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17 Views
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 一 免疫的概念 1. 免疫的传统概念 : 免疫拉丁文意思是免除奴疫。动物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感受性称为免疫。对抗原微生物再感染有抵抗,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2. 免疫的现代概念 : ﹙1﹚ 输血反应 ﹙2﹚ 血清病 ﹙3﹚ 同种异体间组织移植发生的的排斥反应。 ﹙4﹚ 某些物质引起的的过敏反应等。 免疫 是指抗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除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它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1﹚ 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使机体内环境得以维持稳定,具有保护作用。
E N D
一 免疫的概念 1.免疫的传统概念:免疫拉丁文意思是免除奴疫。动物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感受性称为免疫。对抗原微生物再感染有抵抗,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2.免疫的现代概念: ﹙1﹚输血反应 ﹙2﹚血清病 ﹙3﹚同种异体间组织移植发生的的排斥反应。 ﹙4﹚某些物质引起的的过敏反应等。 免疫是指抗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除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它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使机体内环境得以维持稳定,具有保护作用。 ﹙2﹚异常情况下,免疫功能可能导致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
二免疫学的概念 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 ﹙1﹚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2﹚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3﹚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 ﹙4﹚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5﹚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 ﹙6﹚免疫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疫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应用等
三.免疫的基本特点 1.识别自己与非己 2.特异性 3.免疫记忆 四.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 2.免疫的自身稳定:指消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如该功能发生异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五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1.免疫学诊断:血清学实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1)检测病原微生物 2)检测抗体——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2.免疫学的预防:可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3.免疫治疗:抗血清(高免血清),卵抗治疗,细胞因子类应用等 免疫毒素:生物导弹是McAB链接一定量毒素或其A链后,制成的一种McAB与完整毒素或其亚单位偶联后的复合物、 免疫毒素进入机体后,其抗体部分起导向作用,可特异性的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其毒素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靶细胞内,使细胞死亡。
免疫系统 定义: 控制和执行免疫功能的系统称为免疫系统。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组织学基础,是一个完整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系统。
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骨髓、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二、免疫细胞 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2)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4)粒细胞系统 5)红细胞 三免疫相关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器官和组织 定义:控制和担负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称为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产生免疫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称为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其特点是在胚胎期发生较早,为淋巴上皮结构,可诱导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此过程不需要抗原物质的刺激作用,若在动物发育早期,切除中枢免疫器官,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或丧失。 1.骨髓:多功能干细胞,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 1)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红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淋巴样干细胞: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①一部分淋巴细胞分化为T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后,被诱导并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②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鸟类这些前体细胞经血流进入法氏囊发育为成熟的B细胞,又称囊依赖性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在哺乳动物,这些前体细胞在骨髓内进一步发育为成熟的B细胞。
