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k likes | 1.93k Views
《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原物. 任课教师 何 笙. 病原物大小比较.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 、真菌的 营养体: 营养体大多是由分枝的丝状体组成,叫菌丝。 菌丝的特征是:丝状细胞,有壁,有核,无叶绿素,多数为多细胞,直径为 5~10 微米。. 1 无隔菌丝 2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无隔菌丝.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在侵入寄主时产生吸收营养的特殊结构 —— 吸器 ,伸入寄主细胞中吸取营养。 真菌 吸器的类形:.
E N D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原物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大多是由分枝的丝状体组成,叫菌丝。 菌丝的特征是:丝状细胞,有壁,有核,无叶绿素,多数为多细胞,直径为5~10微米。 1 无隔菌丝 2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无隔菌丝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在侵入寄主时产生吸收营养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中吸取营养。 真菌吸器的类形: 1.白粉菌 2.霜霉菌 3.锈菌 4.白锈菌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2、真菌的繁殖体: 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在营养体上产生繁殖体,繁殖体由子实体和孢子两部分组成。 子实体:相当于果实,是产生孢子的器官,有多种类型和形状。主要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囊,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子囊果、担子果等。 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根据繁殖方式而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二、真菌的繁殖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一般是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到后期,当不良环境条件到来前,在同一菌丝体上进行有性生殖,生成有性孢子。 1. 无性繁殖:以营养繁殖为特征,即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 无性繁殖过程短,重复次数多,产生的后代数量大,通常在植物生长季节进行,对植物病害的发生、蔓延及病原物传播起重要作用。但无性孢子抗逆力弱,大多短期即死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
(1)无性繁殖的类型: ①断裂:菌丝断裂成短片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如节孢子和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 节孢子
②裂殖:菌物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变成两个菌体。②裂殖:菌物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变成两个菌体。 ③芽殖:菌物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孢子。
(2)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类型: ①游动孢子(zoospore):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它形成于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 产生游动孢子的孢子囊特称为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萌发时,原生质割裂成许多小块,形成带有鞭毛能游动的孢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 。 ②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孢子囊(sporangium)内产生的单胞的内生孢子,有细胞壁而无鞭毛,不能游动,所以又称为静止孢子。 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③分生孢子(conidium):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通过芽殖或断裂的方式产生。产生孢子的特化的菌丝称为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分生孢子梗可以从营养菌丝或聚合成垫状或块状的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上产生,也可以聚生在盘状的分生孢子盘(acervulus)或球状、瓶状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um)中。 ④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
无性孢子类型 1 2 3 4 1.游动孢子 2.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 4.厚垣孢子
2、有性生殖 是通过两个性细胞(配子)或者两个性器官(配子囊)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有性生殖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有性生殖往往在真菌营养生长的后期或环境不适宜时进行,有利于真菌的越冬或越夏以度过不良环境。 有性孢子一般一年产生一代,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以度过不良环境,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根据细胞核倍性变化可以表示为: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根据细胞核倍性变化可以表示为: 质配(N+N) [双核期(N+N)] 核配(2N) 减数分裂(N)
(1)细胞学过程: ①质配:是两个带核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为一个细胞,即细胞质的配合。 ②核配:指经质配进入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进行配合,核配后形成二倍体。 ③减数分裂:核配后的二倍体细胞发生减数分裂,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成原来的单倍体状态,进而发育形成有性孢子。
(2)有性生殖的方式: ①休眠孢子(游动配子配合):指两个配子的结合,配子一个或两个可以游动,这种能动的配子称游动配子。 游动配子配合有三种:同形配子的配合,两个配子的形态、大小相似;异形配子配合,两个配子的形态相似、大小不等;异配生殖,在异形配子配合中,雄性的游动配子(称游动精子)与不动的雌性配子囊(称藏卵器)的结合。
②卵孢子(配子囊接触交配): 雄配子囊(雄器)与雌配子囊(藏卵器或产囊体)接触时,雄配子的核通过配子囊壁接触点溶解成的小孔进入雌配子囊中,或通过两个配子囊之间形成的授精管进入雌配子囊中。雌、雄配子囊可以是同形的也可以是异形的。
③接合孢子(配子囊配合): 两个配子囊的全部内容物的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 A、雄配子囊的内容物通过配子囊壁上的接触点生成的小孔而转移到雌配子囊中。 B、两个配子囊壁接触部分溶解而成为一个公共细胞。这在接合菌常见。
④授精作用: 指单核精子(性孢子)与受精丝或营养菌丝的配合。性孢子,借昆虫、风或水等传带到受精丝或营养菌丝上,在接触点处形成一个孔将孢子的内容物输入而完成质配过程。多发生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
⑤体细胞结合: 指直接通过营养体细胞相互融合完成质配。许多高等菌物不产生任何有性器官(或性器官退化),而营养细胞代替了性器官的功能。如大多数担子菌和有些酵母的生殖方式。
(3)有性孢子的类型: 有性孢子的类型: A. 休眠孢子囊: 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如壶菌、根肿菌。 根肿菌产生的休眠孢子囊 萌发时通常只释放出一个 游动孢子,故它的休眠孢 子囊有时也称为休眠孢子。
B. 卵孢子: 是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的二倍体孢子。卵孢子大多球形,具厚壁。每个藏卵器内有一个或多个卵球,每个卵球受精后形成一个卵孢子。
