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388 Views
一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 床土准备→肥料拌混 → 破碎过筛 → 堆闷熟化→ 晒种→发芽试验→药剂浸种→催芽→ 铺放空盘 → 精做秧板 洇足底水→ 播种 →覆土→封膜盖草→ 揭膜炼苗→ 肥水管理 → 起盘移栽.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床土选择 : 一是菜园土 , 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 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2 、每亩大田备足营养土 100 公斤。
E N D
一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床土准备→肥料拌混→破碎过筛→堆闷熟化→ 晒种→发芽试验→药剂浸种→催芽→ 铺放空盘→ 精做秧板 洇足底水→ 播种 →覆土→封膜盖草→ 揭膜炼苗→ 肥水管理 → 起盘移栽 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床土选择: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1、床土选择: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不要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2、每亩大田备足营养土100公斤。 3、床土培肥:一是集中取土。于冬末春初,亩匀施人畜粪或熟灰杂肥40担(草木灰禁用)及45%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撒施,施后连续机旋2—3遍,进行碎土拌肥,旋耕深度8公分左右,而后用小于5毫米的筛孔筛子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需达60%以上。过筛后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要求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农膜覆盖30—40天,促使肥料充分熟化。 二是用“旱秧壮秧剂”代替无机肥。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可拌0.5—0.8 公斤 “旱秧壮秧剂”起培肥、调酸、助壮秧苗作用。 (一)床土准备
(二)秧池准备 1、池田选择 选择排灌分开、土壤肥沃、运秧方便、便于管理、远离经济作物的田块做池田。池田摆布以2亩为宜。 2、比例 秧池田与大田比为1:80左右。 3、秧板规格:播种前10天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要求水验平,高低差小于2厘米。秧板规格:畦面宽1.3-1.4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 4、秧板标准: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铺盘时板面不裂缝、不陷脚。 5、每亩大田备足软盘28张左右,根据秧板面积准备适量的盖膜、芦苇杆、稻草等辅助材料。
(三)播期及浸种催芽 1、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不能选用生育期偏短或偏长及穗型偏小的种子。 2、种量 每亩大田备足精选种子4公斤,浸种前要晒种,并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要达到90%以上。 3、播期确定 适宜机插秧龄为15-20天。大麦、油菜茬向前倒推20天,小麦茬向前倒推18天左右确定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4、药剂浸种 药剂浸种可以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浸种时用“施保克”或“使百克”1支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兑水6-7公斤浸5公斤种子。一般粳稻浸足80日·度(3天左右).具体浸种时间随气温而定,但种子必需吸足水份。稻种吸足水份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5、催芽 高温破胸,温度不超过38℃,催芽标准为90%种子破胸吐白,催芽后置于室内摊晾炼芽4-6小时后即可播种。
(四)播种 1、铺软盘 紧密排放,保证28×58(厘米)尺寸。 2、上营养土 边铺盘边上土,注意软盘不要在太阳下暴晒,铺土厚度为2厘米,不能过薄。 3、洇足底土水 一种方法是播前一天铺好底土后灌平板面水,使盘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放。 二是用喷壶喷洒,使底土水份达饱合状态后立即播种盖土,以防跑湿,注意喷水时盘四角水要足而且均匀。
4、播种 按盘称种或按畦称种(盘数×每盘芽谷重量)。每盘芽谷播140-150克(指发芽率≥90%时用量,若发芽率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播量相应增减1.2克)。要求多次反复播种,做到细播匀播,力求均匀。 5、覆土 (盖籽土) 覆土量以盖没种子为宜,厚度0.3-0.5厘米,要匀撒。注意覆的土不加壮秧剂,盖土后10分钟内盘面干土必须自然吸湿无白面,覆土后不要再对表土洒水。并沿软盘外侧用土整理盘边,保证盘边平直以提高机插质量。 6、封膜盖草 在盘中间适当放一些细芦苇杆,然后覆盖农膜,要四周封严封实,确保高温高湿,安全齐苗,再在薄膜上加盖稻草,盖草要均匀,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避免烈日高温灼芽。雨后应及时清除薄膜上的积水,并开好平水缺。
(五)苗期管理 1、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秧苗出土1.5-2厘米左右,出苗整齐,大约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易使叶鞘拉长,遇高温晴好天气,容易烧苗,若揭膜偏早影响齐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尽量在傍晚时揭膜。揭膜后及时灌一次足水,洇透床土,也可喷洒补水,如遇到顶锅盖(顶苗)时灌平沟水也可以用喷壶喷水。揭膜后如遇大暴雨,形成露籽,对露籽苗要补土。
2、科学管水 秧苗三叶期前保持平沟水,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肥、温、气的护苗目的,正常情况下,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含水又透气,若晴天中午秧苗卷叶时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如遇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保温护苗,回暖后换水保苗。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 3、及时追施断奶肥 一叶一心期(播后5-7天),每亩秧池田用尿素5-7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秧苗吐露水时浇施,施后用双倍的清水浇施。
