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k likes | 1.77k Views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解剖与组织学结构的复习. 呼吸道 组织学结构:粘膜、粘膜下、外膜层.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感染性疾病 阻塞性肺病 限制性肺病 肿瘤.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概念: 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阻力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
E N D
呼吸系统解剖与组织学结构的复习 • 呼吸道 • 组织学结构:粘膜、粘膜下、外膜层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阻塞性肺病 • 限制性肺病 • 肿瘤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概念: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阻力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
一、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概念:以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咳、痰、喘,>3m/年 , >2y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理化因素:有害气体、吸烟、寒冷等 2.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病变 进展和加重3.过敏因素:4.内因:
(二)病理变化镜下:1、粘膜上皮损害: 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再生、鳞化; 杯状细胞↑。
2、腺体病变:增生、肥大,分泌↑,浆液腺→粘液腺2、腺体病变:增生、肥大,分泌↑,浆液腺→粘液腺 3、支气管壁的损害:充血,淋巴、浆细胞浸润;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增生、肥大(与喘息型不同),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
大体: 粘膜上皮及支气管壁损害→支气管粘膜粗糙、充血、水肿; 腺体病变→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三)病理与临床联系支气管粘膜炎症--咳嗽;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分泌物↑→咳痰(白色粘液泡沫痰/脓性痰--急性期);支气管狭窄/痉挛+渗出物→阻塞--喘息、罗音、哮鸣音; 慢性萎缩性支气管炎→无痰。
(四)结局及并发症1.痊愈2 .并发症(1)细支气管周围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感染+管壁损害→支气管扩张症: (3)细支气管周围炎→肺纤维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后述)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概念: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而呈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隔破坏,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多为继发性,原发者罕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为慢支并发。 1.阻塞性通气障碍→肺残气量↑: 小气道病变+肺泡弹性↓+Lambert孔—吸气可进,呼气受阻----肺残气量增加;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 中性粒及单核细胞↑→弹性蛋白酶—破坏肺泡壁组织结构;
中性粒及单核细胞↑→氧自由基↑→a1-抗胰蛋白酶失活→缺乏(原发性、继发性)。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理 香烟---尼古丁、焦油; 吸烟→a.肺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b.氧自由基↑; c.气道感染:免疫功能↓,纤毛功能↓; d.气流阻塞;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类型: 1、肺泡性肺气肿 (1)腺泡中央型; (2)腺泡周围型; (3) 全腺泡型; 肺大泡(bulla of lung) 2、间质性肺气肿 肺内压急骤升高,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破裂,空气进入肺间质
镜下: 1.肺泡扩张,肺泡孔扩大,间隔变窄、断裂,囊腔形成; 2.毛细血管床减少,小动脉内膜纤维化; 3.细支气管慢性炎; 4.气肿囊泡: 腺泡中央型--呼吸性细支气管 全腺泡型--肺泡管、肺泡囊
大体: 肺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肺弹性↓+肺泡孔扩大→肺残气量↑(捻发音)→体积大(钝圆,压痕),弹性差(柔软); 毛细血管床减少+小动脉内膜纤维化→血流减少↓→色灰白。
(三)病理与临床联系缺氧--心率↑、紫绀、呼吸困难; 原发病症状: 右心衰竭表现:
(四)结局及并发症 1.痊愈;2.并发症: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述)
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概念:过敏反应或其他因素(遗传等)→弥漫性细支气管痉挛→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慢性疾病,可视为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过敏 (过敏原反复接触、感染、冷空气、烟雾等)因素: (1)抗原→B细胞↑、IgE↑→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致敏--+过敏原→释放组胺、缓激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速发型哮喘反应;
