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85 Views
兩個世界交會時. Dr. iWord 的話. 在臺灣,關乎夏天的聯想除了炙人的艷陽、形形色色的假期消遣,還少不了一個七月鬼門開、好兄弟悠遊人間。也因此,大小禁忌眾多,諸事不宜。 農曆七月在佛教裡,卻是「歡喜月」和「吉祥月」。在佛教發源的印度,農曆的四到七月是溼熱、蚊蟲滋生的雨季,佛陀不願讓弟子出外破壞健康與踩殺新苗幼蟲,遂命弟子這段期間不出外托缽,而集中聽法修行,並將七月十五日作為結業日,分享修行的成果及喜悅。他們主張死後的世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間妖魔造成的人間地獄。. 中國觀點. 【 中文詞條 】 鬼神
E N D
Dr. iWord的話 在臺灣,關乎夏天的聯想除了炙人的艷陽、形形色色的假期消遣,還少不了一個七月鬼門開、好兄弟悠遊人間。也因此,大小禁忌眾多,諸事不宜。 農曆七月在佛教裡,卻是「歡喜月」和「吉祥月」。在佛教發源的印度,農曆的四到七月是溼熱、蚊蟲滋生的雨季,佛陀不願讓弟子出外破壞健康與踩殺新苗幼蟲,遂命弟子這段期間不出外托缽,而集中聽法修行,並將七月十五日作為結業日,分享修行的成果及喜悅。他們主張死後的世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間妖魔造成的人間地獄。
中國觀點 【中文詞條】鬼神 中國宗教觀念和哲學術語。《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古代祭祀之禮﹐有天神﹑人鬼﹑地祇之分。人鬼又稱為“人神”﹐即鬼神﹐指死去的祖先。如《周書‧金滕》記周公旦語:“多才多藝﹐能事鬼神。”後凡人死﹐認為其靈魂不死﹐則稱為鬼神。如《左傳‧昭公七年》記載鄭子產語﹐以人死後﹐其“魂魄”猶能作怪為鬼。墨子亦說:“有人死而為鬼者”(《墨子‧明鬼下》)。《禮記‧祭法》則說:“人死曰鬼。”凡此皆以鬼神為人格神﹐認為人死後﹐其靈魂能給人以禍福。
戰國時代﹐一些哲學家以“精氣”解釋靈魂﹐鬼神又有了新的涵義。《管子‧內業》說﹕精氣“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以人體內的精氣離開形體﹐在天地間流動為鬼神。《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鄭玄註說:“精氣謂之神﹐遊魂謂之鬼。”此種觀點﹐以鬼神為精氣變化的形態﹐其人格神的涵義﹐較為淡薄﹐但仍有某種神秘的性質。《禮記‧祭義》吸取了精氣說﹐以人死﹐其體魄歸於地為鬼﹐其氣發揚於上為神﹐認為此氣仍有知覺﹐能享受人間的祭祀。《禮記‧郊特牲》則說:“鬼神﹐陰陽也。”又以魂氣歸天為神﹐為陽﹔以體魄歸地為鬼﹐為陰﹐以陰陽二氣之性質及其變化解釋鬼神。但同樣認為祭祀鬼神可以獲福。《禮記》中的鬼神說﹐仍承認鬼神有意志﹐保留了人格神的涵義。戰國時代﹐一些哲學家以“精氣”解釋靈魂﹐鬼神又有了新的涵義。《管子‧內業》說﹕精氣“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以人體內的精氣離開形體﹐在天地間流動為鬼神。《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鄭玄註說:“精氣謂之神﹐遊魂謂之鬼。”此種觀點﹐以鬼神為精氣變化的形態﹐其人格神的涵義﹐較為淡薄﹐但仍有某種神秘的性質。《禮記‧祭義》吸取了精氣說﹐以人死﹐其體魄歸於地為鬼﹐其氣發揚於上為神﹐認為此氣仍有知覺﹐能享受人間的祭祀。《禮記‧郊特牲》則說:“鬼神﹐陰陽也。”又以魂氣歸天為神﹐為陽﹔以體魄歸地為鬼﹐為陰﹐以陰陽二氣之性質及其變化解釋鬼神。但同樣認為祭祀鬼神可以獲福。《禮記》中的鬼神說﹐仍承認鬼神有意志﹐保留了人格神的涵義。
到漢代﹐無神論者王充批判地吸取了《禮記》中的鬼神說﹐提出“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論衡‧論死》)。認為人死無知﹐鬼神只是陰陽二氣生化萬物的性能﹐否認有人格神的性質。鄭玄註《禮記‧樂記》﹐以物死有所歸為鬼﹐物生有所信為神﹐亦取此義。晉韓康伯註《周易‧繫辭》文﹐吸取了上述氣有歸伸說﹐以精氣聚而成物為神﹐聚極則散為鬼﹐並以“聚散之理”﹐解釋“鬼神之情狀”。到漢代﹐無神論者王充批判地吸取了《禮記》中的鬼神說﹐提出“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論衡‧論死》)。認為人死無知﹐鬼神只是陰陽二氣生化萬物的性能﹐否認有人格神的性質。鄭玄註《禮記‧樂記》﹐以物死有所歸為鬼﹐物生有所信為神﹐亦取此義。晉韓康伯註《周易‧繫辭》文﹐吸取了上述氣有歸伸說﹐以精氣聚而成物為神﹐聚極則散為鬼﹐並以“聚散之理”﹐解釋“鬼神之情狀”。
