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68 Views
深化模式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孙伟民 2011-08-18 南京. 1. 引 言. 2. “卓越工程师”计划. 3. 5. 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展望与思考. 4. ISO9001 & 专业认证 / 评估. 6. 结 语. 目 录. 一、引 言. 博士论文? 文学著作?. 《 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 《 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 —— 这是一个年仅 10 岁的中国孩子在美国所写的家庭作业 !. 一、引 言.
E N D
深化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孙伟民 2011-08-18 南京
1 引 言 2 “卓越工程师”计划 3 5 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展望与思考 4 ISO9001 & 专业认证/评估 6 结 语 目 录
一、引 言 博士论文? 文学著作? 《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这是一个年仅10岁的中国孩子在美国所写的家庭作业 !
一、引 言 • 一位在美国大学研究所取得天文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五年的美国学习生活,让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
一、引 言 •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
一、引 言 我校认真审视本科教学工作,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动融入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 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实 现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创新。
科研教学 并举 提升服务 强化质量 一、引 言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首批试点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 • 第二批试点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京工业大学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大学的目标 南京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行业标准 国内外对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专业评估/认证标准 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标准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学校培养标准
有效表达 与交流的 能力 终身学习 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领导能力 NJUT卓越本科 工程人才8标准 道德推理 能力 团队合作 能力 工程基础 知识 工程系统 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培养方案修订 理论教学体系按照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能力大纲展开,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建立卓越教育计划的知识能力大纲的实现矩阵。 1 健全人格,健康心理 2 人文艺术素养 3 职业道德,责任感 4 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与服务意识 5 职业规划与价值观 6 与世界工程同步 人格态 度 职业锚 1 交流与表达 2 批判性思维 3 道德推理 4 团队合作 5 领导力 6 终身学习能力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2 工程基础知识 3 专业核心知识 4 高级工程知识 5 专业标准及规范 知识体 系 能力大 纲 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实践教学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 ①强化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②强化生产实践能力培养 设备设计 车间设计 工程制图 工段设计 项目设计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一 研二、三 暑1 暑2 暑3 工厂见习 技术工人 (1个月) 顶岗实习 技术员 (1个月) 综合实习 助工 (1个月) 配管实习 工程师 (6个月) 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图
素 质 工程素质 人文社科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 专业知识 相关领域知识 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 知识 表达与交流 批判性思维 道德推理 终身学习 团队合作 工程系统 领导能力 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矩阵—土木工程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矩阵—土木工程(续1)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矩阵—土木工程(续2)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矩阵—土木工程(续3)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若干举措 • 举措一:开设跨学科“工程导论”课 • 以土木、机械、电气、化工4大典型工程领域为主要内容 • 每个工程领域开设2个实验或一组实验,也可以是可实现的设计项目 • 课程目标 • 使学生对工程领域和工程职业有广泛的了解; • 使学生对工程设计过程有基本的理解; • 在一年级课程中突出工程问题的求解; • 激发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兴趣。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举措二:重构工程图学课程 • 学校与“中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共建校企联合体每个工程领域开设2个实验或一组实验,也可以是可实现的设计项目 • 开展“3D工程设计”培训(面向教师) • 联合开发相关课程并实施联合教学 • 骨干制图教师与公司技术人员构成工程图学课程研发项目工作组; • 开发面向学生的工程设计教学软件。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举措三:创建工程设计体验工场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举措四:打造高工级教授型师资队伍 • 学校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 优先引进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的博士; • 将具备相应工程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 • 鼓励教师获得各类国家注册师资格; • 聘请企业教授级高工为兼职教授; • 设立高工级教授岗位。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举措五:基于竞赛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 学校积极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 • 将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创新活动; • 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媒体采访 隆重的开幕式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决赛现场合影 模型在地震台上就位,等待经受考验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校企联合培养试点 • 给南京工程公司33位高工颁发教授聘书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校企联合指导2007级28位学生毕业设计 联合备课 生产实习 3D培训 设计专题讲座 毕业设计 • 校企联合备课 ①确定设计项目:扬子硫磺回收装置PDS建模 ②确定了8位工程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③对工艺、材料、配管、PDS管理等落实到每位工程师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28位试点学生在南京中图学习PDS • 28位试点学生在机房做毕业设计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 • 试点学生毕业设计答辩(6月16日) 南京工程公司陈幼军、陈浩军、刘培林院长 中图数码范伟平教授、凡剑波高工 8位院优,2位校优
