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 疾病管制局 民國92年3月25日.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 常見症狀 :發燒、畏  寒、咳嗽帶痰、胸痛。 ‧ 檢驗 :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 常見病原體 :肺炎雙  球菌、嗜血桿菌、克  雷氏菌、部分厭氧菌  及革蘭氏陰性菌. 資料來源 : 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 常見症狀 :上呼吸道  感染症狀、乾咳、頭  痛、肌肉痛、發燒、  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luke-fo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疾病管制局民國92年3月25日

  2.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發燒、畏  寒、咳嗽帶痰、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常見病原體:肺炎雙  球菌、嗜血桿菌、克  雷氏菌、部分厭氧菌  及革蘭氏陰性菌 資料來源: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3.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上呼吸道  感染症狀、乾咳、頭  痛、肌肉痛、發燒、  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檢驗:白血球微幅上  昇、痰中通常找不到  致病菌,胸部Ⅹ光呈  間質性浸潤。 ‧常見病原體:肺黴漿  菌、退伍軍人症、濾  過性病毒等。 資料來源: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4. 事件緣起 SARS簡介 2003年2月26日,越南河內的一位美國商人因非典型肺炎就醫,後來送香港治療後死亡。其後在香港、越南陸續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案例。目前初步懷疑是一種不明的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疑屬副黏液病毒家族)。其特點為發生濔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較過去醫學所熟知,由病毒、細菌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來得嚴重,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暫時將其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5. SARS病例定義Ⅰ2003/3/16 WHO修訂 疑似病例(Suspect Case)於2003年2月1日之後出現:1.發高燒(>38℃)及2.一種以上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並且包括以下一種以上的狀況:a. 發病十日內曾與診斷為SARS之個案親密接觸(指曾照  顧SARS個案,或與其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其呼  吸道分泌物及體液。)b.發病十日內曾到過有SARS病例集中的地區(含中國廣  東及香港、越南河內、新加坡、加拿大多倫多)

  6. SARS病例定義Ⅱ2003/3/16 WHO修訂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   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7.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母群體 非典型肺炎 SARS

  8. 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SUSPECT AND PROBABLE CASES

  9. 什麼狀況下要擔心得了SARS? 在今年2月1日後1.曾到過有SARS報告病例的地區包括廣東、香港、越南河內、 新加坡、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地;或2.曾與診斷為SARS個案有親密接觸者 - 曾照顧SARS個案 - 與其共同居住 - 曾經直接接觸其呼吸道分泌物及體液有上述經歷後的10天內出現高燒(>38℃)以及一種以上的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10.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Ⅰ 疑似病例的處理方式‧立即將個案送往指定的檢查室或病房處理。‧病患案應戴上手術用口罩。‧設法取得並記錄個案過去十天內之詳細臨床病史、旅 遊史、及接觸史,包括是否有接觸者發生急性呼吸道疾 病。‧取得胸部X光檢查及全套血液檢查檢驗報告。 ‧如胸部X光檢查結果正常:  1.提供個案個人衛生之建議,並要求個案在恢復健康之前應留在家   中,避免至人群聚集的地方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個案出院時,應指導個案若其呼吸道症狀惡化,應立即就醫。 ‧如胸部X光檢查結果發現單側或兩側浸潤(不限間質性浸 潤),請依照極可能病例之處理原則辦理

  11.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Ⅱ 極可能病例的處理方式‧安排住院隔離或與其他SARS個案安置於同一病房。‧採樣供實驗室檢驗,以排除其他已知之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1.咽喉或/及鼻咽拭子,並進行冷凝集素試驗(cold agglutinins,包括Weil-Felix    reaction和Widal’s test)  2.血液檢體供培養及血清學試驗  3.尿液  4.支氣管肺泡洗出液  5.視狀況進行屍體解剖檢驗‧建議應每二天採集檢體一次,檢體的檢驗必須在有適當阻 絕設備(生物安全等級第三級)的實驗室操作,如有需要 可經由各國衛生主管機關轉送國際參考實驗室。‧每二天追蹤全套血液檢查結果。‧視臨床需求進行胸部X光檢查。‧視臨床需求進行治療。

  12.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Ⅲ 接觸者的處理方式‧安撫其不安情緒。‧記錄姓名及詳細接觸史。‧建議接觸者當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時: 1.立即報告醫師及衛生單位。 2.未經醫師同意,暫勿返回工作崗位。 3.未經醫師同意,應避免至公共場所。 4.儘量減少與親友的接觸。

