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45 Views
唐代的民族关系. 一、贞观时期 二、高宗、武则天时期 三、开元、天宝时期. 《 新唐书 》 卷二一五上 《 四夷传序 》 :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陈寅恪 《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1 、 突厥 2 、西域 3 、 高丽. 东突厥. 西突厥. 高丽. 吐谷浑. 契丹. 隋.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 通典 》 卷一九七 《 边防 》
E N D
唐代的民族关系 一、贞观时期 二、高宗、武则天时期 三、开元、天宝时期
《新唐书》卷二一五上《四夷传序》: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陈寅恪《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陈寅恪《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突厥 2、西域 3、高丽
东突厥 西突厥 高丽 吐谷浑 契丹 隋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此后隋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今定襄郡。薛举、窦建德、王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 ”。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贞观元年,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十余部皆相率叛之,击走其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师又败绩,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突利由是怨憾,内欲背之”。 薛延陀为铁勒一部,铁勒诸部是隋唐时战斗力最强的游牧部落。 《隋书》卷八四《北狄传·铁勒》 “自突厥有国,东征西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
贞观时期 突厥 东突厥汗国的灭亡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贞观三年,“薛延陀自称可汗于漠北,遣使来贡方物。……十二月,突利可汗及郁射设、荫柰特勤等并率所部来奔”。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贞观四年二月,“李靖破突厥颉利可汗于阴山”。 贞观四年三月,“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贞观时期 西域 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 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 、焉耆 、于阗 、疏勒 )。 丝绸之路的打开
使交河郡 岑参 奉使按胡俗, 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 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 交河故城遗址
唐初东北,靺鞨、契丹受东突厥控制,粟末靺鞨则服属于高丽。高丽仍跨鸭绿江两岸。唐初东北,靺鞨、契丹受东突厥控制,粟末靺鞨则服属于高丽。高丽仍跨鸭绿江两岸。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 “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旧唐书》卷一九九上《东夷·高丽》 贞观十九年五月“李勣已率兵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高丽闻我有抛车,飞三百斤石于一里之外者,甚惧之。乃于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勣列车发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帝亲率甲骑万余与李勣会。围其城。俄而南风甚劲,命纵火焚其西南楼,延烧城中,屋宇皆尽。战士登城,贼乃大溃,烧死者万余人,俘其胜兵万余口,以其城为辽州”。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贞观十九年九月,围攻安市(今辽宁海城)不克,“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
1、西突厥 2、高丽 3、吐蕃
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自称沙钵罗可汗,西域诸国多附之。唐废安西四镇。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自称沙钵罗可汗,西域诸国多附之。唐废安西四镇。 高宗显庆三年(658),苏定方为行军总管,击破并俘虏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汗国灭亡。 唐重置安西四镇,在原役属于西突厥的诸国设立了都督府和州。自于阗以西至波斯以东,共置十六羁縻都督府。这使唐取代了西突厥在南疆和中亚的统治。
吴玉贵 著 《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660年,苏定方率军10万,进攻百济,击降之,以其地置五都督府。660年,苏定方率军10万,进攻百济,击降之,以其地置五都督府。 663年,刘仁轨破日本援百济之兵于白江口,百济尽平。刘仁轨屯田百济,以图高丽。 668年,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进攻高丽,九月攻克平壤,高丽灭亡。
唐高宗朝疆域 靺 鞨 新罗 唐 吐 蕃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弓剑不离身。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松赞干布时期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吐蕃的扩张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高宗时期,“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金城公主像 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
1、吐蕃 2、回纥的兴起 3、南诏
突 厥 唐玄宗前期疆域 新罗 唐 吐 蕃
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盛强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策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亚细亚,藉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盛强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策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亚细亚,藉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吐蕃对西域和陇右的争夺 龟兹 石堡城 焉耆 小勃律 疏勒 于阗 唐 吐蕃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 开元十年(722),“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唐关中乃王畿,故安西四镇为防护国家重心之要地,而小勃律所以成唐之西门也。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盛强,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欲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断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天宝六载(747),高仙芝破小勃律。 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克石堡城。 唐在西域势力达到顶点。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王小甫 教授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东突厥灭亡回纥兴起 《通典》卷二○○《边防·回纥》 “自突厥衰减,其国渐盛,国主亦号可汗”。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天宝四载(745),“回纥怀仁可汗击突厥白眉可汗,杀之,传首京师。突厥毘伽可敦帅众来降。于是北边晏然,烽燧无警矣。回纥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
吐鲁番出土设色幡画 回鹘贵人像
南诏统一六诏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开元二十六年(738)“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曰越析,曰浪穹,曰样备,曰越澹,兵力相埒(fou),莫能相壹;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渳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迁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