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12k Views
欢迎同学们. 欢迎同学们. 管理会计 : 教学辅导(一) 一、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内容、 教学媒体、 1 、性质: 《 管理会计 》 是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也是财会开放专升本专业的补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管理会计的内容,决策时应考虑因素、决策方法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欢迎同学们. 欢迎同学们. 2 、目的:
E N D
欢迎同学们 欢迎同学们 管理会计:教学辅导(一) 一、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内容、 教学媒体、 1、性质: 《管理会计》是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也是财会开放专升本专业的补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管理会计的内容,决策时应考虑因素、决策方法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欢迎同学们 欢迎同学们
2、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知识在于积累
4、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五部分:第1、2、3、4、5章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6章主要介绍短期决策方法;第7、8章主要介绍长期决策应考虑因素及决策方法;第8、9、10、11章集中介绍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 滴水成河
5、教学媒体: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 (1)基本文字教材 基本文字教材采用吴大军编著的《管理会计》一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文字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
(2)录像教材 电视辅导课由东北财经大学吴大军教授主讲,内容主要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录像教材对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不做过分要求,而是按独立模块方式设计,充分发挥电声教学手段的优点,突出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及运用。
(3)网上课堂 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辅导,和学生进行讨论、答疑。 (4)电话及Email答疑 省电大责任教师:俞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教研室 联系电话:0451-86306948 email: yuwei194983@tom.com
◆管理会计的定义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独立的概念,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1.预测前景2.参与决策3.规划目标4.控制过程5.考评业绩
三、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极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的促进等是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 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 一、基本假设 管理会计主体;理论行为;合理预期;充分信息。 二、基本原则 最优化;效益性;相关性;及时性;重要性;灵活性等。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现代会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 (3)基本职能不同 (4)工作依据不同 (5)方法及程序不同 (6)信息特征不同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8)观念取向不同
◆管理会计的地位及其组织:略 ★成本性态及其分类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 一、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又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变动成本又细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三、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成本性态分析方法重点应掌握两种:
一、高低点法此法的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y=a+bx表示。从相关资料中找出高低点业务量及其相应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运用解析几何中的两点法公式,即可求出a,b,两个常数,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 。 二、回归直线法 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或混合成本中变动部分的单位额)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47-计算题 解;b=(8200-5200)/(28-16)=250 a=8200-250*28=1200 y=1200+250x 例2:教材P49-计算题 解:1)列表:5列:产量(x)、总成本(y)、xy、x2、y2 2)计算:∑x、 ∑y、 ∑xy、 ∑x2、 ∑y2 3)代入公式:计算a、b 4)建立回归方程:y=a+bx 具体运算(略)
◆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按成本习性划分) 完全成本法: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按经济用途划分)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全部非生产成本 锲而不舍
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由全部生产成本构成——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
三、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当期末存货不为零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被销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递延到下期。 四、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变动成本法: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完全成本法: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神圣的科学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变动成本法: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 主要公式: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利润表格式采用贡献式利润表; 完全成本法: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 主要公式: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 利润表格式采用传统式利润表。六、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这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内部管理的需要,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一定 规律性联系; 完全成本法: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联系缺乏规律性。
◆营业利润差额简算方法及其应用:难点 工商管理专业:掌握利润差额的特殊变动规律。应用不作 要求 会计专业: 要求掌握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68-计算题1 解:变动成本法: 1)单位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营业利润:40*600-22*600-7400=3400元 完全成本法: 1)单位成本:10+5+7+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分秒必争一丝不苟