4、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应注意病虫害发生,及时对症用药。为防止条纹叶枯病,一叶一心期每亩秧池田用10%“吡虫啉”有效成份20克加80公斤水喷施。 5、培育壮秧 壮秧标准:苗高15-18厘米,叶龄3.5-3.8叶,苗挺叶绿,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六)栽前准备工作 1、施好出嫁肥 栽前3-4天看苗的叶色而定 。如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切勿施肥,应控水提高苗质;如叶色褪淡的脱力苗,苗秧池田用尿素4-4.5公斤兑水200公斤于傍晚均匀洒施,施后洒一次清水防肥害伤苗。如叶色正常,叶挺而不下披苗,用肥量可酌情减少。 2、控水炼苗 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性,于栽3天控水,晴天半沟水,阴雨天排干秧沟积水,起秧前床土含水量适中。如遇雨,需雨前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3、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小、个体较嫩,易遭病虫害,栽前1-2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 4、起运移栽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先起软盘后起秧,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2-3层,运到田头后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 严防烈日伤苗。采取遮荫 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二、大田耕整,栽插技术 1、机插秧对田面要求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 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大田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大田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 mm,以 保证插秧 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田块:首先机插秧的田块应该相对集中,插田块不宜用铧犁耕翻,对于田块的耕翻应该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便于统一水浆管理。机范围内。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耕地天、壤土沉淀1-示威宜用 耕整时不宜深耕机械作业,以防耕作层过深大田田块应该相对集中以便统一水浆管理
(1)田块要平整,要求栽后寸水活棵,棵棵到。(1)田块要平整,要求栽后寸水活棵,棵棵到。 (2)田面整洁,耙地墁平后田面无杂草、杂物、浮渣,对秸秆还田且灭茬效果欠佳的田块,耙地时结合人工踩埋清理、清除田面残物。 (3)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 (4)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学肥料,氮肥量一般为稻田总量的20%,缺磷钾土壤应适量增施磷钾肥。 3、泥浆沉实 为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砂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1-2天,粘土2-3天左右。
4、机栽插 (1)机插秧作业指标: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插直、插稳,作业复盖面达98%。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 (2)栽前抓好机手技术培训,使机手真正“懂插秧机构造原理、懂机插育秧技术要求,懂安全生产,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农田作业”的要求。 (3)努力提高机插质量,大田水深为1-2厘米,按农艺要求确定每亩穴数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及时调整株距档位和栽插深度,待作业状态符合要求并稳定后再开始连续作业。作业过程中随时观察作业质量。 (4)为充分发挥作业效率,事先要合理确定作业路线,科学安排装秧地点。
三、大田管理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栽插,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插、稀植、通风通光的要求,但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相比,其秧龄短、抗逆性差、缓期相对较长,分蘖具有爆发性、够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针对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合我市特点和近年来推广经验,采取“前促、中控、后稳”的肥水管理模式,实现水稻早生快发、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健壮个体、巩固群体、提高千粒重的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1、活棵分蘖期有管理 (1)水肥管理 坚持薄水移栽,栽后如遇晴天高温,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的1/2左右,栽后3-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2-3厘米,切忌长时间深水,活棵后浅水勤灌。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分次施用分蘖肥、及时除草。栽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亩用尿素5-7公斤加小苗除草剂1袋(50克)拌湿润细土10公斤,在傍晚田内上水5-7厘米后撒施,保持水层5-7天。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满足早分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亩用尿素3-4公斤。对秧苗有缺磷缺钾特征的田块,按亩施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
(2)防僵苗 僵苗主要表现为分蘖生长缓慢,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阻,主要有肥僵型(重复追肥)、水僵型(秧苗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和药僵天型(除草剂用量过多,喷洒除草剂后没有及时上水护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肥、水、药等调控措施,同时可施适量生长调节剂,促使秧苗快速转化。
2、拔节长穗期 适时多次轻搁田,机插秧够苗期的苗体小,初生分蘖比例大,对土壤水份敏感,应轻搁田即多次断水。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轻搁断水的次数因品种而定,变动在3-4次之间,一直延续到倒3叶前后。 追施促花肥 在叶龄余数3.5叶左右时施用,亩用尿素7-9公斤,视苗情而定。 追施保花肥 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5-1.2叶时施用,亩用尿素7.5公斤。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每亩10公斤相反,则少施或不施。
3、开花结实期 水浆管理上,由出穗至其后20-25天,保持浅水层为主;出穗25天以后,采用间歇灌溉法(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此时脚印塘应无水,直至成熟。
4、病虫害防治 机插秧前期虫害以稻蓟马、稻蟓甲为主,早栽大田注意防治灰飞虱,七八月间注意二、三化螟、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 病害主要不是纹枯病,抽穗前后若遇连续阴雨,注意稻瘟病发生。 防治:应密切注意当地农业植保部门有关水稻病虫害防治预报,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农药和药剂配方,有针对性地及时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