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12k Views
继续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李 德 芳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 副秘书长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2010 年 7 月. 一、背景、现状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继续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四、创新与突破. 一、背景、现状. 当前,我国的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 新形势: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E N D
继续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李 德 芳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 副秘书长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2010年7月
一、背景、现状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继续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四、创新与突破
一、背景、现状 • 当前,我国的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 • 新形势: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 新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一、背景、现状 • 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新任务 教育的两次大发展、大跨越: 经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全党全社会努力,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把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是一次伟大的转变, 大大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转变从现在到2020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目标更伟大,任务更艰巨。
一、背景、现状 • 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新的历史起点分析: 我国教育体制还不够灵活 教育总体质量还不高 教育结构还不够合理 城市、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继续教育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 继续教育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规模、层次、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 • 继续教育发展尚不平衡 • 区域、行业、类型和层次不平衡 • 继续教育体系仍不完善 • 继续教育体系内自成系统、封闭现象突出、办学及支持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 继续教育培训市场仍需规范 • 招生、考试、教学管理不规范 • 文凭发放审核不严 • 教学支持服务不到位 • 合作办学不规范
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 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 科学的质量观尚未形成和完善 • 国家层面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管制度尚不健全 • 有效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 培养目标及过程与实际需求脱节问题突出 • 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学过程和支持服务 • 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 • 教育体系内部对继续教育的定位尚未形成共识 • 社会上对于继续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 政府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宏观指导和监管不力 • 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
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 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够 • 国家的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责不够明确,统筹不够 • 教育系统内部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分散、统筹不够 • 政府、企业、行业与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沟通不畅、统筹不力 • 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滞后,执行监管力度不够 • 政策法规不健全,宏观指导滞后 • 教育执法不严,监督力度不够 • 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薄弱 • 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确立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提出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三大任务: 一是8项发展任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二是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 三是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
二、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农村实用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2年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提高到28 % • 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59 % • 社会成员的能力与素质明显增强
2010-2020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社会成员能力与素质 2.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推进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3.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机制,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社会成员能力和素质1.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社会成员能力和素质 • 我国的学历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转业转岗、知识和技术更新、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等继续教育需求旺盛 • 但目前继续教育在规模上、结构上、质量上、适应性、针对性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个体发展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继续教育的参与率和效益
我国劳动者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我国劳动者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 全国从业人员中: 07年,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仅占18.3%,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9%的水平,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占80%左右 06年,全国5.31亿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化水平: 文盲6.8%、小学32.7%、初中49.5%、高中9.8%、大专及以上1.2% 全国9800万技术工人队伍中,技能水平: 初级近40%、 中级 37.9%、高级仅18.3% • 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实用人才继续教育需求 2007年农村人口7.28亿、占总人口的55.2%,农村外出劳动力(农民工)已达1.32亿人 农村就业人口4.73亿、占劳动力总量的61.7% 农村转移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外出从业人员90%为初中以下及初中文化程度)、培训率低,技能水平不足
学历继续教育类需求 按照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每年将有: 几百万人的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存在着潜在的高中后继续学历教育的需求。2007年为例 • 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57%,有446万学生成为落榜生,近两年每年也是4百多万 • 各类专科毕业生300万人 • 中专(含技校和成人中专)毕业生534万人 1300万左右在职人员通过非全日制的多种途径接受高等教育
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 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到2020年) 党政人才: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的85%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4200万人 专业技术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高技能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8%
农村实用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180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180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生产能手增加到516万人、经营能人增加到688万人左右、能工巧匠增加到516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提高到60%(2012年由现在的9.27%提高到30%) 社会工作人才:到2015年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总量达到300万人 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 形成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全民学习氛围,为构 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活动蓬勃开展,大幅度扩大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的继 续教育参与规模。提升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稳步发展学历学位教育 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 多层次、多类型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到2020年,全国80%的街道、60%的乡镇建立社区学习中 心并具备数字化学习条件;使农民参与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 率提高到30%;使全国绿色证书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优势,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天、地网互联互通的多样化、多元化、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办学及服务网络,为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灵活、个性化、可交互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服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模式,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切实保障困难和特殊群体的继续教育 优先保障重视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提 高其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和提高收入
2.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推进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充分调动并发挥各类继续教育资源优势 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继续教育 大力推进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加强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 加强国内外继续教育交流合作与开发
充分调动并发挥各类继续教育资源优势 继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国民教育体系、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和社区教育体系在继续教育中的资源优势,鼓励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规定参与继续教育办学及服务活动,鼓励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
当前继续教育体系与办学规模 • 继续教育办学、培训、助学体系与类型 继续教育体系归为学校体系、培训体系、考试体系等。其中: • 学校体系包括普通高校、电大系统、成人高校、成人高中、成人中专、职业高中、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学校继续教育 • 培训体系包括就业训练中心、 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党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中心等开展的继续教育 • 考试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社会考试
继续教育办学机构 截止2008底,举办继续教育的机构191347个,其中: 普通高校1200所+1036所(2009年约1500所) 电大系统(中央1、省市44、地市949、县1823) 成人高校400所(2009年384所)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866个 自考助学组织1336个(登记注册并经批准) 成人高中753所,成人中专1977所 职业高中5915所 各类培训机构17.89万个( 此为2007年数据,其中:职工技术培训机构3719个,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153303个,其他培训机构21878个)
国家考试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自考办)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管理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自考办) 31个省级自考办; 330多个地(市)级自考机构;2680多个县(市)级自考机构(部分省市还向农村延伸,在乡镇建有自考服务站) 主考体系: 566所高校担任主考学校 助考体系:社会助学组织1336个(其中:普高461、民办381、其它494) 社会考试 各类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2008年统计)与国际、国内机构合作开考的非学历项目15个、 独立开发非学历考试项目6个
党政和行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党政培训机构主要承担系统内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 党校系统(党校)---中央1、省(市)32、地(市)333、县和国家大中型企业党校系统2860 中央部委、省市政府培训机构 --行政学院和培训基地 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以职工的岗位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 有多种类型: 岗位技能、 适应性、资格、技术等级、安全技术培训 为获取学历而进行的继续教育
我国职业资格的主要种类 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由国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如律师、医师、建筑师等 能力资格(非行政许可类的职业资格),由各种行业协会、学会设立,如 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等 职业资格,由各个地方、企业自己设立 (此类问题较多)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 “蓝领上岗证”、“白领上岗证”(诸如注册会计师证)以及“个人技能型”证书 发证部门有国家的、省市的、部门的、行业的、学会的、企业(公司)的、高校的,如: 教育部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IT行业的“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 企业的 “微软系统管理员(MCSA)证书” 高校的 “音乐水平考级”( 中央音乐学院) ……...
