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8 Views
資訊管理學期報告. 資二甲 D10116114 林于筠 D10116151 張雯綾 指導老師:陳文賢 教授. 目錄. ‧ 創辦人介紹 ‧ 緣起 ‧ 公司介紹 ‧ 功能介紹 ‧ 營運模式 ‧ 競爭 與 市場 ‧ 結論. Facebook – 創辦人. Facebook 的創辦人是 馬克‧朱克柏格( Mark Zuckerberg )。 哈佛的大學生 ,在大學時被稱譽為是「 程式神人 」 ,主修心理學;他很喜歡寫程式 ,特別是 溝通工具與遊戲類 。
E N D
資訊管理學期報告 資二甲 D10116114 林于筠 D10116151 張雯綾 指導老師:陳文賢 教授
目錄 ‧創辦人介紹 ‧緣起 ‧公司介紹 ‧功能介紹 ‧營運模式 ‧競爭與市場 ‧結論
Facebook – 創辦人 • Facebook的創辦人是馬克‧朱克柏格(Mark Zuckerberg)。 • 哈佛的大學生,在大學時被稱譽為是「程式神人」 ,主修心理學;他很喜歡寫程式,特別是溝通工具與遊戲類。 • 2003年11月,他架設了facemash.com,讓使用者從兩張哈佛學生的照片中,選出比較好看的;但是之後被校方要求關閉網站,他沒辦法,只好關閉網站。接著,在2004年初,他想到了"facebook"。 • 寫過之程式軟體: 1.Synapse- 藉由人工智慧來學習使用者聽音樂的習慣來產生音樂播放清單的音樂程式 2. ZuckNet- 訊息交流軟體。後來美國線上(即AOL)即時通訊軟體的原始版本 3.CourseMatch- 依據其他學生選課邏輯而讓使用者參考選課的程式 4.Facemash- 讓學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最佳外貌的人。
Facebook –緣起 • Facebooks在過去是紙本的姓名住址手冊,會在秋天寄給新生。它會有錄取新生的基本資料,像是家鄉、高中畢業學校、主修科目、課外興趣、而且通常會有照片。很多人在開學第一週前就將它們記下來了。 • Facebooks對於認識人名或是尋找相同興趣的人很有幫助,可以幫助新生迅速認識大家。 • Facebook 的成立告訴我們的朋友如何激勵我們、支援我們、以及在當我們連接這個世界的時候得以幫助我們發現世界。 Facebook 新的里程碑 • 2004年1月,那時哈佛的宿舍有自己的Facebook,但使用者只能查詢自己所屬的宿舍的Facebook。Zuckerberg決定設計一個線上的Facebook,而且是全校都可以查。 • 2004年2月4日,他寫的thefacebook.com開始給他的同學使用(之後網站改名為facebook.com),反應出乎預期地熱烈,2月下旬就有超過10,000人註冊,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希望有自己的Facebook,但Zuckerberg一開始其實沒有想到要跨校。 • 在3月時,Facebook開始在Yale(耶魯)、Columbia(哥倫比亞)、Stanford(史丹佛)這三所大學運作,選這三所學校只是因為直覺想到,並沒有什麼數據上的佐證。 • Yale和Stanford在第一到第二週就有1/2到2/3的人加入、Columbia因為已經有一個類似的系統,因此沒有成功。 • 2004年6月,Facebook已在30所學校運行並且擁有150,000的註冊使用者。此時Zuckerberg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因此找了室友Dustin Moskovitz和Chris Hughes一起幫忙。
Facebook –公司介紹 • 在2004,Facebook提供免費服務給有.edu e-mail的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大多為大學者被鼓勵輸入個人檔案、像是聯絡資訊(電話號碼、地址、即時通訊ID、email位址)、興趣、目前課表等資訊。 • Facebook對於使用者做分校管理,查看別校使用者的資訊將會受到限制。Facebook讓使用者對於自己的資料有高度的控制權,可以只開放給自己所指定的人看,預設值是可以給同校的使用者查看。 • Zuckerberg覺得Facebook不像一般的社群網站,他覺得Facebook是讓使用者可以查詢別人的資訊。不像其它社群網站(ex.Friendster、MySpace)的目的則是要更多的使用者加入,然後就可以利用這個做點 “ 別的事 “ 。 • 根據2007年7月的資料,Facebook在所有以服務大學生為主要業務的網站中,擁有最多的用戶:高達3400萬活躍用戶(包括在非大學網路中的用戶)。 •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間,該網站在全美網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時Facebook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每天上載850萬張照片。這甚至超過其他專門照片分享站點,如Flickr。 • 2010年3月,Facebook在美國的訪問人數已超越Google,成為全美存取量最大的網站。 • 2012年10月Facebook全球活躍用戶數突破10億,其中6億為流動電話使用者,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社群網站。 影片點我
Facebook –功能介紹 主要功能 • 塗鴉牆(The Wall)與狀態(Status) • 訊息(Messages) • 讚(Like) • 共享相簿(Shared Photo Albums) • 打卡 • 戳一下 • 在這一天 • 活動(Events) • Facebook網頁遊戲 • 刊登廣告 • 建立粉絲專頁 隱私設定 • 摯友 • 指定只有某人能觀看某則貼文 • 特定...的名單 • 朋友名單 • 朋友的朋友名單 • 完全公開 • 2014年4月30日,馬克·祖克柏宣布計劃提供「匿名登入」服務,即可以使用Facebook的帳號匿名登入其他網站和應用。
