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813 Views
經濟學原理. 李又剛 林志鴻 賴錦璋 合著. Chapter 4. 市場均衡分析. 4-1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4-2 需求曲線移動和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4-3 供給曲線移動和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 4-4 市場均衡與均衡的改變 4-5 價格彈性. 4-1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替代效果 :是指商品的「 相對價格 」變動,消費者會購買較便宜的商品來代替較昂貴的商品所引起該商品的需求增加。 所得效果 :是當消費者貨幣所得維持不變,由於物價下跌,購買力增加,而使實際能夠購買的數量增加,就宛如所得增加的效果一樣,使需求量 增加。.
E N D
經濟學原理 李又剛 林志鴻 賴錦璋 合著
Chapter 4 市場均衡分析 • 4-1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 4-2 需求曲線移動和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 4-3 供給曲線移動和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 • 4-4 市場均衡與均衡的改變 • 4-5 價格彈性
4-1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 替代效果:是指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消費者會購買較便宜的商品來代替較昂貴的商品所引起該商品的需求增加。 • 所得效果:是當消費者貨幣所得維持不變,由於物價下跌,購買力增加,而使實際能夠購買的數量增加,就宛如所得增加的效果一樣,使需求量增加。
4-2 需求曲線移動和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 4-2-1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 4-2-2 需求曲線的移動和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價格 250 D2 D1 D3 需求量 30 20 0 10 4-2-1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1/2 • 確實是有其他的因素對需求產生影響,而這些影響將造成其曲線的移動。 圖 4-2 需求曲線的移動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2/2 • 影響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 其他產品價格(替代品、互補品) • 所得(正常財、劣等財) • 偏好(preference) • 潛在的消費者人數 • 預期(expectation)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2/2 • 其他產品價格(替代品、互補品) • 替代品:其他產品價格上漲,使得該項產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往右移。(公車與捷運、小白菜與青江菜、豬肉與牛肉、不同牛奶品牌) • 互補品:其他產品價格上漲,使得該項產品的需求量減少,需求曲線往左移。(咖啡與奶精、米酒與薑母鴨、影印機與紙張、石油與摩托車等) • 如果您是賣場的採購,您會採取如何哪些措施?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2/2 • 所得(正常財、劣等財) • 正常財:當所得提高,對該項產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往右移。(一般生活必需品) • 劣等財:當所得提高,對該項產品的需求量減少,需求曲線往左移。(扇子、電風扇、地瓜) • 如果您是賣場的採購,您會採取如何哪些措施?
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2/2 • 偏好、潛在的消費者人數、預期: • 當偏好提高或潛在的消費人數增加或預期價格上漲,對該項產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往右移。 • 當偏好降低或潛在的消費人數減少或預期價格下跌,對該項產品的需求量減少,需求曲線往左移。
4-2-2 需求曲線的移動和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 需求曲線的移動(shifting):由上所述,除了價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其他產品的價格、所得、偏好、潛在的消費者人數、預期,當這些因素改變,將使整調需求曲線移動。 • 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moving along):即大家所熟悉的需求法則,當物價發生改變,將使需求量發生改變,而這反向關係,只是在同一條需求線上點的移動。
價格 S1 S2 B A 供給量 0 4-3 供給曲線移動和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 • 其他產品價格 • 原料的價格 • 生產技術 • 供給者的數目 圖 4-5 供給曲線的移動和供給曲線上的移動
價格 S1 S2 B A 供給量 0 4-3 供給曲線移動和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 S3 • 其他產品價格 • 生產上的替代品: 當其它價格上漲,將減少 該項產品的供給量,供給 曲線往左移。 生產上的互補品:當其它 價格上漲,將增加該項 產品的供給量,供給 曲線往右移。 圖 4-5 供給曲線的移動和供給曲線上的移動
價格 S1 S2 B A 供給量 0 4-3 供給曲線移動和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 • 原料的價格下跌或生產技術更加進步或供給者的數目增加都將使供給曲線整條往右移。反之則反。 圖 4-5 供給曲線的移動和供給曲線上的移動
4-4 市場均衡與均衡的改變 • 4-4-1 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 4-4-2 市場均衡改變
4-4-1 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 當供給量等於需求量時,則稱市場達到均衡,如圖4-6所示。 • 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A,稱之為均衡點。 • 其所對應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 • 其所對應的數量稱為均衡數量。
價格 S b 過剩 a A d c 短缺 D 數量 0 價格機能或市場機能 圖 4-6 市場均衡
4-2 市場均衡改變 圖 4-9 市場均衡變化
需求增加 • 當替代品價格上漲、互補品價格下跌、所得提高、潛在消費者人數增加、預期價格上漲,都將使需求曲線右移,新的均衡點為B點,價格上漲、需求量增加。
需求減少 • 當替代品價格下跌、互補品價格上漲、所得減少、潛在消費者人數減少、預期價格下跌,都將使需求曲線左移,新的均衡點為B點,價格下跌、需求量減少。
供給增加 • 當生產替代品價格下跌、生產互補品價格提高、原物料價格下降、生產技術進步、供給廠商者人數增加,都將使供給曲線右移,新的均衡點為B點,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供給減少 • 當生產替代品價格上漲、生產互補品價格下降、原物料價格上漲、生產技術退步、供給廠商者人數減少,都將使供給曲線左移,新的均衡點為B點,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
需求量會有變化,但價格要視兩者移動幅度 需求量減少 需求量增加
價格會有變化,但需求量要視兩者移動幅度 價格上漲 價格下跌 供給增加 需求減少 供給減少 需求增加
彈性的種類 • 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供給的價格彈性(priceelasticityofsupply) • 交叉彈性(cross elasticity) • 所得彈性(income elasticity)
4-5 價格彈性 • 弧彈性: • 點彈性(point elasticity): P:價格 Q:數量 △:變動量 1:變動前 2:變動後
需求的價格彈性 • 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 例如,某物價格變動的幅度是1%,引起需求量變動1.5%,則價格彈性就是1.5。 • 根據需求法則,其他條件不變下,價格和需求量會呈反向變動關係,因此這個彈性值原應是負值(-1.5);為了簡化,我們取其絕對值(1.5)。當彈性大於1,我們稱此價格彈性為「有彈性」;如果某物需求量減少的幅度小於1%,也就是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我們就稱其為「無彈性」。
需求的價格彈性 • 價格需求彈性:當價格變動百分比將使需求量變動百分比。 • 替代品多寡(多,大) • 產品占消費支出的比例(高,大) • 價格修正時間的長短(長,大)
需求的價格彈性 • 漲價不一定有利 • 那麼,價格彈性不同又怎樣呢?這是一個好問題,也點出彈性觀念的應用價值。舉個例子,中國造船公司(全球競爭對手多)與台灣鐵路公司(獨占產業)都是公營事業,也都虧損。為了改善虧損,中船降價求售,鐵路局則提高票價。哪一個對呢?兩個都對。用價格彈性來解釋就一目了然。 • 薄利多銷的奧祕 • 「薄利多銷」是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商場經營策略。通常,採用薄利多銷的廠商,並不是不想賺錢,「薄利」只是降低每單位的收益,真正的意圖是想利用「多銷」來提高總收益。因此,能否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關鍵就在於降價能否多銷。要想降價多銷,就要消費者的價格彈性大。換句話說,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採取薄利多銷策略越為有利。
供給的價格彈性 • 價格供給彈性:當價格變動百分比將使供給量變動百分比。 • 原物料是否多種用途(多,大) • 生產成本隨產量增加的數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