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8

项 目 一 丙氨酸的一般杂质检查

项 目 一 丙氨酸的一般杂质检查. 工 作 任 务 分 解. 主 要 检 查 项 目. 氯化物检查. 铁盐检查. 重金属检查. 砷盐检查. 硫酸盐、酸碱度、溶液 颜色、易炭化物、炽灼 残渣、干燥失重、可见异物. 其他项目. 一 . 氯化物的检查. 1. 供试品的配制 : 称取 丙氨酸 0.30g ,加水搅拌溶解使成 25ml ,加 稀硝酸 10ml ,置 50ml 纳氏比色管,加水使成约 40ml ,摇匀,即为供试液。. 一 . 氯化物的检查. 2. 标准品的配制:

luc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 目 一 丙氨酸的一般杂质检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 目 一 丙氨酸的一般杂质检查

  2. 工 作 任 务 分 解 主 要 检 查 项 目 氯化物检查 铁盐检查 重金属检查 砷盐检查 硫酸盐、酸碱度、溶液 颜色、易炭化物、炽灼 残渣、干燥失重、可见异物 其他项目

  3. 一.氯化物的检查 1. 供试品的配制: 称取丙氨酸0.30g,加水搅拌溶解使成25ml,加稀硝酸1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为供试液。

  4. 一.氯化物的检查 2. 标准品的配制: 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5. 一.氯化物的检查 3. 测定方法及判断标准: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 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管不得浓于对照管。

  6. 一.氯化物的检查 4.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供试品的称量 (2)硝酸在检查中的作用 (3)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量 (4)比浊的方法

  7. 一.氯化物的检查 (1)供试品的称量: 称重范围:0.295~0.305g 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 以阿拉伯数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 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g ~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g~2.5g; 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g~2.05g;称取 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g~2.005g;依次类推。

  8. 一.氯化物的检查 (2)硝酸在检查中的作用 加入硝酸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 产生较好的乳浊并可避免弱酸银盐如 碳酸银、磷酸银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 而干扰检查。以50ml中含稀硝酸10ml 为宜。

  9. 一.氯化物的检查 (3)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量 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中标准氯化钠溶液 每1ml相当于10μgCl-,而以50 ml中含 Cl- 0.05~0.08mg(相当于标准氯化钠 溶液5.0~8.0ml)所显混浊梯度明显, 便于比较。

  10. 一.氯化物的检查 (4)比浊的方法 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 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管不 得浓于对照管。(平行操作原 则)

  11. 一.氯化物的检查 5. 检查原理: 原理: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 应,生成氯化银的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混浊, 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 生的氯化银混浊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 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Cl- + Ag+ → Cl- + Ag+ → AgCl

  12.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1. 杂质限量的概念: 杂质限量是生物药物中杂质的最大允许 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 (ppm)来表示一般不要求准确测量, 只要求杂质的量在一定范围(限度)内。

  13.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2. 杂质的限量计算: 杂质限量(L)的计算公式如下:

  14.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2. 杂质的限量计算: 如果供试品(S)所含杂质的量由容量法 测定,杂质限量(L)的计算公式为:

  15.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3. 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1) 对照法 限量检查法 (Limit Test) 特点:不需知道杂质的准确含量

  16.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2) 灵敏度法 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以待检杂质反应的灵敏度作为该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特点:不需对照品

  17. 杂质检查的要求及限量计算 (3) 比较法 含量测定法:测定杂质的绝对含量,如测定吸收度、旋光度、pH值等,不得超过规定的值。 特点:准确测定杂质的量; 不需对照品

  18. 例题: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每1ml相当于1g的As)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例题: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每1ml相当于1g的As)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A. 0.20g B. 2.0g C.0.020g D. 1.0g E. 0.10g

  19. 已知:c=1 g/ml=1×106 g/ml V=2ml L=0.0001%

  20.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1.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 检查。 (1)内消色法:倍量法,如枸橼酸 铁铵中氯化物的检查。

  21.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1.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 检查。 (2)外消色法:如高锰酸钾中氯化 物的检查,可先加乙醇适量,使其 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22.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2.当有其它干扰物质存在时,必需在 检查前除去 (1)碘中氯化物的检查 (2)碘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

  23.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1)碘中氯化物的检查 • ①可在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过 • 氧化氢溶液,加热煮沸,使将I-氧化 • 成产物I2并挥发、溶液澄明无色后, • 再依法检查。

  24.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1)碘中氯化物的检查 • ②也可以利用碘化银沉淀稳定,在氨液中 • 不溶解,而氯化银、溴化银沉淀在氨溶液 • 中溶解的性质,除去碘化物的干扰。

  25.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2)碘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 将供试品加水研磨、滤过,于滤液中加锌粉使碘还原为无色的碘化物,再在氨碱性条件下滴加硝酸银试液使生成碘化银沉淀而滤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破坏络离子后,AgCl 沉淀复析出,再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比较。

  26. 一.氯化物的检查 知识拓展1:其他注意事项: 3. 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 (1)加水振摇,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2)加热,放冷,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3)溶于有机溶剂如稀乙醇、丙酮,可加稀乙醇或丙酮溶解后进行检查。

