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55k Views
第十五章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三、静态分析: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 四、动态分析:历史与技术的作用. 规模收益 (returns to scale). 当所有投入均衡增加导致同比例、更大比例、更小比例的产出增加时,生产表现为: (1) 规模收益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2) 规模收益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3) 规模收益递减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E N D
第十五章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三、静态分析: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 四、动态分析:历史与技术的作用
规模收益(returns to scale) 当所有投入均衡增加导致同比例、更大比例、更小比例的产出增加时,生产表现为: (1)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2)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3)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1、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2、外部规模经济: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
外部规模经济图示 P P(C) D2 S1= ∑MC1 AC1 MC1 D1 MC2 S1’ P1 AC2 S2= ∑MC2 P2 LRAC Q O Q O q1=q2 Q1 Q2 行业 企业
请思考 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存在内在规模经济或外在规模经济: (1)天津的食街; (2)中关村电脑城; (3)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4)利客隆商场; (5)微软公司; (6)好莱坞。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如果企业能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则该企业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一行业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不完全竞争的种类 (1)垄断(monopoly) 单一的出售者完全控制某一产业。 (2)寡头(oligopoly) 几个卖者,每个企业都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3)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一个产业中有许多卖者生产具有差别的产品。
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 1、马歇尔框架: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张伯伦框架: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3、古诺框架: 双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分析框架 1、坎姆模型(1964) 2、埃西尔模型(1982) 3、克鲁格曼的进一步分析
坎姆模型(1964) 基本假定: (1) 2×2模型; (2)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在规模经济; (3)完全竞争市场; (4)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要素禀 赋、消费偏好及市场规模; (5)贸易平衡; (6)无运输成本。
坎姆模型图示 照相机 A 假定两国所有条件完全相同,有相 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C’ D C 电脑 O B E
埃西尔模型(1982) 1、基本假定:2×2 ×1模型;“鱼”和“芯片”两种产 品,其中“芯片”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2、三类均衡: (1)(芯片,鱼)、(鱼); (2)(芯片)、(鱼); (3)(芯片)、(芯片,鱼)。
埃西尔模型的重要启示 外部规模经济与H—O模型存在相互的关联性: 1、要素价格均衡是贸易均衡的深层次作用,它实现了经济的一体化; 2、“贸易的一体化效应”:如果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其产量和资源配置应当如同所有生产要素集中在一个国家那样; 3、由于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相关产品的生产会发生集中。
克鲁格曼的进一步分析 假定生产要素的种类等于报酬固定不变的产 业的数量,只有一种产品的生产具有报酬递增的 特性: 1、存在要素价格的均等; 2、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但分工 的模式不确定; 3、从整体上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有效。
获利分析 K I A XY:比较优势的获利 YZ:规模经济的获利 X Y T I Z T T’ A L O
马歇尔框架的基本结论 1、虽然贸易模式存在不确定性,但要素禀赋理论在整体上继续发挥作用,各国将是充裕要素的要素服务的净出口国; 2、同时,由于各国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相关产业会发生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贸易产生的独立源泉,而且即使要素禀赋相同,贸易也会发生; 3、贸易后要素服务价格会发生变化,开展要素服务贸易能使所有国家从贸易中获利; 4、如果报酬递增产业的全世界生产规模超过本国贸易前的规模,还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张伯伦框架 1、赫尔普曼与克鲁格曼综合模型(1985) 2、克鲁格曼PP-ZZ模型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综合模型(1985) 参照物:一体化的世界经济 基本假定: 1、2X2X2:食品和工业制成品,前者是同质的,规模报酬不变;后者是异质的,存在垄断和规模报酬递增。 2、两国的偏好、技术、市场结构以及商品和要素价格与一体化世界相同。
克鲁格曼的简单综合模型 O* Q w E Pm C Cm K Cf w Pf O L
说明 O:本国情况;O*:外国情况。 Q:两种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 E: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分界点。 C:消费分界点。 WW:斜率代表本国要素的相对价格(工 资水平)。
