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62 Views
确立与坚守:税收战略与商业模式. 主讲:周开君.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授. 3. 2. 1. 5. 4. 内容提要. 高瞻远瞩 :全面理解财税体制改革. 未雨绸缪 :理性认识企业税收战略. 量力而行:发现并重构商业模式. 共赢善治 :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改革. 内容提要. 心中有数:了解税制改革基本路径. 一 . 未雨绸缪:理性认识企业税收战略. 企业财务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 企业注册设立、投资融资、运营管理、股利分配、合并分立等基本财务问题无不涉及税收问题。 因此,税收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E N D
确立与坚守:税收战略与商业模式 主讲:周开君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授
3 2 1 5 4 内容提要 高瞻远瞩:全面理解财税体制改革 未雨绸缪:理性认识企业税收战略 量力而行:发现并重构商业模式 共赢善治: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改革 内容提要 心中有数:了解税制改革基本路径
一.未雨绸缪:理性认识企业税收战略 企业财务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 企业注册设立、投资融资、运营管理、股利分配、合并分立等基本财务问题无不涉及税收问题。 因此,税收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破产前税务清算意味着什么?
理性认识税收规划四大平台 核心在于合理 用好税收优惠 核心在于转嫁 避免违法行为 合理 避税 合法 节税 税务 转嫁 风险 控制
(一)合理避税 合理的不一定合法,合法的一定合法。 合理避税就是有效利用税收法规的内在缺陷,加以有效利用,达到节约税收的目的。 由于违背立法意图,会受到税务反避税调查,新一轮法律修订会逐步弥补(如过去残疾人免税改为加计扣除)。 案例:房产销售代理合约;境外注册内地投资享受外资优惠;房产先销售给股东个人。 合理
(二)合法节税 合理节税不仅与税法文字一致,而且符合立法意图。核心在于有效运用好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税收的目的。国家是不反对的。 案例:汽车排量大小确定;房产公司开发普通商品房;高新产业、环保企业等优惠政策税率15%;农业林业企业免税。 合法
(三)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 根据不同商业谈判地位,通过前转(提高售价)、后转(压低进价)、旁转、飞洒等不同策略,将税务转移出去。 案例:渠道为王的奥秘 关键:税收应成为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中的重要因素,谈判地位不行会造成税收损失。 价格
(四)风险控制 风险无处不在。 税收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规避税收风险,法人代表与财务人员共担风险 。 刑法:逃税达到应纳税款的30%应负(不是) 关键:规避立法风险(秦池酒厂倒闭案);规避税收司法风险(证据);规避税收违法风险(销售不当);规避税收机会风险。
(一)现行财税体制:分税制 财政困境 推动税制改革 前途堪忧 催生基数大战 力量平衡 实现财政分权 绝处:妙招 险处:损招 无奈:绝招
(二)现行财税体制(分税制)的主要问题 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分税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完善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范围:分税制只涉及税收收益权划分,而未涵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国企利润等非税收入划分,也未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规范,是一次不彻底、不全面的财政分权。 内容:分税制只考虑了财政收入层级配置,而未明确界定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范围。一旦出现争议,只能依靠上级政府决定或“讨价还价”,滋生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导致事权混乱。 性质:分税制属于中央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财政分权,缺乏充分稳定性与约束力,为上级政府随意上收财权、下放事权或下压支出责任提供了方便,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失衡。 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78%下降到52%,而支出占比却从72%上升到85%。这表明,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巳经面临着严重的“财政收支倒挂”局面。地方政府无力承担起必要财政支出,催生 “跑部钱进”、土地财政、地方债高筑等问题。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 《决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思维 “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两大原则分处不同的维度:前者强调的是“谁请客,谁要埋单”,“埋单”,即承担事权的政府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后者强调的是“谁请客,谁要有钱”,即承担事权的政府应当享有获取相应财政资金的权利。进一步看,要有“埋单”的能力,就必然要有相应的财力作为支撑,最终还要有财权作为保障。 可见,“权责统一”与“财事协调”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上级制定政策、下级具体执行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逐级向下摊派财政支出任务,或要求下级提供配套资金,这就使得最为弱小的基层政府实际上承担着财政支出的终局责任,呈现出“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的尴尬局面。 而“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新提法,表明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各级政府有权必有责、权责相适应。具体来说,政府在实现事权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承担事权时,应当通过转移支付来保证下级政府能够承担支出责任,而不允许再出现“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情况。 