例2:教材P83-计算题 解:变动成本法: 1)单位成本: 第1-3年:4元; 2)期末存货成本: 第1年:4*0=0元 第2年:4*2000=8000元 第3年:4*0=0元 3)期初存货成本: 第1年:4*0=0元 第2年:4*0=0元 第3年:4*2000=8000元 4)营业利润: 第1-3年:10*6000-4*6000-24000-6000=6000元 求学来不得半点虚伪
完全成本法: 1)单位成本: 第1年:4+24000/6000=8元 第2年:4+24000/8000=7元 第3年:4+24000/4000=10元 2)期末存货成本: 第1年:8*0=元 第2年:7*2000=14000元 第3年:10*0=0元 3)期初存货成本: 第1年:0元;第2年:0元;第3年:7*2000=14000元 4)营业利润: 第1年:10*6000-8*6000-6000=6000元 第2年:10*6000-7*6000-6000=12000元 第3年:10*6000-(7*2000+10*4000)-6000=0元 学贯中西通晓古今
头悬梁 ◆本量利分析 一、基本公式: P=(p-b)x-a=cm.x-a 二、相关指标 1、贡献边际(Tcm)=px-bx =cm.x =px.cmR 2、单位贡献边际(cm)=p-b =Tcm/x =p.cmR 3、贡献边际率(cmR)=Tcm/px =cm/p 4、变动成本率(bR)=b/p =1-bR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锥刺股
◆保本点、保利点、保净利点 一、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a/cm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a/cmR=a/1-bR 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率 保本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学习学习再学习
二、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 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边际 =a+TP/cm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边际率 =a+TP/cmR 学习 学习 再学习
三、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保净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单位贡献边际 =[a+TTP/1-tR]/p-b 保净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贡献边际率 =[a+TTP/1-tR]/cmR 涓涓溪流 汇成大海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五种方法之一)◆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五种方法之一) 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步骤; 1、甲(乙、丙)产品 贡献边际率 =Tcm/px=cm/p 2、甲(乙、丙)产品 销售额比重 =px/∑px 3、综合贡献边际率 (cmR★) (平均贡献边际率)=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 =a/cmR★ 应用举例:教材 态度决定一切
◆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1、单价变动:单价与贡献边际、安全边际、利润同向变动;与保本点和保利点反向变动;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与贡献边际、安全边际、利润反向变动;与保本点和保利点同向变动; 3、固定成本变动:固定成本与贡献边际、安全边际、利润反向变动;与保本点和保利点同向变动; 4、销售量变动:销售量与安全边际、利润同向变动;与贡献边际、保本点、保利点无关; 活到老 学到老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93-计算题 解:1)(4000+6000)/5=2000 2)20000-5*2000=10000 3)(8000-1000)/1000=7 4)20000-7*1000=13000 5)(40000-20000)/4000=5 6)5*4000-9000=11000 7)15000+2*3000=21000 8)2*3000-4000=2000 例2:教材P99-计算题 解:1)a=1000-1000*60%-100=300万元 2)a=300+20=320万元 3)320/(1-60%)=800万元 理论联系实际
例3:教材P118-计算题 解:1)各种产品Tcm: 甲:(2000-1600)*60=24000元 乙:(500-300)*30=6000元 丙:(1000-700)*65=19500元 ∑Tcm=24000+6000+19500=49500元 2)销售总额: 2000*60+500*30+1000*65=200000元 3)cmR*=49500/200000=0.2475 4)综合保本额=19800/0.2475=80000元 5)保本量: 甲:80000*60%/2000=24件 乙:80000*7.5%/500=12件 丙:80000*32.5%/1000=26件 6)营业利润:(200000-80000)*0.2475=29700元 疾风知青草
天高任鸟飞 例4:教材P120-计算题1 解:1)变动成本=160000-88000=72000元 bR=72000/180000=40% cmR=1-40%=60% 99年保本额=(88000+3200)/60%=152000元 2)TP=(52800+88000+3200)/60%=240000元 例5:教材P121-计算题2 解:1)保本量=保本作业率*预计销量=(1-20%)*50000=40000件 由:b/p=50%, p-b=15元 得:p=30元 故:保本额=30*40000=1200000元 2)P=(30*50000-1200000)*(1-50%)=150000元 海阔凭鱼跃
例6:教材P121-计算题4 解:1)p=15/30%=50元 x=63000/15=4200件 a=50*4200-63000-18000=129000元 x*=129000/(50-15)=3686件 2)P=(4200*1.08-3686)*(50-15)=29750元 求真 刻苦 务实 钻研 电大校训
《管理会计》学习辅导(二) ◆预测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法 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具体方法有:趋势外推分析法(平均法、平滑指数法、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法)。 二、定性分析法 指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然后在进行综合,最后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定性预测 包括判断分析法和产品寿命周期推断法。 二、销售定量分析法 1.趋势外推分析法A.算术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趋势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E.平滑指数法(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法):会应用 学中干 干中学
★2.修正时间序列回归法 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销售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来建立回归模型并据以进行预测的方法。 注意:n为奇数:t取值-3、-2、-1、0、1、2、3 n为偶数:t取值-5、-3、-1、1、3、5、 ∑t=0,回归分析法的公式简化为: a=∑Q/n b= ∑tQ/ ∑㎡ 应用举例:教材P137 3、回归直线分析法 x:与销售量有关联的另一个变量(如月收入) y:销售量 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人生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人生足迹应是一条直线
◆利润预测分析 一、目标利润 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二、目标利润的预测分析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选择确定特定利润率标准;2.计算目标利润基数;3.确定目标利润修正值;4.确定最终目标利润并分解落实。 具体应用:了解 预测是科学 算卦是迷信
★三、经营杠杆系数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1、经营杠杆:利润变动率大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 2、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消量变动率的倍数 3、产生原因:固定成本的存在 4、常用公式:DOL=利润变动率/产消量变动率 =cmx(Tcm)(基期)/P(基期) 5、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1)利润变动率=产消量变动率*DOL (2)预测利润额=基期利润*(1+产消量变动率*DOL) (3)销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DOL 6、应用举例:教材 7、DOL 的变动规律:教材 四、成本与资金预测: 了解成本预测的加权平均法
