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752 Views
动脉硬 化早期 检测 及临床应用. 北京百世贸易有限公司 市场部. 常见动脉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血管壁的脂肪性病变,多有明显的 斑块 形成。严重时,可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高脂血症是最重要原因。 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 :主要是动脉壁特别是中膜增后厚、纤维化 ( 胶元蛋白 ) ,老化、主要表现为 内中膜增厚 (IMThickening) ,管腔变小,管腔( lumen )与管壁( wall )的比例 ↓。 高血压是主要原因。. 动脉病 变 的 两种 主要型 态.
E N D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及临床应用 北京百世贸易有限公司 市场部
常见动脉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动脉血管壁的脂肪性病变,多有明显的斑块形成。严重时,可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高脂血症是最重要原因。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主要是动脉壁特别是中膜增后厚、纤维化(胶元蛋白) ,老化、主要表现为内中膜增厚(IMThickening),管腔变小,管腔(lumen)与管壁(wall)的比例↓。高血压是主要原因。
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 结构性病变:血管阻塞,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性病变:血管硬化,主要原因为血管壁弹性纤维老化
血管功能性病变早于结构性病变 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沉默到爆发) 不稳定性 心绞痛 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 }ACS 心肌梗死 脂肪条纹 正常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中风/TIA 严重的 下肢缺血 临床无症状,血管功能性病变 有症状,仅少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为血管结构性病变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现有检测手段--传统方法 体表或血管内超声、CT、MRI及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DSA) 临床意义:发现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结 构性改变
现有检测手段--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 、收缩期 压力波增强指数(A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临床意义:早期发现血管壁弹性及管腔的改变-结构 及功能性病变 并非替代,不同检测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 常结合检测颈动脉彩超、下肢多普勒彩超、CT等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主要检测指标: •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 踝臂指数 (ABI) OMRON动脉硬化检测仪共能检测40多项参数,主要参数为:
血管狭窄 膽固醇 内膜 中膜 外膜 中膜变厚,变硬 动脉粥状硬化症 ABI检查 PWV检查 动脉硬化
PWV (Pulse Wave Velocity)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搏出約70mL血液。此时从心搏出的血液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脉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管壁弹性好,脉搏波被管壁吸收,速度就减慢 血管变硬,脉搏波不能被血管吸收,速度就提高
利用 震荡法 , 测定脉搏容量波 , (Pulse Volume Record) 上腕 上腕 動脈波 動脈波 L2 距离 上臂 - 脚踝 PWV L1 - L2 上臂 PVR 波形 baPWV = Δ Δ PTT PTT 足首動脈波 足首動脈波 △ T 脚踝 PVR 波形 L1 距离 baPWV的测定原理 △ △T L1 =(0.5643×H-18.381)﹢(0.2486×H+30.709) L2 = 0.2195×H-2.0734 [H表示身高]
baPWV临床意义 • baPWV增大提示大动脉和中动脉系统的弹性减退,即全身血管弹性下降。 •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PWV增加:如高龄、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人群、高血压; • 此外,吸烟、高脂饮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PWV异常增高的危险因素。
踝臂血压指数——ABI 脚踝收缩期血压 上臂收缩期血压(取左右较高値) ABI= ABI的正常范围 0.9-1.4 评价标准:跨大西洋多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疗共识(TASCⅡ) ABI<0.9 有动脉阻塞之可能性 ABI <0.8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0.5< ABI <0.8 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 ABI <0.5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 ABI>1.4 血管钙化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BI的临床意义 • 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简单、迅速而无创伤。 • 可评估外周动脉疾病预后治疗方法。 • ABI异常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提示: 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ABI的临床意义 • 研究证实,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 2006AHA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10.8%。 • 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 病在腿上,险在心脑!
踝臂指数和死亡率 对1492 例女性前瞻性随访, 年龄>65 岁,5.5%的ABI<0.9 (18%有间歇性跛行; 82%无症状) 105 100 95 >1 90 患者存活% 1.0->0.9 85 .09->0.8 80 <0.8 75 70 1 2 3 4 随访年限 Vogt MT et al. JAMA 1993;270:465-469.
踝臂指数和心血管风险 N=1592 30 N=1592 5年风险: 21% 20 Five-Year Incidence of CV Deaths, %* 5年风险: 8% 10 0 >1.1 1.1-1.01 1.0-0.91 0.9-0.71 <0.7 *包括动脉瘤、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Leng GC, et al. BMJ. 1996;313:1440-1444.
