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31 Views
上课了. 请安静.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 前驱感染 临床表现: 血尿、水肿、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贫血、血沉 ↑ 、 WBC ↑ 尿沉渣检查有蛋白、红细胞、管型 血清 C3↓ ,伴或不伴 ASO↑. 病 例分析. 病例: 6 岁女孩,因全身浮肿、尿色暗红 4 天,伴头痛、眼花 1 天就诊。 2 周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经青霉素治疗后好转。 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什么? 还应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其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哪项? 诊断及诊断依据? 治疗措施。. 初步诊断:
E N D
上课了 请安静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 前驱感染 临床表现:血尿、水肿、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贫血、血沉↑、WBC↑ 尿沉渣检查有蛋白、红细胞、管型 血清C3↓,伴或不伴ASO↑
病例分析 病例:6岁女孩,因全身浮肿、尿色暗红4天,伴头痛、眼花1天就诊。2周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经青霉素治疗后好转。 • 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什么? • 还应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其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哪项? • 诊断及诊断依据? • 治疗措施。
初步诊断: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首先要做的检查是: 测血压 • 还应做下列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 血生化、肾功能及有关免疫学检查: ASO、C3、Cr、BUN、电解质、PH等。
分析 150/90mmHg • 测血压: • 检查结果 •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RBC满布视野、尿蛋白++、RBC管型 BUN轻度升高、K+5.5mmol/L、血清Pr及CH正常 ASO增高、血清补体3明显下降 血清补体3明显下降
最后诊断: • 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病例 高血压脑病 诊断依据: • 病史:前驱感染史,血尿、水肿(眼睑); • 体格检查:高血压,水肿;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链球菌感染证据及C3、血生化及肾功能检查。
治疗措施: • 一般治疗:卧床, 限钠、限水、限蛋白质; • 对症治疗:利尿,降压; • 抗感染治疗:抗生素; • 注意保护肾功能。
肾病综合征 P139 (Nephrotic syndrome NS) 万杰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栾建国
一、概述 • 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 • 原发性NS约占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的20%,仅次于AGN,居第2位。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迄今不明 • 细胞免疫致病: 肾小球静电屏障作用受损,主要见于MCNS • 免疫复合物致病 证据:肾组织有IgG、C3沉积 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致肾小球基底膜 分子屏障受损。
大量蛋白尿 肾内蛋白质 分解代谢↑ 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 脂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率↓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利钠因子↑ 钠水潴留 高度水肿 发病机理 致病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选择性蛋白尿 低选择性蛋白尿 脂代谢紊乱 水进入间质
分型 根据病因不同: • 原发性(最常见) • 继发性 • 先天性
临床分型: • 单纯型NS(Simple Type NS) • 肾炎型NS (Nephritic Type NS) 皮质激素治疗效应分型: • 激素敏感型(Steroid-Responsive NS) • 激素耐药型(Steroid- resistant NS) • 激素依赖型 (Steroid-Dependent NS)
病理分型 微小病变型(MCNS); 非微小病变型: • 系膜增殖性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膜性肾病; • 膜增殖性肾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发病情况: • 性别:男>女(1.5-3.7:1); • 年龄:各年龄组,以3-5(2-7)岁为发病高峰; • 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为主(90%)。
临床表现 选择性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 定性:≥+++; 定量标准:≥50mg/Kg/d 形成原因: • 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受损; • 肾内分解代谢增高。 ★正常尿中可有少量蛋白质,≤100mg/L。 (主要是泌尿系统组织分解产生)
蛋白尿外观 • -:尿液外观无变化; • ±:在黑色背景下可见轻度混浊, 尿蛋白:<300mg/L; • +:白色轻度混浊,无颗粒出现, 尿蛋白:300-900mg/L; • ++:明显白色混浊,有颗粒,无沉淀, 尿蛋白: 1000-2990mg/L; • +++:更明显的混浊,有片絮状沉淀, 尿蛋白:3000-9990mg/L; • ++++:有絮状混浊,凝固成块下沉, 尿蛋白:>10000mg/L;
低蛋白血症: 标准:血浆白蛋白<30g/L。 形成原因: • 尿中丢失大量白蛋白(主要); • 肾对蛋白分解增高
高脂血症: 标准:血胆固醇〉5.72mmol/L 原因: • 肝代偿性合成↑; • 脂质转化障碍;
