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08k Views
当前经济形势及上饶应对战略.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教授 罗时平.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 3.4 个百分点;出口回落 12.1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 5 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回落 12 个百分点; GDP 首次“破 8” ,回落 1.5 个百分点。 2013 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困难比 2012 年还要大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7.7% ,回落 0.1 个百分点。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10.1 %,回落 1.7 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 9.3% , 回落 0.7 个百分点 ;固投 19.8% ,回落 0.7 个百分点 。
E N D
当前经济形势及上饶应对战略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教授 罗时平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3.4个百分点;出口回落1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回落12个百分点;GDP首次“破8”,回落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回落3.4个百分点;出口回落1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回落12个百分点;GDP首次“破8”,回落1.5个百分点。 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困难比2012年还要大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回落0.1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1%,回落1.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9.3%,回落0.7个百分点;固投19.8%,回落0.7个百分点。 2014年比2013年还要困难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习近平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 2012年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1、世界经济萧条还要持续 世界经济增长09年-0.4%,10年5.2%,11年3.9 %,12年3.2%, 13年2.9%,为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 (1)发达国家复苏乏力(增长 1.2%)。美国增长 1.6 ,比上年下行1.2;欧元区-0.4,比上年增0.2;日本2%,与上年持平。 (2)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总体良好,但也有隐忧。2013年新兴经济体增长率为4.5 %,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1.2%。 (3)重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现各不相同。2013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2.5%;印度经济增速将由2010年10.1%、2011年8%下降到3.8%;俄罗斯经济增长1.5%,比2012年下降1.9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7.7%。 一、经济萧条期:是祸躲不过
(5)引发社会动荡。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多国发生骚乱,2011月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等,正是经济与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关系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4)主权债务危机波澜起伏。从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看,欧洲整体上已超过80%,其中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均接近或超过100%,并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2013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政府债务率将分别高达106%、95.7%和243.5%
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经济危机 过去总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的困难是结构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经过这场金融危机,我们认识到:只要是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萧条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 一个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危机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1929-1933年大危机一直到1945年重建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才让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石油危机西方国家也用了10年时间调整。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繁荣(高涨),危机 (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在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经济危机,1929-1933年在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
经济能否走出萧条,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谋划至关重要经济能否走出萧条,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谋划至关重要 1929-1933年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选择法西斯,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美选择凯恩斯主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走向繁荣。 新自由主义:政府退出市场越彻底,这个市场越健康。 面对当前危机,美国还是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萧条期实际也是经济调整期。谁调整的好,谁就率先走出萧条、迎来繁荣。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的调整,结果中体西用的中国被脱亚入欧的日本打败.当前世界经济要想走出低迷的状况,一是需要有新的技术突破,二是全球化格局和货币体系的改变。这也是调整。
我国GDP总量跨越增长: 1987年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 2002年GDP总量突破10万亿元(15年) 2006年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4年) 2008年GDP总量突破30万亿元(2年) 2012年GDP总量51.9万亿元。 如果光讲成绩,胡温10年中国发展是非常伟大的,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功不可没。 2、中国经济正走向危机
