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234 Views
獅球嶺砲台. 地 理 位 置. 獅球嶺位於基隆市南端,北基高 速公路隧道上,與虎頭山和基隆山相 接而呈凹形,居高臨下控制了整個基 隆市與台北市的交通要道,位置相當 重要,現今被列為第三級古蹟,號稱 獅嶺匝雲,更將整個基隆市的全景一 覽無遺。. 歷史由來. 一、由來: 1 清光緒十年( 1884 ),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提督孤拔率艦侵犯基隆,為了加強防務由劉銘傳下令聘請英籍技師幫忙建造數個砲台,此即其一。 2 當時,義軍統領林朝棟,曾駐紮當地與法軍相持,達八個月之久,使法軍無法橫越獅球嶺向台北挺進,對中法戰爭而言,實功不可沒。
E N D
地理位置 • 獅球嶺位於基隆市南端,北基高速公路隧道上,與虎頭山和基隆山相接而呈凹形,居高臨下控制了整個基隆市與台北市的交通要道,位置相當重要,現今被列為第三級古蹟,號稱獅嶺匝雲,更將整個基隆市的全景一覽無遺。
歷史由來 一、由來:1清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提督孤拔率艦侵犯基隆,為了加強防務由劉銘傳下令聘請英籍技師幫忙建造數個砲台,此即其一。 2當時,義軍統領林朝棟,曾駐紮當地與法軍相持,達八個月之久,使法軍無法橫越獅球嶺向台北挺進,對中法戰爭而言,實功不可沒。 3光緒21年,乙未割台之役,守將張兆連提督、道員林朝棟、義勇胡有勝等也曾駐紮當地,亦留下一頁抗日史詩。 4經歷以上兩次的戰役,益發顯得獅球嶺砲台的歷史價值。
景點介紹 • 獅球嶺砲台為市定古蹟,興建於清光緒十年,當時因安南問題,法軍進犯台灣,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基隆地區設立了幾處砲台,而為於基隆港南方的獅球嶺,因其高度為基隆諸砲台中較高者,視野良好,故必能有效控制全港。砲台主要的結構建材為山岩,雖歷經百餘年,其構造仍然堅固異常,為清末小型砲台僅存的代表,其本身所擁有的歷史價值非凡,且因其居高臨下之利,登高山頂,基隆港全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參考資料 http://travelking.wingnet.com.tw/keelung/keelung11.htm http://loto.oec.com.tw/lion.htm http://tour.klcg.gov.tw/Scenery/Scenery.aspx?doctag=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