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286 Views
華 鵝 保 種. 報告單位 : 彰化種畜繁殖場. 簡報大綱. ▉ 種原來源 ▉ 保種過程 ▉ 現況與推廣 ▉ 基因多樣性 ▉ 基因庫及細胞庫. ▉ 種原來源. 民國 74 年自桃園縣新屋鄉引進華鵝情形. 民國 76 年 農委會將華鵝列為保種族群. 華鵝外觀 ( 白色 ). 喙、瘤冠為橘黃色. 眼為藍色. 公鵝與母鵝外貌相近,但母鵝體型小. 羽毛白色. 尾端朝上. 公. 母. 腳脛和蹼 為橘黃色. 華鵝外觀 ( 褐色 ). 頸前與胸部白色. 喙、瘤冠為灰色. 眼為棕色. 頸被側明顯 灰褐色羽帶. 羽毛灰褐色.
E N D
華 鵝 保 種 • 報告單位:彰化種畜繁殖場
簡報大綱 ▉種原來源 ▉保種過程 ▉現況與推廣 ▉基因多樣性 ▉基因庫及細胞庫
▉種原來源 民國74年自桃園縣新屋鄉引進華鵝情形 民國76年 農委會將華鵝列為保種族群
華鵝外觀(白色) 喙、瘤冠為橘黃色 眼為藍色 公鵝與母鵝外貌相近,但母鵝體型小 羽毛白色 尾端朝上 公 母 腳脛和蹼 為橘黃色
華鵝外觀(褐色) 頸前與胸部白色 喙、瘤冠為灰色 眼為棕色 頸被側明顯 灰褐色羽帶 羽毛灰褐色 公鵝與母鵝外貌相近,但母鵝體型小 尾端朝上 公 母 腳脛和蹼 為橘黃色 腹部灰或白色
▉保種過程 民國76年至81年:採逢機配種制度,以公母比1:2群飼方式 飼養。
▉保種過程 民國82年至94年:為分齡且分欄飼養,採逢機配種制度,以公母比1:3,每 欄40隻群飼方式飼養。
▉保種過程 民國95年至99年:為分齡且分欄飼養,採逢機配種制度,以公母比1:3 , 每欄4隻群飼方式飼養。
▉保種過程 民國100年迄今 :鵝群採家族配種,運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 繁殖更新後裔 。
▉現況與推廣 • 保種族群現有170隻 褐色華鵝種鵝群71隻(20公51母), 白色華鵝種鵝群99隻(44公55母)。 • 分散保種場:1場,桃園縣新屋鄉。
▉現況與推廣 歷年華鵝推廣情形 分佈縣市包括: 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等17個縣市。
▉基因多樣性 白色華鵝 利用10組鵝的微衞星標記分析保種族群118隻種鵝(22公96母)個體之基因多樣性,其交替基因數、觀測異質度、期望異質度及多態性訊息範圍,分別為2〜5、0〜0.712、0.014〜0.683、0.017〜0.625,而其平均值為3.5、0.237、0.331、0.291。因此,在白色華鵝基因分析中,平均PIC值介於0.25〜0.50之間,表示該族群具有合理之遺傳多態性資訊,但僅具有中等之基因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 褐色華鵝 利用10組鵝的微衞星標記分析保種族群42隻種鵝(10公32母)個體之基因多樣性,其交替基因數、觀測異質度、期望異質度及多態性訊息範圍,分別為1〜7、0〜0.857、0〜0.828、0〜0.795,而其平均值為2.4、0.155、0.222、0.197。因此,在褐色華鵝基因分析中,平均PIC值小於0.25,表示該族群遺傳同質性較高。
▉基因多樣性 華鵝 取白色華鵝與褐色母鵝之腳蹼,抽取其基因體total genomic DNA,以PCR方式增幅粒線體DNA中細胞色素b(cytb)基因的DNA片段並進行定序。白色華鵝與褐色華鵝粒線體DNA中的cytb基因全長皆為1143 bp,推測白色華鵝與褐色華鵝在分類學上接近鴻雁(Anser cygnoides domesticus)。
▉基因庫及細胞庫 • 留用華鵝公鵝各15隻,於採精訓練前1個月上籠,鵝隻經採精訓練後,即進行該項工作,其精子活力具70%以上者,以自製稀釋液稀釋後,進行冷凍保存,每批製作完成之冷凍精液均需抽檢2~3劑,予以解凍後,利用顯微鏡檢查解凍後之精子活力。
▉基因庫及細胞庫 華鵝冷凍精液置於乾冰降溫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