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崛起的诗群 —— 朦胧诗

崛起的诗群 —— 朦胧诗. 学习目标与重点. 目标: 朦胧诗的定义及其名称的由来 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主要创作诗人的诗歌作品 朦胧诗的创作意义 重点: 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一、什么是朦胧诗. 1 、定义 所谓的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它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l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崛起的诗群 —— 朦胧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崛起的诗群——朦胧诗

  2. 学习目标与重点 • 目标: • 朦胧诗的定义及其名称的由来 • 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 主要创作诗人的诗歌作品 • 朦胧诗的创作意义 • 重点: • 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3. 一、什么是朦胧诗 • 1、定义 • 所谓的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它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4. 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创作潮流,它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创作潮流,它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 朦胧诗最初起源于60年代末的“地下诗歌”创作,北岛、食指、芒克等为当时诗歌的主要创作者。1980年后,主要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梁晓斌等 。

  5. 背景 1978年底,在北岛等人创办的民间刊物《今天》中,首次发表了北岛、舒婷等人探索性的诗歌作品; 1979年,权威性刊物《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 1980年《诗刊》以“青春笔会”的形式推出了17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随后,全国许多刊物争相刊登这些青年诗人的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击着中国文坛。 由于这些朦胧诗从内容到形式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的颂歌、战歌截然不同,自然引起人们的困惑、不解,以至抵触,特别是经过文革洗礼的的一些文人。如何去正确认识这些诗歌,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论争。 2、名称的由来

  6. 1980年,著名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1980年,著名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 “朦胧诗”, “朦胧诗”的称呼也就是由此文而来的。 另外,诗人公刘、臧克家等均发表对“朦胧诗”的批评意见,他们将其视为“逆流”与“不正之风”。 1980年谢冕发表 《在新的崛起面前》, 1981年孙绍振 发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1983年,徐敬亚发表《崛起的诗群——评中国新诗歌的现代性倾向》 他们三人从文学创新、思想内涵、美学价值等方面肯定“朦胧”诗人的探索;并为其声援。 这三篇文章被称为“三个崛起论”,因而有人又将“朦胧诗”称为“崛起的诗群”。 两种不同的评价

  7. 3、发展的原因 • (1)动乱岁月,青年一代经历信仰危机之后反思现实的结果。 • (2)对过去假、大、空文学的一种反叛与改革。 • (3)文化概念的变革,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8. 二、朦胧诗的特点 1、思想核心 •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 • 对人道主义与人性复归的呼唤 • 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 2、艺术特征: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 采用多种意象来表达自我主观感受 • 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扩展了诗歌的内涵与审美空间

  9.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 • 刘登翰先生说:“人的价值观念的重新确定,给诗歌创作从思想到艺术的解放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首先是出现在诗歌中的人的形象不同了,不再是像一棵草、一个螺丝钉那样受着历史的驱使和等待救星的拯救,而是一个充分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历史主人形象。诗歌不再像过去造神运动那样把主宰历史的命运归结为救世主的恩赐。”(注:参见刘登翰《一股不可遏制的新诗潮》,《福建文艺》1980年第12期。)

  10. “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 • “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北岛《结局或开始》) • “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北岛《雨夜》) • “我要首先记住作为一个人而歌唱” (杨练)

  11. 王小妮《假日 湖畔 随想》(节选) • 湖边,这样大的风 • 也许,我不该穿裙子来 • 风,怎么总把它掀动 • 假如,没有那些游人 • 听,我会多么自由呀 • 头发、衣裙都任凭那风

  12. 1977年,舒婷写作《致橡树》,在诗中,她表达了现代女性对个体生命独立与自我尊严的追寻,以及对一种新型爱情观的寻求。 我要以树的形象与你紧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间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致橡树》

  13. 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 • 对人的美好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爱和关怀的需求,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向往,是人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时期“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 十年动乱,使人的美好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无情的破坏,人的权利与自由受到恣意的践踏,人们长期为一种当时所谓的“革命激情”所欺骗。最早从那种“革命激情”中觉醒的,是一部分知识青年,而催促他们觉醒的,则是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

  14.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节选)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 1968年底

  15. 顾城《远和近》 • 你 • 一会看我 • 一会看云 • 我觉得 • 你看我时很远 • 你看云时很近 • (《诗刊》)1980年10期)

  16. 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 • 当个人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提高,权利逐步恢复,当社会、阶级、时代,逐渐不再成为个人的统治力量的时候,在诗歌中所谓个人情感,个人的悲欢,个人的心灵世界变自然会提高其存在的价值。(孙绍振) • 朦胧诗人他们的创作不再像五十年代的颂歌和六十年代的赞歌一样,他们不再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逐生活溶解在心灵的秘密。

  17. “表现世界的目的,是表现‘我’,你们那一代有时也写‘我’,但总把‘我’写成‘铺路的石子’、‘齿轮’、‘螺丝钉’。这个‘我’是人吗?不,只是机械!”“表现世界的目的,是表现‘我’,你们那一代有时也写‘我’,但总把‘我’写成‘铺路的石子’、‘齿轮’、‘螺丝钉’。这个‘我’是人吗?不,只是机械!” • “只有‘自我’的加入,‘自我对生命异化的抗争,对世界的改造,才能产生艺术,产生浩瀚的流派,产生美的行星和银河。” (顾工与顾城1979年的对话 顾工《两代人――从诗的“不懂” 谈起》)

  18.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节选)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那是十多年前, •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 后来 • 我的钥匙丢了 • 心灵,苦难的心灵 • 不愿再流浪了 • 我想回家 • 打开抽屉,翻一番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 翠绿的三叶草 • 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 •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 我要去约会 •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

  19.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 朦胧诗高扬主体的真实,多以意象化的方式追求主体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暗示、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歌内涵具有多义性。

  20. 顾城《弧线》 • 鸟儿在疾风中 • 迅速转向 • 少年去捡拾 • 一枚分币 • 葡萄藤因幻想 • 而延伸的触丝 • 海浪因退缩 • 而耸起的背脊 • (《诗刊》1980年10期)

  21. 梁小斌《雪白的墙》(节选) •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 还要洁白的墙 •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 我爱洁白的墙

  22. 三、朦胧诗的意义 • 1、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朦胧诗诗歌中“人”的回归,既是对长期以来社会政治对“人”的异化的一种反拨,同时也是对“五四”人本主义立场的一种回归。

  23. 2、朦胧诗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具有总体象征与多义性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的出现,对于80年代的诗坛,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同时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2、朦胧诗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具有总体象征与多义性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的出现,对于80年代的诗坛,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同时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