套餐式课程 优秀生培养战略 学生成长成才 服务体系 校企合作 学长计划 多证书计划 交换生计划 学业指导 村官计划 “三创”讲堂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三创”讲堂 学校以创业、创新、创优“三创”为载体,实施海内外领军人才计划,并邀请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来校讲学,用他们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个人人生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创业迷津,在南工大掀起了听“三创”报告的热潮,形成了“三创”品牌,自2009年至今共举办讲座21场。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套餐式课程 打破“满汉全席”和“自助快餐”式的课程体系,研究提出创建“模块组合式”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 复合型创新人才。 • 课程模块选修制 • 文凭 A及B A与BA与C … • 大四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 • 大三 A AB AC… • 大二 AB AB AC… • 大一 ABC ABC ABC… • 技术销售工程师:药学类或工学类 + 市场营销 • 知识产权工程师:工学类 + 法学 • 国际会展策划师:英语 + 工商管理 • 建筑安全工程师:土木工程 + 安全工程 • 精算师:数学 + 金融学 + 会计学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校企合作 学校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 举办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邀请68家实习单位的负责人来校交流; • 学校与富士康(南京)软件公司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其中118名毕业生被该公司聘用; • 材料学院积极与沙钢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学生; • 信息学院与印度NIIT实施嵌入式合作培养软件人才,2006年开始招生,共计招收学生400余人; • 经济管理学院与远东集团合作成立了国际贸易远东班。 30名毕业生在企业完成毕业环节和岗位培训,并吸收10名在远东就业。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多证书”人才培养计划 • 为拓展学生就业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积极推进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 针对建筑业对安全工程师的广泛需求,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建筑安全工程师”培训班,每年均有40余名学生接受了相关培训,获得“建筑安全工程师”培训证书; • 我校法政学院今年启开设“司法考试”培训班,学生踊跃报名,有近50名学生参与了培训班学习。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村官培训计划 开展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村官”培训计划,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增进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在2009年的“村官”选拔工作中我校录取89名。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优秀生培养战略 为加强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的重点培养,营造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氛围,学校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制定了优秀本科生选拔培养实施办法,按专业人数的1%遴选优秀生,1对1地配备指导教师,直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训练,组织优秀生听学术报告、参加校长有约活动等。其中2007级优秀生共57人,40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11篇(SCI/EI 3篇),获省级以上奖励25人。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学长计划 •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厚学”理念,开展“优秀学长课程辅导计划”和“校友结对实习指导计划”,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在校学生、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南工大的优良传统届届相传; • 定期召开“优秀学长”经验交流会,提供交流平台; • 设立“校友学长风范奖”,表彰关心母校建设,尤其是亲自指导和帮助我校学生进行工程实习实践的校友。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交换生计划 我校自2009年起,依托双方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与武汉工程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通过择优选拔的方式互派交换生,丰富了学生的求学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三、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 学业指导 我校为教育新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开设《学业指导》选修课程,引导新生做出大学四年的个人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共计1000余人。组织编写《学业指导》课程讲义,组织教学院长进行学业指导课程的研讨。并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情况和新生学业情况抽样调查分析,帮助学业有疑惑、有困难的学生学会学习,明确学什么、如何学,更好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方式。
四、ISO9001 & 专业认证/评估 • 2006年通过ISO9001首次认证,成为江苏省首家通过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 • 2008年通过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次监督审核; • 2009年通过ISO9001-2008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 • ISO9001
四、ISO9001 & 专业认证/评估 • 2007年5月获得江苏省质量奖,成为国内首家荣获政府质量奖的高校; • 2010年再次荣获江苏省质量奖。
四、ISO9001 & 专业认证/评估 • 专业认证/评估 • 2008年英语专业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评估; • 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土建类六个专业全部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成为全国高校中实现这一目标的9所高校之一。
II III I IV 构建学生学习中心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加强教学信息化 推进国际化发展 五、展望与思考 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
1 2 3 开展学业成就归因调查。围绕学生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搭建学习经验分享工作坊。为学生设立交流学习经验的公共平台。 建立学习咨询站。为学习中遇到瓶颈的学生提供帮助,给与学习策略指导,使其学会学习。 五、展望与思考 • 构建学生学习中心
五、展望与思考 •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
五、展望与思考 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为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策略性建议,组织“上好一堂课”活动,规范备课笔记。 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业务培训。把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或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工作,纳入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条件 。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借鉴国外评价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多元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展望与思考 • 加强教学信息化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制定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
五、展望与思考 进一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新的信息技术和新型学习终端的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和先进技术改造课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引进一批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可视化网络学习课程,探索跨校区、跨校授课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目录、课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课程模块组合建议,以及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向学生和社会公开,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制定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制定政策措施,支持教师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鼓励学生选修信息化教学课程 。
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建立高等教育国际互认 五、展望与思考 • 推进国际化发展
五、展望与思考 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在部分专业和课程中实施全外语教学改革,鼓励直接引入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方法、教材体系等,以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开展英语教学专业试点。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配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聘请外籍教授来本校授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当地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人才。 建立高等教育国际互认。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参加高等教育国际互认组织。积极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六、结 语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急需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但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培养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不能适应培养社会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