血管钙化(ABI>1.4) • 多见于糖尿病足,透析患者。 • 促进血管钙化的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 、肾功能衰竭等均促进动脉钙化的发病。
PWV/ABI的检测的适用人群 • 年满20周岁以上; • 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者; • 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PWV/ABI的检测的适用人群 • 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 健康体检者
不适合做该项检查的 下列情况下不能进行测量: • 病人外围循环不足,有急性低血压、低温。 • 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频率很高。 • 袖带捆绑位置皮肤表面有破溃、划伤等 • 正在静脉注射、输血、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分流的病人
几点注意 • 检查前病人服用硝酸酯类药物; • 病人有其他疾病,一直用药治疗; • 病人已有血管阻塞性疾病; • 病人无其他任何疾病及家族史,检测结果异常; • 病人检查前熬夜、喝咖啡等不复合检查要求导致的结果不准确; • 病人检测过程中由于紧张导致的结果不准确; • 病人本身心脏功能不好,心输出量低等。
PAD诊断的流程(TASCⅡ) -50~69岁、有吸烟史或糖尿病 -70岁以上 -劳作性下肢症状或身体功能低下 -下肢血管检查异常 -心血管风险的评价 ABI测定 >1.40 0.91~1.40 ≦0.90 血管检查室; -TBI或VWF -Duplex画像诊断 -PVR 跛行症状 -ABI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后ABI值低下 诊断支持系统Ⅱ 正常:非PAD 异常 运动后的ABI值 正常:非PAD 其他情况的分析 :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 检测仪独有的原装功能 PAD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33:S1-S75,2007
ABI检查结果0.9-1.0之间的有疑似的患者需进行有效运动负荷试验ABI检查结果0.9-1.0之间的有疑似的患者需进行有效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 例)傾斜12%度、速度40m/min、最大歩行200m
欧姆龙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 踝臂脉搏波(baPWV)传导速度测定和ABI(踝臂指数)的测定
baPWV和ABI的测量 被测者平卧休息2分钟 输入被测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Cuff双层袖带箍于双侧肱动脉及踝动脉 电极夹于被测者的双侧腕部,进行心电图监护,评估心律不齐情况 放置心音器检测心音S1和S2 同时测量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压力波形,以确定两处上升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要求安静状态下,室温25摄氏度左右进行测量 动脉硬化测定仪根据体表测量法自动计算出侧baPWV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到终末期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紊乱 吸烟 肥胖 钠盐摄入 缺少运动 • 脑卒中 • 心肌梗死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肾功能不全 • 下肢动脉闭塞 血管结构与功能
适用科室 • 冠心病预后治疗检测指标 • 冠脉造影术前筛查 • 病人出院前评价康复指标 • 冠脉搭桥、支架置入术后评估及监测
内分泌: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病人 • 肾内科:透析患者、重症肾不全患者 • 高血压科:高血压患者预后降压组方选择,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早期检查 • 高干病房或老年科: 常见病住院治疗监测指标,评价预后治疗方法。
已确诊PAD患者治疗指导意见 • 一强化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包括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 二必要的溶栓、抗栓治疗 • 三、血管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狭窄明显、缺血严重的有适应症的患者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手术剥脱内膜、取栓或搭桥术
动脉检测后的结论和建议 需要考虑危险因素、ABI值和baPWV值 • 有危险因素,ABI和baPWV正常,建议控制危险因素 • 有危险因素,ABI正常,有跛行症状,运动ABI • 有危险因素,ABI异常 • 无症状,建议强化控制危险因素,半年复查一次ABI • 有症状,建议强化控制危险因素,至血管科就诊,半年复查一次ABI • 有危险因素,baPWV值异常,建议控制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 • 高血脂的治疗药物:降胆固醇药,中性脂肪降低药,长期服用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降压药: ARB ,ACEI ,钙离子阻断剂,利尿剂,β阻滞剂。 • 治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 •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等,长期服用可延缓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硬化效果较好。
小结 • ABI可以准确检测下肢动脉的开放情况,而PWV则是反映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主要检测指标。 • PWV与ABI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危险分层,也可指导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 PWV与ABI均可准确、无创检测。有高血压等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无明确危险因素,但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均应定期检查。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用于: 健康检查; 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 临床诊断与预后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