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基于备课组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备课组的教师专业发展.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郑建铭. 教研组制度建设. 一、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 二、读书分享制度 三、备课主讲制度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一)基本程序: 个人初 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二)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 、责任意识 2 、合作意识 3 、整体意识 4 、超前意识 5 、反思意识. 教研组制度建设. 一、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 二、读书分享制度 三、备课主讲制度 (集体备课). 四、听课、评课制度. 五、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活动建议. 1 、集体备课 2 、磨课、磨题

lo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于备课组的教师专业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备课组的教师专业发展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郑建铭

  2. 教研组制度建设 • 一、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 • 二、读书分享制度 • 三、备课主讲制度 • 集体备课

  3. 集体备课 • (一)基本程序: •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 (二)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 1、责任意识 • 2、合作意识 • 3、整体意识 • 4、超前意识 • 5、反思意识

  4. 教研组制度建设 • 一、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 • 二、读书分享制度 • 三、备课主讲制度 (集体备课) 四、听课、评课制度 五、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5. 活动建议 • 1、集体备课 • 2、磨课、磨题 • 3、同课异构 • 4、同课同构 • 5、新教师的修正课

  6. 关于科学前概念的有效教学

  7. 什么是科学前概念 • 前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自发概念”, • “相异构想” • 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

  8. 前概念的来源 • 1.来源于日常生活现象的影响 • 2.来源于对概念认识的不全面 • 3.来源于机械学习 • 如“纯净物”和“混合物” • 4.来源于旧知识的影响

  9. 科学前概念的特点: • 1.广泛性和自发性 • 2.顽固性 • 3.负迁移性 • 4.隐蔽性

  10. 影响前概念转变的因素 • 学生:元认知水平较、学习兴趣浓厚程度、思维灵活度、学习较扎实情况。。。。。 • 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已有的非科学观念,未采取适当方式引起学生对原有错误观点的不满,或未提供比学生原有的观点更为合理的学习材料,也会影响学生前概念的转变。 • 学生通过观察或亲身经历并经抽象逻辑思维而形成的概念较难改变。

  11. “前概念”的教学误区: • 一、熟视无睹  • 二、统统否定   • 三、无能为力

  12. 教学建议 • 一、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 1、绘制图形法

  13. 一、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2、概念图法 • (1)维恩图—— 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4. 雷电发出的电很强 电能让灯泡发光 干电池里有电 摩擦能产生电 水、煤都能够发电 电 不同的物体导电性能不一样 要注意用电安全 电有危险 • 2、概念图法 • (1)维恩图——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2)气泡图和网状图—— 运用联想拓宽思维水平 气泡图

  15. 洗衣 冰 水是什么样的 生活 水 存在 用途 淡水 生产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发电 网状图

  16. 线形动物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 动物 鸟类 有脊椎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鱼类 两栖类 • 2、概念图法 • (1)维恩图——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2)气泡图和网状图—— 运用联想拓宽思维水平 • (3)支线图—— 提升概括知识的能力与水平:

  17. 2、概念图法 • (1)维恩图——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2)气泡图和网状图—— • (3)支线图—— 运用联想拓宽思维水平 提升概括知识的能力与水平: 3、KLWH表格测试法 (know,want,learn,how)

  18. 4、深入访谈法 • 5、解释法 • 6、问卷调查

  19. “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前概念调查方案 • 一、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吗? • 1、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 ) • 2、水分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 ) • 3、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 ) • 4、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 • 5、黄豆发芽不需要光照。( ) • 二、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 、 、。

  20. 学生科学概念调查表1 • 1、你觉得什么是“细胞分裂”? • 2、你觉得什么是“细胞生长”? • 3、你觉得什么是“细胞分化”? • 4、你觉得细菌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为什么 • 5、你觉得什么是“器官”?

  21. 科学前概念调查表2 • 1、你认为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 2、你觉得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有( ) • A、白糖放入水里变没了 B、冰变成水 • C、蜡烛点燃后变成了液体 D、糖放在嘴里变成“水”状 • 3、你觉得物质在什么情况下会熔化? • 4、你觉得什么是汽化? • 5、你觉得怎样的物质会蒸发? • 6、你觉得液体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 • 7、你觉得物质在蒸发时温度会改变吗?怎么变。 • 8、你觉得物质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2. 科学前概念调查表3 • 1、每个月月亮有圆缺变化,如果你给这个现象取个名字,应该叫。 • 2、你觉得月亮圆缺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 A、一天 B、一周 C、一月 • D、一年 E、无规律 • 3、你觉得月亮什么时候看到最圆( ) • A、每月1日 B、每月15日 • C、农历初一 D、农历十五 • 4、你觉得月亮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 A、被地球遮住了太阳光 • B、月球会发光,有时发光面积大,有时发光面积小 • C、被天狗咬住了 D、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变化 • 5、你觉得出现半个月面时是怎样的( )

  23. 教学策略 • (一)心理过程:心理模型的建构

  24. 心理模型的建构过程

  25. 概念改变的三步骤

  26. 教学策略 • (二)直面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 (1)通过合作与讨论引发认知冲突 • (2)通过揭示差异产生认知冲突 •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 电磁感应 (什么) 在(哪里)(怎么做)会(怎么样)

  27. 教学策略 • (三)促进建构活动,提供具体类比

  28. 教学策略 • (三)促进建构活动,提供具体类比 • “桥式”类比 • 桌子上的书 • 压弹簧 • 中间类比(在有弹性的泡沫垫上的书)

  29. 教学策略 • (三)促进建构活动,提供具体类比 • ( 四)使用新建模型,检验研究假设

  30. 教学策略 • (三)促进建构活动,提供具体类比 • ( 四)使用新建模型,检验研究假设 • (五)促进学生的认知顺应 • 1、通过“对话”促进顺应 • 2、加强方法渗透促进顺应 • 3、引导主动调控加强顺应 • (六)促进学生及时反馈

  31. 教学策略 • (一)心理过程:心理模型的建构 • (二)直面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 (1)通过合作与讨论引发认知冲突 • (2)通过揭示差异产生认知冲突 •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 (三)促进建构活动,提供具体类比 • (四)使用新建模型,检验研究假设 • (五)促进学生的认知顺应 • (六)促进学生及时反馈

  3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