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13 Views
唐朝. 名句 11-19. 公元 618---- 公元 907. 1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 语译 我 _ _ 能够 _ _ _ _ 侍奉有权有势的大官,让我自己不能展现快乐的面容呢?. 含义 赞颂 不肯苟且屈从的 _ _ 精神和 _ _ 品格。. 例句. 李白 ( 公元 701-762). 1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派杰出诗人。. 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到各地漫游,广泛接触社会现实,结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
E N D
唐朝 名句11-19 公元618---- 公元907
1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语译 我 _ _ 能够 _ _ _ _侍奉有权有势的大官,让我自己不能展现快乐的面容呢? 含义 赞颂不肯苟且屈从的_ _精神和 _ _品格。 例句
李白(公元701-762) 1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派杰出诗人。 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到各地漫游,广泛接触社会现实,结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当翰林供奉(高级文学侍从)。 玄宗只喜欢他写的《清平调》一类可供宫廷享乐的乐章,对他的政治才能并不重视。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放逐还乡。 此诗是他准备由家乡东鲁南游吴越时,行前向自己表白心情时所作。 通过梦游,诗人浪漫地表现了对山水名胜的热爱,也描写了梦境中的惊险恐怖场面。 末尾两句正面揭示憎恨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也一吐在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节录《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1 语译 向 _ 道别而离开这里,什么时后才会 _ 来呢? 暂且把白鹿释放在深山里,需要时,我 _ 骑它去 _ _ 著名的山林。 我怎能低头弯腰去 _ _ 有权 有势的大官,_ 我自己不能 展现快乐的面容呢?
理解题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中“事权贵”的“事”是什么意思? A 事情 从事 亲自 侍奉 B C D 4诗中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什么心情? 2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A 漫游人间 田园生活 权力在握 豪华富贵 B C D 5翻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下列哪项说明是不正确的? A 诗人性格淡泊 诗人个性悲观 诗人不愿向权势低头 诗人把心思寄托于游山玩水 B C D
温习 11 中二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中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中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中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描写徜徉在青山绿水间的 _ _ 生活及 _ _ _ _ 的坦荡心态。 形容 _ _ 飞流而下的 _ _ 景色。 描写乘船沿途而行的 _ _ 心情。 赞颂不肯苟且屈从的 _ _ 精神和 _ _ 品格。
13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赐萧瑀》李世民(唐太宗) 语译 在 _ 风的吹袭下,才_ _草是刚劲坚韧的;在 _ _ _ _的时局里才可 _ _谁是 _ _的臣子。 含义 比喻在严峻的 _ _ 下才能显示出人的坚强 _ _和坚定的 _ _。 例句
《赐萧瑀》李世民(唐太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13 翻译 在 _ 风的吹袭下,才 _ _ 草是刚劲坚韧的;在 _ _ _ _的时局里才可 _ _谁是 _ _的臣子。勇武的人_ _知道正义是什么呢?有 _ _ 的人心里 _ _ 怀有仁义。
13 习作 • 指出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 参考课本,指出“板荡”的含义。
13 习作 • 根据名句的含义设计一则故事。(字数:50 – 100)
13 习作 • 参考附录资料,指出与名句含义相称的古代名人事迹。
附录 13 【名句中的人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成文日期:2008-09-29 11:02:11 更新日期:2008-09-29 11:02:11 http://xiaoyao.blog.epochtimes.com/article/show?articleid=3859 从人的本质来讲,本来善恶分明,正邪不两立。然而,如果处在一个安定的和平时期,却很难分辨出一个人是忠是奸或人品的高低,这是因为奸臣可以用花言巧语遮掩其奸行,坏人也可以随时为自己带上一副伪善的面具。因此,大凡逢艰难的时势,才会构成对人们信念与气节的考验。每一个时代,能在逆境中、以至于临生命危险仍坚持自己崇高追求与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义士。这就是千古以来很多忠臣义士遇难之后仍能被后人尊敬与传颂的原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诗中的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它极富有哲理性的启示,与鲍照诗中的“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禁受得住大风摧折的草,才称得上强劲;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性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识别出谁是坚定的忠臣。古代宋朝有忠臣岳飞精忠报国,不畏金兵的强悍与奸臣的谗言,在生命危险前不计个人的危难,一心要收复故国河山;关羽兵败城破,面对曹操的各种金钱美女的利诱,依然不肯背盟负主;文天祥数次兵败后被俘,面对生死要挟与高官厚禄的引诱,也仍然不肯背叛旧朝。真正的忠臣义士都不会因为逆境或生命处于危险就放弃自己的节操,因为他们都有非常坚定的信念。