宋張載於《易說》中﹐又批判地吸取了韓康伯說﹐稱氣聚顯而成物為神﹐氣散隱而為變為鬼。其在《正蒙‧太和》中又說:“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認為陰氣主屈為鬼﹐陽氣主伸為神﹐將鬼神視為氣運動變化的兩種形式﹐並說:“鬼神之實﹐不過二端而已。”“二端”﹐指陰陽二氣。張載此說﹐不僅否定了鬼神的人格神的性質﹐而且揚棄了其靈魂的涵義﹐鬼神成了表達氣往來屈伸的哲學術語。其後﹐朱熹亦說“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朱子語類》卷三)。此種鬼神說﹐為宋明清多數易學家和哲學家所採納。宋張載於《易說》中﹐又批判地吸取了韓康伯說﹐稱氣聚顯而成物為神﹐氣散隱而為變為鬼。其在《正蒙‧太和》中又說:“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認為陰氣主屈為鬼﹐陽氣主伸為神﹐將鬼神視為氣運動變化的兩種形式﹐並說:“鬼神之實﹐不過二端而已。”“二端”﹐指陰陽二氣。張載此說﹐不僅否定了鬼神的人格神的性質﹐而且揚棄了其靈魂的涵義﹐鬼神成了表達氣往來屈伸的哲學術語。其後﹐朱熹亦說“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朱子語類》卷三)。此種鬼神說﹐為宋明清多數易學家和哲學家所採納。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西方觀點 魔術師正使一個鬼站起來,插圖,拉斐爾(W. Raphael)繪;選自《19世紀占星學》(The Astrologer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1825)。 【中文詞條】鬼 【外文詞條】ghost 一個死人的靈魂或幽靈,通常認為住在陰間而能以某種形式重返人間。根據信鬼者的描述或描畫,鬼可以活人形像出現,可以死者之模糊身影出現,有時也可以其他形狀出現。信鬼的想法,基於古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與軀體分開,而在軀體死亡之後,靈魂仍可繼續存在這一概念。在許多社會中,據信葬儀就是為防止鬼魂滋擾生者而興起的。
鬼魂出沒之所,被認為是出沒幽靈生前有過強烈情感變化的地方,如悔限、恐懼或對暴死之恐怖等等。被鬼魂纏身的個人,則被認為要對死者不幸的遭遇負責,或與死者生前不幸有關。傳統所說的「顯靈」包括鬼魂幻像、物件易位或出現怪光等視覺怪異,以及無人的笑聲、叫聲、腳步聲、鈴聲、樂器自然發聲等聽覺怪異。鬼魂出沒之所,被認為是出沒幽靈生前有過強烈情感變化的地方,如悔限、恐懼或對暴死之恐怖等等。被鬼魂纏身的個人,則被認為要對死者不幸的遭遇負責,或與死者生前不幸有關。傳統所說的「顯靈」包括鬼魂幻像、物件易位或出現怪光等視覺怪異,以及無人的笑聲、叫聲、腳步聲、鈴聲、樂器自然發聲等聽覺怪異。 鬼怪故事在世界各地民間傳說中很流行。講鬼說怪,故事離奇而令人毛髮悚然,常常因黑暗或雷雨天氣而加重其可怖氣氛,然而這卻是許多人類群體中所喜聞樂見的消遣方式,尤以兒童更是愛聽鬼故事。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地獄 【外文詞條】hell 宗教用語,指惡鬼和受罰亡靈所在之處或所處狀況。善、惡、生、死分處兩地的概念,在多數宗教都有。在古代和原始宗教中,亡靈所在之處可能是陰森的地下境界、遙遠的海島、深淵;善惡雜處長受乾渴之苦的地下冥界;寒冷黑暗之處;天上某地;或亡靈逐漸泯滅的朦朧境界。 《通往地獄之門》,插畫,選自《布盧瓦的亨利詩篇》;現藏英國圖書館。
