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66 Views
编者的话 本报对世界影响极大的古建筑进行了追踪,把这些热门话题一一呈现给读者,把读者带入探索的世界。本期介绍的古建筑有古埃及金字塔数学、天文之迷,海底的金字塔,巴比伦的“花园”,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在意大利的庞贝城。. 探索古建筑之迷报. 本期目录 金字塔数学、天文之谜 —— 第一版 海底金字塔之迷 ———— 第二版 狮身人面向之迷 ———— 第三版 巴比伦梦幻“花园” ———— 第四版 重见天日的死城 —————— 第五版. 第六期 2003 年 2 月 10 日出版 总第 300 期 统一刊号 CN20—12578
E N D
编者的话 本报对世界影响极大的古建筑进行了追踪,把这些热门话题一一呈现给读者,把读者带入探索的世界。本期介绍的古建筑有古埃及金字塔数学、天文之迷,海底的金字塔,巴比伦的“花园”,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在意大利的庞贝城。 探索古建筑之迷报 本期目录 金字塔数学、天文之谜 ——第一版 海底金字塔之迷 ———— 第二版 狮身人面向之迷 ————第三版 巴比伦梦幻“花园” ————第四版 重见天日的死城——————第五版 第六期 2003年2月10日出版 总第300期 统一刊号CN20—12578 负责编辑 温龙武 卢杨鹏
第一版 返回 在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被誉为“七大奇迹”之冠,其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叫胡夫金字塔,它约建于公元前2700年,塔高146.5米,塔基每边长230.6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总重量684.8万吨。塔身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10吨,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着物,而由石与石相互叠积而成,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时近五千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单个最大的人工建筑物。 金字塔×1015=地球的重量 塔高×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塔高2=塔面三角形面积 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 你相信,这此仅仅是巧合吗? 另外,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金字塔基正好坐落在地球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还有,地球两极的轴心指向天空的位置每天都在变化,经过2.5827万年的周期,绕天空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金字塔对角线之和,就正好等于25826.6。奇怪吗? 人们苦思冥想,如果不是巧合的话,4500年前的古代埃及热怎么会有如此精确的测算呢? 金 字 塔 数 学 、 天 文 之 迷
第二版 百慕大三角区海域,使无数的船只、飞机和人神秘地失踪,因而也引来了科学猜测。其中有一种假设性猜测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海域深处,有一股极强的磁力,可以使船只飞机的罗盘失灵。有人补充说:考虑到此海域的南部就是失踪的玛雅文明的某些神秘之物,说不定,玛雅文明时代的原子核废料集场就在此海水下面。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玄,似乎不大可能。可是,一则出乎意料的新闻使人们大为吃惊。1977年4月7日,法新社发自墨西哥的一则电讯说,科学家们在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域,发现了一座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大的金字塔。这真是一件奇事珍闻。 人们知道,埃及是以金字塔而著称于世的,而事实上,除了埃及之外,在今天的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鲁等地,即古代玛雅人活动的地区,都先后发现有金字塔式的宏伟建筑。然而玛雅的金字塔和埃及我金字塔略有不同,埃及的金字塔是尖顶的,而玛雅的金字塔的顶端却是平的一块,相对而言,玛雅的金字塔大多比埃及的金字塔要小。 据称,百慕大三角区海底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是由一位美国海军上校发现的。尽管当时许多人。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声纳探测装置上清楚地显示出这座金字塔位于360米的海面之下,高度约为二百三十米,每边长300米,在金字塔的四周是平坦的海底,没有火山喷发过的痕迹,也没有海底山脉从中横过。 于是,有关方面使成立一支探险队,到该地区从事进一步的探测使用深水潜艇。水下闭路电视摄像等先进设备,以期能够揭示海底金字塔的真相。 返回 海底金字塔之迷 如果百慕大三角区之迷解开的话,如果证明海底金字塔确实是人工之杰作的话,那么,科学史就要作修改,甚至人类的历史也要改写。就目前来说,没有人相信,这座金字塔是在海水下面建造起来的。因为以现代科技能力来说,要在360以下的海底建造如此之大的金字塔,乃是不可能的,况且它又何必修建在海底呢?人们宁愿相信这座原先是建造在地面上的。 而如今金字塔却在海底,想必一定是因为陆地下沉的缘故。科学家们相信其中之理,但不敢贸然接受这样的一个结论,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为什么这座金字塔会对海上的船只、天上的飞机有影响,而且是不留痕迹?有待科学家们去考究。
