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2 Views
第九章民用航空器的 适航与维修. 第一节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管理. 第一节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 一、适航性的定义 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 三、适航管理的文件和证件体系 四、适航管理的分类. 一、适航管理的定义. 1 、适航性 (Airworthiness) 定义: 适航器适合在空中飞行的性质或性能。 作用: 保证飞行安全。只有适航性达标,才允许飞行,否则禁止飞行。 内容: 1 )航空器整体和某一部件、系统的安全性 2 )外界环境和航空器的内在性质决定使用范围 3 )适航管理时限:从航空器制造到整个使用寿命期。.
E N D
第九章民用航空器的适航与维修 第一节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管理
第一节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 • 一、适航性的定义 • 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 • 三、适航管理的文件和证件体系 • 四、适航管理的分类
一、适航管理的定义 1、适航性(Airworthiness) 定义: 适航器适合在空中飞行的性质或性能。 作用: 保证飞行安全。只有适航性达标,才允许飞行,否则禁止飞行。 内容: 1)航空器整体和某一部件、系统的安全性 2)外界环境和航空器的内在性质决定使用范围 3)适航管理时限:从航空器制造到整个使用寿命期。
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 适航管理及适航标准 适航管理:针对民用航空器的制造、使用和维修的安全问题,由适航部门制定的法规,具有强制性,违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适航标准:为保证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管理的内容: • 制定和修改适航标准和审定监督规则; • 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进行型号合格审定;
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 • 对航空器制造厂的生产进行审定,发放生产许可证; • 对注册的民用航空器进行适航检查,发放适航器适航证; • 对航空器的使用者提出要求和使用限制,监督航空器的适航完整性; • 对维修单位进行审查,发放维修许可证,监督检查维修的质量保证; • 对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发放执照,保证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适航管理的作用:保证航空安全,保证航空器安全运行。
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二、适航管理内容、标准及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1、国际机构: • 国际民航组织(ICAO) 2、国内机构: • 民航总局适航司:立法决策; • 地区管理局适航处:执法监督; • 适航主管机构委任代表:基础工作。
三、适航管理的文件和证件体系 1、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理》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 CCAR-25 运输飞机规章 CCAR-33 发动机规章 CCAR-37 航材、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技术标准 CCAR-45 民用航空器国籍规章
三、适航管理的文件和证件体系 CCAR-65 维修人员合格审定规章(到2007年12月止) CCAR-66 维修人员合格审定规章 (2008年开始全面生效) CCAR-145 航空器维修许可审定 CCAR-39 航空器适航指令 对上述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实施细则: 适航管理程序(AP); 咨询通告(AC); 适航管理文件(AMD)。
三、适航管理的文件和证件体系 2、证件 制造厂: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 使用单位:适航证; 维修单位:维修许可证、航空人员维修执照。
四、适航管理的分类 (一)初始适航管理 从航空器的设计、生产到投入使用阶段的适航管理。包括: 1)设计方面的适航管理; 2)生产、制造方面的适航管理; 3)航空器适航性审查。 (二)持续适航管理 意义:为航空器使用单位和维修企业建立法规标准,对保证飞行安全、促进民航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四、适航管理的分类 持续适航管理的内容: 1、对维修单位的审核和监督; 2、对航空器持续适航性的鉴定和检查; 3、对维修人员持照上岗的要求(基础执照:A照、P照、R照、Av照;专业执照) 4、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三级站:航空器使用维修单位; 二级站:地区管理局信息站; 一级站:民航总局信息站。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管理 • 一、民用航空器维修的重大意义 • 二、航空器维修理论与方式 • 三、航空器维修的生产管理 •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民用航空器维修的重大意义 (一)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 保障飞行安全; 保障航班的正点率; 影响经营成本。 (二)维修单位与外部的联系: 适航部门:直接领导。批准人员持证上岗、飞机维护大纲、维修计划及工作文件; 制造厂商:技术支援。维修只能达到或保持原设计功能; 航材供应商:及时提供所需航材并保证质量,严格检验、存放和管理程序。
二、维修的理论与方式 1、早期维修理论与实践: 故障率的浴盆曲线; 定期维修---定期检查、定期修理、定期大修。
