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59 Views
迎 神 賽 會. 王進義 4960H001 洪廷奇 4960H025 郭忠旗 4960H026 楊森帆 4960H028 鄭辰珉 4960H029 蔡宸瑋 4960H030. 組員:. 迎 神 賽 會.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傳說 , 與 不同的宗教信仰。例如中國的雲 南少數民族彝族的阿細人, 2 月 3 日的火把節。而台灣的民間中活 中,民間廟會是一種常見的活動, 也代表著對未知的世界的一種虔誠 敬畏。也是農業社會的一種休閒活 動也參雜著老祖先的智慧。在台灣 眾多的廟宇下,活動比較大的廟宇
E N D
迎 神 賽 會 王進義 4960H001 洪廷奇 4960H025 郭忠旗 4960H026 楊森帆 4960H028 鄭辰珉 4960H029 蔡宸瑋 4960H030 組員:
迎 神 賽 會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傳說,與 不同的宗教信仰。例如中國的雲 南少數民族彝族的阿細人,2月3 日的火把節。而台灣的民間中活 中,民間廟會是一種常見的活動, 也代表著對未知的世界的一種虔誠 敬畏。也是農業社會的一種休閒活 動也參雜著老祖先的智慧。在台灣 眾多的廟宇下,活動比較大的廟宇 有三峽清水祖師廟、新竹義民廟、 大甲鎮瀾宮、彰化的南瑤宮、北港 朝天宮、西港慶安宮、台南天壇、 東港東隆宮。
迎神賽會 眾多的廟宇中,時時可 以見到各種形式的陣頭,如 馬陣吹、八家將、官將首、 宋江陣、白鶴陣、蜈蚣陣還 有最近新串起的“電音三太子” 。活動中,或娛人,或娛神, 或藉以增強神祇的神威,或協 助神祇清除邪惡以求風調雨順 合境平安。也可藉由各種形式的陣頭,凝聚對於信仰圈的功能。
迎神賽會 八家將: 八家將雖名八家,實際上成員 頗不一致,有4人或6人成陣,8 人、10人成陣,演變至今甚至16 人、32人成陣的都有 。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 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臉,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迎神賽會 跳鍾馗: 跳鍾馗是早期台灣常見的道士活動 之一。傳說鍾馗為唐代科舉狀元, 晉見唐王準備敕封時,皇帝卻因他 長的濃眉大眼、奇醜無比,將他趕 出金殿,鍾馗一怒當場頭撞金殿而 亡,皇帝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於 是賜他青銅劍,命他遊遍天下,斬 妖除魔。出巡,隊前有鑼鼓,回避、肅靜牌,牌後六面藍旗。旗後橫幅上有醒目五字“鍾進士出巡”。幅後是蜈蚣、蜘蛛、蛇、壁虎、癩蛤蟆五毒(又稱“五鬼”),五鬼臉部各涂其形。鬼後為蝙蝠,蝠 後是鍾馗;鍾馗左為打傘,右為酒罈;後為騎驢的小妹及媒婆;爾後,殿以鑼鼓。過去出巡,末後尚有專人拋撒五色紙。出巡範圍只限本村。村頭路口、大街主巷都要巡到,以示驅祟之徹底。
迎神賽會 官將首: 官將首陣頭與八家將陣頭相似,亦 可視其為八家將陣頭之演變,係驅 除鬼魅,保境安民之陣頭。操演者 亦常瞠目怒視,裝扮則頭戴盔帽、 臉塗五顏六色圖案、嘴含獠牙、身 穿道服、腳著草鞋、手執各項法器。 但其成員並非八家將之神祇編置, 通常僅有 3、5、7、9等奇數人員,目前以五人或七人成陣的官將首陣為最常見。 一般禁忌類: (1.)禁口不言(在重要任務時,口中得咬頭髮、頭巾或高錢) (2.)入廁解符 (3.)從中穿陣 (4.)天橋遮穢 (5.)掌扇避喪(6.)遇陣遮面(7.)繞境避聖(8.)不擋正門。
迎神賽會 宋江陣: 宋江陣傳說起源於宋代由民眾裝扮 成將軍、皂隸、牙官或其他不同。 分的官兵,各提著乃槍、棍棒等兵 器,配合當時的戲曲表演。它的目 的在於演習武藝,以鍛鍊身體;另 一方面也是休閒活動,自娛人。 有人認為臺灣的宋江陣,是明末鄭 成功操練部隊,保衛海疆,所發明的一套教練術;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宋江,一直深深影響了中國民間對革命義士的尊崇與景仰。明鄭時期,當反清復明大業積極展開時,這些來自福建水域的綠林豪傑,心目中的英雄便是梁山泊的好漢,於是他們以中國拳術為基礎,打著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形成宋江陣的雛形。
迎神賽會 宋江陣: 相傳是出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 武陣,是一種以陣為主,以個人為 輔的武術,並且是少林武學的一支 ,在明末鄭成功更以宋江陣做藤牌 兵。最後宋江陣更演變成為福建漳 州、泉州一代的自衛武力,藉宋江 陣來抵禦外侮。宋江陣表演時配以 鑼、鼓、鈸伴奏,每團人數不一, 依組成人數,可分三十六人陣、七十二人陣、一百零八人陣等。依參加成員的種類,又可分為兒童宋江陣、男宋江陣、女宋江陣。在台灣南部最盛行,目前在台中縣外埔鄉也有外埔國民小學加入宋江陣的傳承行列。
迎神賽會 蜈蚣陣: 又稱「百足真人陣」,由多塊長片 木板串接而成,但可左右活動,木 板上設有座椅,一般是36席,最多 是108席,由數十位打扮成民間故事 或歷史小說中人物的孩童們,依序坐 在椅上,蜈蚣頭與蜈蚣尾另請糊紙師 傅製作。傳統蜈蚣陣的行進方式,是由多位壯丁用肩膀力量扛抬,但現今大多數都由車子代替。 參與蜈蚣陣的孩童,年紀通常是5到12歲之間,每位孩童必須穿戴花花綠綠的戲服,但是只需端坐其上,不用表演任何技藝。由於根據流傳在民間的習俗,參與蜈蚣陣的孩童可得到平安、健康與智慧,因此父母們多半趨之若鶩,而其中蜈蚣頭與蜈蚣尾更是眾人極力爭取的席位。
迎神賽會 電音三太子: 嘉義縣就有一個太子會,突破傳統, 三太子大跳電音舞,在南部廟會中, 大出風頭,連參與的民眾也會跟著一 起high。這是傳統的三太子陣頭舞步 ;看看這個,三太子大跳起電音舞。 相對傳統陣頭,這個電音舞三太子, 看起來非常可愛逗趣,更是把三太子 的活潑,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個趕時髦的三太子電音舞,是嘉義縣朴子鄉太子會的新創意,十幾個愛熱鬧的青少年成員,愛跳電音舞,又對陣頭有興趣,靈機一動,讓三太子更時髦。在旁觀看三太子表演的民眾也表示:平時陣頭看過那麼多,就是沒看過三太子跳電音,看起來很有趣,而且搖滾電音的樂曲讓人聽起來比較high,因為聽了,身體也會不自主的跟著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