07)×3050×0.00981=16.037 MPa 因 △P > △PN=12MPa,故中间套管下深应浅于初选点。 由: 在地层压力曲线上查得对应pper=1.435的深度为3200m。最后确定中间套管下深为D2=3200m。

  15.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3)确定尾管下入深度初选点D31 由破裂压力曲线上查得: ρf3200=2.15g/cm3; 由: 试取D31=3900m,代入上式算得:pper=2.011g/cm3;由地层压力曲线查得ρp3900=1.94 < pper=2.011 g/cm3,且相差不大,故确定初选点D31=3900m。 (4)校核是否会卡尾管 计算压差: △P=(1.94+0.036 - 1.435)×3200×0.00981=16.98 MPa 因为△P< △PA,故确定尾管下深为D3=D31=3900m。

  16.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5)确定表层套管下深D1 由 试取D1=850m,代入上式计算得: ρfE=1.737 g/cm3。 由破裂压力曲线查得ρf850=1.74 g/cm3, ρfE< ρf850,且相近,故确定D1=850m。 最后设计结果:

  17. 第五章 固井§5-1 井身结构设计 七、套管尺寸与钻头尺寸的选择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或者说是唯一的套管钻头系列是: (26")20" —(17 1/2")13 3/8"—(12 1/4")9 5/8"—(8 1/2")7"—(5 7/8")4 1/2" 套管和井眼尺寸的确定一般是由内到外进行,首先根据采油工程等方面的要求确定油层套管的尺寸,然后确定与油层套管相匹配的钻头。----。 套管与井眼之间的间隙与井身质量、固井水泥环强度要求、下套管时的井内波动压力、套管尺寸等因素有关。最小间隙为9.5mm,最大间隙达76mm。 每次开钻钻头直径与上层套管最小内径之间保持6.4~13mm(1/4~1/2英寸)的间隙。 目前,根据套管层次不同,已基本形成了较稳定的系列。

  18. §5-2 套管柱设计 一、套管和套管柱 二、套管柱受力分析及套管强度 三、套管柱强度设计

  19.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一、套管和套管柱 • 套管:优质无缝钢管。一端为公扣,直接车在管体上;一端为带母扣的套管接箍。 • 套管的尺寸系列: • API标准套管:4 1/2",5",5 1/2",6 5/8",7", 7 5/8",8 5/8",9 5/8",10 3/4",11 3/4",13 3/8",16",18 5/8",20";共14种。 • 壁厚:5.21~16.13 mm。 • 小直径的套管直径小一些,大直径的套管直径大一些。 • 另外有非标准的钢级和壁厚。

  20.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 套管的钢级 • API标准:H-40,J-55,K-55,C-75,L-80,N-80,C-90,C-95,P-110,Q-125。(数字×1000为套管的最小屈服强度 kpsi)。 • 1kpsi=6.8947MPa • 其中, H-40,J-55,K-55,C-75,L-80,C-90是抗硫的。 • 连接螺纹的类型 • API标准:短圆(STC)、长圆(LTC)、梯形(BTC)、直连型(XL) • 套管柱:由同一内径、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的套管用接箍连接组成的管柱。特殊情况下也使用无接箍套管柱。

  21.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二、套管柱受力分析及套管强度 • 套管柱在井内所受外载复杂。在不同时期(下套管过程中、注水泥时、后期开采等过程中)套管柱的受力也不同。 • 在分析和设计中主要考虑基本载荷:轴向拉力、外挤压力及内压力。 • 套管柱设计时按最危险情况考虑。 1、轴向拉力及套管的抗拉强度 (1)套管的轴向拉力 自重产生的拉力、弯曲产生的附加拉力、注水泥时产生的附加力、动载、摩阻等。

  22.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①自重引起的拉力 kN qmi----第I种套管在钻井液中的单位长度重力,N; Li----第I种套管的长度,m; n----组成套管柱的套管种类(钢级、壁厚)。 ②套管弯曲引起的附加拉力 经验公式: kN 在为定向井、水平井以及狗腿度严重的直井中设计套管柱时,应考虑弯曲引起的附加拉力。

  23.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③注水泥引起的附加拉力 kN ④其它附加拉力 • 上提或下放套管时的动载、井壁摩擦力等。 • 一般在安全系数中考虑。 (2)套管的抗拉强度 • 套管所受轴向拉力一般在井口最大。 • 由拉应力引起的破坏形式: • 本体被拉断、脱扣。 • 通常用套管的抗滑扣力表示套管的抗拉强度。