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些西方宗教都認為地獄是亡靈經過最後審判而受處罰的最終所在。經過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教認為地獄是懲罰惡人的火焚谷(Gehenna)。基督教根據猶太教的傳統,認為地獄是魔鬼及其邪惡的使者的烈火之境,曾在罪惡之中生活而不信上帝的人死後在那裡永受刑罰。伊斯蘭教根據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說法︰謂火獄(Jahannam)是大火坑,上架窄橋,亡靈先過此橋才能到達天堂。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些西方宗教都認為地獄是亡靈經過最後審判而受處罰的最終所在。經過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教認為地獄是懲罰惡人的火焚谷(Gehenna)。基督教根據猶太教的傳統,認為地獄是魔鬼及其邪惡的使者的烈火之境,曾在罪惡之中生活而不信上帝的人死後在那裡永受刑罰。伊斯蘭教根據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說法︰謂火獄(Jahannam)是大火坑,上架窄橋,亡靈先過此橋才能到達天堂。
印度教認為地獄只是靈魂所經歷的一個階段,根據因果轉世的說法,靈魂在陰間21處地獄中所度過時間長短無關緊要。耆那教認為,地獄是惡魔折磨罪人的地方,直到罪人一生的積惡全然清除才罷休。佛教否認個人靈魂和世界靈魂的存在,因而宣傳有許多地獄,分別與各欲界相對應。中國道教基本上繼承佛教關於地獄為懲罰與滌罪之處的概念。《西遊記》、《岳飛傳》等小說關於陰間的描述以及有關地藏菩薩為拯救眾生而入陰間的經文,是民間關於地獄的觀念的來源。印度教認為地獄只是靈魂所經歷的一個階段,根據因果轉世的說法,靈魂在陰間21處地獄中所度過時間長短無關緊要。耆那教認為,地獄是惡魔折磨罪人的地方,直到罪人一生的積惡全然清除才罷休。佛教否認個人靈魂和世界靈魂的存在,因而宣傳有許多地獄,分別與各欲界相對應。中國道教基本上繼承佛教關於地獄為懲罰與滌罪之處的概念。《西遊記》、《岳飛傳》等小說關於陰間的描述以及有關地藏菩薩為拯救眾生而入陰間的經文,是民間關於地獄的觀念的來源。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 【中文詞條】哈得斯 • 【外文詞條】Hades • 希臘宗教中提坦克洛諾斯(Cronus)和瑞亞(Rhea)的兒子,宙斯和波塞冬(Poseidon)的兄弟。克洛諾斯被殺死後,用拈鬮的辦法哈得斯取得冥界。在那裡他和妻子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同為陰間的主宰。 冥界中的哈得斯與珀耳塞福涅,希臘瓦爾奇出土的紅彩杯內部圖,約作於西元前430年;現藏大英博物館。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地藏菩薩 【外文詞條】Ksitigarbha 佛教菩薩名。早在4世紀印度人即祀奉他,但香火最盛則是後來在中國和日本。他超度受壓迫者、垂死者和驚夢者,誓要盡度地獄亡魂。中國佛教徒認為他是地獄之主,有人垂死時就為他向地藏菩薩祈禱。地藏菩薩之像多為削髮僧人,有圓光,兩眉之間蓄髮一簇,執法杖。 地藏菩薩,13世紀繪於絲綢之日本畫作;現藏柏林國立博物館東亞藝術館。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幽靈 【外文詞條】doppelganger 德國民間傳說中活人的幽靈或幻影,與鬼怪有所區別。相似靈魂存在之說,古已有之,流行很廣。相似靈魂指每個人或禽獸的極其精確但又往往看不見的複製品。見到某人的幽靈,就意味著該人性命已危在旦夕。幽靈是小說經常描繪的主題,如杜思妥也夫斯基的《雙重人格》(The Double, 1846)和德國作家霍夫曼(E. T. A. Hoffmann)的《魔鬼萬靈藥》(Die Elixiere des Teufels, 1815∼1816)。 《幽靈相遇》,油畫,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繪;現藏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魔鬼 【外文詞條】devil 一般指鬼王,在各宗教有不同名稱。西方各一神教認為魔鬼是墮落的天使,他曾出於狂妄企圖篡奪獨一上帝之位。在猶太教和基督教教義中,魔鬼名撒旦。《舊約全書》(如《約伯記》第1、2章)記載,撒旦在雅赫維面前檢舉世人,但不與上帝為敵。 《路濟弗爾墮入地獄》,選自"Queen Mary's Psalter"中的插畫;現藏英國圖書館。