2、胸腺:是胚胎期发生最早的淋巴组织,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2、胸腺:是胚胎期发生最早的淋巴组织,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外面结缔组织被膜伸入腺体后,该膜体实质分成许多小叶,小叶的外周是皮质,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即未成熟的幼稚T细胞;中心为髓质,分布着上皮细胞(又称网状细胞),也有少量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此激素能使幼稚的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外周—皮质——大量未成熟的幼稚T细胞——免疫活性T细胞 中心—髓质——上皮细胞(网状细胞)——分泌胸腺素 胸腺小体:髓质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组成。 3、法氏囊:禽类特有的淋巴器(意大利解剖学家H.Fabriciuo发现故称法氏囊。 法氏囊是诱导分化B细胞成熟的场所 来自卵黄囊的干细胞在囊微循环的作用下,被诱导分化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囊依赖性B淋巴细胞从囊内不断排入血液,分布于脾脏、淋巴结的特定场所定居,并继续增殖,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作用。哺乳动物相当于法氏囊的功能内骨髓兼管,Bcell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二.外周免疫器官 称二级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淋巴结:皮质—大量的淋巴小结称滤胞区—B细胞集中区域——髓质——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皮质的深层(滤胞区)与髓质的交界处有许多弥散的淋巴细胞聚集,称前皮质区,是T细胞聚集的部位,称为胸腺依赖区,猪的淋巴结皮质在内髓质在外,鸡无淋巴结,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消化道管壁中的淋巴组织为淋巴集结,盲肠扁桃体;有的呈小结节状,它们在抗原刺激下都能形成发生中心,鹅鸭等水禽有两对淋巴结,颈胸淋巴结和肠淋巴结。 淋巴结的功能: 1)过滤淋巴液:通过淋巴窦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的作用。
2)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各种抗原性物质侵入机体后,可刺激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招致淋巴肿大—抗原消除—恢复正常。2)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各种抗原性物质侵入机体后,可刺激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招致淋巴肿大—抗原消除—恢复正常。 3)淋巴细胞再循环 2、脾脏: 白髓—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层。T细胞集中的区域—胸腺依赖区。白髓中的淋巴小结为B细胞居留之处,为非胸腺依赖区。Tcell35—50%,Bcell占50-65% 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分为脾索和脾窦(血窦),血脉中有大量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 脾脏主要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循环血液通过脾脏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和清除混入血液的细菌等异物和自身老的、伤残的细胞等 2)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抗原进入脾脏后,就会引起淋巴细胞的滞留—增进免疫应答。 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抗原一旦进入脾脏即可发生Tcell和Bcell的活化、增殖,产生致敏Tcell和浆细胞,因此脾脏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素:脾脏能产生苏—赖—脯—精氨酸的四肽激素,能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素:脾脏能产生苏—赖—脯—精氨酸的四肽激素,能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呼吸道等粘膜下有淋巴组织形成淋巴小结。 1)消化道粘膜下淋巴组织:胃肠道粘膜下淋巴结集中地区域称为肠粘膜集合淋巴结,还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 2)呼吸道粘膜下淋巴组织:称支气管相关的淋巴组织 3)其它:乳腺、泪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下也存在弥散的淋巴组织。 在粘膜下聚集的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它们发挥局部免疫的功能。 4)哈德氏腺:雏鸡免疫时,它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5)骨髓:再次免疫后,骨髓可缓慢持久的大量产生抗体—是血液循环抗体的主要来源,抗体主要为LgG其次为LgA,所以,骨髓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
免疫细胞 定义: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分三类: 第一类: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此类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时才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也称此类细胞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细胞核B细胞。 第二类: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 递呈抗原促进淋巴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第三类:以其它方式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一)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依据其作用方式及来源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两大群,还有N K细胞及其它细胞。 骨髓功能干细胞分化: 1、前Tcell—胸腺—胸腺素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胸腺依赖性细胞—T细胞
1)少数变为长寿的记忆细胞 2)多数经过分化增殖为具有免疫应答的致敏Tcell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2、前B细胞:在禽类的法氏囊或哺乳动物的骨髓中分化发育为囊依赖性淋巴bcell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cell。 Bcell:1)少数变为长寿的记忆细胞 2)多数进一步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Tcell和Bcell表面具有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两类表面标志。Tcell和Bcell通过这些表面分子对抗原物质进行分别。 其他淋巴样细胞: 1)NK细胞:是一类不需要特异性抗体参与也不需要靶细胞上的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参与即可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 2)N细胞:是一类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 3)D细胞:发现与外周血中,其同时具有TB淋巴细胞的双重标志,古称双标志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2—3%,其来源本质及功能都不清楚。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在功能上都具有吞噬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系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给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液—到全身各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神经组织中的胶原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固定和游走巨噬细胞等。巨噬细胞一般不返回血流,很少分裂需要有单核细胞补充。单核—巨噬细胞系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给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液—到全身各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神经组织中的胶原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固定和游走巨噬细胞等。巨噬细胞一般不返回血流,很少分裂需要有单核细胞补充。