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欧盟,它们的经济都陷入了深深的泥潭。欧盟几乎是零增长,美国和日本的增长比正常年份低一半以上。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欧盟,它们的经济都陷入了深深的泥潭。欧盟几乎是零增长,美国和日本的增长比正常年份低一半以上。 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国,印度和南非的经济增长表现都远不如中国。巴西去年的增长只有2.5%,失去了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中国还是增长了7.7%。 10年前,温家宝当选总理时,朱镕基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一定会比我干得强”。 总理交接时温家宝两次与李克强握手,他也一定对李克强说了这一句话。这句话,既是前辈的勉励,也是前辈的期望。 新总理李克强不可能在未来5年的时间取得同样的辉煌。 胡温的经济成就后人很难企及
第一,如何打破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困局,用拉动内需的方法刺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第一,如何打破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困局,用拉动内需的方法刺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第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如何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刺激内需市场的同时,防止新一轮圈地运动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三,如何改革社会制度,消除城乡制度差别,消除教育与医疗等的不平等不公等社会问题。 第四,如何改善环境,管好“乳房”,让国民过上安心安全生活。 如果这四个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李克强就会应了温家宝的那一句话:一定比我干得强。 李总理面临四大挑战:
2013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 2013年GDP总量56.9万亿元,增长7.7%。 • 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2亿元,增长1O.1%。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 • 城镇登记失业率4.1%。 • 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 • 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 2014年重点工作 • (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判断 • (1)以林毅夫为代表,认为中国经济还有10-15年的增长期:改革的红利、城镇化的拉动。 •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未来中国经济有三大动力源:一是城市群将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增长极,二是域经济、小城镇成为重要的新的增长极,三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同样是未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 (2)以郎咸平为代表,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 相比之下,郎咸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
出现经济危机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 • 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有繁荣就一定有危机,改革开放3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十个百分点,这是人类历史上很少见的经济繁荣期,这种繁荣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 • 当前面临的危机: • 一是货币危机 • 2013年中国M2为110.6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2000年时,我国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但近五年大幅增长,2012年97.4万亿元。十多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6倍。 • 2013年美国M2存量为64.71万亿元,欧元区为75.25万亿元,日本为56.7万亿元。我国M2是美国1.5倍,欧元区1.47倍,日本1.95倍. • 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的实际通胀20%,全世界最高。
二是产能危机 • 日本1991年泡沫爆破之后92年的日本政府开出136万亿日元的刺激药方,到处建设,八车道高速旁边一条八车道县道,旁边平行再修一条八车道乡道。 • 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比日本当年还严重,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消化过剩产能,还有十年才能消化掉。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已开始重蹈日本覆辙陷入长期萧条。 • 温总理第二任内批了十一个新机场,三百个新风电站,两百个水电站,二十五个铁轨项目,2011年九月半月批了一万亿。2012年一月份批了一千万千瓦太阳能。2012年开始推动第二个四万亿,2013年换届前宣告失败。所以李总理才反复宣布不能再有四万亿。 • 我国产能过剩:钢铁21%,汽车12%,水泥28%,电解铝35%,不锈钢60%,农药60%,光伏95%,玻璃93%,而制造这些物质的原材料,包括NDI(1,5-萘二异氰酸酯)37.5%过剩,TDI(甲苯二异氰酸酯)60%,PE(聚乙烯)65%过剩,这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必然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长期的萧条。
三是资源危机 • 我国人均国土面积是世界33%,人均耕地是12%,人均森林是20%,人均石油是13%,人均水资源是25%,人均粮食是80%,资源的严重匮乏逼迫我国在全世界疯狂掠夺资源。 • 四是地债危机 •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并列世界三大危机。 • 2013年6月末,全国各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0.27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 • 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若加上折算后的担保责任和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总债务率为113.41%。 • 上饶政府债务320亿元,总债务率为137.9%。
五是楼市危机 • 房地产业不仅与上饶建筑业、建材业、装修业、金融业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同钢铁、化工、塑料、机电等基础工业和制造业紧密相关,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家用电器、家具等民用工业和旅游、园林、商业、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繁荣。 • 房地产业的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使相关产业的产值增加1.5至2个百分点。 • 中国房地产处于分化状态,一线城市房价高居不下是一个事实,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问题是这样的价格是否还要持续上涨。 • 很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沦为了人们常说的鬼城。 • 如果这些地方房地产倒下后,跟着倒下的将是一大片,甚至会引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大爆发。