目前,国家认定的职业已达1979个 至2006年底,施行了650个国家职业标准 2007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7794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15.8万人 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国外资格证书有10几种 如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的银行风险与监管国际证书(ICBRR),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CIE)的商务管理证书(Business/Management Certificate)和旅游管理证书(Travel and Tourism Certificate),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国际交流英语考试(TOEIC,中文简称“托业考试”),株式会社语文研究社实用日本语鉴定证书等
职业资格与技能水平证书考试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依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劳动者在就业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培训的原则 对职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对企业推行"培训、考核、使用与工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初、中、高三级技术等级制和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职务聘任制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职业技能鉴定
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开放性,拓展教育功能和服务面向,为社会成员提供多途径接受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开放性,拓展教育功能和服务面向,为社会成员提供多途径接受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高等职业学校实行职前与职后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建立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要充分利用现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继续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和广大农村,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村中、小学等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引导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引导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社会资源广泛参与。 • 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天网(卫星和广播电视)和地网(互联网),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多样化、多元化、开放式的支持服务网络和体系。 •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社会化、信息化、覆盖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类型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鼓励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全面开放学习资源,建立完善公益性和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机制,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业余学习和终身学心的多样化需求。 • 搭建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国家继续教育数学化学习中心,建设国家公益性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整合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查询、学习账户管理、学习情况记录等服务。
3.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机制,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制度。 创新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优化学习者知识和能力结构、促进学习者职业发展为目的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针对性、实效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改革教学方法,引导继续教育机构开发贴近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实际需要的课程。支持建立行业继续教育的教学指导与质量评估委员会
建立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课程认证标准、学分计算标准、施教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在内的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继续教育机构认证及定期复核制度,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定期对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认证结果、质量评价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加强对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办学机构招生、办学、考试和发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培训、发证和收费行为,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相关中介机构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和监管活动中的作用; 完善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统计系统。 主动参与世界继续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开展国际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活动。
加强继续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专兼结合、分类发展的原则,建设适应继续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加强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定制度,健全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地区、继续教育机构探索继续教育教师资源的开发、整合、共享和优化的创新模式;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各类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引导和鼓励各部门、行业和地区建立继续教育管理者相互交流和互动的公共平台
我国继续教育办学规模: 截止2008底,各类继续教育注册学生7000多万人 其中在读学生: •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业余、脱产)4888823人 •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1309250人 •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2249700人 (截止2009年底普通高校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累计招生近10000000人) • 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594126人 • 成人中等教育8836647人 • 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57198356人 2008年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在校生数据资料来源: 教育部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08》
2009年普通、成人、网络、自考、非学历高等教育总体情况2009年普通、成人、网络、自考、非学历高等教育总体情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情况 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分布情况 省份:19个省(区、市)设有,其中西部地区13所 12个省(区、市)没有(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 宁夏、山西、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河北、海南) 所属:教育部55所、工信部和中科院5所、地方8所 “211工程”学校64所、“985工程”学校35所 综合类22所、理工类25所、 师范类8所(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外语类3所、农林类3所、医药类3所、 财经类3所、艺术类1所
2008年,68所试点普通高校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是函授教育的近7倍2008年,68所试点普通高校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是函授教育的近7倍
2008年,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在校生224.97万人、毕业生52.42万人、招生86.12万人;全国电大统招高等专科生6.65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已占电大学历教育的90%以上2008年,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在校生224.97万人、毕业生52.42万人、招生86.12万人;全国电大统招高等专科生6.65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已占电大学历教育的90%以上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学习中心建设 • 截至2009年68所试点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建设网络教育课程61473门,参与校内共享课程21911门,校际共享16420门,校内学分互认课程9154门,校际学分互认课程5862门,几年来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累计209门。 • 全国试点高校拥有学习中心9000多个,其中,普通高校网院自建中心4580个(近1/4在西部)、服务体系自设中心1352个,电大自设的教学点有3290个。 • 网络教育开设11个学科门类,299种专业,专业总数1925个。其中专科层次专业数409个,本科层次住专业数1516个(本科含专升本、高起本、二学位学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