唐朝《明皇杂录》中也有一个普通乐工雷海青舍身尽忠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叛将安禄山打下了长安,多少文臣武将都屈节投降,唯有乐工雷海青宁死不肯为叛贼演奏,他怒摔琵琶,慷慨而死。本来只是一个一无官职、二无钱财的梨园乐工,面对叛贼的强暴与威胁,他选择了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成全气节与道义。当满朝的文臣武将被授以冠带之时,雷海青的行为,足以羞煞那些“识时务”的官冕之徒。当时,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令“闻之者莫不伤痛”。诗人王维听说此事之后,写下了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夜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14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 语译 _ _ 的 _ _ 无限辽阔,星星也 _ _ 下来;江水不停 荡漾,_ _ 像从宽阔的河中涌流出来一般。 含义 描写 _ _ 平阔雄浑,_ _ 悠悠的景观。 例句
杜甫(公元712-770) 14 字子美,唐朝写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诗歌广泛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面貌,展现唐朝由盛而衰的进程,被称为“诗史”。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4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 _ 草,夜晚的江上只有一艘有桅杆的 _ _ 独自停泊。 _ _ 的 _ _ 无限辽阔,星星也 _ _ 下来;_ _荡漾,江河的波涛不断奔流。我 _ _ 只是因为文章好才 _ _ ?如今年老多病,应该 _ _ 。 我到处 _ _ 像什么呢?像一只在天地飘摇的沙鸥。
理解练习 14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作者在何时写这一首诗? 病中 旅途中 升官途中 退休途中 A B C D 2 作者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四海为家 四处游览 漂泊、孤独 平静、淡泊 A B C 4 作者为什么辞官退休? 因为他 _ _ 、_ _ 。 D 3 作者把自己比喻为 细草、孤舟 星垂、月涌 平野、大江、沙鸥 细草、孤舟、沙鸥 A 5 试将以下句子译为白话。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B C 我到处 _ _ 像什么呢?像一只在天地 _ _ 的沙鸥。 D
中一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曲》中一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曲》 中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中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中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 中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要 _ _ 问题,必须从 _ _ 着手。 讽刺社会 _ _ _ _ 的不合理现象。 书读得多了,就能写出 _ _ _ 。 惋惜英雄 _ _ _ _就含恨而终。 说明 _ 事物取代 _ 事物。 旧 形容热心于 _ _ 创作,_ _ _ _ 的高尚情操。 描写 _ _ 平阔雄浑,_ _ 悠悠的景观。
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 语译 月亮 _ _ ,乌鸦 _ _ ,天空 _ _ 秋霜,江边的 _ _ , 渔船的 _ _ ,伴着因为 _ _ 而不能入眠的我。 含义 描写霜天夜景, _ _ 满怀 _ _ 的心情。 例句
15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理解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 1以下哪些极可能是造成“乌啼”的因素? I 古寺传来的钟声 II 渔船上的灯火 III光线逐渐转暗 IV天气寒冷 3 诗中哪一景物最能衬托夜的静谧? A B 渔火 钟声 客船 寒山寺 C D I,II I,IV II,III III,IV A B C D 4哪句与诗中内容有关? A 2 愁眠者是: 江岸上满地秋霜 诗人夜访寒山寺 愁思使旅人难以入眠 诗人把船泊在寒山寺外 B 树上的乌鸦 水边枫树和江中渔火 一对寒夜失眠的旅人 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A C B C D D
1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语译 _ _ 栖息王导、谢安两大贵族厅堂前面的燕子,如今已飞入 _ _ _ _ 的家里了。 含义 感慨世事_ _ ,富贵 _ _ 。 例句
古代的金陵乌衣巷曾是东晋时代豪门贵族聚居的繁华地区。四五百年后,刘禹锡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古代的金陵乌衣巷曾是东晋时代豪门贵族聚居的繁华地区。四五百年后,刘禹锡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 16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野草野花长满了繁华一时的朱雀桥,_ _ 的太阳斜斜地照着乌衣巷口。 _ _ 栖息王导、谢安两大贵族厅堂前面的燕子,如今已飞入 _ _ _ _ 的家里了。
1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语译 _ _ 的船 _ _ 有 _ _ 的帆船 _ _。 _ 树前面有_ _ 的 _ _ ,春意盎然。 含义 说明新事物必将 _ _ 旧事物。 例句