分事、分税、分管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 在“财事协调、权责统一”的原则指引下,改革的整体逻辑可以概括为"四部曲”:第一步是理顺屮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第二步是按照亊权来界定支出责任,第三步是根据支出责任来合理配置财权,第四步是落实税收法定主义,最终终走向财税法治。 一是理顺事权关系。《决定》指出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表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寻求建立“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场”。 二是强化支出责任。对此,《决定》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 三是合理配置财权。中央与地方应划分“财权”,而不仅仅是财力。主张“财力”的主要用意是强调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本质上也应被理解为是“财权”。《决定》提出,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这表明,我国下一阶段的财权划分将以财政收益权为主,其重点是房产税等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是实现税收法定。《决定》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并将“完善立法”放在财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此的高度重视。在法治视野下,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过程,应当同时也是税收法定的实现过程。
三、心中有数:税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总标题下,对若干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改革构想,其中在完善税收制度方面可概括为稳定税负、优化结构、完善税制和规范管理。 全会对我国未来税收增长提出稳定税负,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税收在总量上既不增税,要防止由于税收过快增长,宏观税负上升导致个人收入占比下降倾向和趋势;也不减税,防止由于过度减税使政府财力匮乏,导致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下降。
(一)现行税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 年确立的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及其所决定的税收收入结构,主要以流转课税为主体。2013年,来自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流转课税的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 7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占比,则分别为 19.5%和 5.8%。 1.70%来自间接税,不仅垫高了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而且对政府控制物价形成障碍。 2. 90%以上的税收由企业缴纳,意味着税收绝大部分可转嫁,税收归宿难以把握,模糊了政府税收调节的视线,企业税负高于国际一般水平。 3.来自个人所得税占比仅 5.8%,几乎没有财产税,意味着政府运用税收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流量和财产存量)只能是小马拉大车。 4.税制结构从简单原始直接税到间接税,再由间接税到发达直接税的演进过程是人类对税收公平的追求过程。目前我国税收负担分配尚不足以充分体现公平。 5.财政: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州财政摇摇晃晃;县旗财政叫爹喊娘;乡镇财政集体逃荒!
(二)税制改革的基调:两个稳定 保持“两个稳定”:一是稳定税负,二是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 稳定税负,就是要在总体上保持现有税负水平,并根据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对税负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这既有利于保证必要的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有效履行职能、增加人民福祉的需要,又在总体上不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不断激发创新和创造活力。 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既可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关系,又不会影响地方财力,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税制改革的原则:落实税收法定 落实税收法定将掀开税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新篇章: 一是完善立法。税制改革要于法有据,使深化税制改革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需要积极推动立法,不断提升立法层次,推动将一些税收法规规章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等级。 二是规范优惠。《决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法治化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将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过多过滥问题,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统一,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根据《决定》要求,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正税清费。《决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在房地产税、资源税改革中也涉及费改税问题。推进正税清费,将带有税收性质的收费改为税,不仅使其更规范,而且符合税收法定原则。正税要以清费为基础,费不清则税难立。在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改革过程中,都要大力推进费改税,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行为。
