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k likes | 2.24k Views
生物信息的传递 --从 DNA 到 RAN ( RNA 的生物合成). ◆ 转录在 RNA 聚合酶 的催化下,以 一段 DNA 链 为模板合成 RNA ,从而将 DNA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 RNA 的过程称为 转录 。 ◆ 经转录生成的 RNA 有多种,主要的是 rRNA 、 tRNA 、 mRNA 、 snRNA 和 HnRNA 。. 一、 RNA 合成的特点. 1 、转录的不对称性 以双链 DNA 中的 一条链 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 有意义链( sense strand ):正链( + ),
E N D
生物信息的传递--从DNA到RAN(RNA的生物合成)生物信息的传递--从DNA到RAN(RNA的生物合成)
◆ 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一段DNA链为模板合成RNA,从而将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 经转录生成的RNA有多种,主要的是rRNA、tRNA、mRNA、snRNA和HnRNA。
一、RNA合成的特点 1、转录的不对称性 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 有意义链(sense strand):正链(+), 编码链(coding strand),和RNA同义。 ♣反意义链(antisense strand):负链(-),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和RNA反义。
♣有意义链与反义链并非固定不变。 无意链 5’ 5’ 3’ 3’ 5’ 5’ 有意链
2、转录的连续性且不需要引物 ♣RNA转录合成时,以DNA作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连续合成一段RNA链,各条RNA链之间无需再进行连接。 ♣ 合成的RNA中,如只含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称为单顺反子;如含有几个基因的遗传信息,则称为多顺反子。
3、转录的单向性 ♣RNA转录合成时,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聚合,所依赖的模板DNA链的方向为3'→5',而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
4、有特定的起始和终止位点 ♣RNA转录合成时,只能以DNA分子中的某一段作为模板,故存在特定的起始位点和特定的终止位点,特定起始点和特定终止点之间的DNA链构成一个转录单位,通常由转录区和有关的调节顺序构成。
RNA合成不同于DNA合成之处 ♣不需要引物 ♣ RNA聚合酶没有核酸酶的活性,在RNA合成过程不起校对作用 ♣ 转录是不对称的 ♣ 转录后DNA模板成分没有改变
二、参与 RNA转录合成的物质 1、底物 ◆ 四种核糖核苷酸:即ATP,GTP,CTP,UTP. 2、模板 ◆ 以一段单链DNA作为模板
3、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 1) RNA聚合酶的特点: ◆以DNA为模板; ◆以四种三磷酸核苷为底物(原料); ◆遵循DNA与RNA之间的碱基配对; ◆RNA链的延长方向是5’→3’的连续合成; ◆需要Mg2+或Mn2+离子; ◆并不需要引物; ◆5’末端具有三磷酸
3´ 5´ 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U 5´ A C G G C U A 3´ 模板DNA 新合成RNA
功能 亚基 与模板DNA结合(开链) 起始和催化合成(催化) 识别起始点,稳定全酶 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 (转录的特异性) β’ β σ α 2)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 (7000个分子/细胞) ◆全 酶:α2ββ’ωσ,465kD,与RNA链的起始有关 ◆核心酶:α2ββ’ω,与RNA链的延长有关 ◆σ亚基与转录起始点的识别有关
类型 Ⅰ Ⅱ Ⅲ 定 位 核 仁 核基质 核基质 转录产物 rRNA:18S,5.8S,28S hnRNA(snRNA) tRNA ,5SrRNA 对鹅膏蕈碱的反应 不敏感 高度敏感 中度敏感 3)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 按其对α-鹅膏蕈碱敏感性而分为三种; ◆ 均由10~12个大小不同的亚基所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其功能也不同。
4)终止因子 ◆ρ蛋白: 一种六聚体的蛋白质 亚基的分子量为50kd 能识别终止信号 与RNA紧密结合 ATP酶活性 导致RNA的释放。