17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巴地、楚地是荒凉的地方,我已被贬到这里二十三年了。 _ _ 已离世的好友时,只能 _ _ 地听着笛声低声唱《思旧赋》。回到 _ _ 时,觉得自己 _ _隔世的人。我像是 _ _ 的船, _ _ 有 _ _ 的帆船 _ _ ;又像是 _ 树,前面有 _ _ 的 _ _ ,一片春意盎然。今天听到_ 为我唱的一首诗曲,就 _ _ 让我 _ _这杯美酒来抖擞精神,面对新生活吧。
17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官回洛阳,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席上,白居易送他一首诗,感叹刘禹锡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在外闲置了23年。 诗人也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感慨自己贬官23年,如今回来,多位老友已辞世,只能唱“闻笛赋”表示悼念。诗人用“烂柯”的典故来说明贬居时间太长,回乡后人事全非。 刘禹锡更要表达自己贬居23年来,意志并未消沉;并表示在白居易的热情关怀下,要振作起来。
理解练习 17 1 根据本诗,作者是个 被贬谪的官员 被调任的官员 被升迁的官员 被抛弃的官员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B C D 2 “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什么心情? 对烂柯人的同情 对老朋友的怀念 对世事变迁的惆怅 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A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显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 C D 3 “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字指谁? 烂柯人 写赋的人 唱歌的人 任何人 A 5 试将以下句子译为白话。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 C D
17 温习 中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中五 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中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说明只要肯 _ _ 付出,必能获得 _ _。 感慨世事 _ _ ,富贵 _ _ 。 说明新事物必将 _ _ 旧事物。
18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语译 千里江南的春天,到处都是 _ _ 婉转的啼声,_ _ 和 _ _ 相互映衬,无论是水乡或 _ _,都可以看到酒旗在春风中招展。 含义 描绘江南地方 _ _ ,_ _ 景色秀丽。 例句
18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描绘辽阔的江南美景,同时也包含了对南朝政治的讽刺。 南朝的统治者信奉佛教,建造了大批奢华的寺院,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给民间增添痛苦。 如今佛寺楼台还存在,江南景色依旧,可是南朝君主已消失了。
18 习作 • 指出名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指出诗中表达“春天”的意象。
18 习作 • “多少楼台烟雨中”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8 温习 预备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中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中三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中五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村》 描写人们在 _ _ 节思念已故亲人的 _ _ 情景。 描写山区动人的 _ _ 景色。 鼓励世人从 _ _ 中站起来,不要丧失 _ _ 。 描绘江南地方 _ _ ,__ __ 景色秀丽 。
19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语译 _ _ 时候 _ _ 和你一起在西边的窗口下剪烛共谈?那时我再把此时次刻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情景 _ _ 你。 含义 表示 _ _ 深切,或渴望 _ _ 的心情。 例句
19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现在还没有定下日期呢。今晚巴山正下着绵绵的秋雨,池塘里的水都涨得满满的。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共谈?那时,我再把此时此刻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情景告诉你。 赏析 作者滞留在四川时,收到妻子从北方寄来的信后,回答妻子的诗,表达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思念。
19 温习 中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中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中五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1描写男女之间虽然 _ _ _ _ ,却有 _ _ _ _ 的真挚感情。 2指双方不用交流就有 _ _ 的想法和意见。 表达爱情 _ _ _ _ ,永不 _ _ 。 表示 _ _ 深切,或渴望 _ _ 的心情。
成语练习 威力极大。 1匠心独具 chì zhà 2叱咤风云 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3回天之力 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4抛砖引玉 教人干坏事,最后反而自作自受。 5请君入瓮 用自己粗浅的见解来引出别人的高论。 w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