(四)税制改革的要点:优化税制结构 一是要加大间接税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税收具有调控经济职能,决定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特别是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实施,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更好地发挥其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根据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高的状况,要按照《决定》要求,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伴随经济发展相应提高直接税比重,并完善税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三是要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财力。完善地方税体系对于形成地方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决定》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调节财富分配,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加快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拓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促进建设美丽中国。
(五)税制改革路线图 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完善税权、有利遵从、分步实施。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自8月1日,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
企业所得税改革 协调 企业 所得税 重点 管理 改进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制度 缓解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经济型重复征税 完善收入归属机制、规范非营利组织所得税;健全境外投资抵免
个人所得税改革 步骤 个人 所得税 重点 管理 转变税制模式,完善税制要素 逐步调整费用扣除额;简并工薪所得税税率;向综合个人所得税高度 逐步健全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3.构建地方税体系 楼继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地方税体系,“营改增”全部推开后,失去营业税支撑的地方税税收在全国税收中的占比将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地方税体系?中央税是什么?地方税又是什么?没有营业税后的地方主体税种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必须加以解决。
房地产税 收入 房地产税 方向 范围 房地合一,商住合一,城乡合一,简化税种,整合规费 市县级财政地方税主体税种 取消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调整契税(2015) 重点研究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其改革将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改革,“稳步推进”是这项改革的基本特征。
车船税 方式 车船税 方向 管理 适当提高高能耗车辆税率 税收立法(2011) 健全委托征收制度
资源税 计税 资源税 方向 收入 扩大征税范围,主要是取消水资源费,取消耕地占用税 从量从价相结合 逐步调高中央分成比例 国际税制绿化大势及国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需求要求资源税加快改革。顺序依次为:石油和天然气(2011)、煤炭、金属矿原矿、非金属原矿、水资源。
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方式 环境 保护税 方向 管理 排污费改税 税收立法(2014?) 健全委托征收制度 理清环境保护范畴的税和费是环境保护税出台的前提。环境税改革总体思路:正税清费。 环境税两大难点。一是与资源税、增值税协调;二是我国环境收费较多(排污费、矿产开发保护费等)。
地方附加税 完善 地方税 方向 目标 谋求城建税独立还是合并到附加税? 2012年完善城建税 取消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合并为地方附加税 2012年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主要是赋予其正式税收地位,直接以纳税人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
四、共赢善治: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改革 模式战略 纳税 服务 始于纳税人需求 税收 征管 管理 税法遵从 细分战略 稽查 征收 基于纳税人满意 终于纳税人遵从 目标战略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一)税收征管方式变革路径 征纳 分离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具有平等法律地位 以征 代纳 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居于主要地位 以纳 代征 纳税人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居于主要地位
(二)定位:两提高、两降低 提高税法遵从度 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质量效率 降低征纳成本 降低税收流失率
1 2 3 5 4 (三) 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内涵 清晰界定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并确定相应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管制度设计,开展征管活动。 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 对管理对象科学分类,对管理职责合理分工,对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税收征管集约化水平。 抓住管理重点,切实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征管水平的提升。 应用信息技术科学发展成果,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依托。