  24.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2、外挤压力及套管的抗挤强度 (1)外挤压力 • 主要载荷:管外液柱的压力、地层中流体的压力、高塑性岩石(盐膏层、泥岩层)的侧向挤压力等。 • 常规情况下按套管全淘空时的管外压力计算: kPa • 有大段盐膏层的特殊情况下,有时将上式中的钻井液密度替换为上覆岩层压力的当量密度进行计算。 (2)套管的抗挤强度 • 外挤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式: • 径厚比较大时,失稳破坏(失圆、挤扁); • 径厚比较小时,强度破坏。 • 根据现有套管尺寸,绝大部分是失稳破坏。其抗挤强度可以在钻井手册或套管手册中查到。

  25.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3)双向应力下的套管强度 从套管内部取一微小单元, 分析可知,在外载作用下产生三个方向 的应力σt 、σr 、σz,对于薄壁管, σt >>σr, σr可以忽略。变为双向应 力问题。 由第四强度理论: σz2+σt2-σzσt =σs2 变换为椭圆方程: 按拉为正、压为负,根据以上方程可画出椭圆图形。

  26.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在椭圆图上, σt/σs 的百分比为纵坐标,σz/σs 的百分比为横坐标。 由强度条件的双向应力椭圆可以看出: • 第一象限:拉伸与内压联合作用,轴向拉力的存在下使套管的抗内压强度增加。 • 第二象限:轴向压缩与内压联合作用。在轴向受压条件下套管抗内压强度降低。 • 第三象限:轴向压应力与外挤压力联合作用。在轴向受压条件下套管抗外挤强度增加。 • 第四象限:轴向拉应力与外挤压力联合作用。轴向拉力的存在使套管的抗挤强度降低。由于这种情况在套管柱中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在套管柱设计中应当考虑轴向拉力对抗挤强度的影响。

  27.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考虑轴向拉力影响时的抗外挤强度公式推导: 由双向应力椭圆方程,当σz=0时: σt2=σs2 根据上式,则有: 将σt和σs的表达式代入双向应力椭圆方程,并进行适当简化,即可得到考虑轴向拉力影响时的抗外挤强度近似公式:

  28.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3、内压力及抗内压强度 (1)内压力 考虑到套管外的平衡压力,一般情况下,套管在井口所受的内压力最大。计算时,考虑三种最危险的情况。 • 套管内完全充满天然气并关井时的内压力; • 以井口装置的承压能力作为套管在井口所受的内压力; • 以套管鞋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值确定井口内压力: 实际设计时,通常按套管内完全充满天然气时进行计算。

  29.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2)套管的抗内压强度 • 内压载荷下的主要破坏形式:爆裂、丝扣密封失效。 • 抗内压强度可由钻井手册或套管手册查到。 4、套管的腐蚀 • 原因:在地下与腐蚀性流体接触。 • 破坏形式:管体有效厚度减少,套管承载力降低;钢材性质变化。 • 引起套管腐蚀的主要介质有:气体或液体中的硫化氢、溶解氧、二氧化碳。 • 抗硫套管:API套管系列中的H级、K级、J级、C级、L级套管。

  30.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三、套管柱强度设计 目的:确定合理的套管钢级、壁厚、以及每种套管的井深区间。 1、设计原则 • 满足强度要求,在任何危险截面上都应满足下式: 套管强度>外载×安全系数 • 应能满足钻井作业、油气层开发和产层改造的需要; • 在承受外载时应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 经济性要好。 • 安全系数: • 抗外挤安全系数Sc=1.0; • 抗内压安全系数Si=1.1; • 套管抗拉力强度(抗滑扣)安全系数St=1.8。

  31.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2、常用套管柱设计方法 (1)等安全系数法 该方法基本的设计思路是使各个危险截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规定的安全系数。 (2)边界载荷法(拉力余量法) 在抗拉设计时,套管柱上下考虑同一个拉力余量。 另外还有最大载荷法、AMOCO法、西德BEB方法及前苏联的方法等。 3、各层套管柱的设计特点 • 表层套管:主要考虑内压载荷。 • 技术套管:既要有较高的抗内压强度,又要有抗钻具冲击磨损的能力。 • 油层套管:上部抗内压、抗拉,下部抗外挤。