六是贸易危机 • 美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频频向中国施压。 • 在外交上,高调宣布介入南海问题,钓岛适应安保。 • 在军事上,美国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加强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 • 在经济领域,美国在汇率、贸易、新能源等问题上一再向中国施压。 • 美日实施萎缩中国“世界工厂”的战略。 • 欧洲悄然加速调整在华产业。 • 美国的这种动作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1)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美国在WTO之外主导建立TPP,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日韩结盟压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附加值的提高; 在低端上扶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以低人力成本压低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在金属矿产资源上拉拢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等国控制中国最紧缺的有色金属和铁矿石资源。 (2)跨大西洋贸易组织: 美国和欧盟占全球经济产出规模的一半,占全球贸易额近1/3。 美国欧盟开始启动跨大西洋自贸区谈判,该协定将为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制定贸易规则,重构世界贸易格局。给中国施加遵守这些规则的压力。 美欧日联手实施萎缩中国世界工厂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 郎咸平在云南、郑州等地发表演讲,用大量数据证明,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危机,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发。我们的今天一定比明天更好。 • 他认为,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粉饰太平。 • 他在演讲中说:中国从上说谎说到下,所有的数据全部造假。 • 更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制造更大的危机。 • 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仅仅依靠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手段,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还应该寻找其他办法。
1、2013年经济运行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克难攻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忧”的基本态势。 (1)运行平稳 上饶所有经济指标呈增长态势:2013年GDP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出口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收入10%。 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十分不易。 二、上饶经济运行分析
(2)稳中有进 2012年GDP增长11.5%,比全国增长3.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财政增长32.2%,比全国高19.4百分点,比全省高5.9个百分点。 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GDP增长10%,全国7.7%,全省10.1%; 财政增长15.8%,全国9.9%,全省15.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全国13.2%,全省1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全国19.2%,全省20%; 出口增长16.1%,全国7.9%,全省1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全国11.5%,全省13.6%。
经济结构: 2011年为 15.9:53:30.2 2012年为15.9:53.9:30.2 2013年14.8∶51.0∶34.2。 财政占GDP比重:06年9%, 10年12.6%,2011年13.6%,2012年15.8%,2013年16.6%(全省16.4%)。 经济占全省比重: 2011年上饶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省比重的9.6%和9.2%。 2012年分别占全省比重的9.8%和9.8%。 2013年分别占全省比重的9.8%和9.8%。 经济质量提升
2011年四个过千亿元:GDP进入1000亿元俱乐部,排名全省第四(我们用了62年时间GDP到1000亿元,但到2000亿元,我们只要四年);固定资产投资站上1000亿元新高点(全省过万亿元);存款余额1165亿元,(贷款692亿元,存贷比59.4%)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473亿元。2011年四个过千亿元:GDP进入1000亿元俱乐部,排名全省第四(我们用了62年时间GDP到1000亿元,但到2000亿元,我们只要四年);固定资产投资站上1000亿元新高点(全省过万亿元);存款余额1165亿元,(贷款692亿元,存贷比59.4%)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473亿元。 2013年再上新台阶:GDP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65亿元;存款余额1622亿元(贷款余额984亿元,存贷比60.7%);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2200亿元.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工业产业: 2012年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能源、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5; 2013年16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6.4%。 旅游产业: 2012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00万人次,总收入320亿元,门票收入7.7亿元,三项指标全省第一, 总收入占GDP23%。 2013年,共接待游客突破5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5亿元,门票收入突破9亿元,三项指标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占GDP30%。 产业特色鲜明
1000美元是个门槛:由温饱型转为生活质量提高型。1000美元是个门槛:由温饱型转为生活质量提高型。 3000美元又是个门槛:社会经济形态由投资主导型转为消费主导型 2010年上饶人均GDP2020美元,全国人均已经达到4000美元。 2012年上饶GDP3025美元, 全国人均GDP6088美元 。 2013年上饶GDP3500美元, 全国人均GDP6636美元 。 全国2002年突破1000美元,10年时间发展到6000美元:从1000-3000美元用了6年时间,从3000—6000美元只有4年时间。 上饶目前处于经济起飞的初期阶段。 上饶已进入“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经济起飞初期阶段
