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2 Views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朱伟强 博士 / 教授 / 博导. 联系电话: 13020155055 E-mail : wqzhu@tyxx.ecnu.edu.cn. 备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忙 —— “ 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 “一节课”还是“一门课程”? 上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忙 —— “ 有无告诉学生”还是“学生有无明白”? “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 ? 考虑作业时,我们更多的关注 —— 设计:“多占时间”还是“检测目标”? “多做练习”还是“检测 — 巩固 — 提高”?
E N D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朱伟强 博士/教授/博导 联系电话:13020155055 E-mail:wqzhu@tyxx.ecnu.edu.cn
备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忙—— “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晰”? “一节课”还是“一门课程”? 上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忙—— “有无告诉学生”还是“学生有无明白”? “方法好看与新奇”还是“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 ? 考虑作业时,我们更多的关注—— 设计:“多占时间”还是“检测目标”? “多做练习”还是“检测—巩固—提高”? 批改:“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 反馈:“告知分数”还是“如何告知作业的结果才能促进学习”? 有兴趣一起探讨吗?
至少用5句话表述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至少用5句话表述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清楚地表述“课程纲要” 和“教学方案”的含义、意义以及撰写要点。 愿意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观念,并努力付诸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你能——
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如何编写《教/学方案》? 教学的关键技能是什么? 报告内容
教学的六种取向 新课程运作系统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路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致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意涵和表现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教学的六种取向 • 基于教科书(教材)的教学 • 基于考试(外部评价)的教学 • 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学 •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 • 基于资源条件的教学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 ?:“两张皮”即3-8不一致何以产生?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路径 课程标准 教材 评价 外部评价 (教参) 课程/教学设计(纲要与教/学案)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 教师应象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一致性(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一致性 课程内容标准 学段目标 学期课程纲要 学期目标 目标链 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备课、上课、作业的一致性(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备课、上课、作业的一致性 备课: (1)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2)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 (3)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 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 上课: (4)实施教学即评价:收集—解释—反馈 课后: (5)作业:检测—巩固—提高
(五)小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什么?是什么?(五)小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什么?是什么? • 它不是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 它是 • 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逆向设计) • 全程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 • 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 教师根据学段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学习目标、开发评价、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五)小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表现(五)小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表现 • 通过界定学生应知、能做和存有什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始教学规划的过程;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清晰地界定的标准或目标; • 告知学生评价的标准; • 融合评价和教学的过程(教学评合一); • 把评价与真实世界的任务连接起来; • 评价学生在知识应用和高水平思维技能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的认知。
二、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 何为《课程纲要》 • 《课程纲要》的一般格式 • 《课程纲要》的意义 • 《课程纲要》编制路径
(一)何为《课程纲要》 ——以纲要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并呈现某个学期某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课程元素: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为什么说《教学进度表》不是《课程纲要》? 因为《教学进度表》: 只见进度,不见教学; 只见内容,不见课程; 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案例一:数学 纲要结构 一般项目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案例二:语文 纲要结构 一般项目 课程元素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习活动(内容+实施) 作业和评价细则 资源推荐
(二)《课程纲要》的基本格式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创造丰富的、促进学习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 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 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课程纲要》呈现:一种模板 这些分析支持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评价方案的决策 附:(最后成绩评定方案中用到的评量工具)
