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十章 肠道杆菌

第十章 肠道杆菌. 肠道病原菌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 : 肠杆菌科细菌、弧菌属、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肠杆菌科共 14 个属,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第一节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E.coli). 一、生物学性状: 1. 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类,在 EMB 培养基上呈紫黑色菌落。 2. 抗原构造:用 O 抗原分群( 170 群) , 用 H 抗原、 K 抗原分型。血清型表示法: O : K : H ,如 O157:H7 。. 二、 致病性. (一)致病因素

lulu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肠道杆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肠道杆菌 肠道病原菌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弧菌属、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肠杆菌科共14个属,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2. 第一节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一、生物学性状: 1.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类,在EMB培养基上呈紫黑色菌落。 2.抗原构造:用O抗原分群(170群),用H抗原、K抗原分型。血清型表示法:O:K:H ,如O157:H7。

  3. 二、致病性 (一)致病因素 菌毛有黏附作用,K抗原有抗吞噬作用,还能产生内毒素,少数菌株产生外毒素。

  4.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以泌尿道感染为多见,机会性致病可引起化脓性炎症,如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2.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分为5组 : ETEC ;EPEC;EIEC;EHEC;EAEC

  5.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血清型

  6. 三、微生物学检查 1.肠道外感染:生化反应鉴定是E.coli即可。泌尿道感染做细菌计数, >10万/ml有意义。 2.肠道内感染:做血清型鉴定或测定肠毒素。 3.卫生细菌学检查:大肠菌群值(colititre):能检出大肠菌群的最小样品量(>333ml); 大肠菌群指数(coli-index):指1000ml被检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3个)。

  7.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痢疾菌是无鞭毛革兰阴性杆菌。 1.分类:按O抗原构造和生化反应分为A群-痢疾志贺氏菌( 10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 6个型);C群-鲍氏志贺氏菌( 15个型, );D群-宋内志贺菌( 1个型, )。 目前我国流行是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

  8. 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引起细菌性痢疾。 (2)致病物质为菌毛、内毒素、外毒素。内毒素能破坏粘膜细胞形成溃疡,有脓血便;作用肠壁植物神经引起扩约肌痉挛,产生里急后重。内毒素入血产生内毒素血症和休克。志贺氏外毒素具有肠毒素、细胞毒素和神经毒素作用。

  9. 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法: (1)取黏液脓血便做分离培养,由于细菌不入血,故不做血培养。 (2)快速诊断:用荧光抗体检查培养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或用协同凝集试验检查其可溶性抗原。 2.正在试用口服菌苗进行预防,在治疗时应经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

  10. 第三节 沙门氏菌属Samonella 种类多,血清型>2000个,仅少数对人致病。 一.生物学性状:1. G-杆菌,有鞭毛,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EMB培养基呈无色半透明菌落。

  11. 2.抗原构造:有O、H、Vi抗原和菌毛抗原。 (1)菌体抗原(O):LPS, 耐100℃数小 时。为分组的依据,A-E组对人致病, 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 (2)鞭毛抗原(H):为蛋白质,65℃10 分钟破坏,为分型依据,H抗原刺激机 体产生IgG抗体。 (3)毒力抗原(Vi):少数新分离的菌株 有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

  12.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侵袭力与O 抗原、Vi抗原有 关,内毒素为其主要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1.肠热症(typhoid fever):即伤寒、副伤寒,由s.typhi or S.paratyphi引起。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是病人、带菌者。

  13. 免疫性:肠热症后可获牢固免疫力。细胞内寄 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2.急性胃肠或食物中毒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 乱沙门氏菌引起,产生肠毒素致病。3.沙门氏菌菌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 菌引起。

  14.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取:肠热症时 第1周取血、骨髓;第2、3周取粪便做分离培养。 1.分离培养鉴定程序:标本→EMB或SS培养基→选择无色半透明菌落→做生化反应或血清学鉴定。 2.肥达氏反应(Widal test)结果判定:(1) O抗体1∶80×, H抗体1∶160×(2)单份血清时注意O、H抗体的区别(3)双份血清时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15. 四、 防治 1.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特异性预防:注射伤寒、甲乙副伤 寒三联菌苗预防,但副作用大,口 服活菌苗在试用阶段。 3.用抗生素治疗,但停药过早容易复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