Facebook – 網站營運模式 一、技術架構 二、收入來源 三、市場與競爭 Facebook宣稱允許用戶免費註冊,並永遠免費
Facebook – 技術架構 • Facebook標識語言(Facebook Markup Language,FBML): 是HTML的子集,Facebook應用的開發者可以用這種語言客製他們的應用程式的外觀。 • 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為技術架構: 技術架構工程師史提分·格瑞姆(Steven Grimm)在部落格中提及到:幾乎我們所有的服務器都運行開源軟體。Web服務器是Linux,Apache和PHP;資料庫是MySQL;使用memcached來保證網站的快速反應;後台應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和Boost。程式員用Subversion和git來進行代碼管理,像很多網站一樣,從頭到腳都是開源軟體。 • UML: 示範Facebook的域模型,顯示了Facebook系統所管理的訊息。它展示出Facebook資料庫中的實體、關係、欄位。但僅為概念類圖,並非具體實施的細節。 • Facebook查詢語言(Facebook Query Lanuage): 為其他資料模型的細節;一種類似SQL的查詢語言。 • HipHop for PHP: 2010年,Facebook開源了自家開發的「HipHop for PHP」;比純PHP 高一倍的效能。 • 其他開源軟體: Apache Cassandra、memcached、Varnish cache、Hadoop、Hive、HBase等。
Facebook – 收入來源 主要收入來源有 • 廣告業務(全國性的廣告商, Banner advertisements):如同youtube,一些企業會選擇在facebook進行廣告推銷其產品與服務,這可能有助於其業務的發展。廣告包括橫幅廣告和由商家贊助的小組 • 使用者付費廣告(當地的廣告商,Facebook announcements):如果個人用戶及社團頁面需要讓自己的留言容易被看到,則需要支付相關月費給facebook,並使用信用卡線上支付。 • 第三方應用程式廠商的合作(贊助商,Sponsored group):網頁遊戲,較知名的有Zynga.com、King.com、等等。 • 代幣
Facebook – 競爭與市場 市場 • 美國高中生的市場 Facebook在2005年開始進軍,這是一項必要且極有意義的拓展。美國的在學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數量是相當的。以14-30歲的主要社群網站使用族群來看,高中生是最大宗。在剛開始的時候,高中生的社群和大學生的社群是完全分開的,這也是因為年齡層不同,交友和談話的範圍也會有所不同。在facebook的大學市場的成功影響下,高中生facebook比當初的大學生網路更快突破百萬會員門檻。然而,高中生facebook所產生的安全性和隱私和問題比大學生更為敏感。因為他們多為未成年,需要更多的保護。但使用facebook讓他們公開自己的住址、電話、交友群等等個人資料,負責大學申請入學的職員也會利用facebook來觀察這些高中生的生活情形。這些,都引起了一些學生和家長的反對。這也是facebook必須權衝的問題。 • 畢業校友的市場 每年,幾乎都會有數百萬的人成為畢業校友,這些人有些繼續升學,有些工作。生涯的變化也會引響到他們的交友圈和話題,這些人中,仍高達45%會回到facebook,經營他們的社群。如何能維持這個顧客群,保存這些畢業生所帶來的人氣,也會是新的挑戰,這絕不僅是讓他們繼續使用舊功能這麼簡單。 • 未來市場 例如美國以外的大學。如果是加拿大,也許很容易,但是英國,就可能有點進入的障礙;假如是開拓中國市場,那更會是大刀闊斧的改變。文化的差異,並不是單純靠翻譯使用介面,就可以解決。 • 開放式經營 除了會員的成長,他們將開放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也會將facebook打包,做成套裝軟體,賣給那些需要有自己的社群網站的公司或團體。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強化facebook的核心功能,讓它們變得更好用,更強大。還有很多的成長機會在等待facebook的經營團隊去把握。
Facebook – 競爭與市場 競爭 • 存在競爭者 他們有些來自原有的社群網站,例如龍頭MySpace,儘管没落但仍有不少會員的Friendster • 網路應用領域的重量型廠商 如google的blogger、picasa,Yahoo!、eBay、AOL、Twitter等等。甚至在有些國家,已經充斥著許多和facebook幾乎一模一樣的社群網站了。 • 新興網路應用市場的興起 如social software和web 2.0等等,吸引了許多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社群網站資金的浥注。
結論 還記得Facebook剛在台灣熱門時,有個廣告內容是:「你是OO的朋友、你是OO的朋友的朋友!」。 從這廣告讓我們看到Facebook已在無形之中融入在你我之間的生活。透過Facebook,讓人們拉進彼此的距離、讓久久不見的朋友們重新建立起連結。 Facebook將紙本實體的發想帶到網路上,從此掀起了社群網站的風潮,人與人之間能透過Facebook有更多交流、分享……,讓交際多了一種新的方式。 而藉由Facebook優秀的經營團隊做為先發,使的社群網站的發展日漸蓬勃,例如Twitter、微博、google+,也讓24世紀的網路時代的資訊交流更加流暢。 期盼也感謝這樣的社群網站,讓人們的距離更加貼近。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 Facebook: http://zh.wikipedia.org/zh-tw/Facebook • Youtube – 社群網站:http://www.youtube.com/watch?v=HkPtCFjlj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