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9 Views
你不可不知的狂犬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目錄. 狂犬病「二不一要」 咬傷處理 防疫無須過度擔心 全民共同防疫,恢復 狂犬病非疫區. 什麼是狂犬病? 犬狂犬病臨床症狀 人狂犬病臨床症狀 事件始末 台灣常見食肉目野生動物 對出口的影響 我國目前情形 因應措施 全民合作做防疫.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類動物。 人類可能經由遭狂犬病感染動物抓咬傷或黏膜(如眼睛、口)接觸到狂犬病動物而感染。
E N D
你不可不知的狂犬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目錄 • 狂犬病「二不一要」 • 咬傷處理 • 防疫無須過度擔心 • 全民共同防疫,恢復 • 狂犬病非疫區 • 什麼是狂犬病? • 犬狂犬病臨床症狀 • 人狂犬病臨床症狀 • 事件始末 • 台灣常見食肉目野生動物 • 對出口的影響 • 我國目前情形 • 因應措施 • 全民合作做防疫
什麼是狂犬病?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類動物。 • 人類可能經由遭狂犬病感染動物抓咬傷或黏膜(如眼睛、口)接觸到狂犬病動物而感染。 • 人類若遭狂犬病動物抓咬傷,如及時適當處理並進行暴露後預防注射,可預防狂犬病發病。 • 如果動物有足夠數量接種動物狂犬病疫苗,可成功防止狂犬病擴散。
犬狂犬病臨床症狀 • 出現行為改變、停止吃喝,喜歡獨處、頻尿、不安、畏光、神經質具攻擊性,無目的亂叫及咬東西、全身痙攣與走路不穩。流口水及害怕喝水的症狀,最後會全身麻痺,昏迷死亡。
人狂犬病臨床症狀 • 患者出現不安、發燒、倦怠、咬傷部位疼痛或搔癢感。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至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隨後並有精神錯亂及抽蓄等現象。最後,昏迷死亡。
事件始末(1) • 我國從民國50年起即為狂犬病非疫區,為全世界10個狂犬病非疫區之一。 • 為了加強防疫,農委會自88年起即進行犬隻狂犬病監測7,266件以及自97年起的蝙蝠監測,皆未檢出狂犬病病毒。
病材送農委會畜衛所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pression smear)、RT-PCR及免疫螢光抗體染色法(FAT)等檢驗結果,皆可見狂犬病特異抗原及核酸。 事件始末(2) 7月16日 102年1月 6月 6月26日 6月24日 台灣大學接獲南投縣1例鼬獾案例,經剖發現腦炎等病變,但犬瘟熱檢測為陰性。 併去年5月南投縣及11月雲林縣各1例,以不同品種犬瘟熱抗體等反覆檢測,亦無法確診。 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驗狂犬病結果為陽性反應。 台灣大學通報農委會防檢局。 召開狂犬病工作專家小組會議討論確診為狂犬病。並於7月17日晚間通報OIE。
(3) 臺東縣設立疫苗施打站,全面加強該鄉鎮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及野犬捕捉收容並施打疫苗。 7/24 防檢局緊急釋出2,000動物狂犬病疫苗供臺東縣加強施打。 凌晨 疾管署為該民眾施打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晚間 家衛所確診該鼬獾感染狂犬病,並通報防檢局。 7/23 民眾通報當地防疫所,防疫所於上午送檢家衛所、通報疾病管制署,並為該民眾施打破傷風疫苗及抗生素。 7/22 晚間21時臺東縣發生鼬獾闖入民宅,民眾驅趕時遭咬傷,鼬獾經捕捉後不久即死亡。
白鼻心 黃鼠狼 鼬獾 麝香貓 棕簑貓 (食蟹獴) 台灣常見食肉目野生動物 黃鼠狼 鄭錫奇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鄭錫奇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林青峰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石虎 鄭至文攝影(林務局提供) 劉健男攝影(林務局提供) 陳王時攝影(林務局提供) 9
對出口的影響 • 經查我國在101年檢疫出口犬隻為7,446隻,其中商業出口為588隻,值5.3萬美元,檢疫出口的貓為669隻,無商業出口,故本次檢出鼬獾狂犬病案例,對出口影響並不大。