(2)PAF、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水解酶→嗜酸性、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中性粒、单核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组织损伤→迟发型哮喘反应;(2)PAF、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水解酶→嗜酸性、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中性粒、单核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组织损伤→迟发型哮喘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凋亡在哮喘中的意义哮喘的气道炎症以EOS持续集聚为特征,EOS的激活导致组织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哮喘的加重与缓解与EOS的变化密切相关,哮喘缓解时EOS减少,而EOS的凋亡可促进哮喘症状的缓解。所以,气道中EOS的凋亡是哮喘炎症消散的重要机制。茶碱、激素等可促进凋亡。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凋亡在哮喘中的意义哮喘的气道炎症以EOS持续集聚为特征,EOS的激活导致组织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哮喘的加重与缓解与EOS的变化密切相关,哮喘缓解时EOS减少,而EOS的凋亡可促进哮喘症状的缓解。所以,气道中EOS的凋亡是哮喘炎症消散的重要机制。茶碱、激素等可促进凋亡。
(二)病理变化镜下:1、粘膜上皮损害,杯状细胞↑; 2、粘膜基底膜↑,玻变,粘液腺增生; 3、管壁平滑肌:肥大,嗜酸性及单核细胞浸润; 4、粘液栓:Charcot-Leyden结晶, Curschmann螺旋。
大体:粘膜基底膜↑、玻变+管壁平滑肌肥大+粘液栓+炎症→细支气管狭窄+痉挛→肺膨胀、柔软、有弹性; 支气管粘膜层杯状细胞↑+粘液腺增生→分泌物多+痉挛→粘或脓性分泌物—粘液栓; 炎症→BV扩张充血→粘膜水肿→狭窄。
(三)病理与临床联系粘膜肿胀+粘液栓→细支气管狭窄+痉挛→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三)病理与临床联系粘膜肿胀+粘液栓→细支气管狭窄+痉挛→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
四、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概念:支气管的持久性扩张。多发于肺段以下或Ⅲ~Ⅳ级小支气管,伴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等症状。病变特点:支气管的慢性化脓性炎临床表现:咳、脓痰、反复咯血。男性多见。四、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概念:支气管的持久性扩张。多发于肺段以下或Ⅲ~Ⅳ级小支气管,伴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等症状。病变特点:支气管的慢性化脓性炎临床表现:咳、脓痰、反复咯血。男性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感染:支气管壁炎症损伤2.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活瓣作用3.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4.先天性支扩:Kartagener syn.
(二)病理变化大体:部位--肺段支气管,左下叶多见。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可同时并存;病变可连续至胸膜下,可节段性扩张→蜂窝肺;管腔--粘膜粗糙、充血、水肿,粘性或脓性 分泌物;壁增厚;周围肺--萎缩、纤维化、肺气肿;
镜下: 1、粘膜上皮损害: 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脱落, 溃疡形成,增生,鳞化;2、支气管壁的损害: 萎缩、断裂、纤维化; 3、支气管周围组织: 淋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
(三)病理与临床联系 • 慢性炎、腺体↑、感染→咳嗽,咳痰(脓性痰,量多、恶臭,分三层); • 血管壁损害→咯血
(四)结局及并发症 1.痊愈; 2.并发症:(1)肺脓肿、脓(气)胸→脑膜炎、脑脓肿;(2)肺纤维化累及血管(动脉)→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鳞化→鳞癌;
概念及分类 • 概念: 肺组织炎症性疾病的统称,以急性渗出性炎症为主。 • 分类 : 病因--感染性、理化性、变态反应性; 病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部位--肺泡性和间质性; 范围--大叶性、节段性、小叶性; 性质--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干酪性等;
一、细菌性肺炎(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概念: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 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 性质:肺组织急性渗出性(纤维素)炎 • 部位:肺泡→部分/整个大叶(肺泡性肺炎) • 表现:恶寒、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 胸痛、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 • 病程:7--10天
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菌 抵抗力 • 病原菌 肺炎球菌为主(≥95%) • 机体 抵抗力下降—诱因 • 病变发生迅速,以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微循环障碍)为特点。
2.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性质:纤维素性炎,一般单侧,左肺下叶常见。病变分期---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2.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性质:纤维素性炎,一般单侧,左肺下叶常见。病变分期---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1)充血水肿期(1-2日)1) 病变:◆大体:肿大、暗红色;◆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大量浆液性渗出物、细菌,少量RBC、中性粒细胞 ;
2) 临床联系: 细菌毒素入血+细菌入血释放毒素→中毒症状—寒战、高热、肌肉酸痛; 肺泡腔大量渗出物+炎细胞浸润→咳嗽; 肺泡腔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少量RBC→咳淡红色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