高脂血症 血浆白蛋白↓↓ 脂质在肝脏代偿合成↑ 脂蛋白的分解代谢障碍 高脂血症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导致肾小球硬化 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渗透压↓ 血容量↓ 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变 (RAA,ADH,心房肽等) NS 原发性水钠潴留 水肿 水肿
水肿特点 • 下行性 • 凹陷性 • 严重者可有体腔积液
支气管炎、肺炎 皮肤感染 腹膜炎 六、并发症 感染:最常见 病原:细菌为主,以肺炎球菌多见; 原因: • 免疫功能低下 • 全身水肿和循环不良 • 蛋白质营养不良 •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高凝状态: • 原因: 1)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过多; 2)尿中丢失抗凝血酶Ⅲ; 3)血液浓缩; 4)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5)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改变; • 部位:肾静脉血栓常见,患儿常突发腰痛血尿、少尿,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
低血容量性休克。 原因: • 体液调节机制差,强利尿剂和大量放腹水等; • 大量长期使用激素降低保钠作用; • 白蛋白<20g/L时难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 长期无盐或低盐。
电解质紊乱: • 原因:过度禁盐、不恰当应用利尿剂等; • 常见低K、Na、Ca。 急性肾衰竭:约占5%左右。
七、诊断 • 确诊肾病综合征 • 区别原发性NS或继发性NS • 鉴别单纯性NS或肾炎性NS
单纯型与肾炎型肾病的鉴别 单纯型 肾炎型 肾小球性血尿 无 有 高血压 无 常有 氮质血症 无 有 血C3浓度 正常 常常降低
八、治疗 原则: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综合治疗 一般治疗: • 休息 • 饮食:限盐:1-2g/d;限蛋白质:2g/kg/d • 抗感染 • 利尿 一定要慎重 先扩容再利尿
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疗程:8-12周 中、长疗程 目前国内通行长程治疗9月-1年以上 • 针对肾炎性NS; • 复发性单纯性NS; • 难治性肾病。
激素疗效判定 泼尼松:1.5-2mg/kg/d(最大量 60mg/d)治疗8w判断: • 激素完全效应(敏感型) • 激素部分效应(部分敏感型) • 激素无效应(耐药型)
勤复发:半年内有2次以上 或1年内有3次以上的复发 • 依赖: 对激素敏感,用药缓解,减量或停药2周内复发, 恢复用量或再次用药又缓解并重复2-3次者。
激素中、长程疗法 1、诱导缓解阶段:足量强的松分次服用: • 1.5-2mg/kg/d,每日三次, • 尿蛋白转阴后巩固两周;(一般为4-8周) 2、巩固维持阶段: • 减量至 2/3(两天量),隔日顿服4周; • 以后每2-4周减量 2.5-5mg 至停药。 总疗程6-9或9-12个月
病案分析 • 患儿5岁,浮肿2周。体检:全身浮肿,精神不振,腹水征阳性,BP:82.5/60mmHg。 尿检:尿蛋白+++,无RBC 血生化:血浆白蛋白20g/L,胆固醇6mmol/L,尿素氮3.5mmol/L。 • 诊断应为: • 服强的松每日30mg,1周后水肿消退,2周后尿蛋白转阴,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尿蛋白转阴后选择激素减量的方案是: 总胆固醇:<5.72mmol/L 血尿素氮: 1.8-6.5mmol/L
诊断: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 单纯型 诊断依据: 1、病史: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 2、体格检查:高度浮肿,无血尿,BP不高; 3、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 激素应用方案:(中程疗法:6个月) • 诱导缓解:足量强的松:10mg,tid(4周); • 巩固维持: 1)2/3量约为40mg/d,隔日顿服4周; 2)每两周减5mg,至总疗程6个月。
其它药物 • 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凝剂、降脂药等; • ACEI:抑制NF-kB,降低系膜炎症减少肾硬化延缓激肽分解增加纤溶酶原,促进细胞基质分解降低蛋白尿。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fections,UTI) 万杰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栾建国
概 述 定义: • 尿路内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广义)。临床泌尿系感染主要指细菌感染(狭义)。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小儿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 解剖生理特点 1)尿道平滑肌发育差; 2)尿道口解剖位置; 3)局部防御能力低下。 • 尿路畸形及结构异常; • 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二、致病菌 种类: • G-杆菌最常见,其中80-90%大肠杆菌, • G+菌少(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三、细菌毒力 粘附力、毒素、代谢力、抗杀菌力
四、感染途径 • 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 • 血行感染:新生儿、小婴儿常见 • 淋巴感染; • 直接感染; • 尿路侵入性检查。
病理 • 急性膀胱炎; • 急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一、急性尿路感染 • 新生儿: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缺如。 • 婴幼儿:全身症状明显,泌尿道症状轻微。 • 儿童期(年长儿): 1)下尿路感染: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 2)上尿路感染:全身症状明显、有局部排 尿症状。
二、慢性尿路感染 • 病程6月以上; • 临床症状(全身+局部); • 肾瘢痕、肾功能受损、肾性高血压。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 尿常规检测:尿WBC增高或WBC管型; • Addis计数:WBC>100万/12h; • 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重要诊断依据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确诊; • 膀胱穿刺取尿培养 (+):确诊
尿液直接涂片找细菌; • 亚硝酸盐试验---菌尿辅检; • 影象学检查; • 其它:肾功、尿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