(四)共赢善治:税收治理的战略路径 1.税收治理的制高点是税收伦理塑造:充分相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依靠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积极塑造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积极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构建以诚信纳税为基本内容的税收伦理观。一要完善纳税诚信体系建设;二要优化税收宣传效果;三要简化办税程序;四要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2.税收治理的切入点是税源管理。加强税源管理就成为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一要推进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二要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三要健全信息管税机制。 3.税收治理的突破点是群防群治。切实提高税收治理能力,客观上要求善于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纳税人,共同分析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涉税风险与矛盾,群防群治。一要建立纳税人自我约束机制;二要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三要有序扩大纳税人参与度。 4.治理的着力点是税收法治。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其基本内涵是把税收征管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一要建立健全具有“良法”特征的税收制度体系;二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三要强化税收权力监督制约。
(五)税收征管模式升级 1.完善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划分办法,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同时必须积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打造税收征管模式升级版。 2.《决定》提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为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可靠保障。要按照《决定》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推进税收管理平台建设和国税、地税间及其与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为抓手,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变革与创新,使税收征管工作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 3.推进《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的生效、执行,加强国际间税收情报交换和信息共享,提升跨境税源管理水平,优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强化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提升税收征管国际化水平,保障国家税收权益。
五. 量力而行:发现并重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定位影响企业的发展空间、业务系统、成本结构、收入来源和投资价值。
(一) 关注商业模式的必要性 技术变革 互联网,信息技术… 发展机会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收入增长,消费理念、能力和行为变化。 金融系统 价值理念普及,金融工具日益丰富, 金融市场类型多样 企 业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不确定 产业链格局变化与 资源能力充裕 研发、制造、供销,人才,管理等资源能力及服务日益充裕。 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变化
(二)新商业环境下企业发展 商业模式 商业机会 金融策略 战略与投资计划 运营管理
(三)感悟商业模式的魅力 1.浙江“万村千乡”工程(好立方:山寨沃尔玛) 2.中国家装“业之峰”(1997年成立,“脱离主材,专心做好工程”,近三年,凭借“脱离主材,专心做好工程”,年创产值50亿元。) 3.安徽合肥某地产公司摇身一变,成最大小商品市场的主导者。 4.国美电器、苏宁电器、…… 路径:店铺模式——“饵钩模式”——“模式创新” 思考: 沃尔玛就是开杂货店的,可口可乐是卖汽水的,微软是卖软件的,国美是开电器店的,小肥羊是开火锅店的。为什么这些普通的行业却成功了?道理只有一个:无论高科技、低科技,都能成功,关键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把商业模式的赢利能力快速发挥到极致。
(四)商业模式的基本理念 1.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聚合资源能力,创造价值。 2.企业价值:从资产价值、销售规模和利润规模到投资价值,从利润回收期到投资价值回收的期限倍数。 3.控制:从传统控制理念和模式—通过控股拥有资产,到以价值分享吸引资源能力,以软实力运营资产。 4.竞争:利己利人,利益相关者皆大欢喜!推动商业进步。 ——沃尔玛成为世界首富,阿里巴巴之所以日近斗金,其本身没有生产一样产品,但是它们却成功的创造了商业模式。 评价商业模式的标准:创新、赢利、客户价值挖掘、风险控制、后续发展、整体协调、行业领先
(五)常见商业模式解读 1.专业化模式:因为精,所以深,深就提高了门槛,一旦市场打开,后期几乎不需要有更多投入。微软 2.独创产品模式:具有非同一般的生产工艺、配方、原料、核心技术,又有长期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低,苹果) 3.策略跟进模式。策略跟进即强者跟随。如:腾讯、三星。 4.中介模式。作为中介的企业通过吸引供应商和消费群两方面关注,而为他们提供沟通渠道或交易平台,以从中获取不断升值的利润。(阿里巴巴、苏宁)(江南春:把液晶电视装在楼宇电梯口播放广告,然后收取广告费) 5.产品金字塔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从而达到客户群和市场拥有量的最大化,塔底低价位、大批量;塔顶高价位、小批量,靠精益求精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的马特尔公司芭比娃娃) 6.战略领先模式。起步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所以适时改变竞争策略,由静态到动态,确保始终领跑,利润源源不断。 7.产业链整合。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欢迎批评指正! 三个人拿同样的一两银子做生意,第一个人买来草绳做草鞋,赚了一钱银子;第二个人看到春天来临,买了纸和竹子做风筝,赚了十两银子,第三个人看到到人参资源将慢慢枯竭,于是买了很多人参种子,走到人迹罕至的深山播下,七年后收获上好七年野山参,收获30万两银子。 第一个人作的是衣食住行的生意,总会有市场,每个人都可做,因此收获一分利,如同现在很多人靠产品与规模取胜。 第二个人作的是吃喝玩乐的生意,跟随潮流,目标客户范围扩大百倍,而收获十分利,如同现在的新浪赚大众无聊时的钱,靠眼光取胜。 第三个人看的是未来商机,敢做善忍,靠的是格局取胜。 格局不能决定一个企业现在能赚多少,却能决定未来能做多大和能走多远!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