  32.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4、套管柱设计的等安全系数法 (1)基本设计思路 ①计算本井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强度的套管; ②下部套管段按抗挤设计,上部套管段按抗拉设计,各危险断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要大于或等于规定安全系数; 通式:套管强度>外载×安全系数 ③水泥面以上套管强度要考虑双向应力的影响; ④轴向拉力通常按套管在空气中的重量计算;当考虑双向应力时,按浮重计算。

  33.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2)设计步骤 例题:某井177.8mm(7英寸)油层套管下至3500m,下套管时的钻井液密度为1.30g/cm3,水泥返至2800m,预计井内最大内压力35MPa,试设计该套管柱(规定最小段长500m)。 解:规定的安全系数: Sc=1.0, Si=1.1, St=1.8。 ①计算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要求的套管, 抗内压强度≥Pimax× Si =38500 kPa • 筛选套管: C-75,L-80,N-80,C-90,C-95,P-110。 • 按成本排序: N-80 < C-75 < L-80 < C-90 < C-95 < P-110

  34. 第五章 固井§5-2 套管柱设计 ②按抗挤设计下部套管段,水泥面以上进行双向应力校核; 1)计算最大外挤力,选择第一段套管; 查表:N-80,t1=10.36 mm,q1=0.4234kN/m,pc1=48401kPa,Fs1=3007 kN, Fst1= 2611.1 kN 。 2)选择第二段套管;(选择强度低一级的套管;确定第一段套管的长度,进行第一段的抗拉强度校核) • 查表: N-80,t2=9.19 mm,q2=0.3795kN/m,pc2=37301kPa,Fs2=2686.7 kN,Fst2= 2308.6 kN 。 • 计算第二段套管可下深度D2,确定第一段套管长度L1;

  35. 第六章 固井§6-2 套管柱设计 • 双向应力强度校核,最终确定D2,L1; D2=2900m >2800m,超过水泥面,考虑双向应力影响; 危险截面:水泥面2800m处 解决办法:将第一段套管向上延伸至水泥面以上。 预定:D2=2700m,L1=800m。

  36. 第六章 固井§6-2 套管柱设计 • 重新进行双向应力强度校核: (按照以上同样的方法进行) 套管1:危险截面为2800m处,Sc=1.29 >1.0安全 套管2:危险截面为2700m处,Sc=1.02 >1.0安全 • 计算套管抗拉安全系数: 最终结果:D2=2700m,L1=800m。 3)选择第三段套管,确定第二段套管长度 • 查表: N-80,t3=8.05 mm,q3=0.3358kN/m,pc3=26407kPa,Fs3=2366.5 kN,Fst3= 1966.1 kN 。

  37. 第六章 固井§6-2 套管柱设计 • 考虑双向应力影响,确定第三段套管可下深度; 由: 采用试算法,取D3=1700m,计算得:Sc=1.03,安全。 计算第二段顶部的抗拉安全系数 • 最终结果:D3=1700m,L2=1000m。

  38. 第六章 固井§6-2 套管柱设计 ③还有上部1700m的套管需进行设计,转为抗拉设计; 1)计算第三段套管按抗拉要求的允许使用长度L3; 实取:L3=1100m, 则: Fm3=718+1100 ×0.3357=1087 kN 2)确定第四段套管的使用长度 • 查表:应比第三段套管的抗拉强度高, N-80,t4=10.36 mm,q4=0.4234kN/m,pc4=48401kPa,Fs4=3007 kN, Fst4= 2611.1 kN 。 与第一段所用套管相同。

  39. 第六章 固井§6-2 套管柱设计 • 计算第四段套管的许用长度: 实际距井口还有600m,取L4=600m。 • 校核第四段下部的抗挤强度: • 最终确定L4=600m,D4=600m。 ④最终设计结果

  40. §5-3 注水泥技术 一、油井水泥 二、水泥浆性能与固井工程的关系 三、前置液 四、提高注水泥质量的措施 • 固井目的:固定套管、有效封隔井内的油气水层。 • 固井:在已打好的井眼内下入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之间注水泥封固的工作。

  41.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一、油井水泥 油井水泥是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的一种。 • 对油井水泥的基本要求: (1)水泥能配成流动性良好的水泥浆,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始终保持这种流动性。 (2)水泥浆在井下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性; (3)水泥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凝固并达到一定的强度; (4)水泥浆应能和外加剂相配合,可调节各种性能; (5)形成的水泥石应有很低的渗透性能等。

