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光譜與波耳氫原子理論

光譜與波耳氫原子理論. 一、電子、質子、中子的發現. 1895 年 湯木生發現陰極射線即為電子 1919 年 拉塞福利用 α 粒子撞擊氮核發現 質子 1932 年 查威克利用 α 粒子撞擊鈹核發 現中子. 二、原子模型的發展. 湯木生 米立坎 湯木生 陰極射線 油滴 實驗 西瓜 - 西瓜子 模型

lyne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光譜與波耳氫原子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光譜與波耳氫原子理論

  2. 一、電子、質子、中子的發現 1895年 湯木生發現陰極射線即為電子 1919年 拉塞福利用α粒子撞擊氮核發現 質子 1932年 查威克利用α粒子撞擊鈹核發 現中子

  3. 二、原子模型的發展 湯木生 米立坎 湯木生 陰極射線油滴實驗西瓜-西瓜子 模型 拉塞福 拉塞福 失敗之處 波耳 α粒子散 核原子 ? 行星原 射實驗 模型 子模型

  4. 陰極射線 特性: 1. 直線運動的高速運動粒子束 2. 在電場或磁場中產生偏折 帶負電 3. 陰極射線之產生與放電管中 氣體種類及陰極材料無關 所有原子含有基本粒子: 電子 4. 同時調整電場與磁場的大小, 使陰極射線不偏向 求出電子的荷質比=1.758*10 8 coul/g

  5. 油滴實驗 原理:利用重力與電力的平衡 結果:油滴所帶電荷皆為1.6×10-19 庫侖的整數倍 電子電荷必為1.6×10-19庫侖 電子質量的計算:

  6. 西瓜-西瓜子模型或葡萄乾麵包模型 想法: 原子為電中性,而電子帶負電,必有帶正電的部分 質量均勻分布,因電子質量極小,故所佔據空間極小 湯木生原子模型:1898年湯木生首先提出原子模型 內容:原子為密度均勻帶正電的球體,質量及正電荷均勻分 佈於原子中,電子就像西瓜子鑲在瓜肉中

  7. α粒子散射金箔實驗 實驗:拉塞福使用放射性元素(如鐳)所放射出的α粒子(即氦原子原子核) 撞擊很薄的金屬箔(可能約100~10000原子層厚度的薄膜),撞擊後 α粒子進行的方向可由它擊中塗有ZnS之螢光屏來偵測

  8. α粒子散射金箔實驗 結果: 大約99.9﹪的α粒子直線穿過金屬薄膜而不偏折(可推知金屬箔大部分的體積為質量極輕的電子所佔據) 少數α粒子產生偏折有極少數的α粒子偏折角度竟達180o的反方向折返 (可推知α粒子接近帶正電之原子核,受到極大的排斥力甚至正面碰撞而被彈回)

  9. 拉塞福核原子模型 1911年英國拉塞福提出核原子模型 內容:原子核為帶正電,質量極大,體積很小的核子,原子 為質量與電荷密度不均的球體,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 環繞此原子核繞轉且帶負電的的電子所組成 原子的直徑約10-10公尺(即1Ao),原子核的直徑約10-15~10-14公尺

  10. 無線電波 > 微波 > 紅外線 > 可見光> 紫外線  > X射線 > γ射線  可見光範圍約400nm~750nm 可見光範圍約400nm~750n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