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21 Views
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李松. 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简介. 文化部部属科研事业单位 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工作 负责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 开展多方位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建立系统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宣传保护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 (一)集成志书. 是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直至今日。 遍及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十个文化艺术门类, 298 卷、约 450 册、 5 亿字。. (二)基础资源数据库. 海量数据 专业资源分类
E N D
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李松
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简介 文化部部属科研事业单位 • 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工作 • 负责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 • 开展多方位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 建立系统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宣传保护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
(一)集成志书 • 是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至今日。 • 遍及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十个文化艺术门类,298卷、约450册、5亿字。
(二)基础资源数据库 • 海量数据 • 专业资源分类 • 多样化搜索方式 • 有钟敬文、张庚、吕骥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及十余万文化工作者参与
二、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 • 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发展不仅是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更是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与整体的和谐。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是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求而焕发的一种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了多样性的文化价值判断,她是: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了多样性的文化价值判断,她是: • 创造力源泉 • 交流的源泉 • 社会发展的资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在对文化传统的价值判断上,她具有: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在对文化传统的价值判断上,她具有: • 历史价值 • 现实价值 • 未来的价值
四、文化认同 五、观念的转变: • 发展中人(人所在的文化环境及由这一环境所决定的,包括人际关系、价值体系、情感结构等组成的复杂网络,也即社会文化)的因素,对发展进程本身的重新思考。物质发展梦想的破灭。 • 先进与落后话语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关于特殊性和特殊价值的倡导。 • 反映在对遗产概念的不断深化和扩大,是一个过程。
总之,基于人类发展及文化多样性价值判断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在基本意识形态上是文化价值观、历史观的发展过程;在文化的社会实现领域,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理想、价值观)的构建,是教育理念、文化传播理念、公共文化供给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引导和治理。总之,基于人类发展及文化多样性价值判断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在基本意识形态上是文化价值观、历史观的发展过程;在文化的社会实现领域,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理想、价值观)的构建,是教育理念、文化传播理念、公共文化供给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引导和治理。 • 就全人类而言,与自然与生态多样性一样,对文化多样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由此形成文化保护的浪潮,是人类为适应新的竞争、发展、和谐需求及环境的共同选择。
资源——世界性话题 自然生态资源 高端旅游市场 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的 人文生态资源
文化遗产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 • 文化资源定位的表面化、外来化 • “非常事项”日常化、表演化 • 村民与传统乡村生活的割裂 • 简单的货币化
问题的症结 • 表面化的文化解读 • 文化尊重的缺失 • 市场交换的不公平
关于解决方案的思考 • 调查研究先行 • 培养乡村社会一种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的、主动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 坚持政府、学术界、地方民众的全程的、良性互动和关系和谐。 • 以文化、自然生态保护为依托的发展观 • 强调地方民众的主体地位、受益权和文化自觉意识。
贵州省荔波县水利大寨案例 水族社区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