  13. 預防之道Ⅰ    一般民眾 • 儘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參加聚眾活動。 • 保持室內環境通風。 • 增強抵抗力:正常作息、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量運動。 • 養成洗手好習慣。 • 儘量避免出入醫院,不與疑似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 • 如非必要,儘量不要去SARS流行地區。 • 疑似SARS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活動經歷。

  14. 預防之道Ⅱ 學校/幼稚園/幼兒中心 • 用過的玩具及桌椅須清洗。 • 保持雙手清潔,用正確方法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 • 雙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沾污後(如打噴嚏後)應洗手。 • 用肥皂(液)洗手,然後以用後即棄的紙巾抹乾。 • 不共用毛巾。

  15. 預防之道Ⅲ 照顧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家人 • 如有不適,應找醫生診治。 • 協助患者遵從醫師指示,規則服用處方藥物及充分休息。 •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 患者應戴上外科口罩,減低傳染給照顧者的機會。 • 照顧者亦可戴上N95口罩,減低透過呼吸道受感染的機會。

  16. 預防之道Ⅳ 醫護人員-檢傷 • 在照護SARS病人時,應使用防護措施,以避免飛沫、微粒、接觸傳染 • 負責檢傷分類的護士如發現有類似流行性感冒症狀的病人,應迅速將其轉移到獨立隔離的醫療照護空間,以降低在候診室傳播給其他病人的危險 • 疑似SARS的病例應穿戴一般外科用口罩,直到排除為SARS為止。

  17. 預防之道 *由於『非典型肺炎』在三呎以內可以通過飛沬傳 另外,亦可通過接觸患者呼吸 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所以最有效預防『非典型肺炎』感染的方法是: 1.避絕『非典型肺炎』病毒 2. 加強個人衛生 3. 加強抵抗力

  18. 預防之道 1. 避絕『非典型肺炎』病毒 戴上口罩,以保護自己及保護其他人;(配戴口罩方法) 避免前往人煙稠密的地方; 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 如無必要,應儘量避免到醫院。如有需要到醫院探病及與病人接觸,應戴上口罩,先洗手洗面才接觸其他人; 有意外遊人士,如有呼吸道感染病徵,最好不要繼續旅程,並馬上見醫生; 若發現子女染病,不要讓他們上學或託兒所。

  19. 預防之道 2. 加強個人衛生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用液徹底洗手;(手部清潔之要點) 勤洗手及洗澡,以保持雙手及身體清潔; 勤洗衣服,以徹底清潔可能沾染在衣服上的病毒。

  20. 預防之道 3. 加強抵抗力 均衡飲食; 多喝開水:成人每人每日6-8杯開水, 幫助排除毒素; 定時運動; 有足夠休息; 減輕壓力; 不要吸煙。

  21. 預防之道Ⅴ  醫護人員-隔離 • 可能罹患SARS的病人時,應將其隔離,並安置於有以下設備的空間:(依優先順序排列) • 負壓的房間,並隨時維持門窗緊閉 • 擁有專屬衛浴設備的單人房 • 共同安置於獨立的空氣供應與排出系統之區域 • 若無法提供獨立的空氣供應與排出系統,建議關閉空調並打開窗戶,以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應儘可能將仍在檢驗中的SARS疑似病例與確診的病人分開。 • 病患之移動應儘可能避免;如須移動病人時,應使病人戴上外科用口罩,以減少飛沫的散播。

  22. 預防之道Ⅵ  醫護人員-隔離 • 訪客、醫師、學生及志工,在進入疑似或確定SARS病人的病房時,應戴上NIOSHN95口罩。針對健康民眾,外科用口罩是效率較差的替代品。 • 醫護人員從事某些可能導致患者血液或身體組織濺出、噴灑或散佈的醫療行為時,應戴護目鏡或護面罩。 • 從事可能會有患者血液或身體組織濺出、噴灑或散佈的醫療行為時,或可能有空氣飛沫傳染的可能性時,應同時戴上口罩。

