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00 Views
第十二章. 科研管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科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管理 第三节 科研资料管理 第四节 交流与合作管理 第五节 信息系统与管理. 参考书目. 陈述彭 . 1996. 全方位加强国际学术与合作 . 地球信息 .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编 . 199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环境出版社. 思考题. 1 、科研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科研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3 、科研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第一节 科学研究概述. 一、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E N D
第十二章 科研管理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科学研究 •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管理 • 第三节 科研资料管理 • 第四节 交流与合作管理 • 第五节 信息系统与管理
参考书目 • 陈述彭. 1996. 全方位加强国际学术与合作. 地球信息. •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编. 199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论文集.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思考题 • 1、科研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 2、科研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 3、科研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第一节 科学研究概述 • 一、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科研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又是获取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自然保护区各分支学科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 科研活动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保护区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科研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 • 科研是保护区决策,计划,实施及开展各项具体工作的前提和依托,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基础。它有如下作用:
作用 地形图,地质图,气候图等 人口、交通、通讯,能源等 功能区划图,巡查路线图等 研究范围,项目,人员,成果等 (1)提供基础信息 • 自然数据 • 社会数据 • 保护区管理数据 • 研究资料数据
作用 (2)指导 • 为保护区选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发展战略,功能区划,总体规划,实施计划等提供依据。
作用 http://www.upulife.cn/photo/index/8291 (3)提高公民素质 • 为科学普及,宣传教育创造条件,提高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实现“全民办保护”。
(4)搞活经济,提高生产力。 (5)科研成果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为管理注入活力,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保护区事业发展。
三、科学研究的分类 • (1)应用研究 • 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不断改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果,实现管理目标直接服务的一系列支持性科学研究。 • (2)基础理论研究 • 借助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物及其环境条件、或自然历史遗迹的代表性、自然性和典型等特点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
四、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基本研究 • (1) 常规性科学研究 • 主要指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综合调查、“本底”资料的累积和补充等。包括: • ① 自然地理调查 ② 动植物种群研究 • ③ 动植物种群研究 ④ 物种消长变化的观察 • ⑤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常规研究的成果 • 常规性科学研究一般采取长期观察和定期综合考察相结合科学考察方法。近年来,不少地方根据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积累资料的整理,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它将作为自然保护区建立审批和级别晋升的必备基础条件。
(3) 专项技术研究 • 为解决保护区存在的技术难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内容有: • 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 • 自然保护资源适度开发利用研究 •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4) 生态监测研究 • 生态监测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和我为影响状态下对生物圈及其组成因子的观察、评价和预测的一种监测体系。包括: • 非生物监测 •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 • 指对大气、土壤和水体本底质量的监测以及环境污染对上述要素的影响监测。 非生物监测 • 是指对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以及人为影响下的系统结构、种群内部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监测。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管理 • 原则: • 总体规划 制定科研总体规划; • 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 竞争机制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 课题管理 制定科学的课题管理办法; • 优惠政策和开放原则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壮大科技力量;坚持开放的原则 。
二、科研管理的主要职责 • 1.收集、整理科研信息资源和成果,制定科研发展规划、科研年度计划及管理措施设计。 • 2.建立保护区研究网络。 • 3.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 4.组织业务培训。 • 5.争取科研经费。 • 6.加强保护区与政府、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7.安排科研成果的验收、分布和出版。 • 8.建立科研所,建设和完善实验、标本室、展览厅、资料档案室。 • 9.开展科技咨询与科普宣传教育。 • 除上述的职责外,还要努力建立保护区和外部机构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科学研究管理机构 • 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管理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然保护区应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由专人分工管理)并行使本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职责。
