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18k Views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 “ 是什么 ”. 唯心主义.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形而上学.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 “ 怎么样 ”. 辩证法.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问,它所包含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第一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E N D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 唯心主义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形而上学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辩证法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问,它所包含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问,它所包含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第一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 的学说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 联系是客观的 • 联系是多样的 • 联系是有条件的 •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
联系的普遍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把人们原来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揭示出来 环境科学 化学 物理学 法学 地理学 生物学 经济学 医学 综合学科示意图
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原理的含义 • 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 • 每一事物都同周围其它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 • 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的和多样的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所谓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发展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 从旧事物母腹中孕育而成,优于旧事物; • 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 唯物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这一学说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也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 的精髓 • 矛盾论和系统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
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 矛盾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 N S
战场厮杀 市场竞争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矛盾斗争性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 相互区别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 相互联结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共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每一事物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中。 2、矛盾的个性 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共性 重点论 非基本矛盾 次要矛盾 基本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 两点论 矛盾次要方面
3、矛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相互连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B ABD BCDE BCE ABE
(2)相互对立:共性不能包含个性的所有内容。 B B—AD B—CDE B—CE B—AE
(3)共性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共性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工业 养殖业 粮油 国民经济 各部门 种植业 农业 棉 林业 服务业 果、菜
矛盾论和系统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 • 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区别: • 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 它们的方法论层次不同 • 它们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
矛盾论与系统论的联系: • 矛盾论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 • 系统论为矛盾论提供了论据和营养 • 在当代,矛盾论与系统论相互补充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
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由矛盾所推动的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质、量、度 •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 •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 •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质变与量变的形式 量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 音乐中七个音符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音乐。
(2)质变与量变的形式 质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爆发式飞跃。 二是非爆发式飞跃。 火山爆发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秃头辩”》片段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特区 在改革开放中,许多探索性的实践都需要经过试点,先搞局部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全面推广。这些试点和试验也是局部性部分质变的表现。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必然导致质变结果 量变 质变 相互渗透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