一是交通枢纽城市的拉动。 交通枢纽地位的奠定和交通职能的强化,将会引发商贸业、制造业、服务业、仓储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产生一种显著的循环与累积效应,推动城市的超常规增长。 二是政策叠加效应。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战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赣东北对接合作扩大开放战略,为上饶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饶经济起飞的条件已经具备
彭泽核电:两期总投入1000亿元。还有万安核电、鄱阳核电。彭泽核电:两期总投入1000亿元。还有万安核电、鄱阳核电。 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21000亿元(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为11000亿元),超过GDP。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初期投入1.5万亿元。 上饶2013年固投1136亿元,2015年固投2005亿元。 如果上饶鄱阳核电项目、赣东电厂、余干电厂二期、上饶绕城高速、鄱阳-上饶高速、环鄱阳湖铁路,鄱阳湖地区油气勘探开发(1.27亿吨石油和2.17亿立方米天然气)等大项目上去了,起飞是必然的。 三是投资拉动:只要投资上去了,起飞是必然的。
尤其是江西地缘经济重大变化凸显了上饶的重要地位尤其是江西地缘经济重大变化凸显了上饶的重要地位 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地区。 长三角的浙江省是全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大省,600万浙商富可敌国。 2009年沸沸扬扬的“浙商晋官对话”胎死腹中 2011年温州企业倒闭、老板跑路,救温州还是救欧洲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为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6万浙商在上饶发展,浙商企业占上饶园区企业比重达70%。 上饶在全省各设区市中毗邻发达地区独一无二的强势地位,已大大地远超过了包括九江和赣州在内的所有江西边境区域。
京汉、粤汉、津浦等铁路的修通,水运变陆地,南北交通改走两湖、冀豫,江西经济无可奈何地衰落了。京汉、粤汉、津浦等铁路的修通,水运变陆地,南北交通改走两湖、冀豫,江西经济无可奈何地衰落了。 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开通,河口与鄱阳港日渐萧条,河面渔船多于货船,而河口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死码头。 今天面临高铁经济对沿江经济急风暴雨式的冲击: 一是中国正在建设中的高铁有1万多公里,虽然长江水运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但很难抵御高铁快捷和效率的打击; 二是沿江经济龙头老大是九省通衢武汉,九江沿江经济只能接受武汉的辐射; 三是已经衰落100多年的长江中下游航运千疮百孔,虽然水运吨公里0.07元、铁路0.27元、公路0.58元(运费占企业成本三分之一),沿江经济很难振兴。 上饶有5个高铁客运站和一个高铁枢纽,高铁经济将带来城市地位的重新洗牌,把上饶推向了江西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高铁经济取代沿江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
邓小平主政时,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是深圳、珠海 江泽民上任后,把上海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 胡锦涛上任后,京津塘环渤海区设立了天津滨海经济试验区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十八大后的海西发展战略很可能会大大突破现在的区域,将海西、粤东和台湾三个板块构成一个大海峡经济区,由此给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核心增长极。 上饶于海西毗邻,是海西的20个城市之一,也是海西的腹地。如果海西经济区上升为海峡经济区,成为中国新一轮核心增长极,对上饶来说,可谓天赐良机,条件得天独厚。 海西经济区很可能成为中国新一轮核心增长极
按照年均7%的预期目标增长推算正常的发展进程,到2016年预计全国GDP65万亿元,人均将达到7500美元。按照年均7%的预期目标增长推算正常的发展进程,到2016年预计全国GDP65万亿元,人均将达到7500美元。 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16年全市GDP达到2600亿元,人均GDP6000美元,从而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016年上饶将接近全国的人均GDP水平
一是重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回落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回落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4个百分点;出口回落5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回落21.56个百分点 2013年,上饶与去年同期相比:GDP回落1.5个百分点,财政回落16.4个百分点,固投回落12.1个百分点,消费回落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回落1.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回落3.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5.2个百分点。 (3)进中有忧
二是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全面低于预期 2013年,预期GDP增长12%,财政增长18%,投资增长25%,消费增长14%,出口增长5%,规上工业增长15%,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实际GDP1400亿元,增长10%。财政232亿元,增长15.8%。投资1136亿元,增长17.9%。消费485亿元,增长13.6%。规上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只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预期,出口增长10%超预期。
2000年上饶与全国人均GDP的差距为511美元。2005年差距为961美元。2011年差距为2829美元。2000年上饶与全国人均GDP的差距为511美元。2005年差距为961美元。2011年差距为2829美元。 2012年全国经济增长7.8%,上饶经济增长11.5%,尽管比全国高了3.9个百分点,但全国人均GDP 6088美元,全年增长了656美元,上饶人均GDP3025美元,全年仅增长422美元。上饶与全国人均差距扩大到3063美元。 2013年上饶GDP增长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全国人均GDP 6636美元,全年增长546美元。上饶人均GDP3500美元,全年仅增长475美元。上饶与全国人均差距扩大到3136美元。 三是人均GDP与全国差距还在加大
四是在全省经济战略布局中处于边缘。 2011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着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个表述意味着省委省政府对江西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空间布局做了新的调整。 省委省政府2012年连续召开了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南昌核心增长极和赣州苏区振兴三个全省动员大会。 2013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突出了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强卫书记上任后,突出昌九一体化和双核战略。 省委省政府的经济战略新布局客观上把上饶再度置于全省经济战略空间布局的边缘地带。