C. 接合孢子: 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形态相似的配子囊相结合形成。厚壁,二倍体。
D. 子囊孢子: 是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过配子囊接触交配、受精作用和体细胞结合等方式形成。每个子囊通常产生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E. 担孢子: 是担子菌的有性孢子。在担子菌中,以菌丝结合的方式产生双核菌丝,双核菌丝上产生担子,然后在担子上形成的外生的担孢子。一般为4个。
有性孢子类型 1.接合子 2.卵孢子 3.接合孢子 4.子囊孢子 5.担孢子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3、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典型生活史 一般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2)不完全生活史 在真菌生活史中,有些真菌没有完整的典型生活史。有些真菌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极少或没有有性生殖;亦有以有性生殖为主,无性繁殖很少或没有;甚至有些在整个生活史中不形成任何孢子,完全由菌丝完成。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3)多形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在真菌生活史中,有些真菌可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孢子,这种现象称为真菌的多型性。 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一、生物性病原 4、真菌的分类: 1969年,维塔克(Whittaker)提出了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真菌属菌物界、真菌门,分5个亚门,18纲,有10万多种。
一、生物性病原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超微结构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原来的真菌是由不同祖先的后裔组成的若干生物混合体,为此,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8-1989)提出了生物八界分类系统。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超微结构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原来的真菌是由不同祖先的后裔组成的若干生物混合体,为此,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8-1989)提出了生物八界分类系统。 生物八界分类系统将以前生物五界分类系统中的旧真菌界改称为——菌物,将鞭毛菌亚门中的真菌分别列入原生动(生)物界、假菌界(藻物界)和真菌界。并将亚门升格为门,保留以前的半知菌亚门,变成半知菌类(有丝分裂孢子菌物)。与引起植物病害有关的菌物分成了“六门一类”。
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8-1989)的生物八界分类系统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8-1989)的生物八界分类系统 细菌总界(Empire Bacteria) (1)真细菌界(Kingdom Eubacteria) (2)古细菌界(Kingdom Archaebacteria) 真核总界(Empire Eukaryota) (3)原始动物界(Kingdom Archezoa) (4)原生动(生)物界(Kingdom Protozoa) (5)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7)真菌界(Kingdom Fungi) (8)假菌界(藻物界)(Kingdom Chromista)
原生动(生)物界(Protozoa): 根肿菌门 假菌界(藻物界)(Chromista): 卵菌门 真菌界(Fungi): 壶菌门 接合菌门 子囊菌门 担子菌门 半知菌类(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6、真菌的主要类群 • (1)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为较原始的原生质团到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其中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 腐霉属Pythium孢子囊不规则形,孢囊梗丝状。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孢子。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
1. 孢囊梗和孢子囊 2. 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 3. 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
百合疫病 • 疫霉属Phytophthora疫霉的寄生性比腐霉强,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孢囊梗与菌丝的差异比较明显。孢子囊卵形,有乳头状突起。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的腐烂和死亡。如杜鹃疫霉根腐病菌、柑橘褐腐病、黄瓜、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 百 合 疫 病 1. 症状 2. 病原菌
葡萄霜霉病 • 霜霉菌类 孢囊梗呈二叉或单轴分枝等,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梗顶端,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为害植物叶片,如葡萄霜霉病菌、二月兰霜霉病。 霜霉菌类
白锈菌属Albugo孢囊梗棍棒状,粗短,不分枝,其上着生孢子囊,自上而下的陆续成熟。引起十字花科和苋科植物白锈病。白锈菌属Albugo孢囊梗棍棒状,粗短,不分枝,其上着生孢子囊,自上而下的陆续成熟。引起十字花科和苋科植物白锈病。 1.寄主表皮细胞下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2.卵孢子和游动孢子 3-4.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本亚门分2纲,根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本亚门分2纲,根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 根霉属Rhizopus菌丝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基物内,有匍匐枝和假根。孢囊梗2~3根丛生,着生于假根的上方,一般不分枝。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形。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如匐枝根霉,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根霉属 1. 两丛孢子囊在假根生出 2. 放大的孢子囊 百合鳞茎根霉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有的裸生于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形成在由菌丝形成的固定形状的子实体──子囊果中。子囊果分以下4种类型: 闭囊壳 、 子囊壳 、 子囊腔 、子囊盘 。
子囊果类型 1.裸露的子囊果 2.闭囊壳 3.子囊壳 4.子囊盘
白粉菌类 • 几乎全部为外寄生菌。菌丝体无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无性繁殖多数形成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果,白粉菌类产生的子囊果称为闭囊壳。在寄主体表产生白粉状病征,常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如紫薇白粉病菌。白粉菌根据闭囊壳表面的附属菌丝形态,闭囊壳内的子囊数,子囊中子囊孢子数目等特征,分为六个属。
1.白粉菌属 2.钩丝壳属 3.球针壳属 4.叉丝单壳属 5.单丝壳属6.叉丝壳属 紫薇白粉病
小煤炱属Meliola菌丝体寄生于寄主植物表面,黑色,有刚毛和双细胞的附着枝。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孢子2~4个横隔、褐色、长圆形。是植物上常见的煤污病菌。如非洲菊煤污病菌。小煤炱属Meliola菌丝体寄生于寄主植物表面,黑色,有刚毛和双细胞的附着枝。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孢子2~4个横隔、褐色、长圆形。是植物上常见的煤污病菌。如非洲菊煤污病菌。 1.产生在菌丝体上的闭囊壳 2. 子囊孢子 非洲菊煤污病