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受体分子,如FC受体和补体分子受体,这两种受体通过与IgG和补体结合,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但无抗原识别受体,所以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此外,巨噬细胞还能与淋巴细胞分泌的许多因子结合,如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干扰素以及某些白细胞介素等 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病原侵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前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但有少数病原体可在其胞内繁殖。 2)清除外来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监视 4)递呈抗原:当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有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将有效地抗原决定簇和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被T细胞识别,从而激发免疫应答。 5)分泌介质IL—Ⅰ、干扰素、补体(C1、C2、C3、C5、B因子)等
(三)树突状细胞: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有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体内抗原提呈最强的一类细胞。(三)树突状细胞: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有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体内抗原提呈最强的一类细胞。 (四)其它免疫细胞 1、粒细胞系统 2、红细胞 免疫相关因子 1、抗体 2、补体:血液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可促进特异性抗体溶解相应的细菌和RBC,故称为补体 3、细胞因子 抗原 定义:抗原(antigen,Ag)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 特性:(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2)反应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抗原构成条件:1、异源性 2、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5000u的物质,抗原性较弱或无免疫原性;分子量大于10000u的物质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3、分子结构复杂: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如明胶的分子的质量高达100000u,但结构单一,因而抗原性很弱。卵清蛋白分子量为4万u,RNA酶的分子量为1.4万u,胰岛素的分子量为5734u,由于它们结构复杂,所以仍有一定的抗原性。 4、物理状态:如球状分子蛋白质抗原较直链分子蛋白质强。 5、适当的进入途径。 抗原决定簇: (1)抗原的特异性:由抗原物质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的排列、组成、空间分布、立体结构和旋光性所决定 (2)抗原决定簇:抗原的特异性不是由整个抗原分子所决定的,而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形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3)抗原的免疫优势 抗原决定簇的组成性质: 在天然抗原中构成一个抗原决定族把必须的条件是一定大小 的分子链。蛋白质抗原的每个决定簇是由5——7个安基酸组成的短肽链;碳水化合物抗原的决定簇由6个碳糖组成的短糖链;核酸半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约含有6——8个核苷酸。 抗原决定簇只有暴露在分子的表面才能程现它的作用。 抗原结合价或抗原价:每个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抗原的类型 •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把抗原分成不同的类型。 • 一,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分: • 1.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刺激机体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性T细胞(Th)x协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或T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抗原均属此类:如异种红细胞、异种组织、异种蛋白、微生物及人工复合抗原等。 •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协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抗原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如大肠杆菌脂多糖(LPS)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SSS)聚合鞭毛素(PO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此类抗原的特性是由同一构成单位重复排列而成。肺炎球菌荚膜多糖(SSS)聚合鞭毛素(PO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此类抗原的特性是由同一构成单位重复排列而成。 • 二.根据抗原物质的性质分:根据抗原物质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分: • 1.天然抗原 • 2.人工抗原 • 3.合成抗原 • 三.根据抗原的来源分:
1.异种抗原 • 2.同种抗原 • 3.自身抗原 • 4.异噬性抗原:与种族无关,存在于动物、植物、人、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 • 四.根据免疫原性分: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
五.根据化学成份分:蛋白质、脂蛋白、糖蛋白、脂质、多糖、脂多糖、核糖五.根据化学成份分:蛋白质、脂蛋白、糖蛋白、脂质、多糖、脂多糖、核糖 • 六.根据抗原存在的部位:表面抗原,深部抗原。 • 七.根据临床应用分: 凝集原、沉淀原、病毒中和抗原、免疫保护性抗原、血凝集抗原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 抗体(Ab)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Ab存在于体液中,血清中浓度最高。 •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对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g)(过去称球蛋白——γ)
白蛋白 • 球蛋白:α • β • γ • Ig__IgM IgG IgA IgD IgE(H链恒定区结构不同分) • K(kappa)型, (lambda)型(根据L链恒定区结构的差异)。
Ig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应用 • IgG:占Ig总量的75%,分子量150Ku •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Ig。 • IgA:IgA有单体、双体及三聚体等形式 • (1)血清IgA—— 单体,占10%Ig • (2)分泌型SIgA——二聚体,点眼、滴鼻、饮水、喷雾。SIgA不能通过
胎盘,但能从初乳中获得。 • IgM: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为单体,是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主要表面标志。IgM——IgD为B细胞识别抗原所必需。IgM存在于血液,是5个单体通过J链双硫键连接而形成的五聚体,分量900Ku,不能通过血管壁 • 免疫后首先出现 • IgD: 单体 血液中含量极低。 • IgE: 单体 血液中含量较低。
