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598 Views
地質篇 Unit_0 8 _ 地震. 地震發生的原因─斷層.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因岩層受到 外力 作用,相互 擠壓 或 張裂 ,所以較容易發生 斷層 錯動。 當發生 斷層 錯動的瞬間,會以 地震 波的型式釋發出巨大的能量,藉由岩層傳遞至 地表 ,因而造成地表的震動,稱為 地震 。. 地震發生的原因─斷層 彈性反彈理論. 地震發生的原因─火山活動. 全世界主要的地震,以地下岩層發生 斷層 錯動為主,但 火山 爆發、核彈試爆也會引發地震。. 震源與震央. 地下岩層發生 斷層 錯動的區域,稱為 震源 。
E N D
地震發生的原因─斷層 •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因岩層受到 外力 作用,相互 擠壓 或 張裂,所以較容易發生 斷層 錯動。 • 當發生 斷層 錯動的瞬間,會以 地震 波的型式釋發出巨大的能量,藉由岩層傳遞至 地表 ,因而造成地表的震動,稱為 地震 。
地震發生的原因─火山活動 • 全世界主要的地震,以地下岩層發生 斷層 錯動為主,但 火山 爆發、核彈試爆也會引發地震。
震源與震央 • 地下岩層發生 斷層 錯動的區域,稱為 震源 。 • 將震源投射至正上方 地表 ,稱為 震央 。
震源深度 • 淺源 地震:震源深度在地下深度70 公里以內。 • 中源 地震:震源深度在地下深度 70 ~ 300公里以內。 •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地下深度300 公里以上。 • 地震發生時,震源與震央距離稱為 震源深度 。
地震發布 • 在台灣負責地震發布的單位為交通部 中央氣象局 。 • 地震發生後, 中央氣象局 為了描述地震的大小,常使用兩種方法──地震強度(震度 )與地震規模(規模 )。
地震強度(震度 ) • 地震強度表示地震發生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的 震動 程度或物體因震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 • 地震強度共分為8級,0 ~ 7 級,以 正 的 整 數表示,沒有小數點,且需加上『級 』作為單位。
地震強度(震度 ) • 由於每個人對於地震搖晃程度的感受不盡相同,且現今地震儀器已能詳細表示出地震的加速度,所以震度亦可以 加速度 值( g )來表示。
地震強度(震度 ) • 0 級的『無感 地震』表示有地震發生,人們沒有 感覺 ,但 地震儀測得到。
地震強度─等震圖 • 地震發生過後,將各地的地震強度標示在 地圖 ,即為 等震 圖。 • 等震 圖中,顏色相同的區域表示地震 震度 相同,愈靠近震央的地方,通常震度也較 大 。
地震強度─等震圖 • 地震強度5 級以上的地區,為 地震災區 。 • 因各地地質狀況不同,震波能量 衰減率 不同,所以距離震央相同距離的各點,不見得震度相同,即等距離 不一定 等震度,即等震度圖多為 不規則 狀。
地震強度─盆地效應 • 盆地常由一層很厚的鬆軟土層覆蓋在岩層的 上 方,當地震波傳到盆地下方的岩層後,震波再由岩層上方傳遞,經過多次反射、折射效應,使得地震波會產生 放大 的效果,稱為 盆地 效應。 • 一般而言,盆地周圍影響最 大 ,盆地中心最 小 。 • 如921大地震,位於台北盆地 邊緣 的新莊,就傳出較為嚴重的地震災害。
地震規模(規模 ) • 美國地震學家芮氏於1935年所提出,即 芮氏地震規模 。 • 根據地震震源所釋出的能量多寡計算,稱為 地震規模 ,簡稱 規模 。 • 同一次地震,各地測量的地震強度 可能不同 ,但規模均 相同 。 • 地震規模可以有 小數點 ,但後面 不 可以加『級』字。
規模大小 • 規模0.0 ~ 5.0 稱為小(規模)地震。 • 規模5.0 ~ 7.0 稱為中(規模)地震。 • 規模7.0 以上稱為大(規模)地震。
大地震 • 1999年9月21日,南投發生 集集 大 地震,規模7.3 ,震源深度1.1 KM。 • 2004年12月26日,印尼 蘇門答臘 外海 發生規模8.9 強震,引發大 海嘯 。
地震災害 • 地震發生不僅造成 地表 明顯的改變,也會 破壞 建築物、橋樑,造成嚴重的死亡。 • 地震發生時,除了破壞地表各種自然景觀與設施外,如震斷 瓦斯(天然氣)管線,可能會引起火災,造成 二次 傷害。
地震預防 • 科學家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至今仍 找不出 一個有效預測地震的方法。
地震預防 • 平時應做好防震救災的準備工作 • 土地開發或興建建築物時,應該避免蓋在 斷層 線上。 • 建材與施工均應依規定按圖施工,不可 偷工減料 。 • 對於建築物本身應加強 耐震 設計,不可任何變更 建築物 的結構。 • 家中的書架、櫥櫃均應 固定 牢靠。 • 平日應養成隨手關閉 天然氣 或 瓦斯 的習慣。
地震預防 • 發生地震時立即熄滅火源,以免因 火災 而造成更大的傷亡及財物損失。 • 注意自身 安全 ,同時應避免被掉落物擊傷。
地震預防 • 平時居家應有防 震 、防 火 的觀念,且各級單位應 定期 舉行防震演習,使民眾熟悉地震發生時各種應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