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646 Views
期望價值論. Expectancy-value theory. 我喜歡做什麼 ?. 我擅長做什麼 ?. 我覺得做什麼最有意義 ?. Pintrich 的期望 × 價值論. 價值成分. 預期成分. 情感成分. 價值成份 學習者從事學習工作的理由 預期成分 學習者對學習工作是否成功的預期 情感成分 學習者對學習工作的情感反應或對自己的感覺 如果學習任務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將會引起相當高的學習動機. 人像神的隱喻 … 強調全知、理性. 對驅力論的批評. Hull : 反應潛能= H×D
E N D
期望價值論 Expectancy-value theory
我喜歡做什麼? 我擅長做什麼? 我覺得做什麼最有意義?
Pintrich的期望×價值論 價值成分 預期成分 情感成分
價值成份 學習者從事學習工作的理由 • 預期成分 學習者對學習工作是否成功的預期 • 情感成分 學習者對學習工作的情感反應或對自己的感覺 如果學習任務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將會引起相當高的學習動機
人像神的隱喻… 強調全知、理性
對驅力論的批評 • Hull: 反應潛能=H×D (H:習慣強度,D:驅力) 習慣是經由強化而習得的反應,驅力啟動習得的結構 • Tolman認為誘因的價值對行為表現有決定作用,且以期望代替習慣,同時注意行為的方向與選擇
理論假設 • 採取行動乃基於知覺到行動後可達成的目標及主觀衡量目標的價值 • 期望與價值可預測學生未來的選擇行為,投入程度,堅持度與成就 • 與決策理論的關係 :期望價值論的假設與決策理論很類似,如下賭注,取決於SEU主觀期望值
Example • Option A 1/6的勝率,$1.80的報酬 SEUA=1/6*$1.80=$0.30 • Option B 5/6的勝率,$0.42的報酬 SEUB=5/6*$0.42=$0.35 SEUA < SEUB 選擇B
Lewin’s resultant valence theory • Level of aspiration 個人從過去的表現而設定未來可能達到的表現水準,與目標的追求和難度有關 • Resultant valence theory 選擇涉及趨避衝突的正負力量,由正負價和成敗機率所決定 • 達到個人這定的標準,滿意高。抱負水準與過去經驗有關
1 2 3 4 過去表現 設定抱負水準 新表現 新表現之回應 成就差異 目標差異 根據2、3階段的差異決定是感到成功或失敗
Atkinson.成就動機理論 • Murray提出成就需求與用TAT測量 • McClelland認為投射測驗測到的是動機,而自陳測驗測到的是態度或價值 Question: 成就需求是一般或特定? 是穩定特質或可變的?
McClelland(1961)提出成就需求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新教倫理>父母獨立訓練>兒童成就需求>經濟與技術發展
台灣的研究發現 余安邦和楊國樞(1991) –父母的不同訓練方式與子女成就動機的關係 1.母親成就訓練—有利子女成就動機之養成 父親成就訓練—對子女成就動機不具影響 2.母親依賴訓練—不利男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 不影響女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 父親依賴訓練—有利子女社會取向成就動機 3.父母獨立訓練—有利子女個我取向動機 不影響子女社會取向動機
McClelland’s Theory of Needs David McClelland’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dividuals are motivated based on three needs: · Need for achievement (NAch): The drive to excel, to achieve in relation to a set of standards, to strive to succeed. · Need for power (NPower): The need to make others behave in a way that they would not have behaved otherwise. · Need for affiliation (NAff): The desire for friendly and clo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Atkinson的模式 TA=(MS-MAF)【PS×(1-PS)】 MS是因成功而覺得驕傲,MAF是因失敗而覺得羞愧 • MS>MAF,TA是正值,有追求成就的傾向 • MS<MAF,有抑制傾向,不追求成就 • MS-MAF引導出正負情感的預期,符合Hedonic principle,成就動機高者較喜歡選擇難度適中的目標;而成就動機低者較喜歡選擇極端容易或困難的目標,成就動機高者有較高的持續度
小時候因為腦膜炎的侵襲,智商不到七十,需要經常被「啟發智慧」,今天卻能到處現身說法,啟發了無數人的智慧。曾經花了七年、重考五次,才考上大學,今天卻是國內外少數的知名潛能整合專家。 盧蘇偉從白痴變天才、奇蹟式的成長過程,與其說是奇蹟,不如說是他比平常人更加努力的結果。這樣從逆境求勝、破繭而出的過程,其中的心酸血淚,不足為外人道,但盧蘇偉早已把它化為一項最寶貴的生命禮物,在許多演講場合之中,不知激勵多少失意的人心,撫慰了多少受創的心靈。 盧蘇偉平常除了授課,幾乎將他的大半時間用來陪伴青少年成長,尤其他送給他兒子十三歲的生日禮物─騎單車陪兒子環島一周,在短短九天的環島之旅中,他為親子之愛留下了永恆的
What prompted Lu to establish his first goal? • What help did Lu get toward achieving his goal? • Once Lu met his first goal, what caused him to develop a new goal?
成功企業家的領導特質 • Risk taking(冒險):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也願意採取中高難度的冒險。 • Divergent thinking(擴散性思考):開放且有創意 • Sharp focus(專注):有明確目標 • Personal responsibility(個人負責) • Economic orientation(經濟效益導向) •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從經驗學習,把自己歸零)
另類解釋 • Covington從趨近與逃避動機的高低,將成就動機分為四類 • Weiner’s Informational principle,中等難度提供最大量的訊息,太難或太易可能歸之於task
Trope’s diagnostisity value • Trope’s diagnostisity value,區分高低能力組能力差異值,例如90%高能力組答對與60%低能力組答對的診斷值高於52%高能力組答對與48%低能力組答對的診斷值
Eccles & Wigfield從社會認知所提的修正模式,成就受社會脈絡,認知歷程,動機信念的影響
社會認知取向的成就動機期望價值模型 社會世界 認知過程 動機信念 成就行為 情感記憶 工作價值 對社會環境的知覺 1.文化環境 選擇 堅持 努力的品質 認知投入 真實表現 2.社會人行為 1.目標 2.對能力及自我基模的評斷 3.對工作難度的知覺 期望 對過去事件的解釋與歸因 3.過去表現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