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552 Views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向上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部分 要经过活细胞即 共质体 进行, 另一部分 要经过死细胞即 质外体 进行。. 2. 经过 质外体(死细胞)的运输 : 水分在植物茎杆中向上运输沿着导管和管胞进行。 特点 : 成熟的导管阻力小,运输速率较快,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根压一般较小,不超过 0.2MPa ,至多能使水分上升 20.4 米。. ( 1 )根压 ( 2 )蒸腾拉力. 主要动力,剧烈蒸腾时上部叶片的水势可降到 -3MPa ,而根部导管液的水势一般在 -1— -2MPa 。. 导管中水柱如何保持不断呢 ?.
E N D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向上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部分 要经过活细胞即共质体进行, 另一部分 要经过死细胞即质外体进行。
2.经过质外体(死细胞)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茎杆中向上运输沿着导管和管胞进行。 特点: 成熟的导管阻力小,运输速率较快,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根压一般较小,不超过0.2MPa,至多能使水分上升20.4米。 (1)根压 (2)蒸腾拉力 主要动力,剧烈蒸腾时上部叶片的水势可降到-3MPa,而根部导管液的水势一般在-1— -2MPa。 导管中水柱如何保持不断呢?
内聚力(cohesive force)学说 又称为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transpiration-cohesive-tansion theory),是十九世纪末期爱尔兰人迪克松(Dixon H. H. )提出的。 水柱连续性——内聚力学说 (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内聚力:相同分子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量。20 MPa以上。 拉力 • 张力:上拉下拖使水柱产生。木质部水柱张力为0.5~3 MPa。 • 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故可使水柱连续不断。 • 水分子与细胞壁分子之间又具有强大的附着力,所以水柱中断的机会很小。 重力
气穴现象(cavitation) 1.导管分子相连处的纹孔阻挡气泡在一条管道中。 2.当水分移动遇到气泡的阻隔时,可以横向进入相邻的导管分子,绕过气泡,形成旁路,从而保持水柱的连续性。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用最少量的水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要对植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 一、植物的需水规律 1.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 可以根据蒸腾系数估算作物的需水量。
2.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不同 如小麦一生中对水分的需要大致分为4个时期 (1)种子萌发---分蘖前期,消耗水不多。 (2)分蘖末期---抽穗期,消耗水最多。 (3)抽穗期---乳熟末期,消耗水较多。 (4)乳熟末期---完熟期,消耗水较少。
2.水分临界期: 植物一生中对水分亏缺最敏感,最容易受水分亏缺伤害的时期。 以种子为收获对象的植物,为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 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在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一)土壤水分状况 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根系活动层(0-90cm)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80%
(二)灌溉的形态指标 (1)萎蔫 (2)茎叶颜色; 叶绿素浓度;形成花青素 (3)植株生长速度
(三)灌溉的生理指标 是合理灌溉最好的依据, 1.水势 2.细胞汁液的浓度 3.气孔开张的程度 4.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二)合理灌溉的生态效应 灌溉能改善灌溉地上的气候条件,改善栽培环境,间接地对植物产生影响。 夏季灌溉可以降低株间的气温; 早春与晚秋季节灌溉可以保温; 盐碱地灌溉可以洗盐压碱; 施肥后灌溉可以溶解肥料。
练习题 1.试述气孔运动机理及影响因素。 2.为什么在植物移栽时,要剪掉一部分叶子,根部还要带土? 3.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其生理意义? 4.光是怎样引起植物的气孔开放的 5.植物细胞吸水与根系吸水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6.光照如何影响植物根系吸水
练习题 1.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 生长旺盛的麦苗在适温、高温条件下:(1)加水,有吐水现象;(2)加20%Nacl无明显吐水;(3)冷冻处理,无明显吐水 2.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4.孤立于群体之外的单个树木与茂密森林中的树木相比,哪个蒸腾失水更快?为什么? 5.光照如何影响植物根系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