敬业求精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139-计算题 解:1)—4):略 5):0.3*19+0.7*16=16.9吨 6):n=12,取值x=-11、-9、-7、-5、-3、 -1、1、3、5、7、9、11,计算过程略 例2:教材P147-计算题 解:100000*30%/20000=1.5 例3:教材P153-计算题1 解:1)600000*20%=120000元 2)x=(400000+120000)/(200-160)=13000件 13000/10000-100%=30%(销量增长30%) b=(200*10000-400000-120000)/10000=148元 (148-160)/160=-7.5%(降低) a=200*10000-160*10000-120000=280000元 (280000-400000)/400000=-30%(降低) 一丝不苟
p=(400000+160*10000+120000)/10000=212元 (212-200)/200=6%(单价增长6%) 例4:教材P153-计算题2 解:解法一:cm=(25000+10000)/20000=1.75元 P=1.75*25000-25000=18750元 解法二:DOL=(25000+10000)/10000=3.5 P=10000*(1+5000/20000*3.5)=18750元 不畏艰险的人 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生产经营能力与相关业务量 1.有最大生产经营能力、正常生产经营能力、剩余生产经营能力、追加生产经营能力等。2.相关业务量: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产量或销量。 二、相关收入、相关成本、无关成本 1.相关收入: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2.相关成本: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7个,重点2个) (1)机会成本: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也叫机会损失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
(2)专属成本: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2)专属成本: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3、无关成本(5个,重点2个) (1)沉没成本: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2)共同成本:与专属成本相对立的成本,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注定要发生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现代经济学 之父 凯恩斯
思考 ◆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方法 一、贡献边际分析法 以有关方案的贡献边际(单位资源或总额)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方法。 1、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 选优标准:指标值大为最优方案 2、贡献边际总额法:指标值大为最优方案 二、差别损益分析法 是指在进行两个相互排斥方案的决策时,以差别损益指标作为评价方案取舍标准的一种决策方法。通常适用于单一方案或两个备选方案的互斥决策。 (1)相关收入=甲方案收入-乙方案收入 (2)相关成本=甲方案成本-乙方案成本 (3)差别损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若大与零:选甲方案;若小于零:选乙方案 分析
三、相关损益(成本)分析法 1、 相关损益分析法是指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以相关损益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相关损益指标是一个正指标,可用于两个以上方案的决策。 (1)甲(乙、丙)方案损益=甲收入-甲成本 (2)选优: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2、 相关成本分析法是指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以相关成本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相关收入均为零,比较相关成本) 注意:计算相关成本时,不要遗漏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 选优:相关成本较低的方案 机会只给与付出成本的人
四、成本无差别点法 是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无差别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作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通过应用于业务量不确定的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1)X0=a1-a2/b2-b1 (2)选优标准:若业务量大于X0,则选固定成本较高的A方案 若业务量小于X0 则选固定成本较低的B方案 ◆生产经营决策应用 1、新产品开发决策:贡献边际法或差别损益分析法 2、亏损产品停产、转产决策:掌握停产、转产的条件。注 意教材的六个条件 人的差别就在于对知识的积累
3、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注意:直接出售的相关成本为零 深加工的相关成本包括:加工成本、专属成本、 机会成本 4、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略 5、是否接受低 价追加定货的决策:★ 注意:拒绝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均为零 接受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包括增量成本、专属 成本、机会成本 6、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1)零部件需用量为定数:用相关成本分析法;相关成 本包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2)零部件需用量为变数 :用成本无差别点法 7、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用成本无差别点法 能否深加工就在于学习 人都是半成品
◆定价决策 一、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三种方法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两种方法 1、边际分析法 2、利润无差别点法: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固定成本+调价前利润)÷(拟调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判断:若调价后销量大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调价; 若调价后销量小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不调价; 三、定价策略 1、弹性定价策略:价格弹性系数 2、新产品定价策略:撇油性策略、渗透性策略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200-计算题1 解:A产品台时贡献边际=(100-60)/2=20元 B产品台时贡献边际=(120-40)/8=10元 结论:开发A产品 2:教材P120-计算题例2 解:1)差别损益=(30-5)*1000*80%*99%-20*1000* 80%=3800元——应当深加工 2)3800-4000=-200元——应当直接出售 3)差别损益=(30-5)*1000-20*1000-5000=0元 ——方案任选 例3:教材P201-计算题3 解;差别成本=(19000-7000+2000)-8*2000 =-2000元——应当自制 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
例4:教材P215-计算题1 解:1)Tcm =(110000-10000)*(1-80%)=20000元 结论:Tcm大于0,继续生产 2)差别损益=20000-25000=-5000元 结论:损失5000元,应当停产 3)因为不停产,所以应增产 4)差别损益=20000*2-25000=15000元 结论:可多获利润15000元,应增产 例5:教材P215-计算题2 解:1)差别损益=(70-55)*200=3000元——应接受 2)差别损益=3000-2000=1000元——应接受 3)差别损益=3000-5000=-2000元——应拒绝 4)差别损益=(70-55)*300-(100-55)*100- 900=-900元——应拒绝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例6:教材P215-计算题3 解:成本无差别点x1=12000/(8-5)=4000件 成本无差别点x2=12000/(7-5)=6000件 结论:零件需用量小于4000件时:外购 零件需用量大于4000小于5000件时:自制 零件需用量大于5000小于6000件时:外购 零件需用量大于6000件时:自制 你追我赶 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