  42.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1、油井水泥的主要成分 (1)硅酸三钙3CaO·SiO2。(简称C3S) • 水泥的主要成份,一般的含量为40%~65%。 • 对水泥的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 高早期强度水泥中含量可达60%~65%,缓凝水泥中含量在40%~45%。 (2)硅酸二钙2CaO·SiO2(简称C2S), • 含量一般在24%~30%之间; • 水化反应缓慢,强度增长慢; • 对水泥的最终强度有影响。

  43.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3)铝酸三钙3CaO·Al2O3(简称C3A) • 促进水泥快速水化; • 其含量是决定水泥初凝和稠化时间的主要因素; • 对水泥浆的流变性及早期强度有较大影响; • 对硫酸盐极为敏感; • 对于有较高早期强度的水泥,其含量可达15%。 (4)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称C4AF), • 对强度影响较小,水化速度仅次于C3A, • 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含量为8%~12%。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成份之外,还有石膏、碱金属的氧化物等。

  44.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2、水泥的水化 • 水泥与水混合成水泥浆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各种水化产物。逐渐由液态变为固态,使水泥硬化和凝结,形成水泥石。 (1)水泥的水化反应 水泥的主要成分与水发生的水化反应为: • 3CaO· SiO2+2H2O2CaO· SiO2· H2O十Ca(OH)2 • 2CaO· SiO2+H2O  2CaO· SiO2· H2O • 3CaO· Al2O3+6H2O  3CaO· Al2O3· 6H2O • 4CaO·Al2O3+Fe2O3+6H2O  3CaO·Al2O3·6H2O+CaO·Fe2O3·H2O 除此之外还发生其他二次反应,生成物中有大量的硅酸盐水化产物及氢氧化钙等。在反应的过程中,各种水化产物均逐渐凝聚,使水泥硬化。

  45.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2)水泥凝结与硬化 • 溶胶期:水泥与水混合成胶体液,开始发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的浓度开始增加,达到饱和状态时部分水化物以胶态或微晶体析出,形成胶溶体系。此时水泥浆仍有流动性。 • 凝结期:水化反应由水泥颗粒表面向内部深入,溶胶粒子及微晶体大量增加,晶体开始互相连接,逐渐絮凝成凝胶体系。水泥浆变绸,直到失去流动性。 • 硬化期:水化物形成晶体状态,互相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强度增加,硬化成为水泥石。 (3)水泥石组成 ①无定性物质(水泥胶),它具有晶体的结构,颗粒尺寸大体在0.lmm左右,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 ②氢氧化钙晶体,是水化反应的产物。 ③未水化的水泥颗粒。

  46.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3、油井水泥的分类 (1)API水泥的分类 • A级:深度范围 0~1828.8 m,温度76.7℃。 • B级:深度范围 0~1828.8 m,属中热水泥,温度至 76.7℃,有中抗硫和高抗硫两种。 • C级:深度范围0~1828.8 m,温度至 76.7℃,高早期强度水泥,分普通、中抗硫及高抗硫三种。 • D级:深度范围1828.8~3050 m,温度76~127℃,用于中温、中压条件,分为中抗硫及高抗硫两种。 • E级:深度范围 3050~4270 m,温度76~143℃,用于高温、高压条件,分为中抗硫及高抗硫两种。 • F级:深度范围为 3050~4880 m,温度 110~160℃,用于超高温和超高压条件,分为中抗硫及高抗硫两种。 • G级及H级:深度范围为 0~2440 m,温度0~93℃,分为中抗硫及高抗硫两种。 • J级:深度范围为 3660~4880 m,温度49~160。

  47.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2)国产以温度系列为标准的油井水泥

  48. 第五章 固井§5-3 注水泥技术 二、水泥浆性能与固井工程的关系 1、水泥浆性能 ①水泥浆密度 • 干水泥密度 3.05~3.20 g/cm3, • 水泥完全水化需要的水为水泥重量的20%左右; • 使水泥浆能流动加水量应达到水泥重量的45%~50%; • 水泥浆密度1.80~ 1.90 g/cm3之间。 • 水灰比:水与干水泥重量之比。 ②水泥浆的稠化时间 • 水泥浆从配制开始到其稠度达到其规定值所用的时间。 • API标准:从开始混拌到水泥浆调度达到 100 BC(水泥稠度单位)所用的时间。 • API标准中规定在初始的 15~30 min时间内,稠化值应当小于 30 BC。好的稠化情况是在现场总的施工时间内,水泥浆的稠度在50 BC以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