2000年,赣州经济总量是上饶的1.4倍,九江是上饶的1.3倍,宜春是上饶的1.1倍.2000年,赣州经济总量是上饶的1.4倍,九江是上饶的1.3倍,宜春是上饶的1.1倍. 2005年,赣州是上饶的1.2倍,九江是上饶的1.2倍不到,上饶是宜春的1.1倍。 2009年,赣州是上饶的1.29倍,九江是上饶的1.14倍,上饶是宜春的1.04倍。 2011年,赣州是上饶的1.2倍,九江是上饶的1.13倍,上饶是宜春的1.03( 上饶1110亿元,宜春1078亿元 )倍。 2013年,赣州是上饶的1.19倍,九江是上饶的1.14倍,上饶是宜春的1.01倍(上饶1401亿元,宜春1389亿元)。 五是上饶第一方阵的位置面临挑战
宜春财政总收入233.4亿元,增长16.5% ;上饶232亿元,增长15.8%。 宜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1.9亿元,增长13.1% ;上饶507亿元,增长12.5%。 宜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42亿元,上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 宜春县域经济丰城财政50亿元,上饶广丰32亿元。 宜春之所以追赶势头凶猛,主要是工业。 按照这样的势头,上饶难保第一方阵的位置。 2013年宜春超过上饶的重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主要指标低于年初预期,多数没有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且增幅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主要指标低于年初预期,多数没有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且增幅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1)资本品价格猛烈下跌。 一个经济周期,其繁荣期以资本品价格的快速上升为开始,以资本品价格的快速下跌为结束。2014年铜价跌倒5年来的最低点,钢材价格降至20年来最低点。有色金属是上饶最大的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38%,铜价从8万元最高点跌至4万多元,是上饶经济衰退的鲜明特点。 (2)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受价格下行、成本上升两头挤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效益普遍下滑。一些企业家很喜欢用三首流行歌曲来形容当前的经济困难:一是往事不能回味(过去好好的,现在怎么变样了),二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三是月亮惹得祸(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 2、上饶2014年的经济困难
(3)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 一是经济下行惯性持续。2012年CDP回落1.6个百分点,2013年回落1.5个百分点,2014年回落1.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幅排全省倒数第1位,比全省低1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25.7个百分点。国税剔除“营改增”因素,实际下降8.8%;地税剔除“营改增”因素,实际增长10%,较上年同期回落了11.3个百分点。 • 二是工业支柱贡献下降。2011年全市工交行业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4.3%,2012年比重41.5%,下降2.8个百分点。2013年的比重为37.7%,下降3.8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下滑到27.5%,较去年年底下降10.2个百分点; • 三是后续财源基础薄弱。2011年以来,全市新增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29家,2013年纳税6400万元,户均49万元;2013年全市新增投资过亿元的工业企业36家,当年纳税5200万元,年户均纳税144万元。以上165户工业企业,今年一季度纳税3700万元,户均仅22万元。
2014年上半年弱势回升 • GDP回到了10%(一季度9.2%),全省第六。 • 财政7.9%(一季度2.3%),132亿元,全省第五。宜春比我们多11亿元。 • 投资18.5%(一季度18%)。 • 工业12.5(一季度12.5%),全省第五。 • 消费全省第五。 • 工业用电,全省第七。 • 进出口总量全省第六。
3、上饶今明两年经济发展的前景描述 • (1)乐观前景。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加快;工业增长好于预期;金融业较快增长;房地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消费规模增长保持平稳增长;GDP增长达两位数;接近十二五主要预期目标。 • (2)悲观前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水平增长;工业增长明显回落,平均增速低于10%;金融业增长在低位徘徊;房地产业增长出现零增长;消费规模出现较低增长;GDP增长下降为9%;十二五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在省域经济排位降为全省第五。 • (3)基准前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但仍达到15%的增长;工业增长弱势反弹,金融业继续平稳增长,房地产业增速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规模适度增长,GDP保持10%的增长,十二五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上饶三种前景的经济增长预测 • 根据历史数据,运用贡献率分解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和计量经济模拟等方法,可以预测出今后两年乐观、悲观、基准三种情景下上饶经济增长率不同分布。 • 乐观前景经济增长率:GDP年均增长12.5%(总量达1900亿元,比预期少1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总量达300亿元,超出预期40亿元),投资增长18%,消费增长14%,工业增加值增长15%,房地产业增长12%。 • 悲观前景经济增长率:GDP年均增长9.5%(总量达1700亿元,比预期少3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9%(总量达375亿元,超出预期15亿元),投资增长9.5%,消费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8%,房地产业增长1-2%。 • 基准前景经济增长率:GDP年均增长10%(总量达1800亿元,比预期少2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1%(总量达380亿元,超出预期20亿元),投资增长11%,消费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13%,房地产业增长10%。 • 根据数据研究分析,乐观前景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5%,悲观前景状态发生的概率为20%,基准前景状态发生的概率为65%。
应对当前的经济困难,政府的战略谋划至关重要。应对当前的经济困难,政府的战略谋划至关重要。 回应老板的困难,政府也要唱三首歌: 一是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张洪量词曲 ) 二是我在你左右。(林姗演唱: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大街头,让阳光温暖凄凉的心头 ) 三是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 作曲) 三、上饶应对经济困难的战略选择
