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 知识讲座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 知识讲座.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牟素华.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 Acq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 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us — HIV) 所致的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合并感染和选择性肿瘤的一种致命性传染性疾病。. AIDS 被称为 “ 当代瘟疫 ” 和 “ 超级癌症 ” ,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一、流行概况.

Download Presentation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 知识讲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知识讲座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牟素华

  2.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us — HIV)所致的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合并感染和选择性肿瘤的一种致命性传染性疾病。 AIDS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3. 一、流行概况 自美国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后,该病在全球肆虐,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全球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使自1981年以来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达到2500万。

  4.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截止到 2005 年 12 月 )

  5.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次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 • 2003年,专家估计中国当时有84万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和病人。 • 2005年最新评估,有艾滋病病毒现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 (54-76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6.5~8.5万人)。 • 2005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6-8万人,因艾 滋病死亡约2.5万人(2-3万人) 。

  6. 1000万 2010年 150 估计数 100 150万,2010年 100万 控制不好 90 80 控制得好 万 例 70 60万 60 50万 50 40 40万 30万 30 20万 20 10万 3万 10 1万 年 0 2005 1999 1993 1996 2000 1994 2010 1995 1997 1998 1993 ~ 2005年艾滋病感染者估计数和2010 年感染者预测数

  7. 最新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最新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8. 嫖客 家庭妇女 妓女 婴儿 注射毒品者 同性恋 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全球共同模式

  9. 二、发病机制 病原体: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us ,HIV)。

  10. 二、发病机制 CD4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 细胞数量破坏减少和功受损,且其它的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HIV相关痴呆症 肛门癌,慢性腹泻,肠道孢子球菌病 卡波西肉瘤,斑丘疹 心肌炎 宫颈癌 • CD4+细胞 • 脑中的小胶质细胞 • 肠上皮细胞 • 皮肤的郎格罕细胞 • 心肌细胞 • 宫颈上皮细胞 常见的HIV的易感细胞及期所致疾病

  12. 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传染源目前认为,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包括 AIDS 患者与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 检测方面的证据:HIV感染者和 AIDS 患者的各种体液均 有传染性,其血液、精液、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眼泪、乳汁和尿液中均可分离出HIV。 • 流行病学的证据,主要是通过精液、宫颈分泌物和血液,经破损的皮肤或完整的黏膜传播。

  13. 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异性性接触、同性性接触和双性性接触是AIDS传播的最常见方式。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大约75%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男性同性恋和男女之间的性接触以及双性恋均可相互传染。肛交是最危险的性接触传播途径。

  14. 传播途径 2. 血液及血制品传染:HIV可通过输血、不规范采集血浆、使用HIV感染的血液制品以及医疗器械等传播。HIV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的概率,几乎达到100%。 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亦为传播AIDS的重要途径 。 AIDS病毒感染者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细胞中都带有艾滋病毒 。 不安全注射、医源性传播和职业暴露

  15. 传播途径 3.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绝大多数儿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经垂直传播而感染的。有研究表明,HIV感染的孕妇,其婴儿受感染的比例约为15%~50%。1995年中国大陆也已经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HIV感染或艾滋病的妇女,可以使胎儿在宫内感染,婴儿在分娩期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

  16. 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HIV普遍易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同种族人群对不同亚型HIV的易感性可能有所不同。 感染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机会大,例如,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暗娼以及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或血液接触机会的人都属高危人群。

  17. 四、临床表现与分期 •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期 • 1. 急性感染期 • 2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 3.艾滋病前期 • 4. 艾滋病期

  18. 四、临床表现与分期 • 急性感染期 • 一般感染HIV后3—6周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能很快自愈。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占50~70%),可伴有咽疼、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此期血液中可检出HIV抗原,而检测不出HIV抗体。