三、原核生物RNA转录合成的基本过程 1)启动子(promoter) 位于结构基因5’上游,活化RNA聚合酶,使之结合DNA并起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转录可分为识别、起始、延长和终止几个阶段。 1、识别:即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启动子
2)几个概念 ♣转录单元(transcription unit):一段从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terminator)结束的DNA序列。 在细菌中,一个转录单元可以是一个基因,也可以是几个基因。 ♣转录起点: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通常为一个嘌呤。 ♣上游(upstream):起点前面,即5’末端的序列。 ♣下游(downstream):起点后面即3’末端序列。 碱基的位置一般用数字表示,起点为+1,下游依次为+ 2、+3……,上游依次为-1、-2……
3)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点: (1) DNA序列在转录起始点的5’端区(上游区) (2) -10区:TATAAT(pribnow box),与DNA结合部位,解链区 (3) -35区:TTGACA(sextama box),与模板初始识别位点,σ因子识别位点 (4) 相距16-19bp:为聚合酶提供合适的空间结构
一个典型的启动子含有三个部分,由在-35、-10 和起始原点的共有序列组成。
× × × × × × × × × × AAT× AAT× × × × × × × × × × × × × × × × × × × × × × ×AAT × × × × × × × × × × × × × ×TTA × × × × 大肠杆菌启动子共有序列的功能 起点 Pribnow 框 5-9bp 16-19bp 识别区 A G × × × × TTGACA × × × × AACTGT T C -10 -35
4)CAP位点(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 binding site) 在启动子上游,可与cAMP形成复合物,提高RNA聚合酶与启动子区结合或诱导解链,促进转录进行。
5)不同σ因子识别不同的启动子 ① 启动子尽管均有保守序列,但不同类在结构上仍有 不同。② 不同σ识别不同启动子,如: σ32可识别热休克蛋白。 ③ 某些蛋白因子参与σ识别(如Cad)。6)影响启动子启动的因素 ① 不同启动子有不同启动效率。 ∴ 可分为强启动子和弱启动子。② 某些调控蛋白。③ 启动子保守序列以外的序列,主要是上游序列。
7)识别过程 全酶与DNA分子随机结合,形成松弛复合物 σ因子在DNA双链寻找启动子 σ因子识别转录起始点(-35区),促使形成封闭复合物,并滑动到-10区 ,启动转录。
在延伸以前,RNA聚合酶要通过若干步。一个紧密的二聚体复合物被转变成一种开放形式,然后变成三聚体复合物。在延伸以前,RNA聚合酶要通过若干步。一个紧密的二聚体复合物被转变成一种开放形式,然后变成三聚体复合物。
RNA聚合酶起始时与-55到+20区结合。当 σ 因子脱落时,核心酶紧缩在-30区;当酶移动少数几个碱基对时,它变的更加紧密,组织成普通的延长复合体。
核心酶和全酶被分布在DNA上,不多的RNA聚合酶是游离的。核心酶和全酶被分布在DNA上,不多的RNA聚合酶是游离的。
在转录作用中,σ 因子和核心酶在不同的位点再循环。
2、起始 ◆σ因子识别、控制,使RNA聚合酶全酶结合于DNA的启动子,形成封闭的二元复合物 ◆酶结合的DNA序列上溶解一个短的区域,使“关闭”复合体转变为“开放”复合体 ◆ 催化ATP或GTP与另外一个三磷酸核苷聚合,形 成第一个3‘,5’-磷酸二酯键,产生三元复合物:RNA/DNA/酶,即开始转录。
GpN Transcription bubble (转录泡) transcription complex (转录复合物), including core enzyme, template, and transcripts.
pppG 3、延长 ◆ σ因子从全酶上脱离; ◆ 余下的核心酶继续沿DNA链移动,按照碱基互补原 则,不断聚合RNA(40个核苷酸/秒,但不匀速);
随着σ 和Nus因子在核心酶上交替,RNA聚合酶在起始作用适应形式和终止作用形式之间交替。
4、终止 ◆ 终止子:一段停止转录信号的序列(terminator) ,一般为回文结构,复含GC,下游为6-8个AU对。 1)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内在终止子(intrinsic terminator )。 DNA顺序有双重对称(dyad),富含GC,可形成茎环结构。对称结构下游DNA模板链中有一串约6个A,转录为RNA3‘端的U,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转录的终止。
二重对称体 5’-CCCAGCCCGCCTAATGAGCGGGCTTTTTTTTGAACAAAA-3’ 3’-GGGTCGGGCGGATTACTCGCCCGAAAAAAAACTTGTTTT-5’ 5’-CCCAGCCCGCCUAAUGAGCGGGCUUUUUUUU-OH3’ 模板 DNA 转录体 (RNA)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