结论 本国是工业品的净出口国和食品的纯进口国。 由于工业品存在着质的差别,假定每个国家对各种不同工业品都有需求,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各国实行专业化分工,在工业品方面有行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与H-O模型 工业品 食品 外国 外国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本国 本国 H-O模型 规模经济下的工业品贸易
关键启示 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由报酬递增和要素禀赋共同决定。报酬递增完全可以融入贸易模型而不是作为一种事后萌发的思路嫁接到H-O模型中。
请思考 决定下列贸模式的主要是规模经济还是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2)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4)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
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内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内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基本假定: 1、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2、垄断竞争市场; 3、劳动力是唯一投入。
基本等式 li=a+bxi,a>0,b>0 (1) L= ∑li= ∑(a+bxi) (2) Lci=xi (3) 其中,a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的产出,b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i是企业的劳动投入,ci是每人对产品的消费。
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均衡 短期利润最大化:MR=MC Pi(1-1/g)=bw,即Pi/w=bg/(g-1) (4) 其中g是价格弹性, g与ci成反比。 长期均衡:TR=TC,利润为0,即 Pixi=w(a+bxi),将(3)式代入整理得 Pi/w=a/(Lci)+b (5)
PP-ZZ模型图解 PP即(4)式,ZZ即(5)式 P/W Z P P/W* P Z b ci 0 C*
PP、ZZ、E的含义 PP: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下,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产品售价越高。 ZZ: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价格越低。 E: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
国际贸易的引入 (1)假定存在另一个同类经济,有相同的偏 好,资源储备和技术,并有人口L*。 (2)由于技术是给定的,b不会因贸易而变 化,故PP线不变。 (3)贸易使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增加了L*, ZZ线左移。
国际贸易的影响 P/W Z Z’ P E Z P E’ Z’ b ci 0
分析(一) 生产:价格下降,即平均成本下降,有规模经济效应。 消费:每个人对任何一种产品的消费下降,但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上升,产量增加。
分析(二) 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 企业数(产品种类)=总劳动/企业的劳动投入 n=L/(a+bxi),即n=1/(a/L+bci) (6) 国际贸易使消费的产品种类增加。
结论 (1)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 (2)单个消费者对每种产品的消费量减少,但消费品种大大增加使消费者获益。
古诺框架:相互倾销模型(recprocal dumping) 基本假定: (1)两个相同国家——本国和外国; (2)每个国家完全垄断——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 (3)两国之间存在相同的运输成本; (4)厂商边际成本相同,封闭情况下两国价格相等。
规模经济下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动机 P(C) P(AC1) AC AC2 MC D MR Q O Q2 Q1
双寡头市场反应曲线与古诺解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考虑运输成本,必然出现相互倾销。 q2 A B q2* O q1 q1* A B
静态分析: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 1、规模经济扩大贸易三角; 2、国际贸易促进规模经济; 3、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扩大了贸易三角 Y Y A’ A E C D F M B O O X B’ X N
国际贸易促进规模经济 P(AC,MC,MR) P0(AC0) P1(AC1) O Q Q0 Q1
规模经济促进行业内贸易 日本 美国 卡车 轿车
动态分析:历史与技术的作用 1、不平衡发展理论; 2、“学习效应”的影响; 3、“蛙跳模型”。
不平衡发展理论:利润率的比较与贸易保护 • ΠN = • ΠS = PM - VN CN PM - VS CS
学习曲线 AC 3 2 先进国 后期国 O 历史累积产量 200 300 400 600 800
说明 1、由于存在干中学的学习效应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个产业历史累积产量每翻一番,其平均成本会下降20%~30%。 2、“后来居上”:后起国起步阶段的成本低于先进国的起步阶段,因为后起国节约了研究开发成本,需抛弃的原有旧技术等较少。同时由于后起国产量基数较小,历史累积产量的翻番较快,所以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较快,在成本上会逐渐取得优势。
“蛙跳”模型(jeapfrogging model) 布瑞齐斯(E.S.breais)、克鲁格曼(P.Krugman)和齐东(D.Tsiddon)提出的“蛙跳模型”研究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技术领导权的转移,它解释了落后国家超常规的发展和赶超先进国家的现象。比如18世纪英国超过荷兰,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
“蛙跳模型”的2×2×1框架 1、两个国家:领先国和后起国; 2、两种产品:食品(技术上稳定不变、规模报 酬不变)和工业制成品(不断发生技术进 步,存在规模经济和明显的学习效应); 3、一种投入:劳动力。
四个前提条件: 第一,领先国与后起国之间工资成本差异是够大; 第二,相比老技术而言,新技术在起初时效率较低; 第三,旧技术的经验对新技术并不重要; 第四,新技术最终比旧技术有显著的生产率增进。
结论 领先国在旧技术上有学习效应,其生产率比新技术初始生产率高,故它会选择继续沿用旧技术;而后起国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它可以一开始就选择新技术,从而在未来取得技术优势。技术领导权的转移使后起国逐渐赶超先进国。
Claim 1、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其市场条件。 2、掌握规模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 3、思考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