四、科研管理的具体内容 • 制定科学研究规划 • 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 科学研究项目实施 • 科学研究成果归档 • 科学研究成果评审、验收和报奖 • 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
第三节 科研资料管理 • 科研资料的形式 • 标本档案的收集、保存及记录 • 档案材料的形成和归档 • 科研资料管理的方式 http://www.sctjh.com/content/2007-4/12/2007412171721.htm。生命家园.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北京市永定河门头沟段湿地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标本 1、科研资料的形式 • (1)文字 • (2)图表 • (3)影像 • (4)标本
二、标本档案的收集、保存及记录 • 标本档案:包括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界多种门类的毛皮、骨骼、浸制、腊制、塑封等各种形式的实体档案,通常由标本和文字记载组成。 野生动物剥制标本
蛇的骨骼标本 蟾蜍浸制标本
http://www.xxjiaxin.com/jbbb/biaoben.asp (新乡市金博生物标本厂) 植物保色浸制标本 植物腊叶标本 http://www.xilinedu.com/sys/cpzs/Product.asp (查看源网页)
标本档案特征:易损性,直观性和真实性 • 注意: • ①标本采集地的原始记录。 • ②对加工整理的标本,有完整的文字说明。 • ③对经过研究鉴定、公开发表的模式标本档案更要加强管理。
③保护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等信息 • ④日常巡护管理日志 • ⑤保护区自身科研形成的报告和原始资料 • ⑥日常上报的报表等资料
动物标本的记录应包括: 动物编号_____ 中文名______拉丁名__________ 目___________ 科__________ 属___________ 保护级别________性别_______ 体尺测定________ 采集时间________采集地点_______采集人_______ 鉴定人__________死亡日期及原因____________
植物标本的记录应包括: 植物编号______类别__________中文名______ 拉丁名________科____________ 属__________ 采集时间______采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采集人________鉴定人_________ 生物生态学特征(包括对叶、花、果实等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
彭城视窗http://tour.86516.com/sheyingtiandi/meituhuicui/200707/2452_3.html彭城视窗http://tour.86516.com/sheyingtiandi/meituhuicui/200707/2452_3.html 三、档案材料的形成和归档 • (1) 档案材料的形成方式和来源 • ①综合考察形成的报告和 原始资料 • ②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 保护区的科研活动
①将归档工作纳入工作 程序列入职责范围 ②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③归档格式符合规定 ④编制检索工具 ⑤设置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设备及档案装具。 ⑥归档时间 (2) 归档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四、科研资料管理的方式 • 科研资料管理就是指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使用等一系列活动,对保护区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科研 ②科研立项资料 ③科研实施过程资料 ④项目验收及成果鉴定资料 ⑤科研成果公布资料 ⑥科研成果评奖资料 ⑦科研成果转化资料 ⑧学术交流资料 (1) 科研资料的收集
(2) 科研资料的分类管理 • 一般把科研资料归纳为3类: • ①科研计划资料 • ②科研成果资料 • ③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资料
(3) 科研资料的存贮和构建 • 处理原始资料便于科研人员理解和利用。 (4)科研资料的传递和应用 • 及时将科研资料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向社会发布,扩大保护区的影响。
第四节 交流与合作管理 • 一、国内交流与合作 •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 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可实现“双赢”的局面。 • 保护区科研资源丰富,而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科研力量雄厚,双方优势互补。
2、国内合作的形式 • ① 经验交流活动 • ② 保护区与科技界长期合作 • ③ 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团体的横向联系。 • ④ 组织协调研究单位与大专院校为保护区提供所需的科技支持与服务
1、国际合作的意义 • 展示自身特色,学习“别人”先进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 通过合作扩大保护区的资金来 源,促进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1)国际性培训 (2)建立姊妹保护区 (3)联合保护 (4)国际援助 http://www.666my.com/bbs/dispbbs.asp?boardid=99&ID=18161 2、国际合作的形式
第五节 信息系统与管理 • 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的发展 • 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所属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委托英国皇家植物园,建立了全世界保护区信息资源的电子计算机管理中心。 • 1983年1月,IUMC成立了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成立世界自然保护数据库,包括自然保护区数据库。
① 行政管理数据 ② 气象与地理数据 ③ 生物资源数据 ④ 科研数据 ⑤ 经费投入与使用数据 ⑥ 图件信息 http://www.haotuku.com/fengjing/ziran/pubu/html/032bf.html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包括:
二、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功能 • ① 统计与报表 • ② 信息查询 • ③ 信息补充与修改 • 对于全国性的自然保护区数据库,根据不同使用单位的要求,并考虑到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设计成由多个库而组成的数据库,其子库可分为基础库、扩展库、图文库、字典库等。
梅里雪山地形图 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70311/n248647386.shtml (梅里雪山地形图-搜狐户外 http://www.gdcbl.gov.cn/gongneng/ (位置图)
三江并流地形图 http://bbs.fblife.com/dispbbs.asp?boardid=116&id=159967 ([明早出发了]怒江丙中洛,三江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