第三版 一尊狮向人头的巨型雕像从埃及向东方凝视,视线正好与30度纬线重合。这尊雕像是在基沙高原石灰质的岩床上雕出来的,它自成一体。雕像全长73.15米,肩部宽11.58米,高20.12米。经过长久的风蚀、日晒、雨淋,雕像已开始龟裂。然而,人类从远古继承下为的其他遗产仍无法与其相比——它力量无穷雄伟壮观,神圣而又神秘;它面容阴沉忧郁,既似昏昏欲睡,又似清醒警惕。 返回 狮身人面像之谜 这就是伟大的狮身人面像。过去人曾把它奉为永存的上帝。 后来,狮身人面之神——狮身人面像——患了遗忘症,这使它昏睡不醒。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风土人情在变化,语言、文化、宗教在变化,甚至星座也变了,但狮身人面像始终默默地深思着,忍耐地守护着。过去它曾被风沙埋着,数千年后才有一位君王派人去为它清理一次沙土。曾有人为了让雕像恢复旧貌,用砖块把那些坏的地方补了起来。 雕像头下披着某一位埃及法老的精美女神头饰。狮身人面像冷静地凝视着东方,好像有所期待。用罗马自然主义者波里尼的话说,它迷失在自己“沉静与冷漠”中:它等待着、注视着,永远盯着太阳从赤道上升起的那一点。 它何时开始于此检视地平线?它刻画的是谁的面貌?它作用何在? 为寻找答案,我们涉足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陌生知识领域。我们利用电脑模拟的方法,回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天空下,一头栽进了那些远古时代讲述灵魂再生的古文献,找到了一块被隐藏起来的遗物,写着独特的“天文术语”。 这种天文术语给我们的启示使我们确信,我们一定可以弄清狮身人面像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我种鉴定工作定会大有所获;我们也确信,狮身人面像和三大金字塔可能会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创始经过。 此时,伟大的狮身人面像正耐心地等着我们去探索。 狮身人面像坚守着它的秘密。 狮身人面像捍卫着它的神秘。
返回 不知道长城的中国人,没有多少。 不知道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人,也不会很多。跟长城相比,后者更堪称古人类的经典之作。 对花园的探寻,根本没有提到传说中的显示奇迹的东西,在巴比伦的碑文中,也没有谈到景致壮观的花园建筑。这不禁使我们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后来描述的是可信的,那这个建筑一事实上是后来经过了相当大的技术加工。下面我们就接着看一下从后期作者那儿搜集来的有关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材料。 主要有5个人给人们留下了对空中花园的描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伯诺索新。伯诺索斯是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般认为他生于公元前350年以后,他曾自称是一位拜尔神,具有迦勒底人血统。在后来的生涯中,他离开了巴比伦到考斯岛居住,但在大约公元前280年,他写下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巴比伦王国》,其中一部分意在向希腊及使用楔形文字的人们介绍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这是一部准确详实地记述巴比伦城的书。从伯诺斯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看,他对苏美尔人和阿卡丹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献相当熟悉,这些文献流传已达1000年以上,在巴比伦研究学会中仍是研究巴比伦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是关下《巴比伦王国》中介绍的花园: ……在宫殿里,埃布查内萨二世建造了高高的石头平台,里头仔细布置了山景,种植了各种树木,建成了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来自米堤亚,喜欢山景。建造空中乐园是她们家乡的习惯。 原来的资料中都没提到埃布查内萨的妻子,但在历史上巴比伦人同米堤亚人之间的皇家婚姻是很有可能的。伯诺索斯告诉人们,这位米堤亚公主叫阿米堤斯。 在英国博物馆里,有一段完整的依据原物复制的楔形文字碑文,上面列了空中花园中各种不同的植物共67种,其中大多为蔬菜。在英国博物馆中,还有一幅浮雕,它属于记述最后一位国王,浮雕给人们展现了他在首都尼尼威的一部分皇家园。 这样,人们可能对空中花园不再怀疑。只能对古人创造的奇迹一再惊叹。 巴比伦梦幻“花园” 第四版
返回 庞贝城是意大利半岛西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二百四十千米,它位于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二十千米,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署胜地。 据记载,庞贝城是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早在公元前7世纪,它已是一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庞贝城人口超过2.5万人,成为闻遐尔的洒色之地。 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可是,在公元初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庞贝人完全相信特拉的这一论断,火山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桔子林,还有果园等。他们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2月5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地区,造成许多建筑毁榻。事后,庞贝人重建了城市,而且更奢侈,然而,庞贝城还没来得及完全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 在这大灾难的目击者说:“一片硕大的乌云,呈伞形出现在地平线上,大火熊熊,格外明亮。地震使屋子东摇西晃。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大地覆盖着尘土,好像刚刚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一样。” 庞贝城有2.5万居民,虽然大部分人逃离灾区,但是还是有2000多人葬身于火山灰和熔岩之下。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逐见将庞贝城淡忘,庞贝城就这样失踪了。 1592年,有人在庞贝城所在地修建水渠,突然发现一些大理石碎块和古钱。1689年,有人在那不勒斯郊外井,发掘出一些刻字的石块。有人说:“ 这是庞贝城,但是至今还没找到,庞贝城还是成个迷。” 重见天日的“死城” 第五版
第六期 2003年2月10日出版 总第300期 统一刊号CN20—12578 负责编辑 温龙武 卢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