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91 Views
第五节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3. h 4 =+ 1.446m. h 3 =- 1.742m. 1. h 2 =+ 2.036m. h 1 =+ 1.575m. BM A. 2. n 4 = 16 L 4 = 2.2km. BM B. n 3 = 14 L 3 = 1.4km. n 1 = 8 L 1 = 1.0km. n 2 = 12 L 2 = 1.2km.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E N D
3 h4=+1.446m h3=-1.742m 1 h2=+2.036m h1=+1.575m BMA 2 n4=16 L4=2.2km BMB n3=14 L3=1.4km n1=8 L1=1.0km n2=12 L2=1.2km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下图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HA=65.376m,HB=68.623m,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4
2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根据附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线长度求出每公里测站数,以便确定采用平地或山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计算公式。 在本例题中 5 站/km<16站/km 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 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Whp的计算公式为
成果合格 9
3.调整高差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 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即 式中 vi ——第i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 ——水准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 、 ——第测段的测站数与测段长度。
在本例中,各测段改正数为: 7 10 计算检核:
将各测段高差改正数填入计算表第5栏内。 成果合格 9 12
4.计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各测段改正后高差等于各测段观测高差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 式中 ——第 i 段的改正后高差(m)。
10 本例题中,各测段改正后高差为: 13 计算检核:
将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计算表第6栏内。 成果合格 12
5.计算待定点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和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即可依次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即 13 15 最后推算出的B点高程应与已知的B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第7栏内。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第7栏内。 成果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