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31 Views
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 30 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 2 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 40 多圈。 2000 年 11 月 1 日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 12.95 亿( 2005 年 1 月 6 日为 13 亿人口日). 中国人口的增长. 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 观察. 对比 两图,你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本节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不平衡. 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农村比重大,城市人口少. 原籍以粤、闽最多.
E N D
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2.95亿(2005年1月6日为13亿人口日)
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 观察 对比 两图,你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本节高考考点
不平衡 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农村比重大,城市人口少 原籍以粤、闽最多 壮、回、维吾尔、蒙古、藏、满、土家、苗、彝 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分布 人口与民族 华侨与华裔 汉族与少数民族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主要少数民族 国门的守卫者 搞好民族团结 边疆的建设者 国际形势要求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1月6 日为中国大陆______人口日,2006年人口 达13.1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_。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1月6 日为中国大陆______人口日,2006年人口 达13.1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_。 13亿 五分之一
西部地区面积占 57%,人口占6% 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中 国 人 口 的 分 布
1、人口分布: (界线_____________一线)我国人口 的空间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城乡分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籍以_____________两省最多。
1、人口分布: (界线_____________一线)我国人口 的空间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城乡分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籍以_____________两省最多。 腾冲 — 黑河 东南多,西北少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广东、福建
【练习4】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人∕k㎡)比较表,【练习4】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人∕k㎡)比较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所列省 区的分布及数据,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分布均衡 B.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2)一个地区的人口能否完全做到均衡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 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 3)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能否从东向西大规模移民?? 不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 不能
13.0(2000) 11.6(1990) 10.3(1982) 5.4(1949) 4.7(1928) 4.1(1849) 2.0(1764) 0.6(1393) 0.48(740) 0.55(2) 0.6(1578) 中国人口的增长
【练习1】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问题。 1)下列时期中为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1600—1949 B、1949—1982 C、1982—1990 D、1990—2000 2)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A、人口增长仍然较快 B、人口增长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时快时慢
【练习1】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问题。 3)你认为新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社会稳定;④人口基数大;⑤一段时期内政策的导向等
2、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 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______ 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 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加快 实行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 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______ 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 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 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国家、社会、家庭 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 迅速提高。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的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 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 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③人口迁移问题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③人口迁移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 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 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 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 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 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④人口老化
3、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④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 的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 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 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 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练习1】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问题。 4)增长过快的人口对我国的发展有何负面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 而且目前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在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在下降,甚至有些地区出现环境恶化。
5)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基本内容和措施各是什么?5)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基本内容和措施各是什么? 政策: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计生政策实施成就显著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使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到来。 由于实行计生,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 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据测算,如不实行计生,这一数字只有1800多美元。
哪些省区居住的 少数民族比较多? 中 国 民 族 的 分 布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共有____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占______。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其中______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 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共有____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占______。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其中______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 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 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56 92% 壮族
二、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特点: 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
二、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与东北地区
南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二、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 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 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 族最多的省份。
三、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 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 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 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 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 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分析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回答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此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文盲 率为6.72%(1990年为15.88%);每10万人 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为3611人(1990年为 142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1146人(1990 年为80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33961人 (1990年为233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 35701人(1990年为37057人)。
(1)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和文化 结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和文化 结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迅速提高,文盲和 小学程度人口减少,初中特别是高中、大学 程度的人口迅速增加。 国家加强扫盲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 展高等教育。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2.8%(1990年 为27.6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6.96% (1990年为5.5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36.09%(1990年为26.3%)。人口 超过5000万的省区依次为:①河南9256万; ②山东9079万;③广东8642万;④四川8329 万;⑤江苏7438万;⑥河北6744万;⑦湖南 6440万;⑧湖北6028万;⑨安徽5986万。与 1990年相比,四川省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广东省从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安徽省从第八 位降至第九位。
(2)1990年以来,人口的年龄构成有何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的 利和弊:利的方面是___________;弊的方 面是____________。
(2)1990年以来,人口的年龄构成有何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的 利和弊:利的方面是___________;弊的方 面是____________。 青少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 计划生育已见成效,出生率降低。 利: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人 口压力减轻。 弊:社会步入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青壮 年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等。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2.8%(1990年 为27.6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6.96% (1990年为5.5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36.09%(1990年为26.3%)。人口 超过5000万的省区依次为:①河南9256万; ②山东9079万;③广东8642万;④四川8329 万;⑤江苏7438万;⑥河北6744万;⑦湖南 6440万;⑧湖北6028万;⑨安徽5986万。与 1990年相比,四川省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广东省从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安徽省从第八 位降至第九位。
(3)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人口流向, 主要是从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
(3)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人口流向, 主要是从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 农村(不发达地区) 城市(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