单克隆抗体 • 多价多特异性抗原表位——多克隆抗体。 • 单克隆抗体的设想: • 单个祖先细胞——单个浆细胞分离出来使其大量增殖——形成一个群体,即单克隆,由此产生的抗体,就是结构相同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型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cAb)这种设想至今没能成功,因B细胞和浆细胞在体外时不能持续繁殖的。
免疫相关细胞表面分子 • 免疫细胞间或介质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或其他分子。 •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它们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或糖蛋白。它们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胞的鉴定和分离,还广泛细胞的生长、成熟、发育、分化、迁移、激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改变也与某些病理状态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布 • 白细胞分化抗原种类繁多,根据分布的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髓系细胞、NK细胞、血小板、激活的细胞抗原、内皮细胞、红细胞、树突状细胞、干细胞等细胞表面抗原及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碳水化合物/凝集素等13个组分。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的概念 •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子抗原的总称。国际上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同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D)CD后序号代表一个或一类分化抗原分子。一个CD分子可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组,从而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相应单克隆抗体。由CD单抗群所识别的分化抗原也称CD分子。
三.白细胞分化抗原的主要功能 • CD分子大多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以疏水键与细胞膜的脂质结合,亲水部暴露在细胞膜外。因此,一般可将CD分子分为膜外部分、穿膜区和膜内部分。CD分子不仅参与识别抗原、捕捉抗原、促进免疫细胞与抗原或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介导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作用,在免疫应答的识别、活化及效应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
四.动物白细胞分化抗原 • 目前国际上确定的牛白细胞分化抗原有30多个,猪有39个,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个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群,这个基因群是在研究不同品系动物间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时发现的。要就发现;一个品系的小鼠能否接受另一个品系小鼠的移植物,及组织相容性,决定于供体与受体小鼠是否有共同的MHC单倍体。MHC是一个很大的基因群,有100多个基因位点,但是,在对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MHC中有限基因编码的分子,分别称之为Ⅰ类和Ⅱ类的MHC分子,即一些能提呈抗原的分子。MHC还包括Ⅲ类和Ⅳ类(鸡)分子,参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其他功能。
机体感染的适应性免疫概述 •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 免疫系统的细胞 • 淋巴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和T细胞。T细胞因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而得名,B细胞是以法氏囊命名的,法氏囊是禽类B细胞早期成熟的地方,在哺乳动物中,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禽类B细胞后期成熟也在骨髓中)
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 • 1.①单核巨噬细胞系 • ②DC细胞;他们能特异性的结合外来抗原 并启动免疫应答。 • 2.①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 ②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可以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 免疫细胞表面的每种分子都能在免疫应答中执行特定的功能。B细胞表面的抗体分子结合外来的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组。能有B细胞识别的抗原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苷酸。
一个表位可以包含大约10个氨基酸残基,一个蛋白分子有25-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体可以识别抗原的线性和构象表位。一个表位可以包含大约10个氨基酸残基,一个蛋白分子有25-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体可以识别抗原的线性和构象表位。 • T细胞表面有T细胞受体(TCR),TCR是有一个α亚基和一个β亚基所组成的异元二聚体。T细胞受体有一个类似于抗体分子的结构,但与抗体不同的是,他识别包含有8-11个氨基酸残基的肽,这个区域的氨基酸能够特异性结合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需要10--30个氨基酸残基)。不同的B细胞和T细胞克隆表达不同的抗体或者TCR,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这些不同的受体在淋巴细胞成熟的过程中由基因重拍而形成。因为这种精巧的基因重排,可出现约10的9次方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不同的是Mφ和DC表面有抗体分子的Fc受体和其他表面分子,使他们能更广泛的结合和吞噬外来抗原。
T细胞可分成两个主要类型:CD4+和CD8+T细胞,它们参与多种免疫反应。这两种细胞可以通过表达与其表面的CD4+或CD8+ 分子进行区别,CD4+分子和CD8+分子通常作为细胞计数或细胞分类的标志。CD4+T细胞识别MHCⅡ分子提呈的抗原而不识别MHCⅠ类分子,而CD8+T细胞只识别MHCⅠ类分子提呈的抗原。
细胞(淋巴细胞)的来源及功能 • T B细胞的来源: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分化为: • 1.前T细胞 进入 胸腺发育成为成熟的T细胞,称胸腺依赖性T细胞,简称T细胞。成熟的T细胞 经血流 全身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T细胞抗原刺激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 2.前B细胞在骨髓(哺乳动物)腔上囊(禽类)发育成为成熟的B细胞,称骨髓依赖性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T B细胞鉴别: • 在显微镜下均为小淋巴细胞,形态难分。扫描电镜下: • T细胞:表面光滑,较少绒毛突起 • B细胞:表面粗糙,较多绒毛突起 •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表面分子) • ①表面受体: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 ②表面抗原:指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分化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