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2 Views
§1-5 设计内容. 第五节 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二)设计基础 (三)工艺流程图 (四)工艺设备设计 (五)设备布置 (六)管道工程 (七)保温工程 (八)安全与工业卫生. §1-5 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1 、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 2 、要求生产的可靠程度原则 3 、生产能力波动的适应范围原则 4 、材质使用原则 5 、自动化水平原则 6 、设备的备用原则 7 、发展规划原则. §1-5 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1 、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
E N D
§1-5设计内容 第五节 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二)设计基础 (三)工艺流程图 (四)工艺设备设计 (五)设备布置 (六)管道工程 (七)保温工程 (八)安全与工业卫生
§1-5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1、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 2、要求生产的可靠程度原则 3、生产能力波动的适应范围原则 4、材质使用原则 5、自动化水平原则 6、设备的备用原则 7、发展规划原则
§1-5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1、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 这是具体方案比较的依据.如:投资回收期小于6年投资,利润率大于15%等 2、要求生产的可靠程度原则 例如最低的小时(日)生产能力不低于公称设计能力的95%等。★由此决定设计裕量
§1-5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3、生产能力波动的适应范围原则 例如要求最低操作负荷为正常操作负荷的5%。 ★根据这个要求决定透平机的防喘振措施、塔板流体力学计算的下限等。 4、材质使用原则 以耐腐蚀材料为例,在一般情况下耐腐蚀性能 愈好的材料价格愈高。 ★因此,究竟采用什么材料应有统一的规定。
§1-5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5、自动化水平原则 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装置的安全要求、生产要求以及控制的投资和得益。 ★如果建厂条件是劳动力富裕而资金短缺,则不应盲目追求高自动化水平。
§1-5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6、设备的备用原则 是对转动设备和易磨损、易腐蚀或易结焦设备而言。 设备是否备用可根据设备的平均故障间工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全装置的连续运转时间和利润等,用可靠性理论得出定量的结论。当没有可靠的数据时,应根据经验对全装置的动设备作出统一的规定。
§1-5 设计内容 (一)设计原则 7、发展规划原则 有的设计项目因投资、市场需求和各配套装置的建设进度等原因需分期建设,若分期建设的间隔时间不长,则在第一期设计时应考虑后期建设的需要,以节约总投资和减少改造工作量。 ★例如在设备平面布置、单系列设备能力和主要管道的管径等方面应留有余地。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1、年操作时间 2、原材料规格 3、产品规格 4、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收率 5、界区交接条件 6、公用工程规格 7、公用工程消耗 8、催化剂、干燥剂、助剂及其他化学品用量 9、三废的来源、数量、组成和建议的处理方法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1、年操作时间 年操纵时间是指每年的自然日扣除大、中、小修和非正常停车时间后的实际生产时间,其数量随装置而异。 ★对于腐蚀性强或易聚合结焦而设备备用系数较低的装置,或第一次工业化的装置,采用较小的年操作日,例如7560时。对于工艺成熟、工况稳定、工人操作水平高的装置可取8280时,一般连续化生产过程可取8000时。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2、原材料规格 是指原料的浓度和纯度。 ★对于原料的浓度和纯度要考虑如下因素: ⑴杂质对反应、催化剂的影响 ⑵对惰性杂质要考虑原料浓度降低后对反应速率 以及排放损失的影响。 ⑶原料浓度对产物分离系统的影响 ⑷提高原料浓度和纯度所需付出的代价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3、产品规格 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IS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如果一个装置的产品即为另一个装置的原料,决定产品规格需考虑的因素与同决定原料规格需考虑的因素相同。 4、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收率 原料消耗应作为设计指标在设计开始前规定,然后通过合理组织流程和设定设计变量来实现。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生产装置占地面积的范围称为界区。 5、界区交接条件 ★界区交接条件指用管道输送的原料、产品和公用工程在界区线交接的温度、压力和相态。 指电、水、蒸汽、仪表用空气等的规格。 6、公用工程规格 ★例如:电的规格,对于大功率电机,如150KW,应输入高电压;一般中小型电机采用380/220V低电压。 水:一般分为工艺用水、冷却用水和其他用水,其规格要有供水温度和压力。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7、公用工程消耗 根据系统模拟计算结果汇总公用工程消耗,列出单位时间和单位产品的消耗。 8、催化剂、干燥剂、助剂及其他化学品用量 应根据反应器、干燥器等单元过程计算结果和工艺要求决定。
§1-5设计内容 (二)设计基础 9、三废的来源、数量、组成和建议的处理方法 废气的来源:反应器、吸收器、分离器等工艺设备的排放气,安全阀起跳或泄漏的排放气,火炬废气和各种加热炉及锅炉的烟道气。 废水是指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毒液体。 废渣是指废催化剂,废干燥剂,煤渣,结焦聚合物质等各种废固体物。 ★三废处理方法见环境工程设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