  23. 預防之道Ⅶ  醫護人員-消毒 • 在治療及照護SARS病人時應儘可能使用可拋棄式器材,器械如需重複使用,應依照製造商所提供的消毒方法嚴格執行。病房表面應以經認可之廣效性消毒劑徹底清潔。 • 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感染擴散的方法,且穿戴手套並不能取代洗手。 • 在接觸病人之前後、進行有污染之虞之措施後及脫掉手套後,都應洗手。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方可使用不需用水、以酒精為主要成份之皮膚消毒劑。 • 照護病人時應全程穿戴手套,在照料不同病人之間及接觸任何可能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後,應更換手套。從事預期將造成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噴灑或產生氣霧的醫療行為時,應穿著防水長袍並戴頭套。

  24. 預防之道Ⅷ  醫護人員-廢棄物處理 • 在處理所有的醫療廢棄物時,應穿戴手套及保護性的衣物。 • 嚴格遵守標準程序作業,以避免被破碎的尖銳物所刺傷。 • 儘可能避免徒手處理廢棄物 • 臨床醫療廢棄物應放置於防漏的生物危險用垃圾袋子或置於標示清楚的容器中,安全的處理。

  25. 政府所採取之防疫措施Ⅰ • 所有通報後列為可能之病患(Probable cases),均安排住入負壓隔離病房及完成採檢 • 探病親屬及醫護人員採取保護措施 • 追蹤病患曾就診醫院及密切接觸者 • 對有症狀之接觸者採檢 •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標準處理國內外通報 • 每日提供媒體正確資訊 • 每日與國外實驗室及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交換資訊

  26. 政府所採取之防疫措施Ⅱ • 邀請國際專業人員協助比對檢體 • 聯繫駐外單位蒐集資訊 • 民眾諮詢電話服務及自我懷疑個案追蹤 • 加強及全面查核經常性監測系統個案 • 定期召開國內外專家會議 • 加強檢疫及港口管制措施 • 制定「加強金馬地區(小三通)檢疫防疫計畫」 • 提升當地醫師診斷治療能力 • 加強疫病治療硬體設施 • 建立航空客輪公司發現疑似病例之通報機制

  27. 政府所採取之防疫措施Ⅱ • 利用各種管道、媒體加強民眾教育  - 網路 、電子媒體、LED、健保速訊、署立醫院等通路  - 機場宣導:機上廣播、通關廣播、海報、單張、跑馬燈  -出入境、領務簽證宣導,及強化「症狀聲明」機制

  28. 政府所採取之防疫措施Ⅲ 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 • 農委會:農漁民進出港口管制 • 海巡署:加強防範偷渡管制 • 教育部:加強技職員生之教育 • 陸委會:台商宣導、國人出國患者包機回台方案 • 外交部:蒐集國外資訊及發放宣導資料、外籍患者入境 • 內政部:外籍患者入境之處理 • 交通部:旅遊業者宣導及導遊、領隊之在職訓練、航空及航運之通報檢疫、症狀聲明表之填報、國人出國患者包機回台之處理 • 新聞局:協助各式媒體通路宣導

  29.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問答集 結核病防治組疾病管制局

  30. 什麼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三月十五日新公布名稱,在這之前稱非典型肺炎。此事件開始於2003年二月廿六日越南河內的一位美國商人發病就醫,後來送香港治療後死亡。之後在香港、越南陸續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有呼吸道衰竭案例。至於與去年十一月開始的廣東肺炎疫情是否具關聯性尚未釐清,目前為止懷疑是一種尚未經証實之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其特點為發生濔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較過去所知病毒、細菌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嚴重,因此取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31. SARS的症狀為何? SARS的主要症狀為發高燒(>38℃)、乾咳、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胸部X光檢查可發現肺部病變。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包括頭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32. SARS如何傳染?傳染力如何? 依據現有的證據顯示,致病原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需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可能是接觸病人的飛沫或體液而傳染。目前發現的病例大部份是照顧SARS病人的醫護人員(約佔病例數90%),或SARS病人的至親好友(約10%);至於要多少量的致病原才會導致感染,目前並不清楚。

  33. SARS潛伏期有多長?會快速擴散嗎? 從3至6天不等,最常見者為4天,如為求慎審,潛伏期觀察可延長至14天。SARS似乎並不像流感傳染力那麼強,不過現在國際間旅遊頻繁,仍有快速散佈至全球的危險。

  34. SARS的嚴重性及致死率如何? 最嚴重會出現濔漫性肺炎,氧氣交換下降導致肺部缺氧,所以病人會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導致死亡。截至三月十八日全世界約二百例報告病例,死亡個案只有四例。