  27. 拓展知识2: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规定: 1.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28. 拓展知识2: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1)仪器的配对性:如纳氏比色管应配对,刻度线高低相差不超过2mm,砷盐检查时导气管长度及孔的大小要一致 (2)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同步操作

  29. 拓展知识2: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2. 正确的取样及供试品的称量范围 1g不超过±2%,>1g不超过±1% 3.正确的比色、比浊方法 4.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试管和对照管各复查二份

  30. 二.铁盐的检查 1. 供试品的配制: 称取丙氨酸1.0g,加水搅拌溶解使成25ml,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 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 ml,摇匀,得供试溶液。

  31. 二.铁盐的检查 2. 标准品的配制: 另取标准铁溶液1.0 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 ml,加稀盐酸4 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 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 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 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32. 二.铁盐的检查 3. 测定方法及判断标准: 同置于白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管颜色不得深于对照管。

  33. 二.铁盐的检查 4.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标准溶液的配制 (2)所加各试剂的作用 (3)色调不一致时的处理

  34. 二.铁盐的检查 (1)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FeNH4(SO4)2·12H2O(硫酸铁铵) 配制标准铁贮备液(加入硫酸防止 Fe3+的水解),标准铁溶液临用前稀 释而成,标准铁溶液10g Fe3+/ml, 50ml溶液中含10~50g的Fe3+显色梯 度明显,一般取标准铁溶液1.0~5.0ml

  35. 二.铁盐的检查 (2)所加各试剂的作用 ①反应需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4ml为宜。 ②试剂:硫氰酸铵。加过量硫氰酸铵,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36. 二.铁盐的检查 (2)所加各试剂的作用 ③铁盐检查时,加氧化剂氧化Fe2+为Fe3+。加过硫酸铵可氧化Fe2+为Fe3+,同时可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加硝酸后加热也可氧化Fe2+为Fe3+

  37. 二.铁盐的检查 (3)色调不一致时的处理 为了提高灵敏度或供试管与对照 管色调不一致时,可用正丁醇提 取后,分取正丁醇层比色。

  38. 二.铁盐的检查 5. 铁盐检查法的原理: 原理: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生成 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位离子,再与一定量 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所显颜色进行比较。 Cl- + Ag+ → Fe3+ + n SCN- → [Fe(SCN)n]3~n n=1~6(红色)

  39. 三.重金属的检查 1. 供试品的配制: 称取丙氨酸2.0g,置25 ml纳氏比色管,加水23 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 ml,得供试溶液。

  40. 三.重金属的检查 2. 标准品的配制: 取25 ml纳氏比色管,加标准铅溶液2 ml,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 ml,用水稀释成25 ml,得对照溶液;

  41. 三.重金属的检查 3. 测定方法及判断标准: 在供试管和对照管中分别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2 ml,摇匀,放置2min,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供试管中显示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42. 三.重金属的检查 4.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测定的范围 (2)溶液pH值的影响

  43. 三.重金属的检查 (1)测定的范围 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贮备液(加硝酸防 止Pb2+水解),配制和贮存用玻璃容器 均不得含铅。标准铅溶液临用前稀释而 成,标准硝酸铅溶液10g Pb2+/ml,适 宜比色范围为27ml溶液中含10~20g的 Pb2+。

  44. 三.重金属的检查 (2)溶液pH值的影响 本法用2ml pH3.5的醋酸盐缓冲液控制溶液pH值为3~3.5,沉淀较完全,酸度增大,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呈色变浅,甚至不显色。因此供试品若用强酸溶解,或在处理中用了强酸,在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应先加氨水至溶液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pH3.5醋酸盐缓冲液调节溶液酸度。

  45. 三.重金属的检查 5. 重金属检查法的原理: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pH3.5醋酸盐缓 冲液)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 属离子(以Pb2+为代表)生成黄色到棕黑色 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 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 Cl- + Ag+ → CH3CSNH2 + H2O → CH3CONH2 + H2S H2S + Pb2+ → PbS↓+ 2H+

  46. 三.重金属的检查 检查原理:对照法 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47. 三.重金属的检查 知识拓展:检查方法的干扰及排除 (1)供试品如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A. 外消色法:即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在对照溶液管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溶液(取蔗糖用小火加热后,再混悬于水中做成,水溶液呈黄、褐或棕黑色),使之与供试品溶液管的颜色一致,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试液比色。

  48. 三.重金属的检查 知识拓展:检查方法的干扰及排除 (1)供试品如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B. 内消色法 C. 改用第四法,微孔滤膜过滤法

  49. 三.重金属的检查 知识拓展:检查方法的干扰及排除 (2)若供试品中有微量Fe3+存在,会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干扰比色,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0.5~1.0g)还原Fe3+为Fe2+,可消除干扰。

  50. 三.重金属的检查 知识拓展:检查方法的干扰及排除 (3)若供试品为铁盐,Fe3+在盐酸中生成HFeCl,用乙醚提取除去,剩余微量铁在氨碱性溶液中,加KCN掩蔽,然后用第三法检查(加硫化钠试液检查铅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