我國目前情形 • 至102年7月23日止,野生動物檢體計檢測:鼬獾12件、白鼻心4件、麝香貓2件、棕簑貓及黃鼠狼各1件,總計20件中僅於南投縣、雲林縣及台東縣檢出4例野生鼬獾狂犬病案例。 • 我國於88年開始監測犬隻迄今均未檢出狂犬病病毒,顯示我國狂犬病疫情目前僅為野生動物發生個案。故為達有效控制疫情,相關強化防疫措施如下:
因應措施(1) *高風險地區:檢出狂犬病案例之鄉鎮 • 加強監測: • 成立野生動物監測調查小組,並加強野生動物及高風險地區犬貓監測。 • 加強犬貓狂犬病預防注射: • 6月25日立即釋出12,000劑免費疫苗供山區民眾的犬隻施打,並加強轄區山地原住民鄉及拾獲傷亡食肉目野生動物之鄉鎮加強狂犬病預防注射及宣導。目前已施打7,630多頭,並持續進行中。 • 高風險重點區域設置施打站,加強犬隻疫苗施打及宣導。
因應措施(2) • 流浪動物的處理: • 對於風險高的山區鄉鎮等重點區域的流浪犬,將加強捕捉並對收容犬隻施打疫苗,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 緊急進口疫苗: • 緊急防疫用疫苗原儲備有近10萬劑,因應疫情陸續發放,目前尚存8萬劑,並規劃再進口30萬劑,另市面上已掌握的疫苗約23萬劑,廠商於8月底前將再進口7萬劑,將持續聯繫廠商增加進口數量以備施打。
因應措施(3) • 全面展開衛教宣導: • 透過媒體、社區活動及學校教育,加強全民衛教宣導,要求飼主每年攜帶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勿購買來路不明動物。民眾或家中寵物如被動物咬傷,應立即就醫,以維護自身安全。 • 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時,行為會發生異常,不怕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請民眾提高警覺,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 加強邊境防疫: • 持續加強進口檢疫工作以及港埠地區犬隻狂犬病預防注射,並請緝私機關加強查緝走私,避免境外移入案例,提升邊境防疫強度。
全民合作做防疫 林務局巡山員 • 不接觸野生動物,於發現死亡食肉目野生動物時,協助通報所轄動物防疫機關或鄉鎮公所派員處理。另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林務局巡山員、森林遊樂區人員、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於發現食肉目野生動物屍體時,即送檢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狂犬病。 各縣市鄉鎮公所 森林遊樂區人員 各縣市防疫機關 野生動物救傷中心
狂犬病「二不一要」 • 不棄養家中寵物 • 不接觸野生動物 • 要每年主動為家中飼養犬貓施打動物狂犬病疫苗
咬傷處理 • 如被野生動物咬傷,應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徹底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並迅速就醫,以維護自身安全。 • 由醫護人員進行傷口的消毒,並由臨床醫師評估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必要性。
防疫無須過度擔心 • 狂犬病係藉由抓咬傳播,且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資料,狂犬病疫苗施打為目前最有效防治狂犬病的方式,故每年攜帶家中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不與野生動物接觸,感染狂犬病風險即低,無須過度擔心。 • 寵物登記時已進行狂犬病之基礎免疫,每年須再補強一劑(一劑約200元) ,就可預防狂犬病。
全民共同防疫,恢復狂犬病非疫區 • 目前我國已有完整的狂犬病監測計畫及邊境防疫措施,更需全民共同配合,為家中犬貓施打疫苗,同時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依照OIE的規定,倘具備完整的狂犬病監測計畫及防檢疫措施,只要2年無本土性及境外移入的動物狂犬病病例再發生,我國即可恢復狂犬病非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