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质量管理。 (三)《课程纲要》的意义 • 作为一份课程合同 • 作为一份课程计划 • 作为一份认知地图 •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点(状思维) 撰写课程纲要的意义:思维转型 一个知识点 怎么教 一节课 (教学方案) 一学期课(课程纲要) 几学期课(学科整体课程方案) 一致性思考 四个问题 线(状思维) 学校整体 课程规划 学科间的 横向联系 面(状思维)
(四)《课程纲要》编制路径 目标、评价、教材与课程纲要的关系分析表 1.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2.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3.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三、如何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 • 教案的基本元素 • 案例:一份教案
(一)教案的基本元素 主题:以节/目为单位 课程标准:指向的学段内容标准 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特征 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到课堂层面 评价设计:习题或表现任务、评价标准 学与教的活动设计: 导入: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过程(1-3):收集学生的过程表现,解释并促进学习 小结:学生知道自己到那儿没有 作业:判断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自评,巩固、提高
(二)案例:一份教案 【主题】8.1平均数(1)(初中数学八上)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内容与学情分析】略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简) 生疑:Q1、2(从经验导入) 释疑 一、何为算术平均数?(Q3、4) 二、何为加权平均数?(Q5、6) 三、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Q7) 提高 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Q8) 小结 作业:课本P253,第1、2、4题 (二)案例:一份教案(续) 分析:本教案体现了目标引导教学的思想,也体现了教学即评价的尝试;根据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检测题;目标达成的路径由4个主导性问题和8个习题构成。 此案例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二中方万冬老师
《教学方案》呈现:一种模板 这些分析支持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评价方案的决策 附:(教学中采用的评量工具)
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关键技能 学段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关键技能
如何将学段目标具体化? • 目标的层级 • 目标的内含、要素 • 目标陈述的句型结构 • 细化目标的方法
(一)目标的层级 Aims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宗旨、共通能力、公民素养 (国家或集团确定的) Goals学科目标 学科素养或能力、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 (专家确定的课程标准) Objectives教学目标 学期/单元/主题/课时/活动目标 (教师陈述的目标)
(二)目标的内涵与要素 内涵 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 要素 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 行为表现 行为条件 动宾结构 可观察、 可测量 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 工具、提供信息或 提示、时间的限制等。 最低表现水准 即至少2/3学生能达到的60分 是学生 不是教师
有以下四种类型 : Ⅰ 行为表现(动词+核心概念) Ⅱ 行为表现+表现程度 Ⅲ 行为表现+行为条件 Ⅳ 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三)目标陈述的句型结构 • 不同陈述结构有何用意? • 不同层级的目标可以采用何种不同的陈述结构?
目标的误解与误用 以“目的”代替“目标”。 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 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如“使学生树立……观点” 例:小学一年级“七巧板”一课时目标: 1、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图。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四)细化目标的方法 专家决定的学段目标 细化行为表现 确定行为条件 明确表现程度 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 (确定结果;兼顾三维;叙写规范)
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吴江林老师提供,供参考)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吴江林老师提供,供参考) 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科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第13页) 《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 如何转化成便于检测的学习目标? ?例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例2: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 (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1、细化行为表现 例:说明细胞的分化。 适用行为动词 学生经验 概念体系 无前备经验 简述 时间/难点 学生的学习经验 无前备经验 原因/难点 简述 细胞的分化 有前备经验 过程/重难点 阐明 有前备经验 解释 特点/重难点 无前备经验 总结 意义/重点
2、确定行为条件 例:说明细胞的分化。 概念体系 特征 确定行为条件 学生经验 抽象 通过阅读课本、观察情境来简述 时间 无前备经验 非常 抽象 学生的学习经验 无前备经验 通过倾听来简述 原因 细胞的分化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来阐明 过程 抽象 有前备经验 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境来解释 抽象 特点 有前备经验 通过讨论和比较来总结 无前备经验 意义 抽象
3、明确表现程度 例:说明细胞的分化。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 学生经验 概念体系 完全无误 无前备经验 简述 时间/难点 学生的学习经验 说出关键词 无前备经验 原因/难点 简述 细胞的分化 能用言语或图形准确无误表达 有前备经验 阐明 过程/重难点 有前备经验 解释 能举例独立解释 特点/重难点 在教师提示下,结合细胞分裂的意义总结 无前备经验 意义/重点 总结
4、叙写学习目标 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第13页) 《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听讲和观察情境,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 (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能独立举例准确地解释分化的两个特点。 (4)通过集体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简图) 例:(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课前 教学设计 创设基于学生经验的情境 创设基于情境的问题链 组织小组讨论 形成性评价 学生的讨论 学生的回答 学生的绘图 课中 实施教学 基于预设,贯彻教学,落实目标 终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 课后 自我反思、同伴互导(课堂观察)等
以学科和学段分组?几人一组? 编写一份《课程纲要》和/或《教案》? 作业
愿与大家一起探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