1、总体思路 • 一个发展目标,即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最终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打造江西东部重要增长极”,我们提出要实现后发赶超、加快发展,不仅要做江西东部重要增长极,更要做全省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 • 两个发展理念,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标兵、绿色崛起实践先锋,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山山水水,保护好美丽的家园。 • 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上饶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二是高铁枢纽建设、得天独厚生态优势,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叠加释放,上饶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三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氛围非常浓厚,上饶发展的势头强劲有力。同时,也看到了“三个明显不足”,就是基础仍然薄弱、形势不容乐观、竞争十分激烈。
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 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推进 改革创新与和谐稳定同步推进 打造宜居宜游的自然生态、绿色崛起的经济生态、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市委提出“1234”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力求将上饶实际情况与中央和省委精神要求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我市各项工作。只要把这个总思路和要求贯彻好、执行好,上饶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后来居上、华丽转身就为期不远。 四个同步推进打造四个生态
2、区域定位 (1)战略定位 一是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 佛朗索瓦·佩鲁的发展极理论作为区域发展的指导理论,其主要观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地区和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极。 上饶区位优势明显,是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四个国家级战略区域的交汇点。长三角取代珠三角、高铁经济取代沿江经济、海西经济区很可能成为中国新一轮核心增长极。 上饶已经具备成为江西省绿色崛起增长极的的条件。
萨克斯说,“要想发展,就别作一个内陆国家;如果不幸成为一个内陆国家,最好选择和发达国家为邻。” 江西边境有六块区域分别与广东、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和浙江接壤,共37个县、市,上饶占到7个。上饶的广丰、玉山、德兴、婺源4个县市与浙江接壤,广丰、铅山和上饶县与福建毗邻,鄱阳和婺源与安徽毗邻,江西边境六块区域中与上饶接壤的浙闽经济最为强劲。 尤其是浙江,目前在江西投资项目占全省比重32.23%,实际投资额占全省比重28.93%,在江西外商投资排行榜上名列第一,浙江已成为江西招商引资的第一来源地。 由于上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优势,上饶肩负起了江西对接浙江及长三角发达地区重要引擎的使命。 二是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对接合作示范区
一是城市,过去我们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交通线是区域的核心增长极。实践证明,仅仅依托交通线布局经济,只会延续“酒内穿肠过,肥水留不住”经济发展史。必须以城市和产业为核心,把上饶中心城市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它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域的发展。一是城市,过去我们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交通线是区域的核心增长极。实践证明,仅仅依托交通线布局经济,只会延续“酒内穿肠过,肥水留不住”经济发展史。必须以城市和产业为核心,把上饶中心城市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它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域的发展。 “东翼振飞”的翅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生态旅游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 “东翼振飞”的区域城市核心框架: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二是区域,是指整个沪昆沿线区域,以上饶中心城市为节点,联动景德镇、鹰潭、抚州发展,构建赣东北产业协作圈。 三是中心,指得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通过绿色空间分隔、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市场机制对接,把上饶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广丰、玉山、铅山、横峰、弋阳5个县城连接起来,打造成功能结构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 四是标志。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功能最全,生态环境最美,人居品质最优。 三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一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江西十二五新型城镇化道路采取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超大城市:南昌;特大城市:赣州、九江、上饶;大城市:景德镇、萍乡、新余、宜春、抚州、吉安、鹰潭。 必须大力发展副中心城市,实施主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同时并举的战略。副中心城市在江西省域内区位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其所辖地区内扮演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时在江西省域内分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城市。 从江西各设区市目前的情况来看,上饶具备了成为副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有可能发展成为副中心城市。 (2)城市定位
从地缘战略来看,上饶不仅占有全省15%人口、14%国土面积,而且上饶地处四省交界、四区节点,江西东大门,上饶的城市辐射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有很大的地缘空间。从地缘战略来看,上饶不仅占有全省15%人口、14%国土面积,而且上饶地处四省交界、四区节点,江西东大门,上饶的城市辐射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有很大的地缘空间。 虽然上饶的规模、影响远不及省会南昌主中心城市,但上饶在节点、载体、桥梁方面的作用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主中心城市省会南昌却远不如上饶的地位重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饶华丽转身,由江西的边缘地区转变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接壤城市和江西东翼的重要增长极。 上饶成为江西省副中心城市,形成以南昌为中心和南门、北港、东极为支撑的新空间布局。 这种次中心城市三足鼎立支撑南昌主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既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时代性,更注重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建设上饶副中心城市将使江西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