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點 ‧ 線 ‧ 面 ‧ 與線條的美

點 ‧ 線 ‧ 面 ‧ 與線條的美. 高雄市私立立志中學高中美術. 點 ‧ 線 ‧ 面 ‧ 的表現. 點 :表現了位置,但不具大小和面積的意義. 線 :是點移動的軌跡,是群體的點組成 有方向性,有長度,有動感的現象 有 『 力 』 的內再寓意,運動立的象徵. 面 :是線的延伸,兩條以上的線 組成, 使面有了 『 輪廓 』 的形式. 由點線面元素所表現的畫面.

Download Presentation

點 ‧ 線 ‧ 面 ‧ 與線條的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點‧線‧面‧與線條的美 高雄市私立立志中學高中美術

  2. 點‧線‧面‧的表現 點:表現了位置,但不具大小和面積的意義 線:是點移動的軌跡,是群體的點組成 有方向性,有長度,有動感的現象 有『力』的內再寓意,運動立的象徵 面:是線的延伸,兩條以上的線 組成, 使面有了『輪廓』的形式

  3. 由點線面元素所表現的畫面 康定斯基 出生於莫斯科,早年學習了鋼琴和大提琴,這對於他後來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有絕對的影響。他在近三十歲時,受到莫內的啟發,毅然決定從當法律教師的工作改當畫家

  4.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 1944﹞ 構成第八號 1923 油彩‧畫布,140 x 201 公分 古根漢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5. 康丁斯基 構成第八號 這件作品裡,幾何造型所形成的震盪場面,不斷在動感與沈著,進取與平靜之間製造反覆的效果 左上角的圓圈是這幅畫的主角,它代表宇宙間一個個協調的圓圈。康丁斯基為這圓圈解釋說:「它是許多對立的融合,它集合向心與離心於一形,並使之平衡。」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6.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 1944﹞ 構成第四號1911油彩‧畫布,159.5 x 250.5 公分 北萊茵‧西法登美術館,杜塞道夫﹝Dusseldorf﹞,德國

  7. 康丁斯基 構成第四號 這幅畫有一個《戰鬥》的副標題,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衝突,這場衝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後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鬥方向衝出去。 這些線條穿過畫面空間,把畫面一分為二:圖面左邊是騎兵的戰鬥場面,右邊則是兩個臥倒的人像,顯示出和平、寧靜的氣氛來,並與左邊的場面互相對立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8. 康丁斯基 構成第四號 這幅畫有一個《戰鬥》的副標題,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衝突,這場衝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後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鬥方向衝出去。 這些線條穿過畫面空間,把畫面一分為二:圖面左邊是騎兵的戰鬥場面,右邊則是兩個臥倒的人像,顯示出和平、寧靜的氣氛來,並與左邊的場面互相對立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9. 康丁斯基 構成第四號 這幅畫有一個《戰鬥》的副標題,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衝突,這場衝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後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鬥方向衝出去。 這些線條穿過畫面空間,把畫面一分為二:圖面左邊是騎兵的戰鬥場面,右邊則是兩個臥倒的人像,顯示出和平、寧靜的氣氛來,並與左邊的場面互相對立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10. 康丁斯基 構成第四號 這幅畫有一個《戰鬥》的副標題,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衝突,這場衝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後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鬥方向衝出去。 這些線條穿過畫面空間,把畫面一分為二:圖面左邊是騎兵的戰鬥場面,右邊則是兩個臥倒的人像,顯示出和平、寧靜的氣氛來,並與左邊的場面互相對立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htm

  11.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 1944﹞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1944x.jpg 溫和的活力1944油彩‧畫布,42 x 58 cm 公分 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巴黎﹝Paris﹞,法國

  12. 康丁斯基 《溫和的活力》是在康丁斯基去世的那一年,他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從構圖和形象表現的選擇上,露出了一種淡淡的哀愁。 這條大帶子就好像是一大塊地毯,依照對角線角度把長方形的畫面切開,像飛翔的形象,正如波浪起伏,像是一位天使的身影,在下部飄蕩著兩隻有裝飾物的變形動物 。透過繪畫,他彷彿向人們揭示著:「宇宙的新秩序已經到來。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kandinsky/kandinsky-1944x.jpg

  13. 中國繪畫裡的線條 中國畫以筆墨塑造形象著重在 點,線,筆力,墨色 筆墨技法: 1.筆法:表現物像的形體結構 2.墨法:表現物像的濃淡虛實─ 體積感,質感,動勢,韻味

  14. 筆法之美 清 李方膺 梅花冊

  15. 《設色山水》 黃賓虹 (1865-1955) 名質,字樸存 祖籍安徽歙縣 生於浙江金華早年為貢生,任小官吏,後棄官參加反清活動。 1948年赴杭州,任國立藝專教授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5/11/22/109@790987.htm

  16. 《深山夜畫》 平:迄起分明,筆筆送到 沒有挑剔輕挑的毛病 圓:圓渾潤力而復彈性,能平能圓而後留其重。 留:用筆能留得住,才能表現物體一訂的質量 重:是留的進一步發展,當留不足以表現時則求其重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5/11/22/109@790987_1.htm

  17. 《湖山晴靄》 這是黃賓虹描繪江南秀麗景色的佳作。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畫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潑寫,然後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用花青勾勒皴擦,再以淡赭色作適當鋪墊,使之色墨交融,渾然一片,傳神般地呈現出江南晴靄勝景。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5/11/22/109@790987.htm

  18. 《擬孫雪居筆意》 這幅作是黃賓虹八十六歲時的佳作,是他繪畫風格從清逸疏朗向渾厚華滋演變的發展過程 。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5/11/22/109@790987_3.htm

  19. 書法之美 懷素-自敘帖 表現線條的動勢 圖片來源:http://art.2222.idv.tw/漫遊中國書法

  20. 書法之美 懷素自敘帖由十五紙接成。全文702字,126行,對宋、明時代的草書有很大影響 來源:http://www.npm.gov.tw/dm2001/B/exhibition/calligraphy/K2B000062N_basic.htm#javascript:;

  21. 書法之美 唐 懷素 自敘帖 卷 草書 28.3x755公分 「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描述懷素創作時快速的用筆 「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形容懷素書法的動態有如自然景象 圖片來源:http://art.2222.idv.tw/漫遊中國書法

  22. 芙蓉景圖落款 宋 趙佶 (微宗) 1082—1135 宋朝第八位皇帝 擅長書法,花鳥,墨竹 創瘦金體

  23. http://lishi.xooob.com/lsrwsj/20099/389395_1036254.html

  24. 快 樂 學 習 高雄市私立立志中學高中美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