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17 Views
第 7 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2 气体吸附 吸附剂 吸附机理 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教学重点: 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吸附理论、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 教学难点 : 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 §2 气体吸附. 吸附 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 吸附质-被吸附物质 吸附剂-附着吸附质的物质 优点:效率高、可回收、设备简单 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 吸附机理.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E N D
第7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2 气体吸附 • 吸附剂 • 吸附机理 • 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 教学重点: • 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吸附理论、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 • 教学难点: • 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
§2气体吸附 • 吸附 • 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 • 吸附质-被吸附物质 • 吸附剂-附着吸附质的物质 • 优点:效率高、可回收、设备简单 • 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同一污染物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物理吸附 • 若温度升高到吸附剂具备足够高的活化能时,发生化学吸附
一、吸附剂 • 吸附剂需具备的特性 • 内表面积大 • 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 高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 • 吸附容量大 • 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 良好的再生性能
吸附剂类型 活性炭 活性氧化铝 硅胶 沸石分子筛 4A 5A 13x 堆积密度/kg·m-3 200~600 750~1000 800 800 800 800 热容/kJ(kg·K)-1 0.836~1.254 0.836~1.045 0.92 0.794 0.794 —— 操作温度上限/K 423 773 673 873 873 873 平均孔径/Å 15~25 18~48 22 4 5 13 再生温度/K 373~413 473~523 393~423 473~573 473~573 473~573 比表面积/㎡·g-1 600~1600 210~360 600 —— —— —— 常用吸附剂特性
常用吸附剂特性 • 分子筛特性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 操作条件 •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 增大气相压力利于吸附 • 吸附剂性质 • 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粒度等)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 典型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 吸附质性质、浓度 • 临界直径-吸附质不易渗入的最大直径 • 吸附质的分子量、沸点、饱和性 • 吸附剂活性 • 单位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 静活性-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 • 动活性-未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
分子 临界直径/Å 分子 临界直径/Å 氦 氢 乙炔 氧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 水 氨 氩 甲烷 乙烯 环氧乙烷 乙烷 甲醇 乙醇 环丙烷 丙烷 正丁烷-正二十二烷 2.0 2.4 2.4 2.8 2.8 2.8 3.0 3.15 3.8 3.84 4.0 4.25 4.2 4.2 4.4 4.4 4.75 4.89 4.9 丙烯 1-丁烯 2-反丁烯 1,3-丁二烯 二氟-氯甲烷(CFC-22) 噻吩 异丁烷-异二十二烷 二氟二氯甲烷(CFC-12) 环己烷 甲苯 对二甲苯 苯 四氯化碳 氯仿 新戊烷 间二甲苯 邻二甲苯 三乙胺 5.0 5.1 5.1 5.2 5.3 5.3 5.58 5.93 6.1 6.7 6.7 6.8 6.9 6.9 6.9 7.1 7.4 8.4 常见分子的临界直径
加热再生 • 吸附作用 ,再生温度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 吸附剂再生 • 降压或真空解吸 • 置换再生 • 脱附剂需要再脱附 • 溶剂萃取 • 活性炭吸附SO2,可用水脱附
(a)吸附 (b)解吸 吸附剂再生
二、吸附机理 NH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平衡 • 当吸附速度=脱附速度时,吸附平衡,此时吸附量达到极限值 • 极限吸附量受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 吸附等温线
吸附方程式 • 弗罗德里希(Freundlich)方程(I型等温线中压部分) • lgm对lgP作图为直线 m-单位吸附剂的吸附量 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K,n-经验常数, 实验确定
吸附方程式 • 朗格缪尔(Langmuir)方程(I型等温线)
吸附方程式 • BET方程(I、II、III型等温线,多分子层吸附)
外扩散(气流主体 外表面) • 内扩散(外表面 内表面) 吸附速率 • 吸附过程 • 吸附
吸附速率 • 外扩散速率 • 内扩散速率 • 总吸附速率方程
吸附工艺 • 固定床
吸附工艺 • 移动床
吸附工艺 • 移动床
吸附工艺 • 流化床
τ-L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的比较 1-理论线 2实际曲线 固定床吸附计算 • 保护作用时间
固定床吸附计算 • 同样条件下 • 定义-动力特性
固定床吸附计算 • 吸附床长度 • 假定条件 • 等温吸附 • 低浓度污染物的吸附 • 吸附等温线为第三种类型 • 吸附区长度为常数 • 吸附床的长度大于吸附区长度
固定床吸附计算 • 吸附床长度 L0-吸附区长度 WA-穿透至耗竭的惰性气体通过量 WE-耗竭时的通过量 1-f-吸附区内的饱和度
吸附器的压力损失 1)图解计算
移动床计算 • 操作线 • 吸附速率方程
移动床计算 例:用连续移动床逆流等温吸附过程净化含H2S的空气。吸附剂为分子筛。空气中H2S的浓度为3%(重量),气相流速为6500kg/h,假定操作在293K和1atm下进行,H2S的净化率要求为95%,试确定: (1) 分子筛的需要量(按最小需要量的1.5倍计); (2) 需要再生时,分子筛中H2S的含量; (3) 需要的传质单元数。 解:(1) 吸附器进口气相组成: H2S的流量=0.03×6500=195kg/h 空气的流量=6500-195=6305kg/h 吸附器出口气相组成: H2S=0.05×(195)=9.75 kg/h 空气=6305 kg/h
分子筛吸收H2S的平衡数据 移动床计算 实验得到的平衡关系如右图 假定X2=0,从图得(X1)最大=0.1147 所以实际需要的分子筛 =0.372×6305=2345.5kg/h (2)
图解积分法求传质单元数 移动床计算 (3) 图解积分法计算NOG NOG=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