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可是在以後的猶太教教義和基督教教義中,撒旦成了鬼王(《馬太福音》第25章第41節),並有別西卜(Beelzebub, 即蠅王或糞王,《馬太福音》第12章第24∼27節)、明亮之星、早晨之子等不同名稱。根據基督教神學,撒旦的主要活動是引誘人拋棄生命與救贖之路而走向死亡與毀滅。他是因驕傲而墮入人間的眾天使的首領,他的主要對手是上帝眾天軍之帥米迦勒(Michael)。伊斯蘭教神學中關於易卜劣廝(Iblis, 即魔鬼)的記載很多,他又名曬依陀乃(Shaytan, 即撒旦)或阿都安拉(aduw Allah, 即真主之敵)。據《可蘭經》說,世界初創之時在阿甸園(伊甸園)引誘好娃(夏娃)犯罪的就是易卜劣廝。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吸血鬼 【外文詞條】vampire 傳說中的吸血動物,據說為異教徒、罪犯或自殺者的遊魂,在晚上離開它的墳地,通常以蝙蝠的形體出現吸取人類的血液;日出前必得回到它的墳墓或裝滿它出生地泥土的棺材裡。它的受害者在死後也變成吸血鬼。雖然在亞洲、歐洲都普遍相信有吸血鬼,但是它主要是斯拉夫及匈牙利的傳說,匈牙利在1730∼1735年曾大量報導。 《德拉庫拉》中盧戈希飾演的吸血鬼。
在古代民間傳說的種種惡鬼中,吸血鬼因英國作家斯多克(Bram Stoker)所寫的哥德小說《德拉庫拉》(Dracula,1897)的流傳而成為文學作品中引人注目的題材。書中來自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的不死的惡棍德拉庫拉伯爵成了吸血鬼的典型代表。小說、舞台劇(1927)以及一系列受歡迎的電影使得吸血鬼傳說更為流行。白朗寧(Tod Browning)的經典影片《德拉庫拉》(1931)由盧戈希(Bela Lugosi)主演,為20世紀中期及晚期的吸血鬼電影立下了典範。
知識補給站 • 【中文詞條】趨魔 • 【外文詞條】exorcism • 透過祈禱迫使魔鬼脫離所附的物體、地方或人;作為專用術語,指基督教會中驅除附於人身的魔鬼的儀式。原始人排除或驅趕魔鬼的禮儀和習俗有時也稱為驅魔,但這些現象實際上屬於魔術或巫術。據基督教傳統,耶穌曾用言語趕鬼,並說這種事表明上帝之國臨近。耶穌的門徒及其他人也都曾「奉耶穌之名」趕鬼。天主教會法典對驅魔有詳細規定,天主教禮儀也對驅魔有繁複的要求。
知識補給站 • 【中文詞條】鍾馗 • 【外文詞條】Chung K'uei • 中國舊時民間傳說中的驅妖逐邪神。由「終葵」演化而來,終葵即椎,古代民俗用椎逐鬼,六朝人認為終葵可驅鬼避邪,後演變為鍾馗。傳說唐明皇(713∼755年在位)病中夢見大鬼啖一小鬼,大鬼自稱鍾馗,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除盡世間妖孽。明皇醒後命吳道子繪鍾馗像。破帽,藍袍,眇一目,左手捉鬼,右手捥鬼眼。後民間以鍾馗像能驅鬼避邪,端午節多懸鍾馗像,以除邪祟。 鍾馗。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地靈 【外文詞條】kobold 日耳曼民間傳說中的淘氣精靈。擅助人料理家務或其他勞務,但經常藏匿家庭用具或農具,還常踢彎腰的人們。性躁,供養不當輒發怒。有時給孩子們唱歌。 受到地靈驚嚇的採礦工人。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知識補給站 【中文詞條】山精 【外文詞條】troll 早期斯堪的那維亞民間傳說中的巨人、怪物,有的還有魔法。敵視人類,住在城堡裡,夜間出沒於周圍地區。如一旦曝於陽光之下,就會爆裂或化為岩石。在後期傳說中,山精如常人或小如侏儒,住在山裡,有時出來劫取人間少女,能變形,會預言。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在《皮爾金》(Peer Gynt,1867)、《建築師》(1892)等劇中,把山精作為破壞本能的象徵。 山精,《挪威童話》中的插畫。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資料來源 • 來源一 中國大百科全書 • 來源二 大英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