  19. 急性HIV 感染引起的皮疹 急性HIV感染 淋巴结肿大

  20. 无症状期(潜伏期) 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该期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的健康人,做一般临床检查与常人无异,但HIV在体内不断复制,可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由于无任何临床表现,隐蔽性强,维持时间长,而大部分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因此,其活动不受任何限制,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机会比有症状病人多,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21. 艾滋病前期 无症状感染期以后,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腹股沟部位外,至少还有两个部位以上(腋下、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无痛、不黏连,持续3个月以上而原因不明。伴有体重减轻、周期性发热常持续数月,出现皮肤粘膜损害,可发生单纯性泡疹、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等。

  22. 口腔白色连珠菌感染 皮肤单纯疱疹

  23. 艾滋病期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最严重的时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条件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同时全身消耗症状十分明显。 引起条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卡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白色连珠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 上述病原体可造成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粘膜及全身播放性感染。

  24. 卡式肺囊虫 隐孢子虫 弓形体 白色连珠菌

  25. 隐球菌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26. 艾滋病期 1.全身症状 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下降10%以上,慢性腹泻,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嗜睡,精神不佳,抑郁,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2.各系统症状 肺部感染: 占50%以上, 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痴呆、意识障碍等。 胃肠道感染: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皮肤感染:皮疹、脓疱、溃疡等。在艾滋病患者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卡波济氏肉瘤。疣体为深紫红色的斑丘疹和结节,可在口腔粘膜、下肢、面部、颈部、上肢等部位出现。也可引起白内障。

  27. AIDS 患者卡波济氏肉瘤

  28. 五、诊断与治疗 艾滋病的诊断: ① 找不到其他原因的免疫功能低下; ② 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或卡波济氏肉瘤等条件致病性感 染 或肿瘤; ③ 辅助性T细胞下降,T4/T8比值<1; ④ 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临床症状多样,需与很多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29.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所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只能抑制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增殖,推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艾滋病的治疗概括为四个方面:1. 一般的支持疗法2.抗艾滋病病毒治疗: 近两年,这类药物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它们的效用在于直接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力,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30. 目前国际上有4类药物28种。 四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融合酶抑制剂(TIS) 国内使用的12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核苷类:齐多夫啶(AIT)、拉米夫啶(3TC)、去羟肌苷(DDI)、司坦夫啶(D4T)、阿巴卡韦(ABC)、AIT+3TC、AIT+3TC+ABC。非核苷类:奈韦拉平(WVP)、依非韦伦(EFV)。蛋白酶抑制剂:印第那韦(IDV)、RIV、LPV+RTV。3. 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治疗恶性肿瘤 4. 免疫疗法

  31. 六、预防与控制 •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 播和母婴传播; • HIV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的抵抗力较低; •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 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所以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32. 谨慎性行为 任何与受感染人士发生的性行为都有可能传播HIV。为使你的家庭免受艾滋病威胁,你应注意下列几点: 1. 不要性滥交:性伴侣越多,越容易感染HIV。 2. 若不能确定性伴侣是否已感染病毒,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要使用安全套,更应注意安全套的质量和正确用法,藉以减低传染的机会。 3. 避免酗酒或滥用药物:酒精和药物,会使你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以致影响你的性行为。

  33. 避免共用针筒 1.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2. 切勿共用针筒注射毒品。 3.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 必须共用针筒时,先以漂白水和清水进行消毒。 吸毒,艾滋病的温床

  34. 减少血液接触 艾滋病、会透过血液传染,因此,但凡处理伤口,你都要: 1. 避免皮肤、眼睛或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 2. 先戴上用完即弃的胶手套,才替别人护理伤口。 3.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 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 朵、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5.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 电动剃须刀;

  35. 防止母婴传播 做母亲的,只有确保自己没有染上HIV,才能令婴儿免受感染。假如夫妇未能确定彼此是否带有病毒,在决定怀孕前应先进HIV抗体测试。

  36. 临床中出现什么情况应考虑艾滋病? 1.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 2.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3.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4.全身淋巴结肿大; 5.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6.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确诊。 高危人群存在上述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37. 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3.礼节性亲吻;4.礼节性拥抱;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6.公用马桶、浴缸;7.蚊虫叮咬;8.纸币、硬币、票证。

  38. 知识 —最好的疫苗 规范行为,远离艾滋病!

  39.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