  35. SARS病人應如何處置? 病人應安置在隔離病房(目前全台灣有762床),並在照護時使用呼吸道及黏膜防護措施。疑似病例一定要與其他病人分開,安置在獨立的病房內。醫護人員及訪客與病人有密切接觸時,應戴上具過濾效果的口罩、護目鏡、長袍、頭套及手套。詳細規範請參見本局網頁「SARS處置指引」及「醫院感染控制指引」。

  36. 如何治療SARS? 雖然已經嚐試使用幾種藥物,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無預防或治療的建議用藥,抗生素並無效果。應由具適當防護的醫護專業人員進行症狀治療;在良好的支持性照護下,重症的病患仍有恢復健康的機會。

  37. 何時才能找出致病原? 在三月十七日已建立一個跨國性的研究計畫來鑑定SARS的致病原,共有十個國家,十一個最頂尖的實驗室參與,目前已從個案及解剖之遺體採集了各種檢體化驗,並有可疑致病原進一步確認中。

  38. 自從第一個SARS病例至今,有多少病例數? 一位男性於二月廿六日因為高燒、乾咳、肌肉痛及輕微喉嚨痛被送進越南河內一家醫院。在四天後病程進展至呼吸困難、嚴重血小板缺乏,並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症,而需要使用呼吸器。從二月一日至三月十八日,全球已有219個病例,其中包括4個死亡病例被報告到世界衛生組織。由於全世界對SARS的警覺提高,故最近疑似病例數不斷攀升,但並不代表所有疑似病例都已被證實。目前全球充斥著許多不實傳言,其實有不少個案都只是冬季常見的傳染病,例如流感,因為其初期症狀與SARS十分相似。欲知最新的累計病例數請隨時查閱本局網站。

  39. 中國大陸廣東的流行與這次疫情有關嗎? 為了瞭解2002年十一月在廣東省開始的非典型肺炎疫情,進一步的調查正在進行中。調查結果應該有助於釐清與SARS病例之關聯性。

  40. 如何預防SARS? 不要到WHO發布的疫區旅遊,如一定得到上述地區,應注意行程之安排,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不要到人口聚集處、更避免到醫院,避免與動物接觸。自我保護即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及增強個人抵抗力-飲食、作息正常)。從上述地區回國後一有發燒、不尋常呼吸道症狀時,應即就醫並告知曾去過疫區之旅遊史。

  41. 需要預防投藥嗎?施打肺炎疫苗有效嗎?要戴口罩嗎?環境要消毒嗎?需要預防投藥嗎?施打肺炎疫苗有效嗎?要戴口罩嗎?環境要消毒嗎? 目前沒有必要進行預防性投藥。而且因為SARS並非由肺炎雙球菌引起,所以不建議施打肺炎疫苗預防;WHO也不建議環境消毒。除非探視病人,否則不建議,特別在台灣疑似個案均被嚴密隔離,如至醫院探病,醫院會提供標準防護措施(標準隔離衣及口罩)。

  42. 為何不對疫區提出限制旅遊?是否有病例發生的國家,全國均屬疫區?為何不對疫區提出限制旅遊?是否有病例發生的國家,全國均屬疫區? 目前WHO並未有限制旅遊規定,本局會依WHO資料發布相關訊息,請民眾密切注意本局網站(www.cdc.gov.tw)公布之最新訊息。並非有病例的國家就是疫區,但因中國及開發中國家資訊較不完整,為了萬全起見,非必要旅行,仍請暫勿前往。

  43. 與SARS個案搭同一班飛機該怎麼辦? WHO認為個案如在潛伏期與個案搭同一班飛機應無傳染危險性,有症狀之旅客目前規定不准上機,航空公司於旅客報到劃位時會觀察及詢問,請旅客基於大眾健康理由,如有咳嗽、發燒症狀應主動告知。禁止SARS個案上機是航空公司的義務,因此如發現航空公司違反讓SARS個案上機,請檢據(包括時間、地點、航班)向0800-024582通報。如果SARS個案在發病期搭飛機,本局將會通知同團人員進行檢查,我國目前尚無發病期搭飛機之個案。

  44. SARS個案的家屬、鄰居是否有感染之危險性? SARS目前只有密切之共同生活者或在醫院照顧病患者,才有被傳染之可能,非密切生活之鄰居應無此危險。照顧病患的家屬,如果也發生症狀,依WHO規定應立即照胸部X光,並以留院觀察為宜;如經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則無需特別限制行動。

  45. 謝謝大家 報告完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