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03 Views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 教学回顾与反思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姜建春. 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实施前后的基本情况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科书板块功能的解读 新型教材观的构建 教师教学误区 教研网络的创新使用. 一、山东省实施新课程前后的 基本情况. 实施新课改的决策过程 “ 3+X+1 ” 高考方案的形成 教材的选用过程. 实施新课改的决策过程. 保守者的意见 支持者的意见. “ 3+X+1 ” 高考方案的形成. 方案: 3+X+1. 方案产生过程. 专家论证. 省政府. 省教育厅. 3+X+1. 山东师范大学
E N D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 教学回顾与反思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姜建春
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 新课程实施前后的基本情况 •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教科书板块功能的解读 • 新型教材观的构建 • 教师教学误区 • 教研网络的创新使用
一、山东省实施新课程前后的 基本情况 • 实施新课改的决策过程 • “3+X+1”高考方案的形成 • 教材的选用过程
实施新课改的决策过程 • 保守者的意见 • 支持者的意见
“3+X+1”高考方案的形成 方案:3+X+1
方案产生过程 专家论证 省政府 省教育厅 3+X+1 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教研室 潍坊市教育局 3+X+学生成长档案
“3+X+1”的含义 “3”: 指语、数、外三科,各占150分 “X”:指文科综合(政史地)占200分 理科综合(理化生)占200分 综合能力 反向考试 占100分 “1”:
文(理)科综合考试: 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试题采取长试卷多组选择的形式
“1”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综合能力考试:内容涉及: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学习领域 二是反向考试:文科学生考理化生必修模块内容;理科学生考政史地必修模块内容
优势: • 全国首创的新课程高考方案 • 内容涉及了八大学习领域,促进了课改 • 地理学科占了一定地位,文理科考生均考地理,地理教师地位相对提升
有待研究的问题: • 工具学科分值太高 • 部分领域命题难度很大 • 学生学业负担未必减轻
主编介绍 教师论证 教师打分 市地研究 省厅审批 教材的选用过程:
山东省地理教材的 使用情况 鲁教版教材(8地市,35万学生) 人教版教材(7地市,25万学生) 湘教版教材(1地市,3万学生) 中图版教材(1地市,3万学生)
教材 教参 专家教授编写 骨干教师 教研员编写 教研员与教师 帮助修改 专家教授 审查指导 鲁版教材、教参编写情况
鲁版教材“五个一”的教材设计 △设置一些情景 △引发一些问题 △提供一些信息 △安排一些活动 △获得一些启示
举例 一 些 情 境 一 些 问 题
第二册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举例 一 些 信 息 一 些 活 动
教材特色—单元活动(第一册) • 辨别地理方向 •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 学会应用地形图 •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单元活动(第二册) • 学用地理统计图 •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 学用电子地图 •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单元活动(第三册) •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 学会小区域调查 • 走进“数字地球” •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问题一: • 教材不能及时到位问题 • 教师问题(师资、心理准备 不充分)
问题二: • 课标要求与具体实施的矛盾 • 要求:4课时/周、短学期、10周一模块 • 实际: • 2课时/周——开课时间一年半 • 3课时/周——开课时间一学年 • 4课时/周——四分之三学年
问题三: 关于模块教学 课标要求:模块1—模块2—模块3 选修课可在必修前、后或同时 建议调整:模块2—模块1—模块3 先学必修,后学选修
问题四: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重要: 困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学校条件不具备 领导重视不够 建议:鼓励开课,但2007年暂 不进入高考
教材六大板块的构成与功能 • 问题情景、正文文字、插图、活 动、知识窗、单元活动 • 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 是用好教材的前提
活 动 正 文 文 字 插 图
问 题 情 境
“问题情景”功能 • 引起兴趣 • 强化重点,突出难点 教师教学实际操作 • 导入新课 • 本土化再创造
知 识 窗
单元活动 整合类(初高中知识) 活动类(调查、考查) 主体知识分散类
单元活动功能: • 便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 弥补教材正文对课标体现不足的 地方 • 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 • 便于学生复习备考
正文文字 插 图 学分考试与会考 活 动 单元活动 知 识 窗 高考 功能
四、新型教材观的构建 • 现象: • 一手是新教材,一手是老教材 • 一手是新教材,同时兼顾其他版本 教 材
建议一: 首先立足于用好本版教材 • 建议二: 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 依据课标,整合其他版本,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例: “地球上的大气” 不同版本,设置差异较大
鲁教版 • 组成与结构 • 受热过程 • 大气运动 • 气压带风带 • 天气系统 • 人教版 •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 • 常见天气系统 • 全球气候变化 • 湘教版 • 受热过程 • 气压带风带 • 对气候影响 • 天气系统 中图版 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天气系统
建议三: 主要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所学版本案例 了解过程把握方法; 其它版本案例 检验、拓展、提升。 方式:放给学生,老师引领
例: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课标要求) 版本不同,案例不同
五、教师的教学误区 现象: • 认为课标可有可无; • 部分老师们内心有一种潜在的课标; • 认为教材是至高无上的; • 将课标“标准”误认为是教学目标。
建议一: • 认识课标的重要性,学好用好新课标。 • 建议二: 将课标“标准”转化成为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 标 准 •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 • 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 • 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 • 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 • 的宇宙环境。 •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 • 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 • 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 • 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 • 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 • 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 1.宇宙中的地球 •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 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解宇宙环境为:宇宙、太阳、地球 2.目标具体化: 概念 知识 物质、运动和变化、无限性 宇宙 特征 有大小和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