二、航空器维修理论与方式 2、现代航空维修思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 • 航空器的整体可靠性是由各个系统的综合功能决定的; • 零部件的失效情况分三种: • 真正影响飞行安全的零部件只占一小部分(10%左右),通过余度设计、破损安全设计可减小或消除其影响; • 维修只能最多设计要求的固有性能,不能超出原有设计水平; • 不同的零部件要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二、航空器维修理论与方式 3、航空器的维修方式的改进---HT、OC、CM • 定时维修(Hard Time):对第一类故障曲线的零件进行定寿,到时更换或报废; • 视情维修(On Condition):对第二类故障曲线的零件,通过对其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观察,视具体情况决定维修或更换。特点是原位检查、快速更换。 • 状态监控(Condition Monitoring):对航空器的飞行安全不直接产生影响的零部件,在故障发生后,再去及时排除。
二、航空器维修理论与方式 维修方式的改进使飞机维修出现的革命性变化: • 针对性增加,维护质量提高,维修成本下降; • 飞机维修和新技术相结合,使初期投资增加、维修工作变得复杂; • 飞机设计时必须考虑维修的方便和成本,维修中发现的问题反过来影响到飞机的设计或改装; • 可靠性是建立在大量的统计、分析之上的,需要对可靠性数据积累、分析,对信息进行传递。
三、维修的生产管理 1、维修单位的组织: 集中型组织结构:小型航空公司; 功能型组织结构:传统大航空公司; 生产行组织结构:现代竞争型航空公司。围绕生产过程而设置。 2、维修管理的环节和过程: 目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过程:指定维修方案,定出维修计划,采购航材并进行生产,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用可靠性分析结果修订技术标准及维修方案。
三、航空器维修的生产管理 3、维修的文件体系 1)指导性文件:由适航当局主持,与制造厂、航空公司三方共同制定。 • 维修指导小组(MSG)报告 • MSG-1:B-747-100; • MSG-2:L-1011,DC-10; • MSG-3:B-757,B-767。 MSG思想使用了40多年,飞机使用寿命提高了一倍多,发动机寿命提高了五倍多。
三、航空器维修的生产管理 • 维修评审委员会(MBR)报告 • 维修评审委员会为适航当局组织、制造厂和航空公司参加、对维修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审定的常设机构。 • MBR报告包括航空器维修的技术要求、生产要求和对经济性的要求,经批准后,作为指导性文件推荐给维修单位,制定出维修方案。 • 适航当局发布的各种适航指令、咨询通告和适航管理文件。
三、航空器维修的生产管理 2) 制造厂提供的文件 • 维修计划文件(MPD): • 全面的有关维修的文件,作为MRB的补充,包括与适航无关的项目。 • 各类手册,主要有: • 飞机维修手册AMM; • 最低设备清单MEL; • 重量平衡手册W&BM; • 发动机手册AEM。 • 服务通告和服务函件(SB&SL) • 针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而不定期发出的后续性支持文件。
三、航空器维修的生产管理 3) 维修方案和维修计划 • 维修方案: • 一套有生命的控制飞机维修的技术立法文件。 • 把航空器的各项维修任务的工作方式、内容、时间间隔、针对的零部件和问题分类规定,也规定具体的标准和措施。不断吸收适航指令及咨询通告、服务通告及服务函件。工程部门发放工程指令改变维修方案。经验不足或使用新机型时,通常把MPD文件和各类手册作为维修方案。 • 维修计划: • 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确定生产任务的安排。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1、维修设施:针对三类维修工作有三类维修设施。 • 航线维护:航线/过站检查;航后检查。航线可更换组件(LRU)便于迅速排故; • 初级维护:规定维护、检查项目,在基地入机库进行,如A检、C检; • 高级维修:年检和D检,D检后要试飞。 • 涡流探伤:利用物体在电场中产生涡流探测表面的缺陷。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2、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1)新维修技术 • 无损检测技术(NDT):利用光、声、电磁、热等物理效应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检查表面、内部缺陷。 • 目视---光学检查:反光镜、照明灯、放大镜、显微镜、内窥镜; • 磁力探伤:X射线,γ射线; • 超声探伤:利用超声波反射探测零件内部的缺陷;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 机载维修系统:在飞机运行中发现、检测、记录故障,分析故障,以提高维修水平。 • 各子系统的故障探测和报警系统:先向FMC发出信号,再在综合仪表上显示(EICAS, EFIS) • 中央维护计算机(CMC):机组在飞行中了解故障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工程人员得到事故初始记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 机载设备自测试系统(BITE):导航系统、自动油门、飞行控制、惯性基准、EFIS等系统都装有BITE,以便快速检查,记录故障,作维修、分析故障的依据。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 发动机检测:有效预防发动机故障的发生。 • 发动机状态检测系统:记录、监控发动机各种参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必要时发出维修警报。 • 发动机油料检测系统:对发动机滑油质量和润滑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对杂质、微小颗粒的分析,发现重要前兆,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维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2) 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新系统、新设计、新产品的出现,维修技术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设计、制造和维修的一体化,使维修工作向快速化、集中化发展。 •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收集和分析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对信息的处理能及时得出结论,使维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度提高。 • 维修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使维修工作效率更高,使维修机构组织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